0%
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 第一節 陳思王的絕唱

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

從公元220年到580年的360年間,為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與印度的文化交流已全面展開,雙方的人員往來頻繁,貿易活動增多,彼此間的了解逐步加深。然而,這一時期最顯著的特點是印度佛教文化的大規模東傳。此外,政府間的往來也是這一時期中印文化交流的特點之一。

第一節 陳思王的絕唱

曹植創製魚山梵唄不僅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段佳話,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從曹植所處的三國時代到南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音樂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在南朝梁武帝的時候(公元502—548年),由於皇帝本人信仰佛教,便藉助于自己的至尊地位大力推廣佛法。他親自填詞,「更造新聲」,讓當時的音樂家沈約作曲,然後讓樂師們演奏。他對當時的宮廷音樂作了改革,把「述佛法」的歌曲列為「正樂」,在宮廷當中演奏,又把童子歌唱梵唄作為「法樂」,用於「無九-九-藏-書遮大會」等重大法事活動(《隋書·音樂志》)。他還吸收印度和西域的舞蹈內容和形式,改革了宮廷舞蹈。這樣,印度古代音樂舞蹈就對中國宮廷樂舞發生了深遠影響。
曹植是魏武帝曹操的兒子,魏文帝曹丕的弟弟。因為曾被封為陳王,死後謚號為「思」,所以又被後人稱為陳思王。他從小就很有文學才華,長大以後更為出眾,很受曹操的寵愛。但他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卻顯得很無能,所以曹操沒有讓他繼承皇位。關於他創作佛教樂曲的故事,記https://read.99csw•com載在南朝梁僧佑的《出三藏記》卷十二《陳思王感魚山梵聲制唄記》中,可惜原文沒有流傳下來,只留下了這樣一個目錄和標題,我們無法知道他創作的詳細情況。但根據其他文獻,我們可以大體推知,他于太和三年(公元229年)被封為東阿王,封地在今天山東東阿縣一帶;第二年(公元230年),他遊覽東阿境內的魚山,聽到山洞里有唱梵唄的聲音,深受感染,便改編和創作出《太子頌》等曲子;他所創作的梵唄被後人稱為「魚山梵唄」。九-九-藏-書
印度佛教徒在傳授佛經的過程中,除了要背誦經文以外,還要特別講究音韻,講究富於抑揚頓挫的念誦和歌詠。一般來說,佛經經常是用韻文和散文兩種文體寫成的,也就是所謂「韻散相間」的形式:散文中間不時地夾有韻文(稱為偈〔ji季〕、偈頌或歌贊,即詩句)。這樣,遇到散文體的經文就念誦,遇到韻文體的經文就歌唱,既不枯燥又便於記憶。佛教傳到中國以後,人們把念誦經文稱為「轉讀」,把歌唱偈頌稱為「梵唄」〔fanbai飯拜〕。
曹植愛好音樂,懂得音樂,又是詩九九藏書人,並對佛教感興趣,曾參与佛經的翻譯工作,這些都是他首先創作出中國梵唄的主觀條件。另外,在佛教傳入中國的這段時間,印度和西域其他地區來華的僧人中,有許多都擅長梵唄,他們在很大程度上為中國梵唄的產生創造了客觀條件。
印度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相傳,張騫通西域時,在西域得到了兩支曲子,叫做《摩訶兜勒》;西漢的大音樂家李延年根據西域傳來的曲子翻新改造,又創作出28首新曲;後漢時,這些在西域樂曲基礎上改造的曲子被作為「武樂」使用於守衛邊疆的軍read.99csw.com隊(崔豹《古今注》)。也就是說,在漢代時,中國由於受到西域音樂的影響,才有了自己的軍樂。而軍樂的出現,最早是在印度。在漢代以前,印度人的軍隊中早就有軍樂,並在作戰中使用軍樂隊,而那時的希臘人、羅馬人、波斯人、埃及人等,都沒有軍樂。另外,「摩訶兜勒」這幾個字也是印度詞彙。所以說,中國音樂在漢代即受到了印度的影響。
隨著佛教的傳入,印度的佛教音樂也傳到中國,並且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出現了中國的佛教音樂。而中國佛教音樂的奠基人,一般認為就是三國時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