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章 中原拉鋸戰,劉邦在屢戰屢敗中贏得主動 分封之弊

第十章 中原拉鋸戰,劉邦在屢戰屢敗中贏得主動

分封之弊

是啊。於是張良把第七根筷子放在不可封的圈裡了(這第七根,應該跟第六根合併只算一根,牛和馬有什麼區別啊)。
劉邦說:「不會吧,你什麼意思啊?」
酈食其大喜過望,趕緊回去分析還可以給誰刻印。
「對啊。」於是張良把第五根筷子放在不可封的圈裡了。
「周武王放牛于桃林之下,以示不再用牛車往前線輸送軍火和兵糧。大王現在能放了牛不用嗎?」
甬道好像被血栓堵住的心腦血管,一陣陣地憋得滎陽城裡的劉邦喘不上氣來。
項羽於是克服軍中的種種困難,組織楚兵全面圍攻滎陽。
這時候張良找劉邦彙報工作來了。劉邦正在吃飯呢,舉著筷子,嘴裏一邊嚼著,一邊對張良說:「子房,往前面站站,有人為我設了一條好計,把項王給比下去了,我現在又有心思吃飯了!」
劉邦聽了酈食其的話,覺得第一,復立貴人之後,這是有德的事情,在道德號召力上可以加分;第二,有六國之後為自己助力,軍事上也可以挫敗項羽。
使者一走,項羽說:「我覺得接受和談也好。如今一年未能攻破滎陽,我們不如先修整一會兒,未來再圖漢國。」
「對啊,這是第一。」於是張良放下一根筷子,放在「不可封」的圈裡,「這是封六國之後這個主意的第一個不合理、沒道理的地方。」(其實,張良說的才不合理,商湯是封夏桀之後,而劉邦不是封項羽之後,而封的是中間力量,沒有可比性)
劉邦已經在這裏抵抗了十個月了,隨著去年年底英布在九江國的戰敗,劉邦發現越來越多的楚兵向滎陽城下彙集。
九_九_藏_書是劉邦傻呵呵地示意張良拿起筷子筒里的一大把衛生竹筷,然後在桌上畫了兩個圈,一個圈裡寫上了個「可封」,一個圈裡寫了個「不可封」,然後就看張良開始說了:「從前,商湯先生討伐夏桀的時候卻封夏桀之後為杞國諸侯,那是因為自忖可以戰敗夏桀並致夏桀于死地,所以才敢封了,如今大王能消滅項王嗎?」
項羽在從前搞咸陽大分封時,早就開始排斥六國貴族之後,而大封自己的功臣諸將,劉邦遲至今日,才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跟六國貴族劃清界限,專意留著天下給自己的功臣將士做封賞的股本(劉邦比項羽大二十四歲,所以和老貴族們的感情和留念,總比項羽深些)。
「是啊,所以,這是他的計劃的第二個不合理。」於是,張良又把一個筷子放到「不可封」里了。
於是,張良把第六根筷子放在不可封的圈裡了。
項羽開始猛烈攻擊這些甬道,將之大段破壞。
劉邦和酈食其等人商議,眼下之計,只有求和了。
於是,張良把第八根筷子放在「不可封」的圈裡了——這大約就是運籌帷幄吧。籌,就是算籌,張良一時找不到,就拿劉邦的筷子替代了。
張良於是把第四根筷子放在「不可封」的圈裡了。
張良把這最後一根——第八根筷子放在「不可封」的圈裡。劉邦當即大悟,立刻把嘴裏一直在邊聽邊嚼的飯給吐出來了,對著想象中的酈食其罵道:「豎儒,幾乎敗了你爸爸我的大事!」連忙下令叫酈食其不許再刻什麼吃裡爬外的印了。
張良接著說:「武王伐紂成功以後,旌表商之read.99csw.com賢人商容,釋放被囚的善人箕子,重建忠臣比乾的墳墓,如今大王能夠重建聖人之墓,旌表賢人嗎?」
八十來歲的老頭子范增從座位上豎起身來,朝著使者的方向輕蔑地指了一下:「漢軍已經是支持不住了,大王如今乘勢攻之,必得漢王。如今放縱他去,未來悔之莫及。」
劉邦說:「不行啊,這戰事還沒完呢。」(偃武修文,是在滅商之後,劉邦現在還在討項階段,二者亦沒有可比性)
只要糧道還能保住,就不怕。劉邦想。
劉邦既然第一個說不能了,現在自然接著說不能了:「不能。」
「武王伐紂之後,把紂王倉庫里的粟,都給老百姓分了,把鹿台上的錢,散給了老百姓,現在您能把府庫里的錢財,都給貧窮的老百姓分了嗎?」(張良這話還是那意思,有德有義,還得給老百姓分錢討好才算足夠,光封個貴人之後不夠)
劉邦含著飯說:「不能。」
時光很快轉到了下一年,公元前204年(漢三年)的二三月之間,劉邦登上滎陽城樓眺望,在山以外的不遠處,春天正在驅趕著冰雪,踏上了這個季節的國境。
劉邦說:「這也不能啊。我哪有那麼多閑錢。」然後他看了一眼桌上的小米飯和涪陵榨菜。
城裡面的情況,日益惡劣。漢王劉邦恐懼擔憂,不知所措,忙把酈食其叫來,請問主意。那酈食其也想不出辦法,於是拿出了個拿股權換資金的主意:「大王,從前商湯先生討伐夏桀,但是封了夏桀的後人在杞(杞人憂天的地方),周武王先生伐滅商紂,卻把商紂後人封在宋國,但是如今秦國侵九*九*藏*書滅六國之後,六國的後人,竟無立錐之地,沒有一個被封以王國,這符合傳統嗎?人們能答應嗎?大王若誠能封六國之後,給他們都送上王侯之印,那麼他們的君臣百姓,無不會歡喜感戴陛下之德,認為您有德有義,一定都願意追隨您了。您有德有義,南向稱霸,楚國必然端正了衣冠來朝拜您。現在的滎陽之危,也就化解了。」
項羽聽了以後,瞪著共有四個瞳孔的眼睛,朝著遠方眺望了一下,命使者先行回去。
這最後一個分析,是唯一有道理,也直接合邏輯的。所謂天下游士跟著劉邦,在滎陽城裡餓著肚子守著,在北方、南方和後方的各自戰線上玩命辛苦地戰鬥著,就是為了能受封為王侯將相(跟陳勝起義時候說的一樣),如今把六國土地都給了六國之後,這些人一看股份全被六國分光了,不也就都打辭職報告回家了嗎?
「大王,周武王放馬于華山之陽,以示不再用兵折騰老百姓。大王如今能散了馬不用了嗎?」(還是不打仗,跟上文一個意思,跟現在的劉邦所處的階段沒有可比性)
張良忙問:「什麼好計啊,有這樣的人?」
劉邦說:「不能。很多集裝箱需要牛拉呢!」
不過劉邦似乎也有高於項羽的地方,就是他做決策快。聽到酈食其的建議,當即履行,甚至不及與他人參議,就立刻決策。從前聽了鯫生的意見,也是立刻就分兵守函谷關。這樣的決策速度,確實會出現錯誤決策,但是,在戰爭年代,見到事機,習慣於快速決策,比見機遲的人,是一個決定性的優點。
漢王的使者隨後到了西楚霸王項九_九_藏_書羽的軍中,請求講和。
張良說,「我請借用一下大王餐桌上的筷子,一根根地給您數一下。」
張良接著說:「滅商之事已畢,周武王把戰車都放進了大修場,改造成了民用馬車,把盾牌戈矛用虎皮兜子都裹了送進兵器庫存著,以示天下不再用兵。大王能偃武修文,從此不再用兵嗎?」(不打仗,放掉倒霉的老百姓,是大德和大仁)
於是劉邦當即批准:「這個主意好!你現在趕快去刻印,刻完先生您就帶著印出城去給他們各處送去!」
從前,陳余是個儒家,處心積慮地要給趙王歇(趙氏貴族)復立成為國王,現在,酈食其作為一個儒士,也趁機勸劉邦立六國貴族之後,這說明,在儒者中,普遍是希望回復分封,立六國後人的。難怪當初秦始皇要坑掉他們,還燒了好多書。
從滎陽城向北,數條甬道,好像管子一樣,擺在大地上,扭曲著通到東北方向的敖山(黃河南岸邊),把那裡從前秦始皇積下的糧食,往城裡搬運。
張良看看筷子筒里就剩一根筷子了,於是不再啰唆和邏輯不清,乃至有點強詞奪理地作不具可比性的分析了,說道:「如今天下游士豪傑離別自己的親戚妻子,放著埋老爸爺爺的墳墓不去上墳,別離自己的故舊知交和老情人,單跟著大王您以游江湖者,只是欲日夜望咫尺之地(這話非常重要,意思是這般武將文臣,都是為了能受封城邑土地而來鬧革命的),如今您把六國的貴族之後全都復立了,天下跟著您跑的這幫游士豪傑,一看都沒戲了,紛紛返回故國,侍奉您所封的這些君主,守著自己的親戚和故舊。大王https://read•99csw.com您還領導著誰去鬧革命呢?」
「那麼,武王伐紂之時,封紂王的後人于宋國,是因為他自忖可以戰敗和斬得紂王之頭,所以敢於先這麼做。您自忖可以斬得項王之頭嗎?」(同樣不合理,不可類比)
張良這話的邏輯很難理解,不能旌表商之賢人,就是證明復封六國之後不合理,不知這中間的邏輯是什麼。大約要想讓自己被人們認為是有德有義的人(以便讓人民追隨),光封貴人之後為王侯還不夠,還得旌表善人賢人,若不能做後者,則前者的意義和致劉邦為有德有義之人的效果,就不夠了。可是,劉邦為何就不能旌表善人呢?做做秀不就行了。
張良不禁跌足而叫道:「這是誰給您出的餿主意啊,大王的事業從此逝去矣!」
「不能啊。馬還得天天騎著打呢!」劉邦傻呵呵地說。
劉邦說:「是啊,告訴我了,趕緊刻印復立六國之後,這樣我就比秦始皇德大了,跟湯武一樣有德了,全國人民和六國人民,都會爭著跟風擁戴我了!」
劉邦說:「不能。」
張良本是貴族之後,如今卻不肯令劉邦復分六國貴族,大約不是他不肯惠顧貴族,而是事情有輕重緩急,有大有小,現在是不能這麼做的。還有一個可能,就是張良通過歷史的教訓,通過自己幫著韓王成的一番折騰,以及六國貴族稱王者紛紛得到的悲哀下場,心中已經對貴族之人的命數,失去了迷信和為之努力的信心了。這大約也代表了當時人們的一般感觀,人們普遍根深蒂固的「分封情結」(復立戰國貴族),至此已經不如秦末那麼強烈了。
於是張良把第三根筷子放在「不可封」的圈裡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