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章 宋元明時代 第四節 外國旅行家的記錄

第四章 宋元明時代

第四節 外國旅行家的記錄

在元世祖忽必烈時代,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公元1254—1324年)就來到元廷,供職達17年之久(公元1275—1292年)。回國后,經他口述而整理成的《東方見聞錄》(即《馬可·波羅遊記》)一書在1299年前後問世。
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圖泰(公元1304—1368年)於1333年經中亞地區進入印度,在德里蘇丹穆罕默德·沙的宮廷為官,后又被任命為特使出使中國。他著有「遊記」,通常稱為《伊本·白圖泰遊記》,詳細記敘了他在中亞、印度和中國等地的旅行經過。儘管人們懷疑他是否真的到過中國,但他在南印度沿海所見的情況,很九_九_藏_書多都與《元史》、《島夷志略》中的記載相符。他記敘喀里古特城(Calicut,《島夷志略》稱古里佛,明代稱為古里,今稱卡利卡特,在印度西海岸)說:「中國、爪哇、錫蘭以及茲貝·埋赫勒人,以及葉門、波斯人都至此地,真是各方商人會萃之地。」接著他還詳細介紹了中國船隻的大小、帆數、水手、造船地點(廣州和泉州)、造船方法、船內設備等,反映了元代人的航海能力及其與南亞等地人的貿易情況。他書中關於中國的見聞,也寫得活靈活現,有許多地方是真實可靠的。由此看來,即使他沒有到過中國,至少也說明他了解到許多中國的情況九九藏書,說明當時的印度人對中國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馬可·波羅遊記》第二卷第八十一章談到福州:「許多商船駛達這個港口。印度商人帶著各色品種的珍珠寶石,運來這裏出售,獲得巨大的利潤。這條江(閩江)離剌桐(泉州)港不遠,河水流往海洋。從印度來的船隻沿江而上,一直開到泉州市。」從這裏可以知道,當時印度經常有商船到福州和泉州來,印度商人帶到中國來的貨物主要是珍珠和寶石。在卷三第十四章,他還提到斯里蘭卡島上生產各種寶石。
在一個星期內,或者假如有可能的話,在更短一點的時間之內,把貨物運回去」。二十五章講到印度馬拉巴(印度https://read.99csw.com西海岸)時說,該地生產胡椒、生薑、肉桂皮和棉布,「來自蠻子省的船隻,帶著銅作為鎮船重物。而且又裝運金線織成的錦緞、絲、薄紗、金銀塊以及許多馬拉巴所沒有生產的藥材,他們用這些貨物和這個省的商品作物物交換」。這就告訴我們,當時經常有中國船隻到印度西海岸去,帶去的主要是絲、絲製品、貴金屬和藥材,換回當地的特產。
《馬可·波羅遊記》第二卷第八十二章在描寫泉州港時又說,那裡有堆積如山的商品,都是從外國運來的,其中有胡椒、檀香木和其他藥材。我們知道,印度是盛產胡椒和檀香的國家,而且自古就運銷中國,泉州港九九藏書的這些東西,自然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印度,這是無須懷疑的。馬可·波羅在這裏還提到一件有趣的事:有許多人從印度內地來到泉州,目的竟然是為了在這裏紋身。在第三卷第二十四章,講到德里王國的一個港口時說,「從蠻子省(指中國南方)來的船,只是在天氣晴朗的季節才到達這裏,并力爭
馬可·波羅在元朝供職期間,曾奉命到中國各地及南洋、印度等地出差,見聞廣博。從他的書中,也可以看到當時中印文化交流的一些情況。
由此我們聯想到元代陶宗儀關於「回回石頭」的記載(《南村輟耕錄》卷七):「回回石頭,種類不一,其價亦不一。大德間(公元1297—1307年),https://read•99csw.com本土鉅賈中賣紅剌一塊于官,重一兩三錢,估值中統鈔一十四萬錠,用嵌帽頂上。自后累朝皇帝相承寶重。凡正旦及天壽節大朝賀時,則服用之。呼曰剌,亦方言也。今問得其種類之名,具記於後。」接著,他分四類記載了19種寶石的名稱,其中除「貓睛」外,其餘18種都是音譯過來的名稱。從名稱看,這些寶石的產地不僅僅在印度,有些可能產自中亞、西亞,尤其斯里蘭卡。印度商人轉手把大量的寶石運往中國,賣給中國商人,再由中國商人賣給中國的達官貴人,使中國皇帝、大臣、商人,乃至文人學士,都知道了這些寶石的珍貴,而且知道它們的外文名字。這應當說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件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