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卅四、北方兵變

卅四、北方兵變

並令第一鎮馬步兵六營駐軍南苑、北苑以資鎮懾。
3月2日,蔡元培等致電南京臨時政府及臨時參議院,認為「速建統一政府為今日最要問題,余可遷就,以定大局」。迎袁專使態度的改變,並不是受兵變的威脅,而是感到北方局勢的嚴重。北方有北方的許多問題,南方的人是無法了解的。這兒作者節錄一封賀良朴先生致蔡元培的信,這封信相當深刻,他不是替袁講話,而是道出了北方的心聲:
元年2月29日晚上的北京城,突然槍聲四起,只見許多身穿灰色軍服的兵,到處搶劫,首先受難的是正陽門一帶。這時南方迎袁專使們正酬應完畢,回到迎賓館,忽然人聲鼎沸,槍彈橫飛,血紅的火光浮在窗面,人們奔走相告,說是兵變了。為什麼會兵變呢?大家異口同聲說是由於北方駐軍反對「袁宮保」南下,反對專使們搶走他們的衣食父母,所以懷恨作亂。專使們聽到這個消息,不由不信,乃倉皇檢拾細軟,匆匆趕到六國飯店避難。
還有最重要一點,兵變一發生,很容易招致國際干涉,尤其是日本正處心積慮,主張將中國分而食之。袁是個野心家,但他決不會甘願製造外人干涉瓜分中國的借口。
(四)二月廿九日兵變以後之情形:(中略)……然自有此變,而軍隊之調整,外交之應付,種種困難,急待整理;袁公一日萬機,勢難暫置,於是不得不與南京政府協商一變通之辦法。(五)變通之辦法:總統就職于政府,為神聖不可侵犯之條件;臨時統一政府之組織,不可旦夕緩也;而袁公際此時會,萬不能即日南行,則又事實不可破也。……於是孫公提議參議院,經參議院議決者,為袁公以電宣誓,而即在北京就職,其辦法六條如麻電。由此袁公不必南行,而受職之式不違法理,臨時統一政府又可以速立,對於今日時局,誠可謂一舉而備三善者矣。
各國使館對於各國僑商、僑民的生命財產最為關心,變起時便致書袁世凱,請求保護洋商生命財產。北京崇文門內北至總布衚衕口,以日本商業為多,3月2日起,凡日本商店均有日兵二名,荷槍守護。英使館則派專員乘車至天津各處訪問僑民。德使則派兵20名前往直隸井陘保護煤礦。外交團在給袁的公文中並質問袁是否繼續清朝所締結的各項條約。袁乃分函答覆各國公使,具內容為:(一)力阻各國分別調遣軍隊來京;(二)強調京師現已平靜,此後決無意外之虞,以及自己如何儘力維持現狀;(三)力陳此次兵變決不影響國際關係,所有清朝過去所締條約均將承認與信守。
丰台遭難是在三月一日午夜,由於第三鎮潰兵由北京乘車至丰台,在丰台亦有第三鎮駐兵二千餘人,還有自天津趕來的亂兵加入,於一日晚十一時起事,丰台鎮居民鋪戶及洋商新泰興平和洋行等均被搶擄一空。第二天有火車開抵,車上行李貨物及旅客隨身所攜各物也均遭洗劫。
保定在三月一日即有變象。保定是個駐軍區域,駐軍垂涎保定之富,早有蠢動之意,因此一觸即發。開始是淮軍和一個剪短髮的人口角,然後淮軍出動搜捕短髮人,駐東關的第二鎮兵士乘機肇亂,以煤油將城門燒毀,到處搶掠燒殺,風大火大,西街被禍最慘,由西門至二道口一帶都成灰燼,滿城槍聲如爆竹,哭聲徹天,十室九空,連各醫院所存衣物均遭洗劫。自三月一日至五日,連續遭難,瘡痍滿目,瓦礫如山,且蔓延至附近十數縣。
這時徐州的駐軍擬由陸路北上,煙台的駐軍欲由海路北上,駐湯河的第廿鎮兵也打算拔隊進京,有人還建議調藍天蔚帶兵進京。可是統籌京師治安的最高首長民政首領趙秉鈞(趙原任民政大臣,這時袁尚未就任民國大總統,因此所有北京各部首長都暫稱首領),認為京師萬萬不可再增加軍隊,趙表示願獨負保護京師地方之責,於是調藍天蔚之議始寢。袁世凱並派陸軍參謀王培寬馳赴湯河,阻止廿鎮兵進京之行動。
2月29日晚八時,第三鎮士兵在朝陽門外東嶽廟嘩變,先在朝陽門外劫掠果攤食鋪,后與朝陽門內變兵會合,分頭搶掠,凡金銀錢鋪首飾店、飯館及洋雜貨鋪全遭洗劫,併火焚東安市場、東四牌樓等處,受災區域之慘尤勝於庚子八國聯軍。兵變前後綿延三日。兵變的第二天3月1日下午4時,袁世凱在迎賓館(袁當選總統后改為總統府)召集北京高級軍政首長會議,決定立即採取行動制止亂事蔓延,除照章補發未變各軍應領之欠餉外,另派陸建章、曹錕等分赴各部隊駐紮所剴切開導,同時令飭毅軍隨時緝捕再圖逞亂兵士。毅軍統領薑桂題奉令后,親率衛隊四齣彈壓,遇見亂兵任意搶劫者,立即格殺。
(三)恭頌袁總統——近日以來,共和定矣!總統舉矣!南方革命軍所推戴者惟我公,北方人民所推戴者,亦惟我公,皇族九-九-藏-書所推戴者,亦惟我公,全國無老無幼無男無女無種族無南北,心中所期望者,口中所恭維者,胥為我公,且皆信我公能鎮撫軍心,我公自茲以後,當有以副天下之望矣,當有以慰天下之心矣,吾北方人民之生命財產皆託付予我公之手矣。無何而賀電至,無何而賀表呈,無何而專使來,無何而軍隊變……今雖如此,吾總統必有以善其後矣。初一日雖有搶劫,初二日竟能寂然無事,是吾總統善後之力也。紳商各家雖被搶掠,而外交團及大內及總統府乃能寂然無事,是吾總統平日之教養之功也。什物雖被搶掠,人民生命乃竟無傷,是吾總統平日之訓練之效也。小疵不掩大醇,吾總統可告無罪于天下矣。爾紳商當有以諒之。
三里河一家洋廣貨鋪,在兵變前一天,有第三鎮兵數人前往購貨,貨款值數十銀元,可是兵士們所帶的錢不及一半,甚為難堪,店主人很大方的說:「老總們拿去吧!這回全國到處作亂,北京獨獨無恙,都是各位老總的力量保護我們,這一點錢太少了,您們何必計較。」士兵們稱謝取貨而去。第二天兵變,有街里無賴領了兵過三里河欲搶擄這家鋪店,突有兵士三五沖了出來,大聲的說:「這家鋪店對我們當兵的最好,誰敢侵犯他們,我們將以死力保護。」結果這家洋廣貨鋪終告無恙。
北京兵變時東交民巷的使館區立即戒嚴,各國士兵荷槍實彈布防。3月2日駛北京各國公使齊集英國使館,開會商討應變步驟,有謂「中國現況和庚子年相同,已沒有能力維護秩序,各國必須自行設法」云云。
3月4日袁特派顏惠慶、富士英、曹汝霖等前往東交民巷,分赴各國使館慰問,並致謝各國軍隊協助彈壓。同時並有照會給各國使館,對此次兵變表示愧歉,並申明今後決不會再有意外,若萬一有變,損失外人財產,均由袁負責賠償一切損失。此外並派趙秉鈞、薑桂題、烏珍、曹錕、王占元等剴切曉諭部下,對於洋兵入京不可敵視,應互相友愛。更電民政部出示曉諭商民,勿相驚憂。
(二)袁公之決心:培等廿五日(原文如此)到北京即見袁公,廿六日又為談話會,袁公始終無不能南行之語。……
兵變后的北京,約有一個星期都是凄涼滿目,白天的街市如黑夜一樣,店鋪住家關門閉戶,路上只有巡邏的兵士和站崗的警察以及棄置的死屍,此外則是外國兵士騰馬往來。間中有外國記者沿路拍照,蕭條零落有如死市。首善之區變為瓦礫之場,窮民嗷嗷待哺,有錢人則雖以加倍的金錢也買不到食物。警廳頒令6點后禁止行人,8點鐘后交通即停頓,入夜路燈不明,繁華的北京城成了黑暗世界。內城被劫4000餘家,外城被劫600餘家。
民國締建時的輿論很有許多敢說敢講的文章,北京兵變后許多報紙的評論都很激烈,對袁世凱的批評也毫不留情,現在特抄數段以一睹當年輿論的風範:
(一)時事雜感——吾閱袁總統布告各軍,謂本總統自小站練兵,先後近廿年,待軍誠悃相孚,恩義相結等語,吾不禁代總統憂,以總統待彼如是之厚,無端而有此變,待軍不及總統者將何如?或曰是之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變兵為總統親信之兵,惟不識當其大焚之搶之時,其心目中尚有總統在否?總統布告北京市民,有欲竭區區之愚為同胞謀幸福之語。吾思之,吾總統若僅區區之愚誠有不足,無怪乎而猝遭兵變也,尚望吾總統擴而大之。總統布告各軍文有雲:有功必賞,有勞必錄,有過必教,有罪必懲,吾閱斯言乃大疑惑,此次已變之兵為有功乎?有勞乎?有過乎?有罪乎?賞之耶?錄之耶?教之耶?懲之耶?總統能無負此言否?
第三鎮士兵嘩變的直接起因是裁餉,原來當時陸軍部所定的營制餉章,凡出征出防將士,照例自起程之日起加給津貼,以慰勞武士,優待征夫,事平后仍回原防,回防即無津貼。辛亥起義后,北洋軍第一、第四鎮奉令開赴前線,按照餉章每兵每月加發一兩津貼。第三鎮由長春開赴北京防衛,亦照出征慣例加發津貼。和議達成,二、四兩鎮回防,於是照章裁餉。第三鎮仍在北京並未回原駐防區長春,所以不在裁餉之列,不知怎的傳說第三鎮也要裁餉,兵士遂以訛傳訛。
至於北洋軍在此時鬧兵變,是有其背景的。
(二)誰為禍首?——共和成立,總統舉定,專使到京,正在一團高興之時,忽然保衛大總統之第三鎮兵變起蕭牆,禍生咫尺,土匪忽乘間竊發,京城內外落花流水,噫嘻吁奇乎怪哉,人人所不及料也。豈只人人不及料,即袁大總統及軍官等亦不及料。然人人之不及料,理也,袁大總統及軍官等之不及料,非理也。何則?知兵莫如將,知將又莫如總統也。
3月2日袁面諭段芝貴轉知各軍隊,凡未附和兵變剽https://read.99csw.com掠者,不論官弁兵丁,每名各賞銀廿兩,其後又加髮禁衛軍和毅軍餉銀一月,巡警因維持地方有功,賞餉半月。馮國璋則獎賞禁衛軍兵士,每名一個戒指,上刻名譽二字。珠寶市大柵欄的富商,因為在這次變亂中未受禍害,乃備銀二千兩及酒肉等物送至毅軍軍營,以表謝意。
第三鎮兵變時,統制曹錕亦在北京,兵變原因雖然很多,但最主要的一點是不願袁世凱南下,所以當時或是事後的輿論都把這次兵變的主使人推在袁的身上。究竟是不是袁,一直是史家爭論的重點。作者認為袁對兵變絕對有責任,或者有縱放,但決不會主使。道理很簡單,袁當時已被南京參議院尊為中國華盛頓,他能獲選為中國臨時大總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代表「安定力量」,不只國內人心如此,即國際間亦認為袁是動亂中國的「安定力量」。袁的聰明智慧怎會不了解這一點。至於袁反對建都南京,當時反對最激烈的是同盟會中的巨頭宋教仁、章炳麟,而武昌的黎元洪也主張建都北京,加上參議院投票決定國都地點時,亦可看出多數反對南京。因此袁可以使用其他方法達成不南行的願望,用不著策動兵變。袁是搞軍隊起家的人,當然明白兵變這玩意不能隨便玩,玩兵變等於玩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能放火不一定就能熄火。
袁世凱於4月6日發表告各軍書,情文並茂,特抄錄于下:
一、日本急調在煙台的軍艦前來大沽,俾溝通北京、天津、大沽及國外的電訊聯絡。各國關於軍事上的消息,皆用義大利使館的電台傳到黃村,由黃村轉大沽。
保定東關子火藥庫儲存快槍七萬余桿,子彈不計其數,均被搶去。淮軍亂兵搶劫藩庫存款五萬余,並燒毀各司道廳。當變亂還未開始時,亂兵曾邀約毅軍同搶,毅軍未允,其後毅軍則出力剿捕亂兵。
馮國璋在統率北洋軍攻克漢口、漢陽時,漢口曾遭北軍洗劫,房屋盡毀,積屍日曝,野狗宵鳴。當時有一位記者曾問北洋軍士說:「大家都說你們搶掠,有沒有這事?」兵士說:「有的,我們不搶就沒得吃了。革命軍到處受人歡迎,家家奉獻食物;而我輩到來,老百姓堅壁清野,甚至用錢買東西都買不到,我們不搶怎麼辦?」由這一段對話可以看出當時北洋軍的處境。
袁世凱處理兵變的緊急措施是宣布戒嚴,並令毅軍出動,緝捕亂兵。由於第三鎮第九標的士兵已潰散,乃調第十標兵入京,保衛總統府,調第六鎮的兩營兵來京,分駐祿米倉、羊儀賓衚衕、總布衚衕等處。另將駐小站的巡防營調京以資彈壓。同時把第三鎮的兵一部分調至琉璃河和良鄉,一部分開拔到山西,責成統制曹錕認真約束。另調駐彰德的武衛后軍王有祥、武衛中軍王汝賢、武衛右軍劉金標率部入京。
三、組織國際兵團,由各使館抽調武裝人員700名,於3月6日上午10時在英領館集合,巡察北京街市,以維持北京城局勢。3月3日這天洋兵從長安街出崇文門繞外城一匝,自正陽門返回東交民巷。
兵變由北京擴及天津、保定和丰台,天津的洗劫較北京尤烈。保定亂後幾乎沒有居民。丰台本為小地方,不過是交通要道,因此過往行人受害最慘。
兵變的部隊是第三鎮。第三鎮是北洋軍的主力,段祺瑞便曾兩任該鎮的統制,後來則由曹錕接掌。曹錕據說是袁身邊的「趙子龍」,打娘子關叫他去,打灤州也叫他去。他每次謁見「袁宮保」時,都是筆挺挺地站立著,叫他坐他從不敢坐。袁對他講話,他除了「是……是……」之外,不敢多說一個字。袁平素對段、馮都禮貌有加,獨對曹則不假詞色。按照當時官場習慣,若長官對屬員很客氣,就是不把他當作親信人,相反如果長官對部下越不客氣,罵得越厲害,則這人一定是「聖眷甚隆」。所以當時有人便以挨罵的多寡,做為自己陞官快慢的溫度表,每挨一次罵便欣欣然有喜色,且奔走告人說:「我今天又挨罵了!」旁邊人也為其高興,且祝賀說:「恭喜,恭喜閣下不日就要騰達了。」依照這個習慣,曹錕是北洋三傑以外最重要的一個人。
「本大總統自小站創練陸軍以來,先後統兵近廿年,凡所以遇待我軍人者,無不以誠悃相孚,恩義相結,有功必賞,有勞必錄,有過必教,有罪必懲,秉大公之心,行至信之法,如家人肉骨之相愛,如師長子弟之相規,其在本部下由士卒擢升統將者,頗不乏人,而各將士等相從多年,亦皆聽我指揮,遵我約束。且不獨我陸軍為然,即我巡防各軍亦莫不同隸範圍,共遵號令,是以同胞之中咸重氣誼,薄海之內蔚起聲名。至於武衛左軍創始於宋忠勤,飽經戰陣,懋著勤勞,迄今五十余年,人皆推為勁旅。此皆無俟本大總統之贅言,亦我各軍同人所自喻而並堪其喻者也。近數年來九-九-藏-書本大總統養痾家園,無志問世,四方多難,迫我出山,督師于餉械兩絀之秋,受任於國事阽危之日,焦思勞慮,心竭力逋,察大勢之所趨,順輿情之所向,始終希望惟以國利民福為依歸。幸得共和確定,眾志翕然,南北東西各省,滿蒙回藏各族,文電交馳,僉以大總統之任相屬。孫大總統復薦以自代,參議院正式選舉,全院一致均以大總統相推,南來歡迎各使亦並無堅持南行之意。統一政府行將成立,自維德薄曷足堪此,第念艱巨投遺,勉擔義務。值此民國初建,締構方新,如我軍界同人齊力一心,竭誠贊佐,從此太平可致,郅治可臻,非但鄙人受其光榮,實我國民蒙其樂利,前途幸福,自必與我軍人共之。倘其樂禍幸災,意存破壞,不識大體,徒懷自私自利之心,誤聽浮言,甘為病國害民之舉,則是作全國之公敵,為人群之敗類,非但負本大總統十數年教育之苦心,抑且辜負舉國四萬萬同胞之厚望。中外交詬,天下不齒,于爾軍人又何利焉?萬一因暴動而釀成交涉,因內亂而召致外釁,大局瓦裂,土宇瓜分,目前則戰血橫飛,有化為沙蟲之慘,顧后則神明胄裔,有作人牛馬之悲,爾軍人縱不為一身計,獨不為子孫計耶?總之軍人者亦國民之一分子也,入伍則為兵,離伍是為民,兵與民本屬一體;民出餉以養兵,兵食餉以維民,兵與民更同休戚,故愛民保民乃軍人惟一天職。至於服從命令,遵守紀律,又凡為軍人者之第一要義,古今中外莫不同之,能不失軍人之資格,方能不失軍人之榮譽。本大總統用是諄切相告,泣涕陳言,願我軍人共體斯意,共明斯理,此勸彼勉,念茲在茲,勖哉三思,懷之毋忽!」
經過這次會議,便產生了幾項行動:
「培等為歡迎大總統而來,備承京津諸同胞之歡迎,感謝無已。南行在即,不及一一與諸君話別,謹撮培等近日經過之歷史以告諸君,託于臨別贈言之義。
北洋軍在漢口的暴行,曾受中外輿論嚴厲的指責,加上清帝退位以前,與革命軍作戰的,幾乎全是北洋軍。清帝退位,革命成功,南方公私團體不時以文電揭發北軍抵抗民軍的罪狀。袁世凱當選總統后,竟有解散北洋軍的謠傳,於是勢傾一時的北洋軍,內心既失望又疑懼。其實和議以前,北方秘使廖少游和黃興代表曾簽有一個草約,其中特別註明:「南北漢軍出力將士各享其應得之優待,並不負戰時害敵之責任。」這本可以算為保證。可是這是個秘密條款,未被公開,公開流行的,多是不利於北軍的謠言,因此兵變時,亂兵一邊搶掠一邊嚷著說:「不成了,不成了,國家用不著我們了,我們乘早搞點盤纏回家吧。」
在這場大動亂中,有很多花邊新聞,特錄載於后:
宋教仁在蔡元培之前已先返南,宋是主張建都北京的,他曾遍游東北,深識東北、西北的國防戰略價值,又瞭然于日俄兩帝國對中國邊疆的野心,所以他堅決主張建都北京。他的主張和孫、黃等相左,卻和章炳麟相同,和北方袁系的希望尤相吻合,所以他在北京兵變后提前南返,南京方面的革命領袖對宋的想法多不諒解。後來袁在北京通電就職后,南京同盟會幹部又主張請黃興統兵北上,以迎袁為名,乘便掃蕩北洋軍閥和專制餘毒,這是表示由蔡元培率領的迎袁專使團任務失敗后,改由黃興以武力迎袁。討論這個問題舉行會議時,蔡元培等亦已遄返南京,都被邀參加與會,會中蔡持重,不發表意見,宋則期期以為不可。宋認為統兵北上是一著險棋,當前革命軍前鋒僅及徐州,北方各省均有北洋重兵駐守,這些北洋軍絕不會坐看革命軍北上,此次北京兵變亦是由於北洋軍對革命軍猜疑引起的,所以革命軍北上必然不可避免和北洋軍發生戰爭,這就等於說是走向南北分裂,過去半年的努力完全白費。宋的話還未講完,與會的馬君武突然站了起來,猛然把桌子一拍,大聲對宋說:「住嘴!你這個袁世凱的說客,你這個出賣南京革命事業的投機分子。」他一邊說一邊走向宋,伸手去掌擊宋面,孫大總統和黃興把兩人隔開。宋也很生氣,認為馬不講理。宋、馬不合已醞釀很久,在這次討論對北方用兵時才爆發。
民間團體以紅十字會為首,集議商討救濟事項,救死扶傷,不遺餘力。
迨天津、保定兵變,於是各國又紛紛派兵前往天津和保定,因之北京、天津、保定三地,外國兵車往來不絕於途。3月3日美兵到京150名,5日日本兵400名到京,英國則由北京派出武官四名領兵800前往天津,又由天津調兵30名押解子彈70餘箱及其他軍用物品來北京,德國則由青島調兵百余名至京,其他各國亦日日有兵運來。保定、正定均有洋兵沿路巡邏,天津所駐洋兵甚多,尤以日本兵最多,軍糧城、北塘、山海關、開九九藏書平、唐山均有外國重兵駐紮。
(六)培等現時之目的及未來之希望:培等此行為歡迎袁公赴南京就職也。袁公未就職,不能組織統一政府;袁公不按法就職而苟焉組織政府,是謂形式之統一,而非精神之統一,是故歡迎袁公,我等直接之目的也;謀全國精神上之統一,我等間接之目的也。今也……袁公之尊重法理,孫公之大公無我,參議院諸公主持大局而破成見,是代表大多數國民,既昭揚于天下……於是培等直接目的之不達,雖不敢輕告無罪,而間接目的所謂全國精神上統一者,既以全國同胞心理之孚感而畢達,而培等亦得躬逢其盛與有榮焉。……」
二、各國緊急抽調軍隊來京,每一國以200名為限。
像這類文章很多,足以想見當日的輿論並不畏懼權勢和軍閥。也可以看出當年推翻清廷締造民國的一段時期,寫文章的人對當時是有重大的鞭策力量。
蔡元培南返,是在袁世凱在北京就職大總統以後,啟程前,迎袁專使特發表《布告全國文》一篇,措辭委婉而嚴峻,把當日袁世凱種種私心完全揭露,且對當時所發生的一切,作了一個歷史的交代。這篇文告,後來許多研究近代史的人都認為是蔡元培的手筆,認為汪兆銘寫不出,宋教仁已先南返,亦寫不出。蔡文章謹嚴,章炳麟推崇蔡是「雅善修辭」。蔡專使的《布告全國文》如下:
(一)歡迎新大總統袁公之理由:(中略)……袁公當蒞南京就臨時大總統職,為法理上不可破之條件。蓋以立法行政之機關,與被選大總統個人較,機關為主體,個人為賓體,故以個人就機關則可,而以機關就個人則大不可。且當專制共和過渡時代,當事者苟輕違法理,有以個人凌躐機關之行動,則為專制時代朕即國家之嫌疑,而足以激起熱心共和者之反對。故袁公之就職于南京,准之理論,按之時局,實為神聖不可侵犯之條件,而培等歡迎之目的,專屬於是;與其他建都問題及臨時政府地點問題,均了無關係者也。
朝陽門內竹桿巷王君,是在度支部當司員(等於現在財政部的科員),二十九日晚間有亂兵十五人叩門而入,王君延之上座,款以酒,其中一兵士操山東口音說:「俺們這回子搗亂實在是給逼出來的,你老要是有富餘錢借給俺們作些盤纏,俺在山東曹州府居住,過些日子你老到俺那小地界兒去,俺一定加倍的奉還,這回可實在對不起的緊。」言訖張嘴大笑,王某即坦白的答說:「我本是一個窮京官,生平亦不作守財虜,所以身無餘蓄,恰巧昨日領到薪水,原封未動,諸位既然賞面枉駕,特奉上薪水袋,請勿見笑。」遂以銀元數十枚衣四套相贈,亂兵稱謝而去,午夜又折返,把一個大包袱付與王君的傭人,並且說:「些小意思,留著你們用吧!」王君打開包袱一看,乃是襪子數十雙。
由於情勢的變化,迎袁專使的任務已經失去作用,所以3月6日蔡元培等乃致電南京孫大總統,要求南返。原電雲:
天津於三月二日清晨即不穩,直隸總督署衛隊和北段巡警以及張懷芝所帶的巡防營醞釀兵變,下午三四點鐘在通衢街市即見有灰色衣袴,頭扎黑巾的營兵,三五成群的和巡警聚語。晚上八點,北京火車開到,車上跳下亂兵四五十人,一下車即亂放一陣排槍,新火車站於是起火,接著大衚衕、老洋錢廠、造幣廠等同時著火,槍聲四應,各繁盛街市富商大賈和新舊洋錢廠均遭焚掠,先是兵,后是匪,還雜以少數巡警,沿街挨戶搶掠。北京亂兵陸續到天津,前後共達二千餘人,正式搶掠,頗有組織。在三月二日晚間,以鳴銅管線槍為號,第一次鳴銅管是準備,第二次鳴銅管即砸搶各商店,第三次鳴銅管便將細軟一律搶齊,劫奪火車開往東三省。二日午夜維持秩序的巡警捕獲亂兵和匪徒四百余名,三日晨在東馬路處斬,三日午後再提出十二名搶匪在北門處斬,天津華界人心才告安定。
「孫大總統鑒:培等受命歡迎袁君赴寧就職,前月廿七日已以此意麵達袁君,而袁君亦極願南行,一俟擬定留守之人即可就道。不期廿九夕北京兵變,擾及津保,連日袁君內撫各處軍民,外應各國駐使,恢復秩序,鎮定人心,其不能遽離北京,不特北方呼籲,即南方聞之亦當具有同情。故培等據所見聞,迭電陳述,茲承電示,知袁君不必南行,並由袁君委託副總統黎元洪君代赴南京受聽,是培等歡迎之目的已經消滅,似應回南面陳一切。謹先電聞,並祈即復。元培等。魚。」
北京兵變后,北方各省督撫都通電反對袁南下就職,蔡元培專使亦曾致電南京臨時政府和臨時參議院,主張遷就。於是3月6日臨時參議院議決,允許袁在北京通電就職,不過就職時必須履行三個手續:(一)接電后須向參議院宣誓效忠共和;(二)新內閣名單必須得參議院同意;(三)新內閣https://read.99csw.com在南京辦妥接收手續后,孫大總統始行解職。
不過袁當然願意軍隊表示一點行動,適可而止,使自己不能離開北京的借口有事實證明。
2月29日北京兵變之晚,南京迎袁專使下榻之招待所內亦受騷擾。亂兵持槍毀門而入,招待所內衛兵措手不及,無法阻擋,南來諸人只得分路避去。蔡元培、汪兆銘、范績熙人一僻室,閉門熄燈靜坐以待,亂兵在所內遍處擄掠,志不在人,飽劫而去。蔡元培等見亂勢繼續擴大,乃潛赴美國友人格林家小住。格林殷勤招待,借住一宿,第二天即由美領館派人護送至六國飯店。中午時間,王正廷、王景春、鈕永建、黃愷元、魏宸組、宋教仁、劉冠雄、陳乙白均陸續趕到,大家交換消息,才知招待所已遭洗劫一空,南來諸人的文件衣物已蕩然無存。
四條衚衕義豐錢鋪關閉甚嚴,亂兵來擾,攻門不得破,於是肩接攀爬登牆。錢鋪主人知不能免,乃開門揖入,亂兵蜂湧進門,四處搜掠,擄獲銀元無數,並找一人力車來掩藏,車夫亦乘機取若干置於懷中。亂兵欲壑已填,才相繼走出,其中有一人好似隊長,還向鋪主人告辭,主人躬送之出,隊長向主人打一拱說:「借光借光!」鋪主人亦答禮說:「勞駕勞駕!」
在大變亂中,清的皇城全部由禁衛軍負責保衛,防守頤和園、地安門、東華門、西華門各處,由於防衛得力,使甫告退位的清皇室未受到騷擾,連清王公奕劻、載灃、載澤、載洵、載濤的府第均未受驚。禁衛軍由於在這次變亂中克盡職守,於是上書袁世凱,願入京護衛總統,請袁把所有在北京的軍隊全數調出,改由禁衛軍接替。禁衛軍雖然由馮國璋統率,可是這支軍隊原本是宣統父親載灃所建立的,其任務在於保衛清皇室。如今清皇帝退位不久,北京竟出了這麼大的亂子,作亂的軍隊又是袁的嫡系部隊,奉職最勤的卻是清的禁衛軍,對袁來說實在是一個大諷刺。所以禁衛軍的這個請求,袁是不會接受的,只是象徵性地調派一隊來京,禁衛軍因之很不滿意,再上書給禁衛軍軍統馮國璋,請調全部禁衛軍入城捍衛,並謂如有差失,願扣全軍餉銀。馮得書深怕該軍擅自行動,乃親赴該軍駐地西苑,嘉勉和撫慰一番,並阻止其擅自行動。
「……諸君北來,歡迎之聲未終,愁慘之氣大作。二十九日北京變亂,使京華薈萃之區付之一炬,未幾而禍延天津,未幾而殃及保定。議者莫不歸咎項城,謂其事先既疏於防範,臨時復失於寬縱,養奸長亂,辜望喪威,莫此為甚,項城之咎無可辭矣。然仆尤不能不咎南中諸君子爭執都會地點,未免稍存意氣之私……洎乎專使南行,討論大局,彌月相持,要約寡效,暗殺之機四伏,決死之隊爭先,宗社之黨乘間構煽,桀黠之將擁兵恫愒,禁軍則意存左袒,藩服則勢將分崩,朝野張皇,大局震撼。已而共和密定,宣布猶遲,增調重兵,集於禁近,人心滋懼,一夕數驚,然未聞北京有變亂之事也。夫北京亂事不起於民軍逼迫與國體變更之時,乃于共和宣布以後,舉國欣欣想望太平,而有此奇變,此其故大可思也。首都不定,國會未開,政府無統一之機關,總統無操縱之權力……總統南行與首都南遷之議日騰于報章,人心愈搖,姦宄思逞,卒至一朝潰裂,竟出自項城所信任最愛重之軍人……即以兵變而言,使因都會地點之爭久持不決,恐將來東南各省兵變之禍更有甚於北方者。何則?北方各鎮之兵團訓練有年,素服項城之節制者,然橫決若此,今各省民軍皆旦夕召募而來,從未受軍事教育也,彼于其主將又非素有恩信之感孚也,集數十百萬無教之民鼓以革命,則彼亦曰革命有功名富貴之望,今既宣布共和,弭兵息戰解甲歸田之期近,富貴功名亦已無望矣,計維在上者之厚為資遺耳。南京臨時政府暨各省之財力定有餘裕,若聽此數十百萬人逍遙河上,餉盡財空,遣散無術,恐一旦嘩然潰亂,挾其堅利機械縱橫于通都大邑之中,生靈荼毒之禍尚忍言哉。……」
亂起的時候,電車尚開行,可是在北馬路官銀號前,突有亂兵開槍向電車轟擊,於是所有電車均告停駛,而人力車夫亦有棄車參加行劫者。因此,天津華界居民欲遷入租界避難,都雇不到人力車搬運貨物,只好扶老攜幼,肩背手提,甚為狼狽。據事後統計,天津因屬商業城市,所以商民的損失比起北京來,實在巨大得多。
(三)京津之輿論:(中略)大抵于袁公南行就職之舉甚為輕視。……所謂袁公不可離京之理由……惟北方人心未定之一義,然袁公之威望與其舊部將士之忠義,當清攝政王解職清帝退位至危逼之時期,尚能鎮攝全京,不喪匕鬯。至於今日復何疑憂?且袁公萬能,為北方商民所認,苟袁公內斷於心,定期南下,則其所為布置者,必有足以安定京津之人心而無庸過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