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史前時期 第六節 興隆窪文化聚落與紅山文化壇廟冢

第一章 史前時期

第六節 興隆窪文化聚落與紅山文化壇廟冢

在主室中除發現有豬龍、禽爪等泥塑件外,還發現了分屬六個個體的人像泥塑殘件,有頭、肩、臂、乳|房、手等。人像大小不一,但都屬女性,其中最大的一個位於主室中心部位,約為真人的三倍。在其側旁發現一個中型人像的頭部,保存較為完整,大小與真人相當,其發頂部分缺失,高22.5厘米、顏寬16.5厘米、通耳寬23.5厘米,額頂發跡平直起棱,眼窩較淺,眼內嵌圓形玉片為睛,炯炯有神,低鼻樑、闊嘴、雙唇塗朱,顏面塗紅彩,似為蒙古人臉形。這些大小不一的女性塑像大都是坐式,其坐次可能有中心、層次之分,都是當時供奉的女神,可能就是神化了的祖先崇拜的偶像。因此,這組建築是一座女神廟。
興隆窪文化聚落址與紅山文化壇、廟、冢遺存位於內蒙古東部和遼西地區,他們的發現充分展現了距今7000—5000年前西遼河流域的原始文化不僅有別於中原地區,而且是相當發達又具有神秘的色九九藏書彩,引起了學術界的普遍關注。
牛河梁積石冢規模宏大,結構複雜,冢內大小墓有別,是我國發現的距今5000年前最大的積石冢群。它們以神廟為中心,成組分佈,各居山頭,並在50公里範圍內,與神廟以及東山嘴祭壇一起構成一個具有等級關係的神聖地帶,體現了當時在一個廣闊的區域內存在著一個富有濃厚宗教色彩、已相當發展的社會組織。
興隆窪聚落址位於赤峰市敖漢旗寶國吐鄉興隆窪村東南部山樑的西南坡,1983年以來發掘了約30000平方米,是長城以北地區,我國發掘面積最大、年代最早的一處原始聚落址。興隆窪聚落址呈不規則圓形,直徑約166—183米,四周以大溝環繞,溝寬約1.5—2米,深0.55—1米。聚落址內的房址排列大體呈西北—東南方向,共約10排,每排約10組房屋,次序井然。這些房屋都是半地穴式,平面近方形,有的為長方形,大小不一,大https://read•99csw•com的面積約60平方米,最大的一間面積達140平方米,小的房屋面積約20平方米。室內設有燒灶,有的房屋內還設有窖穴或埋有墓葬。個別房屋內還遺存有木炭,可能是房屋木結構部分的殘存。房屋內出土的生產工具主要是石器,有鋤形器、鏟、斧、鑿、磨盤、磨棒等,也有骨錐、骨匕、魚鏢等骨質工具;生活用具主要是缸、缽等陶器,器形較為簡單。興隆窪聚落址的年代,約距今7000—8000年間,早於關中地區的姜寨聚落址約1000多年。
牛河梁神廟址位於凌源、建平兩縣交界處,1983—1985年的發掘表明,其建築結構比較複雜,由一個多室和一個單室兩組建築組成。多室在北,為主體建築,南北長18.4米,東西殘寬6.9米,主室位於該建築南北中心部位偏北處,平面略呈圓形,在其東、西、北三面各有一室與主室相通。單室建築位於多室建築以南約2米,面read.99csw.com積約16平方米。在這組建築的牆壁上發現有彩繪圖案,圖案以赭紅間黃白顏色交錯繪成,有三角形幾何紋、勾蓮紋等,華麗壯觀,是迄今我國發現年代最早的彩繪壁畫。
1982年發現的喀左東山嘴祭壇址,是以相當講究的石材加工砌築而成,佔地面積約2400平方米,其內的建築按中軸、兩翼分佈。在中軸線的北部是一座方形祭台,東西長11.8米、南北寬9.5米,其內聳立著許多大石條,石條高約85厘米,朝上一頭為錐形,排列密集,祭台上出土有雙龍首玉璜等物件。中軸線的南部是一圓形祭台,北距方形祭台約15米,直徑約2.5米,台內原置有一群小型裸體孕婦塑像和幾個大型坐式人物塑像,出土時都傾倒在祭台外側。這些小型孕婦像,頭部大都殘缺,高約五厘米,腹部凸鼓,臀部肥大,陰|部刻紋清晰,通體打磨光滑,身上似塗紅彩,可能是當時祈求豐產的偶像。大型坐像約當真人的1/2,頭部亦read.99csw.com殘缺,雙手交叉于腹部,盤膝正坐,可能是當時祖先崇拜的偶像。這些距今5000年前的人物塑像,在我國是首次發現,她們坐落在南北方圓對應的祭壇上,應該是當時祭祀的對象,方形祭台中的大石條可能是又一種祭祀對象的象徵物。所以這裡是5000年前人們從事祭祀活動的中心場所。
積石冢已發現六處,分別相距神廟約750—1100米。其中1983年在神廟南部發掘的一處有四座積石冢,東西向排列,全長110餘米,中間的兩座,一為方形、一為圓形。方形積石冢東西長17.5米,南北寬18.7米,殘高約1.4米,東、西、北三面以大石壘砌外牆,牆上覆蓋積石,牆內積石近3米寬,1.2米高;冢中央為一石砌方台,邊長3.6米,現高0.5米,其中心以石板為槨構成墓室,墓室東西長2.21米,寬0.85米,高0.5米。圓形積石冢位於方形積石冢以東二米,由內外三圈淡紅色石樁圍成,呈內高外低的圓壇九_九_藏_書,圓壇外圈直徑約22米,內圈直徑約11米。這一圓壇可能具有墓祭的性質。在方形積石冢以西3米是一長方形積石冢,東西長26.8米,南北寬19.5米,設有內外石牆。在內牆內側發現一排24件彩繪紅陶筒形器,可能具有特殊的用意。在南內牆外,發現石板墓15座,這些墓都以豎置的石板或平壘的石塊構成墓壁,墓室大小約容身,墓頂以石板或石塊封蓋,墓中一般以玉器隨葬,多者五件,種類有玉箍形器、環狀玉豬龍、玉璧、玉勾雲形飾、玉環等,件件製作精良。
距今5000年前的紅山文化壇、廟、冢遺存,地處凌源、建平、喀左三縣境內的大凌河河谷地帶。祭壇址位於其東南方的東山嘴后的山樑前端,面臨大凌河,並與隔河的一座山口相對;神廟則在祭壇址西北約50公裡外名叫牛河梁的山樑之上,其南四公里有一座山勢突兀、形似豬首的山頭與之遙遙相對。神廟以東是山樑下一片開闊地,環神廟西一南方位的山丘上,分佈著10多座積石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