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章 兩位開發加里曼丹的中國人 第二節 「新福州港主」黃乃裳

第四章 兩位開發加里曼丹的中國人

第二節 「新福州港主」黃乃裳

萬事起頭難。開始時,移民的生活是很艱苦的,勞動條件也非常惡劣。他們使用從中國帶來的犁、耙等農具,冒著熱帶雨林濕熱的瘴氣,驅趕出沒無忌的毒蛇猛獸,墾荒種植,種上了蔬菜、番薯、木薯、玉米、芋瓜等速生作物,後來還種上了稻穀並獲得了豐收。他們居住的是十分簡陋的「亞答厝〔cuo錯〕」,即用「亞答」葉鋪蓋成的簡易草房,睡的是「大統鋪」式的連床,炊具簡單,甚至有兩三家合用一釜的。由於水土不服,生活艱苦,不少墾農患病或死亡。當時在墾場里流行著「今天去埋人,明天給人埋」這樣的話,其艱苦狀況可見一斑。作為墾場主持人(俗稱「港主」)的黃乃裳日子也很不好過。他說自己「冒險艱、糜〔mi迷〕金錢、竭心力,任勞怨」,「食與共席,睡與同榻」,備嘗艱辛。由於積勞成疾,胃病加劇,1903年他甚至感到自己已不能久於人世,竟寫下了自輓聯:「平生所願事多違,差幸聞道壯年,天若有心,期盡藐躬分內事;故土每愁人太滿,遠辟殖民小局,我雖撒手,仍留餘地後來人。」read•99csw•com幸兩個月後痊癒。
黃乃裳的名字在馬來西亞第三省省會詩巫是為許多人熟知的,在市區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道路、學校,還矗立著他的銅像,生活在這裏的許多華人仍然講著福州方言。在他的家鄉也設有黃乃裳紀念館,以紀念他的歷史功績。
在黃乃裳的組織、帶領下,1000多名中國墾農,經過三四年的艱苦努力,將昔日荒蕪的詩巫拓展成了初具規模的「新福州」墾場。墾場除種植糧食外,還發展了胡椒、橡膠等經濟作物。在這個新墾場里,學校、教堂、醫療機構也辦起來了。
墾約簽訂之後,黃乃裳就動身回國招工。三年之內,他從鄰近福州的侯官、閩清、古田、永泰等縣招募了1100多人,先後分三批到達詩巫。
黃乃裳,是福建閩清人,1849年生於一個世代農民家庭。他大約於1900—1904年間率眾到沙撈越墾荒。在出國前,他還有一段值得一說的經歷。
由於家貧,黃乃裳童年時代沒有機會接受正規教育。隨著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基督教也傳到了黃乃裳的家鄉。1866年,18歲的黃乃裳,皈依了基督教。在教會裡,黃乃裳除了誦讀聖經外,還勤奮地學習英文和文化科學知識,初步接觸了西方文明,了解了哥倫布、華盛頓的事迹,萌發了中國要「步美國後塵」、「以共和致強與富」的思想。1876年,27歲的黃乃裳半途出家,立志學習八股文。他這麼做是為了「讀書博科名」,走科舉當官的道路。他在第二年成了秀才,後來在鄉試中又中了舉人。1897年,黃乃裳到北京參加會試,被選為拔貢。應該說,這時期的黃乃裳在讀書當官的道路上,是頗為得志的。但黃乃裳卻陷入痛苦之中。1894年,甲午戰爭失敗,簽訂了辱國喪權的《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而黃乃裳的弟弟黃乃模是「致遠號」軍艦的副管帶,在甲午海戰中和正管帶鄧世昌一道壯烈殉國。國難家憂,黃乃裳悲憤到了極點。在北京期間,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維新變法運動正在展開,年輕的黃乃裳滿腔熱情地投身於戊戌變法,他奔走于維新運動代表人物之間,自己曾先後八次上書光緒皇帝,獻改良之策。然而,戊戌變法只持續了103天就失敗了,黃乃裳被列進慈禧太后要拘捕的200名維新分子的黑名單中的第11名,處境很艱危。他悲嘆:「嗚呼,三十年之熱腸渴望,一旦飄蕩于罡〔gang剛〕風。」在朋友的幫助下,黃乃裳逃回福建,為避開慈禧太后的淫|威,也為了給貧苦的鄉親找到一條活路,他決定「下南洋」去。九-九-藏-書https://read.99csw.com
當時的地方官員、報章對「新福州」和中國墾農的業績有很高的評價。他們說,中國人「具有清醒頭腦、勤力、守法、成家立業之精神」。新福州墾場「其田園皆井井有條,一望而知其出自著名於世之中華農民之手」。這些評價是很符合實際的。
1899年,他到達新加坡,住在女婿林文慶家裡。第二年,他遍歷南洋的英、荷殖民地,進行考察,物色墾殖場https://read.99csw.com,但條件均不理想。最後他到了沙撈越,對位於拉讓江畔的詩巫(Sibu)地區進行了13天的實地考察,發現這裏叢林蔚茂、平原廣闊、人煙稀少、土質膏沃,並且有灌溉舟楫的便利,很適於墾殖,於是便選定這裏為墾場場址。1900年5月,黃乃裳與沙撈越王(英國殖民主義者)查爾斯·布魯克二世簽訂了農墾條約17條,墾場命名為「新福州開墾公司」,詩巫也改名叫「新福州」。墾約規定:沙撈越英政府貸款給中國移民,貸款在六年內償還;沙英政府准許移民在詩巫拉讓江兩岸墾種,每一成年人三英畝,20年內免稅,期滿后,一英畝年納稅一角;政府如果要徵用移民耕地,必須按地價收購,以補償損失。墾約還規定,中國移民有相當的自治權。墾約第13條寫明:「不準任何人在墾場內開賭」,「至於鴉片,不準外人在墾場內售賣」。這一條款打破了一個惡例:歷來南洋地區的大墾場主都必然在墾場內開賭場,包賣煙、酒,牟取不義之財。
正當墾場建設初具規模,各業漸次發展時,黃乃裳卻在1904年6月悄然離去,並且再也九*九*藏*書沒有回過傾注了他心血的「新福州」。他的離去頗為蹊蹺〔qi qiao七敲〕,主要原因是他碰到實在無法克服的困難。比如他在堅持墾約第13條禁售鴉片的規定和英殖民主義者發生了衝突,後者為增加收入,一再施加壓力要在場內出售鴉片,而黃乃裳則硬頂著。此外,「新福州」的1000多名墾農的一切費用都是以黃乃裳的名義借來的,以至他債台高築,在幾年裡他總共虧蝕了四萬余元,經濟上的拮〔jie潔〕據,使他難於維持下去。此外,這個時期,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而黃乃裳在戊戌變法后,在政治思想上就和康梁分道揚鑣〔biao標〕,認識到「非革命不能救中國」,他決心追隨孫中山,投身革命。黃乃裳是1924年病逝的,他生命的最後20年是和辛亥革命、興辦社會公益事業聯繫在一起的,雖也吃了很多苦頭,但仍努力進取。1918年元旦,進入古稀之年的黃乃裳撰聯壽己:「問已往於世何裨,曆數二萬五千日以來,成甚事業;願以後對天無愧,不虛六十有九年之外,再度餘生。」這很能表明他終生奮進的心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