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十三、汪精衛的自我諷刺

十三、汪精衛的自我諷刺

銜石成痴絕,滄波萬里愁。
孤飛終不倦,羞逐海波流。

奼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
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
青烽光不滅,夜夜照燕台。
一九八○年五月十七日,在北京舉行的追悼前國家主席劉少奇的大會上有一副引人注目的輓聯:「正邪自古同冰炭,毀譽於今判偽真。」聯意脫胎自白居易的《放言詩》:「周公恐懼流九*九*藏*書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若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詩人用這首詩表達了他對「以假亂真」的感慨。
嘆等閑,春秋換了,燈前雙鬢非故。
艱難留得餘生在,才識餘生更苦。
體重溯,算刻骨傷痕,未是傷心處。
酒闌爾汝,問搔于長吁,支頤默坐,家國競何補?

鴻飛意,豈有金丸能懼,齏惕猶剩毛羽。
誓窮心力回天地,未覺道途修阻。
君試數,有多少故人,血作江流去。
中庭踽踽,聽殘葉枝頭,霜風獨戰,猶似喚邪許。
以假亂真,豈只一個王莽,歷史上相同的例子是不少的,汪精衛九_九_藏_書從「革命志士」變為大漢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的後半生就是對前半生的諷刺,他是不待蓋棺就可論定的。
汪精衛做了頭號大漢奸,日子也並不怎麼好過。就在他成立偽組織的同一年(一九四○年),他有一首《邁陂塘》,頗能寫出他的心境。詞前有小記:「二十九年(按即公元一九四○年)十一月一日晚飯時,家人忽以杯酒相屬,問之,始知為五年前余為『賊』所斫不死而設也。因賦此詞。」
他在獄中自忖必死,曾有《被逮口占》四首:
歷史的情況往往是很複雜的,有的人從壞變好,有的人從好變壞。甚至有時「蓋棺」也難「論定」。但也正如一首挽劉少奇的詩中兌「滄冥有眼又無眼,歷史無情亦有情!」即使「蓋棺」之時未能「論定」,但總有一天,真相大白,有情而又無情的歷史自九*九*藏*書會作出公正的判決。
第三首中的「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尤其膾炙人口。死要死得其時,「若使當時身便死」,他就是名垂青史的「革命烈士」了。可惜他苟活幾十年,這兩句「名句」卻變了對他的嘲諷了。
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喻雲紀策劃行刺清朝的攝政王,汪精衛從東京回來參加這一計劃行動。事敗,被捕下獄。因為汪精衛「名頭」最大,故而許多人遂只知是「汪精衛行刺攝政王」了。但雖然「主角」其實不是他,那個時候的汪精衛,還是不失其為革命志士的。
一九三五年,汪精衛在「國民政府」的「行政院長」任內,某次開「中委會」,被人行刺,不死。這首詞是他在五年後的那一天「有感」而寫的。「艱難留得餘生在,才識餘生更苦。」可知他的心境。和他在北京獄中所作的那兩句九九藏書詩:「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恰成對照。做了漢奸的汪精衛,是留得殘軀已喪心了。
他做了漢奸之後,最後寫的一首詞是《朝中措》,自注云:「重九日登北極閣讀元遺山詞,至故國江山如畫,醉來忘卻興亡,愁不絕於心,亦作一首。」詞雲:
把汪精衛少年時的詩詞,拿來和他做漢奸以後寫的對照來讀,實在是不能不令人慨嘆。辛亥革命在武昌起義前,先有廣州之役(是役的革命烈士葬在黃花崗,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當時他在北京獄中,聽說胡漢民(字展堂)也在這一役中死了,曾寫了三首詩「哭之」,前有「題記」:「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廣州之役,余在北京獄中,聞展堂死事,為詩哭之。才成三首,復聞展堂未死,遂輟作。」錄兩首如下:
「卻憐二人血,不作一時流。」當時他是抱著為革命犧牲的決心https://read.99csw.com,遺憾不能與胡漢民同死的。
城樓百尺倚空蒼,雁背正低翔。滿地蕭蕭落葉,黃花留住斜陽。
欄杆柏遍,心頭塊壘,眼底風光。為問青山綠水,能禁幾度興亡?
日日中原事,傷心不忍聞。
賦懷徒落落,過眼總紛紛。
蝙蝠悲名士,蜉蝣嘆合群,
故園記同眺,愁絕萬重雲。

馬革平生志,君今幸已酬。
卻憐二人血,不作一時流。
忽忽餘生恨,茫茫后死憂。
難禁十午事,潮上寸心頭。
「能禁幾度興亡?」對照來讀,「蝙蝠悲名士」也變成他的自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