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制度超越:三種力量的關係 一、感念鄧小平:中國模式的意義

第三章 制度超越:三種力量的關係

一、感念鄧小平:中國模式的意義

福山20多年前曾提出過名噪一時的「歷史終結論」,認為人類發展到了西方政治經濟模式,歷史就終結了,結果這20年正好見證了西方世界不斷地走衰。西方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西方模式必須進行改革,否則西方整體走衰的速度還會加快。中國模式本質上是一種開放的模式,一種不斷自我完善的模式,一種與時俱進的模式,但其主要特徵已經形成,並將繼續指導中國的進步。
鄧小平是中國高級領導人中最了解蘇聯和東歐,最了解蘇聯模式的。他1926年曾在蘇聯留學將近一年,1949年以後又7次訪問蘇聯,會見過當時蘇聯和東歐的幾乎所有最高領導人。他的基本判斷是蘇聯和東歐首先失敗在經濟上,失敗在人民生活水平停滯不前上。1990年我去蘇聯,看到蘇聯當時最大的百貨公司里櫃檯幾乎都是空的,少數不空的櫃檯前都排著長隊,經濟實際上已經崩潰了。所以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反覆強調:「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現在一些人只說不改革開放是死路一條,這顯然是不準確的,鄧小平把「社會主義」四個字放在最前面,他對此是深思熟慮的。
二是評論國際共運和中國革命時,鄧小平也多次說過「中國模式」。例如1980年4月,鄧小平在接受外國記者電視採訪時指出:「一個國家的人民革命取得勝利,主要地依靠自己的力量,革命是不能像商品那樣隨意輸出或輸入的。……任何一個國家的革命,任何一個國家的問題的解決,都必鬚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因此他告誡:「既然中國革命勝利靠的是馬列主義普遍原理同本國具體實踐相結合,我們就不應該要求其他發展中國家都按照中國的模式去進行革命,更不應該要求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採取中國的模式。……各國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國的黨、各國的人民,由他們自己去尋找道路,去探索,去解決問題,不能由別的黨充當老子黨,去發號施令。我們反對人家對我們發號施令,我們也決不能對人家發號施令。這應該成為一條重要的原則。」
第二個誤解是認為「模式」一詞含有「示範、樣板」之意,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模式強加於人,所以還是慎用「中國模式」為好。但如上所述,「模式」這個詞確有「示範、樣板」的意思,但也有另一種被世界廣為接受的含義,即對某一種事物或現象進行概括性的描述,大致上等於英文中的a pattern of behaviour or phenomenon(某種有規律的行為或現象)。所以「中國模式」指的就是對「中國自己一整套做法、經驗和思路」的歸納,就像我們過去30多年中無數次用過「深圳模式」、「蘇南模式」、「溫州模式」、「浦東模式」等概念,它們就是對這些地區改革開放經驗的總結,毫無強加於人的意圖。我自己2006年曾經在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上撰文「中國模式的魅力」,談的就是中國自己的「一整套做法和思路」,也沒引起過別人的誤讀。read.99csw.com
實際上鄧小平走的是險棋。他非常明確,中國要大力「利用」外資,但「外資」是對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是對中國整體實力的補充。中國不是被外資控制,而是要壯大自己,最後反過來超越西方。這是一步險棋,大概只有中國敢走,而且基本成功了,因為我們有中國模式,我們有比較強勢、有為、中性的政府和超大規模的市場。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利用外資,但真正成功的不多,他們往往不是真正「利用」了外資,而是整個經濟都被西方資本控制了,畢竟西方一個跨國公司的資產可能就超過這些國家的GDP。我自己感嘆的是,在那個充滿危機的年代,鄧小平看到了機遇和希望。今天中國的處境比當時不知好多少,但我們一些人卻越來越沒有自信了,這是說不過去的。
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在外交部翻譯室工作,有機會為當時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做英文翻譯。我第一次為鄧小平做翻譯是在1985年8月26日,他會見辛巴威領導人穆加貝。會見開始前,鄧小平先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接見了外交部工作人員,並聽取彙報。鄧小平先與吳學謙外長握了手,然後與在場的中方人員一一握手。與我握手時,吳外長介紹:「這是英文翻譯小張。」我和鄧小平的目光也有一個短暫的交集,鄧小平的目光相當平和。他問我:「哪裡人?」我說:「上海。」他停了一下,好像「上海」這兩個字給他帶來某些特殊的記憶。「知道霞飛路嗎?」鄧小平問我,目光中似乎帶著一點對往事的回憶。我略微停頓了一下,然後說:「是淮海路吧。」他微笑點頭。
最後是大氣。作為一個人,鄧小平極為大氣,樂觀豁達。他一生中多次與死亡擦肩而過,多次大上大下。一個杯子里只有半杯水的時候,他總是看到有水的半杯;在遇到危機的時候,他總看到危機背後的機遇。1992年,鄧小平發表了重要的南方談話,這是了解鄧小平及其思想的很好切入點。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當時的外部和內部世界的情況:1989年中國發生了「政治風波」,1990年東歐發生劇變,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蘇聯解體,紅旗落地,西方世界歡呼雀躍,這就是福山所說的歷史的終結,我們的內部一片悲觀,懷疑「紅旗還能打多久」的大有人在。於是有人主張要全面抵制西方的和平演變,特別是認為在經濟領域多一份外資就多一份資本主義,導致了許多改革開放的措施停滯不前和發展速度下滑。但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此時鄧read.99csw.com小平顯示了他的過人之處和令人嘆服的遠見。他在危機中看到的是機遇,看到了中國的機遇,看到了社會主義的機遇,但他覺得好像周邊很多人還看不到,所以他很急。蘇聯解體之後才20天,他就開始視察南方了,他有話要說。
這次會見給我印象很深。當時穆加貝非常「左」,總擔心中國要放棄社會主義了,鄧小平反覆給他解釋。最後,我看鄧小平都有點不耐煩了,斬釘截鐵地說了這麼一句話:「我們還有強大的國家機器。」他說得很響,很清楚。然後又說:「一旦發生偏離這個、這個社會主義方向的情況,我們的這個國家機器就會出面干預,把它糾正過來。」
另外,鄧小平的一個基本判斷是蘇聯領導人的政治素質有問題。據透露,鄧小平私下對戈爾巴喬夫的評價是:這個人看上去很聰明,實際上很蠢。我把這個評價和很多俄羅斯朋友都講過,他們非常同意。蘇聯雖然存在很多問題,但它本來還是有一手好牌的,結果被美國徹底忽悠了,搞得經濟崩潰,國家解體。
三是談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發展模式。1985年鄧小平會見迦納國家元首羅林斯,我擔任翻譯,他當時對迦納客人說:「不要照搬我們的經驗」;「結合自己的情況去探索自己國家的發展模式就好。」1988年5月,他在會見莫三比克總統希薩諾時又明確地說:「中國有中國的模式。」他說:「我們過去照搬蘇聯搞社會主義的模式,帶來很多問題。我們很早就發現了,但沒有解決好。我們現在要解決好這個問題,我們要建設的是具有中國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他建議莫三比克「緊緊抓住合乎自己的實際情況這一條。所有別人的東西都可以參考,但也只是參考。世界上的問題不可能都用一個模式解決。中國有中國自己的模式,莫三比克也應該有莫三比克自己的模式」。
現在國內關於中國模式還有一些爭論。其實,就我自己的記憶而言,鄧小平從未迴避過「中國模式」這個概念。在鄧小平的話語中,「中國模式」的主要涵義就是中國自己的一套做法和思路,也往往是「中國道路」和「中國經驗」的同義語。今天國內圍繞「中國模式」的爭議確實有點令人詫異。我記得當時在外交部翻譯室,會不時討論給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做翻譯時遇到的一些難點,其中就討論過「中國模式」應該翻譯成「the Chinese model」,還是「the China model」。最後定下來用「the China model」,這個表述方法更貼近中文的原意。依我之見,鄧小平至少從三個角度多次談論過「模式」和「中國模式」:
首先是眼光。鄧小平是一個大戰略家、軍事家,具有超長的戰略眼光。一般西方政客談的是「一百天內要做什麼」,鄧小平則是「一百年內要做什麼」,今天世界上找不到眼光如此長遠的戰略型政治家。中國這麼一個大國,長遠的戰略定下了,近期的問題就比較好解決。因此鄧小平九*九*藏*書在南方談話中反覆強調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也就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百年不動搖。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他就提出「三步走」的戰略,確保中國在21世紀中期成為一個中等發達國家。這個戰略今天我們還在堅持。關於社會主義,他始終堅持兩個東西,一個是黨的領導,一個是公有制佔主體,而公有制可以有多種形式。只要有了這兩個東西,即使出現了一些問題,如一時的貧富差距拉大,我們也有辦法在發展中逐步解決,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些都屬於跨長度的大戰略大構思。
第三種誤解是強調中國模式還沒有完全成功和定型,談論中國模式還為時過早。其實中國模式雖有不足,但已經取得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難以企及的成績,帶來了絕大多數中國人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和中國的迅速崛起,中國模式已經震撼了世界。至於一種模式是否定型,這倒是可以商榷的。其實,任何國家的發展模式都是在特定的時空中展開的,都是在不斷發展和變化之中的,一旦認為它完全定型了,不用與時俱進了,這個模式走衰的進程就開始了。
我認為中國模式,在狹義的層面,指的是中國自己的一套做法、經驗和思路;在廣義的層面,指的是中國自己的一套做法、經驗和思路及其背後的制度安排和思想理念,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模式指的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換言之,在狹義上,「中國模式」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各有側重;在廣義上,這兩個概念是相通的。
我們今天很有必要澄清圍繞「中國模式」的幾種誤解。第一種誤解認為中國模式是由外國人首先提出來的。現在不少文章都說美國學者雷默(Joshua Cooper Ramo)最早提出了「北京共識」,其中包含了對中國模式的概括。我們在基本肯定雷默對中國模式研究貢獻的同時,也要知道鄧小平早在1980年就明確使用了「中國模式」這個概念,在20世紀80年代多次使用,並在1988年明確地說「中國有中國自己的模式」,而雷默是到了2004年才提出「北京共識」的。「中國模式」是中國迅速崛起的關鍵,是中國重要的政治軟實力,把這個概念的發明權拱手讓給他人,既不符合事實,也不符合中國自己的政治利益。
以我自己的觀察,國內主要有兩種人不贊成中國模式:一種是不贊成「模式」的提法。他們基本認同中國自己的一系列做法、經驗和理念,但認為應該用「中國道路」的概念,因為「模式」這個概念會給人一種發展道路凝固化的感覺。但如我上面所說,在廣義上,「中國模式」和「中國道路」是相通的,兩者表述了大致同樣的東西,只是側重點不同。另外,「模式」這個詞國際上更通用,一講人家就明白,「道路」這個詞國際上不怎麼用,國際溝通中的難度也更大。
學者潘維曾調侃過後一種人對「中國模式」的認識。他說,批評「中國模式」主要有三個觀點。第一,中國還「不完善,還有很多缺陷」。然而,現實的世界怎麼可能有沒缺陷的完美國家呢?當然,有人認為美國完美無缺,美國的經驗完美無缺,所以可以有「美國模式」,不能有「中國模式」。第二,中國還處在「變化」中。然而,現實的世界怎麼可能有不變的國家呢?哪個國家在幾十年裡沒經歷巨大變化?當然,美國兩百年沒變,所以可以有「美國模式」,不可以有「中國模式」。第三,中國太特殊,經驗不能擴散,而且擴散有害。然而,哪個國家的經驗不是特殊的?當然,美國不特殊,美國的經驗可擴散,而且擴散了對他國無害,所以可以有「美國模式」,不可以有「中國模式」。然而,我們知道照搬「美國模式」而成功的例子實在是天下難覓,失敗的則比比皆是,連美國自己今天都陷入了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今天的「美國模式」恐怕更多是反省的對象,而不是照搬的榜樣。read.99csw.com
會談結束時,穆加貝對鄧小平說:「我相信您一定能健康地看到香港回歸。」鄧小平詼諧地說:「還要看馬克思能不能批准。」然後又補充了一句:「可能還要和馬克思談判談判。」鄧小平的樸實、詼諧和幽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想起來,鄧小平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眼光、思路、清醒、大氣。
再次是清醒。鄧小平是一個頭腦非常清醒的政治家,相信實踐出真知,他堅持一切外國的思想和做法都要先經過中國的實踐來檢驗,再確定是否在中國推廣,絕不能盲從。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反覆強調不要靠本本,而要靠實踐。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發明權是農民的,是鄧小平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這種高度務實的實踐理性,使中國避免了民主浪漫主義和市場浪漫主義的陷阱,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西方當下對民主的信仰像宗教一樣壓倒了實踐理性,結果也走進了死胡同,未來的路只會越走越窄,這種制度走向衰退的結局恐怕無法避免。
羞於提「中國模式」實際上反映的是一種政治不自信,而這種不自信正是導致中國今天許多問題的根源,它已經導致許多人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導致了「大國小民」心態在一定範圍內的蔓延。一些只認同西方模式的人甚至認為中國不朝西方模式演變,只能是死路一條。中國模式固然還在不斷完善之中,但就現在這個水平,也可以和西方模式競爭,它本身形成於高度的國際競爭之中,所以它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它的成績是採用西方模式的非西方國家所望塵莫及的,它也給西方帶來了巨大震撼。習近平主席在多次講話中都使用了「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這種表述方法,這是實事求是的,展現了中國領導人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符合中國人民整體和長遠的利益,也符合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利益。
在南方談話前,鄧小平對蘇聯和東歐的事態發表了一系列評論。1989年9月4日,他表示:「東歐、蘇聯亂,我看也不可避免,至於亂到什麼程度,現在不好預料,還要很冷靜地觀察。」他還表示:「在這些國家動亂的時候,中國要真正按計劃實現第二個翻番,這就是社會主義的一個成功。到下個世紀五十年,如果我們基本上實現現代化,那就可以進一步斷言社會主義成功。」1990年7月11日,他向加拿大前總理特魯多指出:西方對東歐的變化「不要高興得太早,問題還複雜得很」。1990年12月24日,東歐已經出現了劇變,蘇聯呈現一派亂象的時候,鄧小平說:「國內外形勢比我們預料的要好。」1991年8月20日,也就是蘇聯解體前4個月,鄧小平說:現在世界發生大轉折,就是個機遇。https://read.99csw.com
其次是思路。鄧小平是一個戰略思想家,他在我腦海中浮現最多的形象,就是他坐著,靜靜地抽著煙思考著問題,目光注視著前方,一句話都不說,真是很「酷」。會見外賓前,他都要聽彙報。聽完彙報后,他常有那麼一小段時間沉浸在思考中。他喜歡和別人談一些「自己腦子裡正在轉的東西」,他的許多新思路經常能使人眼睛豁然一亮。他南方談話中最令人眼睛豁然一亮的那段話就是:「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一下子就把糾纏中國改革開放很多年的結打開了。
還有一種人是不贊成「中國模式」所包含的內容。這些人只認同西方模式,他們認為只要你跟西方不一樣,你就還沒有轉型到位。這種人否定中國模式也不奇怪,因為從他們的角度來看,中國怎麼能有自己的模式?世界上只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西方模式。好在大多數中國人不信這個邪。要是中國人當初沒有自己的主心骨,沒有堅持自己獨特的發展道路和模式,那麼恐怕中國連國家都解體了,還談什麼中國崛起。
一是從國際政治和經濟的角度進行一般性的論述。例如,鄧小平多次強調「世界上的問題不可能都用一個模式解決」。1990年7月,他在會見加拿大前總理特魯多時指出:「國際關係新秩序的最主要的原則,應該是不干涉別國的內政,不干涉別國的社會制度。要求全世界所有國家都照搬美、英、法的模式是辦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