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四章 印尼的土生華僑 第三節 新報派

第十四章 印尼的土生華僑

第三節 新報派

印尼的土生華僑生長於斯土,講著當地的語言,完全融合於當地社會,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他們對中國相當隔膜,很少聯繫,對中國發生的各種事情一直採取消極旁觀態度,但到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風向似乎變了。這一時期,在文化上產生尋根和回歸華夏文化的趨向。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大量翻譯,儒家思想的宣揚即是明證。他們日益把命運與中華民族聯繫在一起。產生這一https://read.99csw.com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荷蘭殖民主義者在居住區、旅行、入境等方面對華僑諸多限制,法律上歧視華僑,把他們列為二等甚至三等公民,乘車、看電影不能買好座位票,甚至無理規定華僑不許穿西裝,一般華僑子女被禁止進入荷蘭學校學習。荷蘭殖民統治者的這些種族歧視政策,使華僑尤其是土生華僑感到屈辱,他們不滿這種政策。另一個原因是,read.99csw.com20世紀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民主革命運動的感召。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使他們歡欣鼓舞,他們相信,中國一旦強大起來,自己的屈辱歷史就會結束。因此,在文化上和政治上「回歸」、傾向中國,並和「新客」華僑一道,投身於提高華僑的社會地位、爭取華僑正當權益和支援中國革命為中心內容的華僑民族主義運動。
華僑民族主義運動的中心在巴達維亞(今雅九*九*藏*書加達)。這一政治派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朱茂山、洪淵源和郭克明。郭克明是1910年土生華僑創辦的馬來文《新報》的社長、主編和記者。有的人(如柯全壽)雖不在《新報》工作,但持有和朱茂山等人相同的政治觀點,因此被統稱為「新報派」。新報派認為:華僑「既生為中國人,就永遠是中國人」,堅持保留中國國籍;「不管中國是好是壞,是弱是強,中國總是我們自己的國家。https://read.99csw.com」中國是華僑的靠山,「最重要的是要使中國強盛起來」,華僑才有地位;華僑應該接受中國文化教育;反對參加當地的政治活動。這些觀點代表了中下層華僑的利益,面對荷蘭殖民統治者歧視欺壓,他們只有團結起來為維護自身權益而鬥爭,並把希望寄托在中國的富強上。新報派不僅在居住國積極反對民族歧視、反抗殖民主義的壓迫,而且儘力支持中國的辛亥革命、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等歷次革命鬥九九藏書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鬥。此外,新報派還同情和支持印尼人民爭取獨立的鬥爭,併為之作過積極貢獻。所有這些都應予肯定和讚揚。當然,如同歷史上任何一個政治派別和個人不能不因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制約而帶有局限性那樣,新報派也不例外。比如他們片面地要求保留中國國籍就是一例。其實當時的土生華僑已經融入所在國社會,對他們來說,中國實際上已是遙遠的他鄉,長期地在當地生存和發展下去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