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亦真復亦幻——達延汗的中興 五、分封諸子

第三章 亦真復亦幻——達延汗的中興

五、分封諸子

九子格埒森扎,領有喀爾喀萬戶中喀爾喀河以西7個鄂托克,稱為外喀爾喀;
六子斡齊爾博羅特領有察哈爾萬戶之克什克騰鄂托克;
三子巴爾斯博羅特任濟農,領有右翼三萬戶;
在掃平本部的叛亂之後,達延汗將從前各小領地合併為6個萬戶,仍分左、右兩翼。左翼3萬戶為:察哈爾萬戶(今錫林郭勒盟地區)、兀良哈萬戶(原卓索圖盟地區)、喀爾喀萬戶(喀爾喀河流域一帶);右翼3萬戶為:鄂爾多斯萬戶(今伊克昭盟一帶)、蒙郭勒津萬戶(今大青山下土默特地區)、永邵布萬戶(今張家口以北一帶),汗廷設置在察哈爾境內。
五子阿勒楚博羅特內,受封居喀爾喀萬戶中喀爾喀河以東5個鄂托克,稱為內喀爾喀;
這六萬九九藏書戶除兀良哈萬戶以外,達延汗把其餘五個萬戶都封給自己的兒子領有,這不但大大加強了大汗的集權地位,還使這些封地也成為蒙古人今後永遠的家園。
達延汗時代,明朝經歷了憲宗、孝宗、武宗三位皇帝。而孝宗朱佑樘統治期間被稱為「弘治中興」,一南一北兩個敵國,都在中興時代,也算是機緣。但弘治皇帝在晚年曾極為迫切的對兩位肱骨大臣劉大夏、戴珊問道:「聞今軍民多不得所,安得天下太平,如古昔帝王之時?」對自己的中興大業很不滿意。而達延汗的中興與成吉思汗時https://read.99csw.com代相比差距更不可以道里計,這又可看作是巧合了。
七子格列博羅特領有察哈爾萬戶之敖漢和奈曼兩個鄂托克;
十子鄂卜袞錫青台吉領有永邵布萬戶之永邵布和阿蘇特兩鄂托克;
八子阿爾博羅特領有察哈爾萬戶之浩齊特鄂托克;
四子阿爾蘇博羅特領有蒙郭勒津萬戶之七個鄂托克,稱為土默特;
這個格局雖在今後一百多年當中有所變動,但大體格局保存了下來,進而成為日後蒙古地區的地理名詞。察哈爾、兀良哈、蒙郭勒津、永邵布、鄂爾多斯以及內喀爾喀的活動區域日後被稱為「漠南蒙古」,也就是今天的內蒙古;外喀爾喀逐漸演變為三部,起活動區域便成為「漠北蒙古」,也就是今天的外蒙古。
九-九-藏-書作為皇帝,兒子多雖然使得後繼有人,但往往也會有很多麻煩,例如皇位之爭錯綜複雜,甚至會導致國家敗亡。但對遊牧國家的可汗來說,兒子多的好處便遠遠大於弊端,成吉思汗有五個兒子,除最小者闊列堅之外,其他幾個兒子都有自己的封國。雖然互相之間也免不了骨肉相殘,卻讓黃金家族在世界上活躍了400餘年。
次子烏魯斯博羅特在右翼謀反時被害,無嗣;
隨著他的死,「中興」隨之結束。
元室北遷以來,蒙古人又回到了部落遊牧的狀態,行政區劃頁回到了成吉思汗時代。大部落集團被稱為「兀魯斯」,這本是「國家」和「國土」的意思,此時代表一個行政單位,被稱為「萬戶」。萬戶之下還有「愛馬克」,意思是「九*九*藏*書部落」,此時是指「千戶」。15世紀初期,「愛馬克」的名稱逐漸被「鄂托克」所代替,這是伊朗語系栗特語,本為「疆域」的意思,后也成為「千戶」的代名詞。
雖然達延汗的統一僅局限於蒙古本部,也就是前文所說的「都沁」,並不包括「杜爾本」——「漠西蒙古」衛拉特諸部,其中興的規模很有限,遠不如脫歡、也先父子時代。但也先的統一驟起驟落,對後世影響並不大,達延汗則根基紮實,影響深遠,穩固了北元蒙古汗位的傳承。
因此,當明朝皇帝接到達延汗的國書時,感到了以前從沒有過的氣概:「稱書不稱表,與我抗也;稱我以南朝,是將北等我也」,「奉番書求貢,書辭悖慢。自稱大元大可汗……以敵國自居」九_九_藏_書
長子圖魯博羅特早逝,其嫡裔世襲蒙古大汗汗位,並領有察哈爾萬戶;
十一子格術圖無子,未分領地。
1516年,達延汗因病去世,享年44歲。他雖然命祚不長,但卻做了37年可汗,是北元蒙古歷代可汗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
達延汗的功業沒有在他死後迅速埋沒,也要歸功於他超強的生育能力。達延汗共有十一個兒子,前七個為滿都海徹辰夫人所生,後面四個則是其他兩位側妃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