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書法名作 嶧山刻石 秦/李斯

書法名作

嶧山刻石 秦/李斯

「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中的詩句,詩中提出的「嶧山之碑」,就是著名的六塊秦刻石中的《嶧山刻石》。《史記·秦本紀》載:「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內容還是歌功頌德的,字還是李斯寫的,其書法價值和《泰山刻https://read.99csw.com石》是一樣的。但它的命運,連《泰山刻石》都不如。
濟寧鄒城孟廟存有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篆刻《嶧山刻石》,又稱《元摹嶧山秦篆碑》。原立於鄒城縣衙大堂,民國初年移入孟廟致敬門內,1973年移入啟聖殿內保存,九-九-藏-書現存於鄒城市博物館。刻石呈豎長方形,水成岩石質,四面刻字。碑高1.90米,寬0.48米,四面皆同。

(秦)李斯《嶧山刻石》
read.99csw.com
《嶧山刻石》書法秀美,與《泰山刻石》接近,也是臨習小篆的最好範本之一。
據唐代封演《封氏聞見錄》卷八「嶧山」條載,北魏時期,太武帝登嶧山,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派人把它推倒了,「然而歷代摹拓以為楷則。邑read•99csw•com人疲於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由是殘缺,不堪摹拓」。杜甫說的就是這件事。這大概堪比把《石鼓》拿來做米臼了!所幸的是在鄉人焚燒之前,已有拓本,刻於棗木板上。明代楊士奇《東里續集》稱《嶧山刻石》有七種翻刻本(今稱有九種之多),即「長安本」「紹興本」「浦江鄭氏本」「應天read.99csw.com府學本」「青社本」「蜀本」「鄒縣本」等。《宋史》記載,鄭文寶曾據徐鉉的摹本翻刻。今西安碑林所藏《嶧山刻石》,便是南唐徐鉉摹寫、鄭文寶重刻的,現存於西安碑林第五室,圓首方座,通高2.18米,寬0.84米,兩面刻文,共十五行,滿行十五字。此石刻於宋淳化四年(993),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