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新繁榮法則 無國界時代的繁榮要件

第六章 新繁榮法則

無國界時代的繁榮要件


圖6-8 日本的道州區域的經濟規模
此外,夏天只要把時針撥快兩小時,在札幌成立全球最早開市的金融市場的話,就可能成為不輸新加坡的金融中心。金融機構必須為此而做些什麼,不必聽日本財務省的,只要由北海道財務省決定即可。再補充一點,札幌獲得行政機能后,可能會成為集多種功能於一地的「小東京」,所以應該把道議會、道廳等單位移到札幌以外的地方。
就是這11個道,要各自想辦法競相成為繁榮區域。
中部道:長野、岐阜、靜岡、愛知、三重
東北道:除福島外的東北地區
我再強調一次,要錢的話,全球到處都是,這種不強要國民出錢,就把繁榮從世界吸引過來的能力,正是21世紀的政治家必須具備的重要資質之一。
要錢的話,全球到處都是。這些錢不是我們納稅人的錢,而是其他一家的錢。現在,我們已進入一個要從海外把繁榮帶回國內來的大競爭時代了。在這樣的時空中,全球的錢卻幾乎不流向日本,這是因為以目前日本的吸引力,完全無法吸引別的國家。
九州道:沖繩之外的九州地區
北陸道(新潟、富山、石川、福井)也一樣,只要立足面對日本海的廣闊帶狀區域,構思與俄羅斯、中國、朝鮮半島的沿岸都市發展經濟圈就行了。美國的加州就有一條與海岸線平行的高速公路,成為構築起太平洋經濟的一大動脈。北陸道只要能像加州的海岸高速公read.99csw.com路一樣搞好交通體系的話,發展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這樣的話,怎麼想都會劃成我一直以來所提議的那11個「道」:北海道、東北道、關東道、首都圈道、北陸道、中部道、關西道、中國道、四國道、九州島道、沖繩道。順便提一下,之所以用「道」來作為劃分的單位,是因為日本自古以來就把一整塊的大地域叫做「道」。
四國道可以參考丹麥的做法開拓利基領域,例如以南方的高知灣為中心,深化與太平洋對岸的美國、澳大利亞或亞洲各國的交流,應該就能大大提升發展的可能性。
各道州之下,廢止所有的府縣,把現有的2100個市町村再重編一次,在全國設立1000個左右的社群(市)。社群負有「確立生活基礎架構」的責任,規模約為5萬~20萬人。在國家把許多許可權移轉給「道」的時候,「道」也把許多許可權移轉給了社群。這麼一來,就可以很有效率地提供更符合社群實際需求的服務了。
中國、新加坡以及泰國或馬來西亞,甚至連澳大利亞,都有觀光客前往北海道。為此,北海道只要推出自己的政策,比如投資于全球大型航空公司、加速道內各社群和亞洲各都市間建立起直飛航班就行了。
美國經濟之所以能從30年前的谷底復甦,也和國家的管理機制合乎新時代有關。美國在1776年發表《獨立宣言》,1783年取得獨立,是一個各州自治的聯邦制國家。
要構築一個讓人流、物流、資金流以及信息流都不再經由首都,而是直接自由出入的政治、經濟單位。
北陸道:新潟、富山、石川、福井
資料來源:《世界經濟展望》(IMF)、國民經濟計算(日本內閣府)https://read.99csw•com

11個經濟圈——不獨立、走出去

而沖繩道雖然只有130萬的人口,規模對於劃分為「道」是小了點,但自古以來,當地就有自己的歷史與文化,今後也很可能以中國海經濟圈為中心繁榮起來,因此我仍想提議劃分它為獨立區域。
日本的生活成本很高,大眾感受不到富足,固然是因為各種法規限制或利益結構,但之所以形成這種偏頗的社會結構,「萬惡的根源」在於全球也很少看到的極度中央集權,使日本成為了一個只有單軌經濟結構的國家。所有的財富都集中到東京,再從東京重新分配出來。以此為前提的經濟活動,產生了既得權利,也成為培養出一群既得權利者的溫床。此外,由於那批落後時代已久的中央官僚或政治家頭腦的水平有限,所以能做的改革也很有限,除了只會反覆進行政府稅制調查或經濟策略會議之外,就什麼也沒有了。
注:各HGDP依IMF的估計,道州地域的GDP則依BBT總部研究所的估計
首都圈道包括東京、埼玉、神奈川、千葉等地區,是人口3300萬人以上的大規模區域。我認為應視之為具有首都機能的「特別區」。
在富國強兵的明治時代也就算了,但日本若到現在還由中央掌握大權,可就有點不合時宜。地方若未能依自己的創意培育產業,只知道依賴從中央流回來的經費的話,只會永遠無法自立,變得越來越弱而已。這說的並非目前大家正在討論的「將財源轉移給地方」,而是國家的結構,亦即有必要對統治機構進行根本性的改革。
300萬~2000萬的人數,已經足以符合國家的規模了。國家只要管理國防、貨幣等國家read.99csw•com統治所需的最低限度的事情就夠了,其他事全都交給道州即可。立法也一樣,除了非得全國統一的必要事項外,基本上都由各道州來做就可以了。
但在11個道中,也有不禁讓人擔心是否能發展為經濟圈的區域,例如四國道,它的人口只有400萬人左右,也給人「經濟實力不太好」的印象。不過,它那約15萬億日元的經濟規模,和委內瑞拉或以色列是差不多的,所以要在全球當個「區域國家」已經足夠。它應該抱持的想法是,不要去向中央伸手要求財富的分配,只要能自己設法創造財富,人口雖然不多,還是可以讓所有民眾過上富足生活。
假設以1000萬人為單位,我想,把日本分為10~12個道州是很合適的。關於道州的區域劃分方式,各界有不同見解,但為使道州發揮區域國家的機能,就必須讓各道州在歷史、文化上有區域性的整體感。日本已經有北海道、九州島、東北地方、關東地方等區域劃分了,只要以此為基礎,再根據人口分布、成為商圈的特質以及未來發展性等因素劃分就行了。
此時,我認為社群沒必要設置議會。目前日本常有居民直接選舉出來的都道府縣知事與有政黨或利益團體支持的議會、議員對立的情形。議員是代表利益團體講話的,對政策所負的責任很少。存在這樣的議會、議員,正是改革之所以失敗的原因。所以新成立的社群里,不需要誇張的議會與全職議員。即使要設議會,也只要像瑞士那樣,由一般市民兼任就夠了。
例如,北海道現在每年有4800萬名觀光客造訪,未來也很可能發展為亞洲重要度假勝地。現在到了冬天,已有越來越多的團體觀光客大舉從中國香港、上海及澳大利亞一帶前來北海道度假。對於一些中國的富裕階層來說,北海道是九-九-藏-書很有魅力的度假勝地。
我在1986年出版的《新·國富論》中,曾表示有必要進行第二次廢藩置縣的措施,這正是現在的日本所需要的。
幸運的是,這樣的機制十分符合現在的無國界經濟時代、區域國家的時代。正如美利堅合眾國這個名字一樣,各州制定自己的政策,為求繁榮而自己絞盡腦汁。即使華盛頓什麼都不做,加州還是自己創建了矽谷;北卡羅來納州也開發了「三角科技園」;波士頓因為沿著128號公路分佈的高科技中心而復甦;佛羅里達州則蓋了迪士尼樂園,每年有4000萬名觀光客造訪。
丹麥這個在歐洲算小的國家,卻能在利基型產業中誕生許多全球一流的企業——從乳製品等食品領域,到風力發電機、助聽器、貨櫃運輸等。
關西道:滋賀、京都、大阪、兵庫、奈良、和歌山
首都圈:埼玉、千葉、東京、神奈川
只要像這樣劃分成道與社群兩個層次,應該就能大幅削減行政成本,同時讓效率大幅提升。

美國的例證

由於新潟目前已進入關東甲信越的經濟圈,所以新潟人會說別把他們和北陸放在一起,而北陸的人也會說不想和新潟放在一起。但為了將來的發展與繁榮,應該不要受限於目前國內的商業結構,從更廣大的區塊經濟圈的角度來思考。
關東道: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山梨
美國各機場要讓飛機飛往全球哪個機場,也是由當地自行決定的。例如奧蘭多機場的班機要飛往哪兒,就九*九*藏*書由奧蘭多市決定。因此你來到奧蘭多,它不是直飛倫敦的希思羅機場,而是直飛蓋威克機場;它也有來自中南美洲的直飛班機,費盡心思要吸引全球觀光客來到迪士尼樂園。
這樣的想法與目前常被提到的地方分權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地方分權是仍保留東京的那些官僚機構,只把部分許可權分給地方而已,中央集權的結構還是沒變。我所主張的是一種「廣域事業部制」,近似於企業讓各區域市場獨立計算盈虧的制度。它是要讓每個道州都像一個國家一樣,能以世界為對象直接交易。

用別國的錢來繁榮本地

全球以1985年為界線,進入了「新經濟」的時代。經濟開始無國界化,同時「民族國家」的框架也開始薄弱起來。取代同家而浮出水面的「經濟發展單位」,就是擁有獨特性的區域,也就是「區域國家」。
但是在日本則事事都要聽從中央的指示,不可能做這些事。像美國這種國家的經營方式,和網路社會很相符。所謂的網路,就是構成它的各個要素都能自立,但又彼此相連;它們一方面相互競爭,一方面又交換信息與資源。即使某一要素出問題了,其他要素仍能繼續發展。有50個州,等於在面對危機時有50種解決方案,只要從中選出正確的即可。在美國,為及早求出正解,各州間會有激烈競爭。正因為如此,美國才能數次度過各種危機。

經濟繁榮的最少人口數

那麼,最適合日本的「道州制」(地方制)到底是什麼呢?若測量現在全球最繁榮的北歐或愛爾蘭、美國以及亞洲等地的經濟活動,在無國界的經濟中,「繁榮的最合適人口數」,是最低300萬人口至最高2000萬人口。
我所主張的就是一種「區域國家」的制度,也是最適於構築日本新繁榮的國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