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九章 傳統文化與商人精神——值得珍視的歷史文化遺產 第一節 立身處事,愛國敬業

第九章 傳統文化與商人精神——值得珍視的歷史文化遺產

封建社會末期的明清時代,抑商政策已基本上廢置,專賣制度範圍已經很窄,重商思想卻日益抬頭,私營商業的作用越來越大。重商形成一種思潮,其原因,一是經商人數增加,商幫興起,商人的地位上升;二是許多商人注重商業道德,提高經營思想,形成了一種可貴的商人精神,大大扭轉了社會上原有的「商人都屬競相逐利的市儈,知識淺陋,道德低下」的不良觀感。對有道德、有文化素養的商人,時人已有「非惟良賈,亦且良士」和「其業則商賈,其人則豪傑」的說法,甚至認為「為士者轉益纖嗇,為商者轉敦古誼」,那些講求商業道德的誠賈良商比士還強。這一變化,其意義之大不下於封建社會初期自由商人初起之時。這是歷史轉折時期商人階層前後兩次的不平常表現。封建社會末期,在這種高評價下的「新興商人」的「商人精神」,究竟孕育著什麼樣的內涵呢?根據歷史資料來概括,作為一個真正的商人(指誠賈),對社會有益的商人,需要很好地培育:民族自強的愛國主義精神,重商、厚商的敬業樂業精神,勤勞刻若的奮發進取精神,精於計算的儉約樸實精神,誠篤不欺的信義為尚精神,執乎其中的和協為貴精神,出奇制勝的善於競爭精神和精究本行的心志專一精神。在此八個方面中,前六個是有關倫理道德的事,是較高層次上的信念和原則,有一般的「共性」的意義,商業道德即由此引伸而來;后兩者是有關商業的經營思想和管理方法中所應遵循的原則,具有商人的「個性」。包含這些要素的商人精神,尤其是其中有關商業道德的部分,正是以傳統文化為依託,並與之保持強烈的一致性。也可以說傳統文化是商人精神的重要的思想來源,商人精神是傳統文化在商人身上的生動體現。為進一步了解封建社會末期的民間商人(私營商業),應以分析商人精神為旨歸。

第一節 立身處事,愛國敬業

于文化、思想上的影響之外,敬業思想的加強還有經濟上的原因。如在山西,由於「土狹人滿,田不足耕」,經商就成了安排剩餘勞動力、解決生計民食的出路。隨著重商立業觀念和尊重商人風尚的形成,山西這個地方就有意識地培育了一支由優秀人才組成的晉商隊伍。「山右積習,重利之念甚於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貿易一途,其次寧為胥吏,至中才以下方使之讀書。」(雍正時山西巡撫劉于義在奏摺中語)就在這種環境下,山西商人養成了特別突出的敬業思想,他們從商不僅僅為了謀生、牟利,而且真正把商業當做一項有意義的事業來干。山西read.99csw.com商人,「每挾資走四方」,有的人「西至洮隴,逾張掖、敦煌,窮玉塞、歷金城,已而轉入巴蜀,沿長江下吳越,又涉汾晉,踐涇原,邁九河,翱翔長蘆之城」。有的人更把勢力伸展到日本。經營項目繁多,貿易規模巨大。萬里行賈,習以為常,雖遠往他鄉,不以身家為念。這種「貿遷四方」的敬業精神可說是山西商幫的商人精神的主要表現之一。
許多商人都具有傳統的愛國美德。春秋時那位矯稱君命犒師、智退來襲秦軍的鄭國商人弦高,樹立了愛國商人的歷史形象,堪稱後世經商者的楷模。而活躍九_九_藏_書于明清時代的商人於此更有不俗的表現。
在南方,徽商形成於「百貨皆仰給於外」的皖南山區,地少人多的問題同樣也迫使徽人走上出外經商的道路。晉徽兩幫起家相仿,都大搞長途販運活動,都於此高度發揮了他們的敬業崇商精神。敬業精神,對事業執著的追求,表現出驚人的頑強毅力,而不是渾水摸魚,投機取利,把從商當作大撈一把的捷徑,這樣的商人,才是真正的有作為的商人。
敬業,落實到商業,應該是商人精神的第二條內容。「敬業樂群」語出《禮記·學記》,意思是專心學業、樂於與同學相切磋。敬業一詞借用為重視並read.99csw.com黽勉從事自己所分擔的職業,對商人來說,其職業、本職工作就是商業。封建社會末期重商思想的昂揚,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增添了一項積極的合乎時宜的新內容,對商人來說,重商思想正是他們敬業思想的來源,使他們樂於並敏於投身到商業這個行業,而不再妄自菲薄。
在商人精神中首先應突出的一條是愛國,這是大節問題,是商人安身立命的第一要義。中國古代商德實以愛國主義為前提。「愛國」在傳統的道德觀中涉及「忠」、「節」二字,在古代,君主是國家的代表者,愛國與忠君往往融合在一起。忠就體現在有沒有成仁取義的凜然大節上九_九_藏_書面。只要忠非愚忠,君非甚暗者,為國家民族的利益作出奉獻,而不惜犧牲一己的利益,這是一種令人景仰的高尚美德。
首先他們在開國之初為維護國家的統一,費了心出了力。如明初東自遼薊,西至甘肅,修築長城,駐軍二三十萬,需要藉助商人輸納糧草等軍用物資以補充軍屯和稅糧的不足,食鹽的開中法——商人納糧于邊鎮,給以鹽引,在內地支鹽行銷即由此而設。山西、陝西商人積极參加開中,並實行「商屯」(就地屯田,產糧輸邊),對保障軍需、開發邊疆,提高新建的明王朝的國防力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春親征蒙古族準噶read.99csw.com爾部叛國首領噶爾丹,道遠運糧,困難重重。山西介休商人范氏兄弟,力任挽輸,以家財運餉,轉輾沙漠萬里,不勞官吏,不擾閭閻,剋期必至,省國費以億計(只及官運前值三分之一)。幾次運糧中范氏兄弟並未由此發財,反而倒貼不少。運糧西征也有利於鞏固國家的統一,范氏的忠君與愛國是一致的。
商人的愛國行動還表現在保衛國土反侵略御外侮的鬥爭中。明代倭寇入侵東南,生靈塗炭,許多商人(以徽商為多)憤然奮起,儘力參加抗倭活動。他們捐巨資、募勇士、修城郭、守危堞,「以佐軍興,為士民先」,承擔了保衛地方安全的重任。其為國分憂的美德也足以流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