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十三章 愛憎之火

第四十三章 愛憎之火

奉命討伐吳、楚等七國造反軍的是周勃的兒子周亞夫。
敗走的吳王渡長江逃進駐屯該地的同盟軍東越陣中。東越是在利誘之下加盟吳、楚聯合軍的。而漢此時已對東越展開利誘。
「什麼!到東市!哦……」
但吳楚七國之亂最後歸於失敗,原因不在於晁錯被斬。最大的理由是作戰失利。
「不,這樣不行!必須叫他進宮,然後命其座車開往東市,將他在該地處斬才行!」
周亞夫原本就為梁王及溺愛梁王的竇太后所憎恨。現在再使景帝不悅,如此一來,他的命運堪稱岌岌可危。
如前所述,景帝和梁王都是竇太后所生的親兄弟。竇太后非常疼愛梁王,簡直到了溺愛的程度。
「處斬晁錯,造反就能平息嗎?」
討滅呂氏時,他的父親曾經以太尉身份大受注目,而這次鎮壓空前龐大造反軍則由兒子以太尉身份出征。父子兩代分別挑起如此大任,堪稱一門光榮。
造反軍只知道逐一克城這個古老戰法,此外絲毫沒有新招。這樣的戰法怎麼能成功呢?
即使是冤枉,身為士大夫者,一旦受到嫌疑,必須不予辯白就自殺。
「他們是背叛自己的主子向我們投降的。如果封他為侯,無異鼓勵人們謀反。封侯之事萬萬不可。」
「你可以稟告了。」景帝道。
天下大亂因而得以平息。但後遺症卻延續了一段時期。
當時,洛陽附近有一個叫劇孟的俠客,具有極大勢力。由吳、楚西進時,倘若能夠籠絡劇孟,獲其協助,一定會使西進軍隊如虎添翼。而吳、楚軍師中,卻沒有人想到這一點。
他的死是景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的read•99csw•com事,梁王劉武於前一年的四月去世。
而景帝不顧丞相反對,封徐盧為侯。
倘若吳王採用桓將軍的進言,他們一定會放棄對方堅守而不易攻破的睢陽,繼續朝西邊洛陽前進吧?而造反的吳、楚大軍卻只知道照一般手法打仗,竟然在此地消耗三個月之久的時間。周亞夫利用這段時間斷絕造反軍糧道,使得被包圍的將兵由於飢餓難耐而不得不敗走。
正統派將軍們據此否定了桓將軍的獻策。
吳王劉濞動員二十余萬兵力西進時,吳國大將軍田祿伯曾經獻策:「只知道率領大軍前進,不能算是高明之策。敬請大王授兵五萬予臣,臣將以此作為機動部隊,由淮南攻破長沙,再由武關攻入關中,而後與主力合流。如此一來,敵軍一定會敗得十分狼狽。」
「你所請求的事……」
梁王怒而派刺客要暗殺他。
「臣請求所有的人迴避。」
吳王認為這也有道理,所以沒有採用田祿伯機動襲擊的構想。
「鎮壓此亂,可有良策?」景帝垂問袁盎。「良策是有,但在臣稟告之前,請皇上叫在座的人迴避。」袁盎答道。
梁在受到造反軍猛攻時,曾經派人向周亞夫請求救援。而周亞夫卻未派出援軍。梁因而急使向長安請求救援。
「喂!你這是要到哪兒去呢?你沒有走錯路嗎?這是往東市的路呀!」晁錯對著馭者說。
周亞夫卻堅決反對。
周亞夫絕食而死。
士大夫必須嚴守禮樂,但可不受刑罰,換言之,士大夫犯再大的錯也可不受刑罰,但這畢竟只是原則。
另一方面,曾經向周亞夫請求救援而被置之不理九-九-藏-書的梁王劉武,對他懷恨於心。
「我考慮考慮。」
「眾臣不是全都退下了嗎?」
雖然不用奇策,但造反軍也未免太過於無策。
周亞夫急遽趕往洛陽,會晤劇孟后,吁了一口氣。
吳、楚七國之亂后,周亞夫成為丞相,但同樣與景帝處得不好。
周亞夫對造反軍採取的是一方面與他們交戰于梁、另一方面斷絕吳楚糧道的作戰方式。
「吳、楚那班鼠輩膽敢造反而不曾想到對劇孟有所籠絡。哈!他們的作戰頭腦由此可見!」周亞夫心情愉快地說。
對敵軍攻過來的鋒頭,由正面迎戰——這是暴虎馮河式戰法。不先攻克頑強抵抗之城,結果一定會遭敵軍追擊。老將們都認為年輕人的思慮有欠周全,不值得採用。
「是的。以吳王為盟主的造反,全因晁錯削減諸藩封地而起,因此,第一個非採取不可的措置是將晁錯處斬。」
「是的!」袁盎回答。
「一定得將他處斬不可嗎?」
結果,袁盎還是于訪問占卜師的歸途,在安陵郭門處,為梁王所派的刺客刺死。
「這一點,臣不敢保證。但處斬晁錯之舉,無異於朝廷承認削減諸藩乃錯誤決策,如此,造反將失去理由。而沒有理由的造反,絕無成功之理。」
曾經格外受皇寵的晁錯,遂以身著朝服的模樣,被斬于東市。
東越遂殺吳王,將其首級送至長安。
「周亞夫這個死頑固!」景帝心裏感覺悻然。身為丞相的人應該要有更敏銳的政治感覺——這是他不滿的一點。
依據不成文規定,朝廷使人帶「祈即至廷尉(最高法院長官兼總檢察長)辦公室有所釋嫌」的命令至士九九藏書大夫家時,受命的士大夫必須當場自刎。
這封檄文已廣送至各地封王手裡。他們憎恨的對象晁錯已為朝廷所斬。但不能因此而收兵。作戰還在進行就停止戰爭,這樣的事情不可能發生。
結果,車子沒有向宮殿的方向前進,而是一路駛向東市。
長安城在東西兩處各有偌大市場。在市場以外之地做生意是不被准許的。因此,這兩個市場經常有大堆群眾。
聽到此話時,晁錯只有怏然離開皇帝身邊。他向來給予其餘廷臣的正是這份屈辱感。
戰爭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打,老將們想使用的是傳統的戰法。
雖然吳王如此回答,後來召開同族會議時,太子卻表示強烈反對:「造反本身已是違反秩序的行動。我們做的事情,部屬也會向我們看齊。此時給予田祿伯五萬兵馬,倘若他造反,該怎麼辦?我們這一次舉兵,無論如何非獲勝不可,哪有餘裕採用不知能否成功的奇策呢!」
「還有晁錯在場。」
竇太后甚至說過這樣的話——啟(皇帝)去世后,讓武(梁王)繼位如何?
袁盎當然知道這一點。但他曾經因晁錯而被貶為庶民,他這樣做,為的是報復,不過,斬殺晁錯確實多少有了挫造反軍氣勢的效果。
「好,現在大家都出去了,把你的良策說出來吧!」景帝道。
「是的,我就是奉命帶您到東市去哩!」馭者答道。
然而,要平息吳楚七國的叛亂,光「晁錯已自殺身亡」是不夠的。必須要讓他們知道「晁錯已被斬」,不然會欠缺說服力量。
一天,朝廷派車來接,要晁錯即刻進宮。晁錯認為這是天子有什麼事情要召詢,read.99csw•com所以倉促換穿進宮禮服,登上派來的車子。
刑罰的目的在於警示眾人。不分中外,往昔的處刑都於公開場面、在群眾面前執行。
除晁錯以外的廷臣全都退下。請皇上命令旁人迴避是晁錯的老套。習慣做如此要求以便與皇帝單獨相對的他,絕沒有想到袁盎這個要求實際上包括自己在內。他認為自己不必離開皇上身邊是天經地義之事。
造反是非同小可的事情,一旦起義后,不是喊停就可以停的。
晁錯一下子就覺察到自己的命運,他這時才知道自己被陷害,但為時已晚。「袁盎日前請皇上叫人迴避……原來他是在那個時候奏請皇上把我處刑的……沒有料到這一點是我的失策!」
匈奴王徐盧投降時,景帝有意封他為侯。之所以如此,為的是期待會有更多的投降者。
徐盧被封為侯后,周亞夫稱病辭職。
所以,在漢代,市場也就是刑場。
梁王劉武是景帝的胞弟,當然沒有參加吳、楚的造反。因此,造反軍攻打了梁都睢陽。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這是當時的原則。也就是說,禮節應為士大夫階級遵守,不需將此清規戒律強制于庶民。但從「不知禮者非人」的觀點來看,這等於不承認庶民的人格,亦即庶民視同禽獸。
——誅賊臣晁錯,以收回被削減故地!
雖然不過是陪葬品,但宮中工官製造的東西,原則上只供天子使用。臣屬妄加使用,被認為是違法犯上的行為。
吳王就這項進言,問了老將們的意見。
其中一位刺客由於敬仰袁盎的為人,所以把這件事情說了出來:「我受梁王之命前來刺殺你。但像你這樣的有德之人,九-九-藏-書我實在不忍心下手。可是,刺客除了我以外還有十幾個,希望你多加提防。」
楚王劉戊自殺而亡。
這才是「刑不上大夫」的真相。
「好,你們全都迴避吧!」景帝下了命令。
由於漢朝皇位不採兄終弟及的繼位方式,所以,這件事情當然被眾臣否決。其中反對最猛烈的是殺死晁錯的袁盎。
前後二代皆立大功的周亞夫,變得越來越傲慢。實際上,生性倔強的他,常有與景帝衝突之事。
吳國少將桓將軍則做了如下進言:「我們吳以步兵為主力,而漢則以車騎為主力。步兵以山地戰為拿手好戲,而車騎則以平地作戰較為有利。因此,我軍于平地之城遭遇頑強抵抗時,應即放棄攻城念頭儘速西進,早日據山河複雜的洛陽之西。如此一來,用不著過函谷關,即等於平定天下。若欲逐一攻克平地之城再進軍,在漢軍車騎涌至之下,我軍一定會在梁楚平原陷於苦戰的。」
——此乃少年推鋒之計。
膠東王、膠西王、菑川王、濟南王以及趙王全部身亡。濟北王由於是在要挾之下參加造反軍,所以未被誅殺。
而袁盎卻盯著晁錯的臉說:「臣所請求的事尚未做到。」
「報到」只是形式而已,實際上是「自殺」的命令。這時候,派去的人習慣上會帶毒藥去,一併交給對方。
「喔,對……錯,你也下去吧!」
周亞夫的兒子購買宮中工官製造的陪葬品,準備于父親舉行葬禮時使用。這隻是鎧甲及盾牌的仿造品。然而這件事情被發現后,引起軒然大|波。
「說得也是。」景帝思考片刻后,下了決心似的道,「近日內派人到晁錯住處,叫他到廷尉辦公室報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