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

C

出處 《晉書·苻堅載記下》:「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qínɡ)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古代有個叫嚙(niè)缺的人,他問王倪怎樣區分仁與義、是與非。王倪覺得很難解釋,就先反問他說:「我還是先問問你:『人們睡在潮濕的地方就會腰部患病甚至半身不遂,泥鰍會這樣嗎?人們住在高高的樹木上就會心驚膽戰、惶恐不安,猿猴會這樣嗎?人、泥鰍、猿猴三者究竟誰最懂得居處的標準呢?人以牲畜的肉為食物,麋鹿食草芥,蜈蚣愛吃小蛇,貓頭鷹和烏鴉則愛吃老鼠,人、麋鹿、蜈蚣、貓頭鷹和烏鴉這五類動物究竟誰才懂得真正的美味?猿猴把猵狙(piànjū,一種傳說中的獸名,像猿而狗頭,喜歡和雌猿交配)當作配偶,麋喜歡與鹿交配,泥鰍則與魚交尾。毛嬙和麗姬,是人們稱道的美人了,可是魚兒見了她們就深深地潛入水底,鳥兒見了她們就高高地飛向天空,麋鹿見了她們就撒開四蹄飛快地逃離。人、魚、鳥和麋鹿四者究竟誰才懂得天下真正的美色呢?以我來看,仁與義的端緒,是與非的途徑,都紛雜錯亂,我怎麼能知曉它們之間的分別呢?』」
近義 因循守舊
出處 《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顏淵是孔子的學生,學問和品行都堪稱孔門第一,深得孔子喜愛,孔子稱讚他說,顏淵從不遷怒於別人,同樣的錯誤也決不會犯第二次。顏淵學習刻苦,可惜體弱多病,二十九歲時頭髮就白了,三十二歲時去世。他去世后,孔子悲痛不已,大聲嘆息說:「老天讓我的理想不能傳下去!」而且哭得非常傷心,弟子們勸他:「老師您太悲傷了。」孔子說:「太悲傷了嗎?不為這樣的人悲傷,還為誰悲傷呢?」
解釋 聽從正確的意見,如同水從高處流下那樣迅速和順當。
近義 費盡心機
近義 汗牛充棟 浩如煙海
解釋 原謂從出生到死去。後用以形容冒生命危險,隨時有死的可能。
在共叔段做好了叛亂的一切準備后,姜氏也積極響應,打算到時候打開首都城門接應叛軍。鄭莊公探明叛亂的日期,在叛亂髮動的前夕徵調全國兵力大舉進攻。叛軍倉促應戰,節節敗退鄭莊公窮追猛打。共叔段最終戰敗,逃亡到了國外,姜氏隨後也被鄭莊公囚禁了起來。
韓非是戰國末期韓國人,思維敏捷,才學超人,他的文章經常被人們竟相傳誦。有一次,他的《說難》《孤憤》被傳到了秦國,秦王(即後來的秦始皇)看了后說:「哎呀!我要是能見到此人並和他來往交遊,死而無憾!」秦國於是發兵攻韓,韓國趕緊把韓非交給了秦國。秦國丞相李斯是韓非的同學,他嫉妒韓非的才能,就屢次中傷韓非,韓非就被關進了監獄。李斯隨後又派人給韓非送去毒藥,逼他自殺了。後人把他的文章編集在一起,就成了《韓非子》一書。
出處 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讀軾(蘇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例句
「上天入地」在遙遠的古代會被認為是痴人說夢,但今天宇宙飛船、海底探險讓它變成了現實。
出處 《莊子·齊物論》:「毛嬙(qiánɡ)、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
後來蘇軾給歐陽修寫信,感謝他的知遇之恩。歐陽修看完信后對梅聖俞說:「我讀到蘇軾的來信,不覺汗出,非常痛快。我不應該擋著他,給他讓開路,讓他比眾人高出一頭。」當時聽到這話的人並不信服,但歐陽修仍然堅信自己的看法,認為只要假以時日,蘇軾的文章一定會名滿天下。果然,隨著時間的推移,蘇軾的文章漸漸出名,他也成為一代文豪。

出爾反爾

唇亡齒寒

剛進入臘月,大街上已是車水馬龍,一派節日的景象。
出處 北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九:「僧伽龍朔中游江淮間,其跡甚異。有問之曰:『汝何姓?』答曰:『姓何。』又問之曰:『何國https://read.99csw.com人?』答曰:『何國人。』唐李邕作碑,不曉其言,乃書傳曰:『大師姓何,何國人。』此正所謂對痴人說夢耳。」
傳說一個叫王遠的神仙,有次經過吳地,暫住在一個叫蔡經的人的家裡。蔡家準備了豐盛的酒食,王遠於是派人請仙女麻姑赴宴。不一會兒,麻姑就來了,是個十七八歲的俏美姑娘。頭頂結了一個髻,剩餘的長發披垂到了腰際,穿的衣服光彩奪目。麻姑對王遠說:「自從上次和你見面以後,我已看到東海三次變為桑田;不久前,我又去了一趟蓬萊,這地方的水,比昔日少了一半,恐怕不多久也會變成陸地吧。」王遠也感嘆道:「古代的聖人也曾說過海中將會飛揚塵埃這樣的話。」
他經常疑神疑鬼,草木皆兵,搞得周圍的人都跟著擔心。
老子在這段話中認為,有十分之六的人,他們的生死符合自然規律,還有十分之三的人,因為過分追求養生反而短命,只有最後那十分之一的人,因為講求「無為」、善於養生,因而得以永享天年。
鄭伯是春秋初期鄭國的國君鄭莊公。鄭莊公出生時難產,讓母親姜氏受驚,所以姜氏非常討厭他。三年後,庄公又有了弟弟共叔段,因為共叔段出生順利,所以姜氏很喜歡他,就屢次向丈夫鄭武公請求,日後讓共叔段繼承鄭國王位,但鄭武公沒有同意。

成人之美

解釋 本指糧倉中的陳谷逐年增積。現多用來比喻因襲陳舊,缺乏創新。
解釋 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就會如何對待你。后常用來指前後言行自相矛盾,反覆無常。
反義 腳踏實地
解釋 高人一等,超出一般人。
橘子、荔枝這些水果,在南方多得車載斗量,到北方就物以稀為貴了。

才高八斗

出處 《穀梁傳·隱公元年》:「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
近義 學富五車
當時晉軍將領中想作戰的人很多,有人對欒書說:「您掌握軍權,應該斟酌民心辦事。現在您的副將十一人,不想交戰的只不過三個罷了,想戰的是大多數,您應該聽從多數人的主張。」欒書說:「好的主張才是大眾的主張。現在三位將領的意見一致,是大眾的好主張,聽從他們的,不也行嗎?」晉軍退軍后,楚軍也撤退回國。晉軍又趁機侵襲了沈國,俘獲了沈國的國君揖初,這也是採納知莊子、範文子、韓獻子建議的結果。當時的有識之士評論說:「欒書聽從好的意見就像水流一樣和順迅速,真是合宜啊!」
解釋 拔:超出。萃:聚在一起的人或物。形容卓越出眾,不同一般。
他總喜歡吹毛求疵,與別人對著干。
解釋 才:才能。斗:古代的一種量器,十斗等於一石。形容特別富有文才。
近義 求全責備
《韓非子·大體》論述了辦事應該著眼于大體,應當把握全局。文章說到,古代能保全大體的人,不以智巧幹擾心境,不因私利拖累自身,把國家的治亂寄托在法律上,把是非的分辨寄托在賞罰上,把物體輕重的辨別寄托在秤具上。不違背天然的常理,不傷害人的真實感情,不吹開毛來挑剔裏面的小毛病,不苛刻地考察難以知曉的隱秘。如果依照自然的規律,保全國家的法度,就會君子安樂太平而壞人停止作惡。淡泊少欲,安閑清靜,順應自然的法則,把握事物的大局,就能使人不去觸犯法律,這樣人們就沒有像魚兒失去水一樣的災禍,天下就很少有行不通的事情。
近義 閉月羞花
公孫丑希望老師孟子給自己講一下孔子、伯夷、伊尹這三位古代聖人的異同。孟子說:「他們的共同點在於都能夠以仁義治理天下,使諸侯來朝見;都不會做不合道理的事,都不會濫殺沒有犯罪的人。」至於他們的相異之處,孟子並沒有直接進行比較,孟子這樣說:「孔門弟子中名氣很大的宰我、子貢、有若三人,他們的聰明和智慧足以了解聖人,即使他們了解得不夠,也不至於偏袒哪位,因此我們可以看看他們是如何稱讚孔子的。宰我說:『我看老師比堯舜都強多了。』子貢說:『看見一國的禮制,就了解它的政治;聽到一https://read.99csw.com國的音樂,就知道他的德教。即使在百代以後去評價百代以來的國君,也沒有誰能違離孔子之道。從有人類以來,沒有誰能趕上我的老師。』有若說:『不僅人類有高下的不同,麒麟對於走獸、鳳凰對於飛禽、泰山對於土堆、河海對於小溪,都屬同類中的高下之別。聖人對於百姓,也是同類,但他遠遠地超出了同類,大大高出了同類。從有人類以來,沒有誰比孔子更加偉大。』」
出處 《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倉頭衣綠(ɡōu袖套),領袖正白,顧視御者,不及遠矣。」
許多在地理上一衣帶水的國家,在國際關係上也是唇亡齒寒。
淝水之戰最終以前秦大敗而告結束,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解釋 處心:存心。積慮:積累思慮。形容長時間地盤算、蓄謀。
近義 唇齒相依 休戚與共
出處 《孟子·公孫丑上》:「聖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
近義 高人一等
戰國時期,鄒國同魯國發生了衝突。鄒國國君鄒穆公問孟子:「這次衝突,我的官吏犧牲了三十三個,老百姓卻沒有一個肯為他們效死的。殺了他們吧,殺不了那麼多;不殺吧,他們眼看著自己的長官被殺卻不去營救,實在可恨。您說,怎麼辦才好?」
解釋 痴:呆傻。本指對傻子說胡話而傻子會信以為真。後用來比喻荒唐的人憑著妄想說不可靠或根本辦不到的話。
《老子》是老子思想的總結,其中最主要的觀點之一是「無為」。老子在講到關於人的生死時說:人出現於世上就是生,入于墳墓就是死。所有人中,長壽者佔十分之三,短命者佔十分之三,還有本來可以活得長久,卻自己走向死路的,也佔了十分之三。造成最後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養生養得太過分。曾經聽說,善於養護生命的人,在陸地上行走不會遇到犀牛和老虎,在軍隊中打仗不會受到傷害;犀牛用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進入死亡的範圍。
西晉末年政治腐敗,社會動蕩不堪,中國歷史進入了分裂割據的南北朝時期。南方,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帝,建立東晉。北方,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先後滅掉前燕、前梁等小國,統一了黃河流域。其後又攻佔了東晉的梁(今陝西漢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將勢力擴展到長江和漢水上游。前秦皇帝苻堅因此躊躇滿志,打算一舉蕩平東晉,統一中國。公元383年8月,苻堅率領近百萬大軍,向建康進發。東晉王朝在強敵壓境,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以丞相謝安為首的主戰派決意奮起抵禦。經謝安舉薦,晉帝任命謝安的弟弟謝石為征討大都督,謝安的侄兒謝玄為先鋒,率領八萬精兵沿淮河西上迎擊秦軍主力。前秦軍隊連續攻下壽春、鄖城等重鎮后,派大將梁成等駐紮在洛澗,控制淮河,阻止晉軍。11月,謝玄派勇將劉牢之率精兵五千夜襲洛澗,揭開了淝水大戰的序幕。劉牢之攻克梁成營壘,斬殺了梁成和他的十員大將,秦軍死傷甚眾。
曹操和袁紹相比,一個從善如流,一個剛愎自用,結果袁紹失去了民心和人才,最終兵敗人亡。
洛澗大捷,極大鼓舞了晉軍的士氣。謝石揮軍水陸並進,直抵淝水東岸,在八公山邊紮下大營,與壽陽的秦軍隔岸對峙。苻堅站在壽陽城樓上,一眼望去,只見對岸晉軍布陣整齊,將士精銳,連八公山上的草木,也被誤認為是晉兵。他驚恐地對弟弟苻融說:「晉軍也是勇猛強悍的軍隊啊,怎麼說不行呢?」
解釋 成全他人的好事,或幫助別人達到目的。
近義 鶴立雞群
解釋 疵:毛病。本指吹開毛,尋找裏面的毛病。現多用來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
欒書是春秋中期晉國的著名將領。魯成公六年(公元前585年),楚國攻打鄭國,晉國派欒書率軍救鄭,兩國軍隊在繞角相遇。尚未戰鬥,楚軍撤回,晉軍於是順便侵襲蔡國。楚國的公子申、公子成率領申、息兩縣的軍隊救九_九_藏_書援蔡國。欒書的兩名副將向他請求想要迎戰,欒書正打算答應,另外三名手下知莊子、範文子、韓獻子勸諫說:「不行。我們前來救援鄭國,尚未戰鬥楚軍即離開了我們,我們於是來到這裏。這樣做,等於是把殺戮搬到了別人頭上。殺戮尚未完結,又激怒楚軍,初戰一定不能取勝。即使戰勝,也不是好事。我們大軍出征,結果只打敗了楚國兩個縣的力量,又有什麼光榮的呢?假如不能打敗對方,受到的恥辱就太重了,不如回去的好。」於是晉軍就撤退回國。
例句
解釋 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形容車馬往來不絕,繁華熱鬧的景象。
魯僖公二年(公元前658年),晉國要去攻打虢國,但虢國和晉國中間隔著一個小國虞國。晉國的大臣荀息建議用名馬和美玉為代價向虞國借路。晉獻公有點捨不得,荀息說:「假如從虞國借到去虢國的路,那麼那些寶物放在虞國就如同放在晉國自己的倉庫一樣。」後來,晉國借路成功,虞國配合晉國攻打虢國,佔領了虢國的城市下陽。
反義 奇醜無比
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四川眉山人,字子瞻,號東坡。蘇軾在二十一歲時參加科舉考試,當時社會上流行奇談怪論、不合正道的文風,主考官大文學家歐陽修希望通過主持考試選拔人才的方式來挽救這種弊病,當他看見蘇軾的《刑賞忠厚論》時,非常驚喜,就想把這篇文章評為第一,但又懷疑它可能是自己的學生曾鞏所作,為避嫌疑最終將其評為第二名。蘇軾緊接著又以《〈春秋〉對義》奪得下一場考試的第一名。
出處 東晉·葛洪《神仙傳·王遠》:「麻姑自說雲:『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
蔡經看到麻姑的手像鳥爪一樣,心裏突然想,假如脊背發癢時,用那爪來抓背,一定很舒服。想不到王遠馬上看穿了他的心思,呵斥道:「麻姑是神仙,你怎敢想用她的手搔癢?」說完后,就把蔡經捆綁起來鞭打。大家目睹了蔡經被鞭打的情形,可是卻沒有看到施刑的人。王遠說:「平常人是無福消受我的鞭笞的。」

出生入死

反義 濫竽充數
例句
例句

從善如流

唐高宗龍朔年間,有個和尚在江淮之地雲遊,形跡非常奇怪。有人問他:「你何姓(姓什麼)?」他戲言:「我姓何。」又問他:「你是何國人(哪裡人)?」他又說:「我是何國人。」幾十年以後,唐玄宗時的北海太守、書法家李邕給這個和尚寫墓碑時,已經不明白當時和尚說的這些話,於是信以為真地給他寫傳記說:「大師姓何,是何國人。」宋代的惠洪法師說,李邕為和尚作傳時把和尚的戲言當真,後人再見到這篇傳記更會以假為真,這正是所謂的「給傻子講睡夢」,傻子會將假東西信以為真。
出處 《左傳·僖公五年》:「晉侯復假道于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wàn 輕視)。一之為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出類拔萃

出人頭地

反義 相形見絀
例句
解釋 用車裝載,用斗稱量。形容數量很多,不足為奇。

車水馬龍

出處 《左傳·成公八年》:「楚師之還也,晉侵沈,獲沈子揖初,從知、范、韓也。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

車載斗量

在王遠的點化下,蔡經最終也得道成仙。
近義 風聲鶴唳 杯弓蛇影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反義 勢不兩立 袖手旁觀
例句
出處 《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
近義 赴湯蹈火read.99csw•com
近義 異想天開
例句
例句
東漢明帝的皇后姓馬,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小女兒,非常有德行。明帝去世后,章帝即位,尊馬皇後為皇太后。
一個模式,「依法炮製」,陳陳相因,「似曾於相識」那一套東西,是文藝的大忌。
例句
例句
她在自己幼小的心靈中早就立下志向,長大后一定要出人頭地,干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孟子回答說:「災荒之年,您的百姓,年老體弱者餓死溝壑,年輕力壯四處逃荒的有幾千人,但您的穀倉中堆滿了糧食,庫房中裝滿了寶物。對這種情況,有關官吏誰也不來報告,這屬於身居上位者驕橫淡漠,殘害百姓啊!曾子曾經說:『警惕啊,警惕!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回報你。』現在,您的百姓得到了報復的機會,您不要責怪他們。您如果施行仁政,您的百姓自然會愛護他們的上級,情願為他們的長官犧牲。」
誰也數不清,你在敵特的槍口下,曾幾度出生入死。
在江南論文章,唐伯虎他才高八斗,論丹青,妙筆生花,真是不折不扣的才子。
例句

草木皆兵

出處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裴松之注引《吳書》:「聰明特達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車載斗量,不可勝數。」
解釋 本指人認為美的,魚兒鳥兒卻不以為美,避之不及。現多用來形容女子的容貌極其漂亮。
過了兩年,魯僖公五年秋天,晉獻公再次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虞國大臣宮之奇勸諫虞國國君說:「虢國是虞國的外表,一旦虢國滅亡,虞國也必然跟著滅亡。晉國的野心之路不可再開啟,外敵也不可輕視疏忽。借一次路已經很過分,難道還可以借第二次嗎?俗話說:『牙床和腮幫相互依賴,沒有嘴唇的話門牙就會寒冷。』這大概說的就是虞國和虢國之間的關係。」虞國國君不聽勸告,第二次借路給晉國。到了這年冬天十二月,晉軍滅掉了虢國。晉軍在回軍途中住在虞國,就順便襲擊虞國,也滅掉了它。
《春秋》在記載這事時說:「鄭伯克段于鄢。」《穀梁傳》解釋說:「《春秋》為什麼不按慣例把鄭國國君稱為鄭莊公,而稱為鄭伯呢?因為作者認為鄭伯沒有盡到做哥哥的義務,他對弟弟沒有盡到防微杜漸,對錯誤早早教育的職責。而是費盡心機一步步地培養弟弟的過錯,讓這種錯誤發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再一舉消滅。」《春秋》就是這樣,常常在簡單的稱呼和言辭中寄寓了深刻的褒貶之意。
反義 才疏學淺
少數日本人處心積慮地要篡改歷史,否認日本侵略者的殘暴行為,妄圖蒙蔽後代。
反義 鎮定自若
曹植字子建,是曹操的兒子中最有文才的一位。在他十多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夠背誦大量的經典作品,其中包括《詩經》《論語》以及其他的辭賦散文,同時他自己也擅長寫文章。曹操有一次看完他的文章后問他:「是你請人寫的嗎?」曹植跪著回答說:「自己說出的話就是議論文,下筆寫出來就成為文章,只需當面試驗一下即可,哪裡需要請人代寫呢?」當時曹操在河南鄴城新修的銅雀台剛剛落成,就帶著所有的兒子登台遊玩,讓他們各自寫一篇文章。曹植拿過筆很快就寫成了,讀起來也不錯,曹操覺得他很不簡單。曹植的才能非常出眾,以至於南北朝時的著名詩人謝靈運在自誇時還說:「假如天下的文才總量有一石的話,曹植一個人有八斗,我有一斗,天下其他人總共才有一斗。」
解釋 皆:都。形容驚恐萬狀,疑慮重重。
反義 門庭冷落 門可羅雀

痴人說夢

在那海一樣的人民當中,到處都有出類拔萃的勞動英雄,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當中開出的鮮艷花朵。
解釋 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巨大。
近義 絡繹不絕 川流不息
例句
蘧公孫舉眼細看,這個女子真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九-九-藏-書論語·顏淵》篇中記載了孔子的一段話說,道德高尚的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道德低下的小人則相反,不促成別人的好事,專促成別人的壞事。
反義 鳳毛麟角
漢高祖統一天下后,休養生息,整頓經濟,重視農業,發展商業,順從百姓的意願,不隨便濫加干擾。到漢武帝劉徹時,七十多年間,國家太平無事。如果沒有大的水旱災害,百姓就可以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各郡縣的糧倉都裝得滿滿當當,府庫中貯存了很多用不完的財物;京城積存的錢幣累積到了億萬,穿錢的繩子都腐爛了,以至於錢幣散落,無法清點;京城糧倉里的糧食吃不完,陳糧加陳糧,滿得都溢到了倉外,以至於腐爛變質不能吃了。總之,這時老百姓家家富裕,看門的人都能吃到小米和肉,做官的人很少調動。因為物質生活富裕,所以人人自愛,不輕易犯法,大家都以施行仁義為首要的事,鄙視可恥的行為。文帝、景帝時,他們獎勵耕作、勸勉農桑、提倡節儉、以德化民、社會安定,百姓富裕。歷史上把漢朝初年文帝、景帝時的盛世稱為「文景之治」。
反義 推陳出新
例句
解釋 嘴唇缺失的話門牙就會寒冷。後用來比喻雙方關係密切,利害相關。
例句
反義 貪生怕死
反義 寬宏大量

吹毛求疵

趙咨為三國名士,博學多識,才思敏捷,應答機辯。一次,孫權派遣他出使曹魏,魏文帝曹丕久聞其名,於是向他發問:「你們吳王懂得學問嗎?」趙咨回答說:「我們吳王江面上浮遊萬艘軍艦,手中掌握百萬雄兵,任用賢能之士,心存治國謀略,如有閑余時間,就博覽群書,綜合吸收,不像儒生們只會搜求摘取片斷的詞句。」曹丕又問:「吳國可以被征服嗎?」趙咨答道:「你們大國雖有徵伐的雄兵,我們小國也有牢固的防禦。」曹丕又問:「吳國是否害怕我們大魏?」趙咨說:「我們擁有百萬雄兵,以及長江、漢水這樣的天險,有什麼可怕的呢?」曹丕接著問:「吳國像你這樣的士大夫有幾個?」趙咨答說:「我們吳國聰敏異常的有八九十個,至於像我這樣的,多得可以用車裝用斗量,數都數不過來。」趙咨就是這樣,在一次次的出使中,憑藉自己的雄辯為吳國爭了光,也得到了曹魏上下的尊敬。
章帝即位之初,想封賞自己的幾位舅舅,但皇太后不同意。第二年夏天,又有官員上疏建議封賞,於是太後下詔說:「凡是上奏說封賞外戚的大臣,都不過是想諂媚我以求取福祿罷了。我為天下之母,卻身穿粗布,食不求美,左右之人也沒有什麼奢侈品,這都是為了以身作則、表率群臣。原以為我的親戚們見到我這樣,會慚愧而勤勉自勵,不料他們只是笑話我喜歡儉樸。不久前,我路過濯龍門,看見我娘家來皇宮問候請安的人,車子來往如同流水,馬匹走動如同游龍,奴僕們帶著綠色的袖套,衣服的領子和袖口乾凈潔白。回頭再看看我的車夫,他的穿戴比那些奴僕們差遠了。我之所以對他們沒有加以譴責怒斥,僅僅斷絕了每年對他們的賞賜,是希望以此暗示他們自己反省,可他們依然懈怠,沒有憂國忘家的思想。我怎能對上辜負先帝的旨意,對下虧損先人的德行,重蹈西漢因外戚專權而敗家亡身的禍患呢?」這樣,馬皇后堅決沒有同意賜給她的兄弟們爵位。
出處 《老子·德經》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滄海桑田

處心積慮

沉魚落雁

陳陳相因

鄭武公去世后,庄公即位。姜氏多次替共叔段討要重要的城市作為封地,共叔段也在暗中發展自己的勢力,爭取民眾、擴充地盤,準備發動政變。面對姜氏和共叔段的做法,一些大臣多次建議鄭莊公及時懲戒,但鄭莊公沒有採納這些意見。
出處 《韓非子·大體》:「古之全大體者……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
出處 宋·無名氏《釋常談·八斗之才》:「文章多謂之八斗之才,謝靈運曾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