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書法名作 石鼓文 周/佚名

書法名作

石鼓文 周/佚名

石鼓破壞嚴重,北宋歐陽修所錄已僅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閣》藏宋拓本僅四百六十二字,今尚存二百多字,其中一鼓已一字無存。
石鼓文集大篆之大成,開小篆之先河,在書法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從書法的角度看,石鼓文遒美異常,它兩端皆不出鋒,不像一些鐘鼎彝器銘文兩頭尖細,中腹較粗。字體已趨於方扁,于規整中得天真之趣。趙宦光說它「信體結構,自成篇章,小大正欹,不律而合https://read.99csw.com。至若鉤引紛披,作輕雲卷舒,依倚磊落,如危岩乍闕,文施也異。用無定方,立有成法,圓不致規,方不致矩。可摸者僅三百余言,賴前人釋文能補其缺,遂為書家指歸」(《寒山帚談》)。康有為對它更是推崇備至,他在《廣藝舟雙楫·說分》中說:「若《石鼓文》,則金鈿落地,芝草團雲,不煩整裁,自有奇采。體稍方扁,統觀蟲籀,氣體相近。《石鼓》既https://read.99csw.com為中國第一古物,亦當為書家第一法則也。」詩聖杜甫在詩中提到過它,韋應物、韓愈、蘇軾等大詩人都寫過《石鼓歌》來歌頌它。對《石鼓文》,似乎無論怎樣的讚美,無論怎樣的嘆賞,都不過分。《石鼓文》對書壇的影響以清代最盛,如著名篆書家楊沂孫、吳昌碩就是主要得力于《石鼓文》而形成自己風格的。
這個稱呼我們已經習慣了,但是,有時它很讓人困惑。石鼓,這裡是指「獵碣九九藏書」,即秦代刻有記述秦君遊獵之事的四言詩的十個鼓形石,而《石鼓文》,是指刻在石鼓上的文字。
《石鼓文》在唐代就已經有了拓本。唐竇蒙《<述书赋>注》說:「岐州雍城南有周宣王獵碣十枚,並作鼓形,上有篆文,今見打本。」「打本」就是拓本。現存最早的拓本是北宋時的。清乾隆時才據以刻印傳世。道光年間,于天香閣樑上得到以「先鋒」「中權」「後勁」命名的三個北宋拓本,后被日本人買走。現在傳世的各九-九-藏-書種印本甚多。
這十個鼓形石,被康有為稱為「中國第一古物」,而《石鼓文》則被他稱為「書家第一法則」。但如此神物,卻是命運多舛的。從先秦時被刻制好后,就在荒郊野嶺一睡千年,飽受風雨浸蝕之苦。唐初被發現后,雖然受到文人書家的歡呼,卻沒有改變它的命運。後來總算被遷到鳳翔的夫子廟。五代戰亂,石鼓又散失了。直到宋代司馬池到鳳翔做官,才又在民間把它們找回來,可惜其中一個已經被無知的鄉民削去上截,做https://read.99csw•com了舂米的石臼!後來總算被向傳師把散失的一個也找到了,並把它們運到開封。南宋時,被金人劫到燕京(今北京)。元代被移到太學。抗日戰爭時,《石鼓》也隨大批文物南遷。新中國成立后,它才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安下了家。

(周)佚名《石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