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秦漢及其以後時期 第五節 徐州北洞山與獅子山西漢楚王墓

第三章 秦漢及其以後時期

第五節 徐州北洞山與獅子山西漢楚王墓

撫瑟俑三件,跽坐式,雙手作撫弦狀。
整個附屬建築的形制布局,各室的設施和出土遺物,表明它具有地下府庫、倉廚性質。
據出土「半兩」錢、「楚」字印章、墓主身著金縷玉衣,推定該墓應是公元前175—前128年之間,某一代楚王之墓。
漢高祖在位六年(公元前201年)時封其異母弟劉交為楚王,首府移至彭城(今江蘇徐州)。劉交及其以後各代楚王的陵墓,都分佈在徐州近鄰周圍的石灰岩山上,均系鑿山為藏。歷年來已發現和發掘多座。其中,北洞山楚王墓是結構最複雜的一座,而獅子山楚王墓則是形制最奇特的一座,而獅子山楚王墓則是形制最奇特的一座。
在墓東500米處,發現兵馬俑坑。圍繞地宮周圍呈放射性分佈的有騎兵俑坑、兵俑坑、陪葬的貴族墓地、車馬器坑及地面建築遺迹等。此外,在地宮外口和耳室內發現陪葬墓和殉人。
墓中出土金、銀、銅、鐵、玉、漆、陶、骨器等遺物1500餘件,其中錢幣一項即多達17.6萬余枚。

獅子山楚王墓

第四進,三室(9、10、11室),在第9室內正對門道read.99csw•com的東南角,砌一磚灶。11室內亦砌一磚灶。
銅印章150多方,銀印五方,封泥90多枚。計有「楚侯之印」、「楚中侯印」、「楚司馬印」、「楚營司馬」、「楚中司空」、「楚都尉印」、「楚太朴印」等。地方官印有「承之右尉」、「僮令之印」、「文陽丞印」、「蘭陵之印」、「北平邑印」、「海邑左尉」等。封泥有「下邳丞印」、「彭城丞印」、「蕭令之印」等40多種。為研究西漢印章隨葬制以及官制,提供了寶貴資料。
隨葬物:此墓多次被盜,仍出土有金、銅、鐵、玉、石、骨器以及陶俑等遺物。
1986年,江蘇徐州北洞山發掘一座西漢大墓。這座墓,座北朝南,由墓道、主體建築和附屬建築三部分構成巨大的地下建築群。共有19個大小不等的墓室和17座小龕。
墓道側旁的庖廚間內,發現一罈封裝完好的蘭陵酒,封泥上有「蘭陵丞印」戳記,罈口處尚有酒香溢出,堪稱奇迹。
陶俑共422件,可分男女侍俑、撫瑟俑、儀衛俑等。
第三進,三室(六、七、八室),在第七室內鑿一方井,井口置整石雕鑿https://read•99csw•com的井字形框架,框上又置石欄板。在第八室內分為內外兩間,在內間東南角有一廁所小蹲坑。
金帶扣,是二副腰帶上的帶扣,由純金(四件)製作。最重的一件達390克。腰帶是由三排海貝鑲嵌在絲帶上連接而成。其間雜以金花。帶扣上的紋飾主題圖案是兩隻熊撕咬一匹飛馬。
前甬道北端是前室。東西長9.1米,寬3米,脊高3.53米。室內出土玉衣片、金縷、玉飾、銅印章。
錢幣:半兩錢七萬余枚。
男立侍俑61件,有的頭戴帽,兩頰有風帶繫結頦下,身著廣袖長袍,交領右衽,袖手而立。有的頭結髮髻,身著右衽長衣,雙手拱握于腰際。高約50厘米。
附屬建築,位於主體建築東南,總面積約335平方米。石材砌築。其西北角為甬道,與墓道垂直相交。
據地宮形制和出土物,推斷此墓主人即獅子山兵馬俑坑的主人。可能是西漢時期第三代楚王劉戊之墓。距今約有2170年的歷史。
儀衛俑222件,皆男俑,立姿。身著右衽深衣(或綠、淡黃、黑、紫色),腰束帶(或黑、白、紅帶),佩長劍,兩頰有黑帶繫結頦下read.99csw.com。足登翹首履,有的還留八字鬍須。各顯神態。
金縷玉衣,用4000多片(有些玉片僅0.5厘米見方)晶瑩剔透的和田美玉製成,是我國目前發現最好的一件。
金器:有帶鉤、耳飾。銅器:有弩機、(釒焦)壺、鋪首、鏃、編鐘、鐓、鏡等。鐵器:有四蹄足方爐、錘、鑿、鏵、戟等。玉、石、骨器:有玉劍飾、珌〔bì必〕、劍格、璧、玉衣片、玉環等。還有石磬、骨佩飾以及漆木案、卮、耳杯、水晶片、海貝等。
女侍俑136件,有的立姿。發中分向後挽鵲尾狀髻,著二重深衣,曲領右衽,袖手而立。有的跽坐,雙手拱于膝上。
墓道耳室中有很多兵器,如戈、戟、矛、鈹〔pī披〕、殳、劍等。

北洞山楚王墓

第二進,三室(三、四、五室),出玉杯、銅鏡、編鐘、石磬(殘)等。
主體建築的甬道、各室頂部、牆面和廁間,均髹漆塗硃砂,可見當年整個墓室一片硃紅。反映了當時王族「致以丹漆」的葬制,也體現了楚人尚赤的習俗。
1994年12月—1995年3月,對徐州獅子山楚王墓進行發掘。該墓座北朝南,結構獨特九-九-藏-書。南北總長117米,寬17.2米,總面積851平方米。墓道長達70餘米,而且由外而內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最寬有9米,長約30米,第二部分,寬3.45米,長約20米。第三部分,又稱內墓道,寬2米,長約20米。在其上方,有已知我國漢墓中首次發現的大天井,它與內墓道同樣長,寬約13米,高約11米。甬道及后室總長47米。甬道的開口處用四組(計16塊)塞石封門。
銅印章四枚,有:「楚御府印」、「楚武庫印」、「楚邸」、「楚宮司丞」字樣。
后甬道北為後室門道,其後是置棺槨的后室。呈縱長方形,南北長5.12米,寬2.87米,高3.44米。室內被盜一空。
玉器200多件,其中有一件玉璜,雙面飾20條龍,堪稱絕品。
前室東北角的長廊(長6.8米,寬1.02米,高1.95米)。北壁並列開鑿兩個廁間(南北長2.4米,寬1.9米),廁內中部偏西側的地面上鑿一「凸」字形蹲坑。
墓道後段北端與墓葬主體建築的墓門相連。在墓道後段及中段北部,均以三列三層打磨方正的塞石封填。墓道後段距墓門1.7米處的東西兩壁九九藏書各開鑿一間耳室。耳室內南北長3.28米,寬2.35米,高1.9米。中部有長方體石柱,並髹褐漆,出土「半兩」錢。
附室計11間,整體布局呈長方形,自北而南,分為四進。
墓門南開,寬2.46米,高1.98米。門內南北全長21.3米。在近墓門處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個側室。各長3.6米,寬1.94米,高2.14米。室內出土金帶鉤、金耳飾、玉衣片、透雕玉飾、銅帶鉤、大量漆器殘跡。
墓道在山坡上露天開鑿,已清理的部分長45米。整個墓道自南而北,可分為前、中、后三段。中段東西兩壁共開鑿七個小龕,南北長各約1.9米,東西各寬0.9米,高一米。平頂,龕口均以石板封堵。每龕內置彩俑30個左右,共出彩俑222件。中段東壁北端有一缺口,寬1.82米,為進附屬建築的入口處。
第一進,兩室(一、二室),出銅弩機、箭鏃、鐵劍、戟、殘陶俑。
楚王陵的發掘,在史學研究領域內具有重要意義。也為研究古代工藝美術發展史,提供了一批珍貴資料。
主體建築,「鑿山為藏」,由墓門、前後甬道、東西側室、廊、二廁間、前室、后室等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