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九章 東奔西走 10、身邊的敵人

第九章 東奔西走

10、身邊的敵人

多少年來,這段經典描寫,成為了刻畫項羽雄風烈志、磊落光明的鐵骨英雄之傳奇,當然也無形中襯托出劉邦的膽小畏縮、卑劣無恥。
總之,項羽當時的處境就是這樣,有項伯站在他身邊,這盤局他怎麼擺弄都是輸。但他仍然無法自控地聽從項伯的話,因為項伯的話,每一句都是針對他的心理弱點而設計,讓項羽聽了還想聽,彷彿吸毒一樣難以自拔。
明明抓住了劉邦的軟肋弱點,搞到最後竟然全無效果,怎麼會是這麼個樣子呢?
面對這個體力達于巔峰,智力卻停滯在孩童階段的對手,劉邦報以一哂:
應對的法子很快就讓他想出來了:想當年,我和你項羽,于楚懷王面前,立誓盟約,結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我老婆就是你老……不對,就是你大嫂,如果你一定要烹殺自己的父親,我沒意見,只希望你看在兄弟的情面上,分一杯羹給我,不可以吃獨食。
來看看下面的記載,就全清楚了:
在這長達兩年半的軍事對峙之中,劉邦不斷派出使者,去楚營中探望自己的父親、妻子。這時候項伯就拿榮譽感來給項羽下套,讓項羽允許漢使入楚營,以便把他搜集到的楚軍情報給劉邦送過去。
這段時間,整整是兩年半的時間。
這麼長的時間,究竟意味著什麼?
這句話是什麼read.99csw•com意思呢?
在這個過程中,項伯是沒有絲毫負疚心理的。因為他已經和劉邦結了兒女親家,呂雉就是他的親家母,劉太公說起來,還真算是他爹。所以項伯千方百計地激發項羽的自大情結,避免讓項羽走上以老人婦女要挾對手的錯誤道路。被項伯暗中算計,劉太公和呂雉在楚營之中,非但沒什麼風險,反倒讓項羽左右為難。
兩軍對壘中,還有一條可怕的規律:間諜往往更容易取得對方的信任。簡單說來就是,項伯比亞父范增更容易取得項羽的信任。這是因為,亞父范增是把全部的心神放在分析敵我態勢上,沒有閑暇考慮項羽的情緒。范增說話,專揀項羽不愛聽的來說,因為他要項羽避免任性,別犯錯誤。而項伯不關心這些,他只關注項羽的情緒,專門挑選那些項羽最喜歡聽的話來說。這就是范增忠心耿耿卻遭到項羽懷疑,而項伯吃裡爬外卻備受信任的原因。
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能鬥力。」(《史記·項羽本紀》)
隔著一條深深的壕澗,兩人展開對話。項羽說:「劉邦,你看清楚了,這可不是頭肥豬,是你親爹!都因為你不服從命令,屢次三番興兵鬧事,才害得你爹落到如此地步!劉邦,你的名字叫坑爹!」
這個三十歲的壯九*九*藏*書年男子,其心智竟像個孩子,完全沒有成熟。他甚至沒有想到,以他的壯年,向一個五十四歲的老頭挑戰,是多麼不可思議,多麼讓人驚訝。只要項伯思維能力正常,就不會敢跟隨這麼一個心智幼稚的人。心智幼稚的人,讓人看不到未來和希望。
從數學的角度上來講,項伯這個內奸,相當於一個負號。項羽這邊不管取得什麼樣的優勢,被項伯這個負號一乘,完了,變負值了。而且正是因為項伯這個負號的存在,導致項羽淪為了十萬楚軍的保姆,讓他一步也走不開,無法去偷襲敖倉,奪取糧倉。同樣地,原本是人質的劉邦父親和妻子,也被項伯這個負號一乘,變成了劉邦方面的盈利點、項羽方面的負資產。
看看這情景吧,一個三十歲的壯年漢子,向一個五十四歲的老頭伸出手指:「過來過來,老頭你過來,咱們兩個較量一下,看我不打死你才怪!」
所以這時候的項羽仍然沿襲他固有的思維邏輯,向劉邦提出一個不可思議的提案。
是這樣的嗎?
項王怒,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只益禍耳。」項王從之。(《史記·項羽本紀》)
好了,劉邦既然想出這句台詞來,就已經扭轉了局勢,至少是立於不敗之地了。但接下來read•99csw•com的問題是,項羽既然捉住了劉邦的父親、妻子,為什麼不早點拿出來,而非要等到時局扭轉,楚軍這邊轉入頹勢的時候才使用呢?
讓我們來看看項羽說這番話時,兩個人的年齡。
一點沒錯,劉邦的父親妻子落入項羽的手中,原本是項羽最有力的王牌,足以置劉邦于必敗之地。但由於項伯這個不穩定因素的介入,卻導致時局翻覆,原本是最有價值的王牌,竟爾淪為了項羽手中的負資產。
很顯然的一件事是,早在兩年半之前,當劉太公和呂雉落入項羽之手時,劉邦就開始思考這件事之於他的意義。只要他的腦子沒問題,他就知道,遲早會有一天,項羽會拿出他的父親妻子,強迫他就範。這對他來說意味著極為強大的殺招,他必須要于絕境之中,想出個法子予以應對。
現在,項羽仍然像以往一樣,被項伯的話迷惑住心智,放棄了殺掉劉邦的父親、妻子。這就意味著他也錯過了最後的機會。如果殺掉這兩個人,此後楚軍就沒有理由再接納漢使,項伯的情報傳遞就需要另行建立渠道。但這樣所帶來的巨大風險,有可能讓項伯望而卻步,最終會導致項伯與劉邦漸行漸遠。
早在兩年前,項羽就俘虜了劉邦的父親和妻子,可是這對劉邦沒絲毫影響,雙方仍然是你來我往,打個read.99csw.com不停。理論上來說,項羽自打捉住劉邦的父親妻子,就已經掌握了劉邦的軟肋,立於不敗之地了。但事情發展下去,竟全然不是那麼一回事,可想項羽心中,是何等鬱悶詫異了。
這固然與項羽的榮譽感、自尊心有關,但更重要的,是項伯在中間起到的作用。
這段描寫,是司馬遷最成功的文學創作。在這裏,項羽向劉邦提議說:「天下戰亂紛擾,已經好幾年了,就是因為我們兩人的緣故。為了天下蒼生,劉邦你能不能表現得像個爺們兒,站出來與我一決雌雄,別再讓無辜的父老鄉親,受你我二人的連累了。」
這句台詞,劉邦應該是想了又想,背誦得滾瓜爛熟,單等項羽以父親、妻子性命相要脅的時候,就用這句標準文案來應答。
項羽命令製作了一張大大的案板,把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手腳張開,呈大字形固定在案板上。然後把案板抬出來,讓劉邦看個清楚。
當劉邦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們就會恍然大悟。這句話,劉邦憋了太久、太久了,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可以痛痛快快地把這句話說出來了。
我們來看看,劉太公和呂雉是什麼時候淪為項羽的戰俘的。那是公元前205年四月,彭城之役,劉邦大敗之時。而現在項羽終於把劉太公推出來,袒呈于肉案上,威脅劉邦時,又是什麼時候?是九_九_藏_書公元前203年十月。
劉邦:「哦。」
現在我們終於知道,項伯為什麼拂逆親情,背棄項羽了。
失去項伯的情報,劉邦針對項羽的打擊就會迅速削弱——他再也無法確定項羽的所在,行動起來縛手縛腳,這就意味著項羽大逆轉的時機到來。但是可憐的項羽,他到死也沒有想到過,他始終被身邊的親人所出賣。
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劉邦,你現在投降還來得及,否則的話,你就眼睜睜看著親爹下鍋,煮成香爛的水煮肉片吧!」
這個解釋固然沒錯,但使得這個解釋能夠立足的關鍵因素,卻是項伯其人。
這時候劉邦說話了,他說的話是:「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史記·項羽本紀》)
這一年是公元前203年。這一年項羽三十歲,正是一個壯漢。這一年劉邦五十四歲,已經是一個年過半百的老頭了。
後世有的史家,明顯腦殼進水,就以項伯的解釋為解釋——劉邦就是這樣一種人,為了爭奪天下,父母妻子根本懶得理會。這是一場拼底線的戰爭,項羽拼不過劉邦,只能認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