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著名詞人 辛棄疾

著名詞人

辛棄疾

辛棄疾的詞也有被後人批評的地方,一是豪放不諧音律,二是有些散文化,三是愛「掉書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不過,他的這種閑愁,與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浣溪沙》),賀鑄的「試問閑愁都幾許」(《青玉案》),不可同日而語,他的閑愁,是壯士斷腕、英雄末路的無可奈何,其感人之深,是晏、柳、秦、賀輩不能比擬的。
辛棄疾的詞,現在存世的有六百多首,是宋代詞人中最多的。其中,數量最多,成就最大的是愛國詞。其他的詞人,沒有他那樣疆場馳騁、戎馬倥傯的軍旅生活,也沒有他那樣的軍事才能,當然也就沒有他那種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和失落。他的愛國情懷和因之產生的悲憤惆悵,不過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不必刻九-九-藏-書意為之,就已成氣候。他的愛國詞,或直抒胸臆,或抒發對故國的一片深情,或表現希望「整頓乾坤」的意願,比如他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的理想、抱負、性格、遭際,構成了他的悲劇性人生,但他又是一個不屈不撓的鬥士,他有一種「氣吞萬里如虎」的豪氣,發而為詞,自然是「大聲鏜鞳,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劉克莊《辛稼軒集序》)的豪放之作。
辛棄疾有很長時間賦閑在家,居住在鉛山(今屬江西)。鉛山是信州(今江西上饒)轄縣。這裏風景秀美,有著名的鵝湖山、帶湖、瓢湖等。辛棄疾在這裡有莊園別墅,他有一首《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
辛棄疾晚年,遇到韓侂胄執政,他力主北伐,並且付諸行動,讓主戰派興奮了一下。他知道辛棄疾的能力,起用他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韓侂胄急於求成,辛棄疾作為軍事戰略家,卻知道絕不能倉猝出戰,甚至不惜作好「更須二十年」的準備。嘉泰四年(1204)辛棄疾調任鎮江知府,做北伐的準備工作,但很快又被調離,並又遭誣陷,重回鉛山去過他的田園生活去了。由於準備不足,北伐很快失敗,辛棄疾最後一點希望也破滅了,不久就在抑鬱中去世。
其實以詩為詞也好,以文為詞也好,關鍵不在這些外在形式,而在用得好不好。像這首詞,下闋確實有點散文化,但一點不影響其藝術魅力,反而有一種新奇的美感。
他稱自己為「江南遊子」,九_九_藏_書在「落日樓頭」「遙岑遠目」,望什麼?一江之隔的北方山河,也是他的故鄉,仍在金人的統治之下。北伐既無望,「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又有何用。辛棄疾不願做見西風而思菰菜羹、鱸魚膾的張季鷹,更不願意學胸無大志、只知「求田問舍」的許汜,但現實如此,又能如何,作者落寞凄愴的心情溢於言表。
辛棄疾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在《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疏中,具體分析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要求加強作戰準備,激勵士氣,以恢復中原,充分顯示了他的政治遠見和軍事才能。但主和派一直佔據上風,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再加上辛棄疾是北方過來的人,在當時被稱為「歸正人」,有一點像後代起義或投誠的人,是不被信任的,所以一直不被重用。
但是,辛棄疾的才能還是被朝廷認識了。你不是很能幹,很能帶兵打仗嗎?那好,南方好多地方亂得很,還不時有起義的事發生,那你就去那裡發揮才能吧。辛棄疾先後被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重要的地方官職,去治理荒政、整頓治安。官越做越大,離抗金戰場卻越來越遠了。後來,乾脆讓他回帶湖閑居。
早歲的疆場馳逐,與今天的無奈閑居,已將百鍊精鋼,化作繞指柔。「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其實是浸透了無限傷感、無限悲涼,讀之令人鼻酸。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籙,漢箭朝飛金僕姑。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https://read.99csw.com
他閑居帶湖時,曾寫過一首著名的《鷓鴣天》,其詞曰: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辛棄疾的少數詞,有些散文化的傾向,比如那首著名的《西江月·遣興》:
可見他的莊園別墅規模之大。他的官做得不小,生活是比較優遊的,在帶湖賦閑的日子里,也寫過一些饒有情致的農村詞、閑適詞。其中有許多都是同類題材中的精品。比如《清平樂·村居》: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有時,他也借登臨懷古來抒寫自己的愛國之情,比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是宋代豪放派詞的代表之一,與蘇軾並稱「蘇、辛」。蘇軾的詞,更多的是「曠」,真正稱得上「豪」的,是辛棄疾。宋范開《稼軒詞序》說:「世言稼軒居士公之詞似東坡,非有意于學坡也,自發其所蓄者言之,則不能不坡若也。」《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稼軒詞》也說:「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慨,于倚聲家為變調,而異軍特起,能于剪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迄今不廢。」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https://read.99csw•com
關於豪放詞不諧音律的問題,我在前面已經說過,這裏不再贅言,但辛棄疾的詞絕大部分還是可歌的,就連堅守詞必諧聲律的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都說:「近世作詞者不曉音律,乃故為豪放不羈之語,遂借東坡、稼軒諸賢自諉。諸賢之詞,固豪放矣,不豪放處,未嘗不葉律也。如東坡之《哨遍》、楊花《水龍吟》,稼軒之《摸魚兒》之類,則知諸賢非不能也。」在當時和後人記載中,歌辛詞的例子非常多。岳飛的孫兒岳珂在《桯史》中就記載「辛稼軒以詞名,守南徐日,每燕必命其侍妓歌所作」。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他出生在淪陷區,飽受亡國之苦。當時,北方有不少抗金的義軍,其中最大的是耿京領導的八字軍。二十歲左右的辛棄疾參加了這支隊伍,擔任掌書記。他受命去建康,商討與南宋朝廷合作抗金的事。就在這個時候,叛徒張安國刺殺耿京,投降了金人,八字軍失敗了。辛棄疾聽到這個消息,馬上帶了五十餘人,闖入金兵大營,生擒張安國,並將他押至建康問罪。他的這一壯舉震驚了南宋朝野,他也就留在了南方。
至於辛詞的「掉書袋」,也就是用典過多,確實是辛詞一病。典用得太多,有時太僻,不免使人難於索解。要知道,天下還是讀書少的人要多得多。
辛棄疾的詞和蘇軾一樣,並不是一味豪放的,他們也都有許多清新婉麗的作品,而且這些作品即使是read.99csw.com放在婉約派作家中,也是上乘之作,比如上舉的兩首農村詞。我們再來看一看他的《摸魚兒》:
還有《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功夫。最近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甚雲山自許,平生意氣;衣冠人笑,抵死塵埃。意倦須還,身閑貴早,豈為蒓羹鱸膾哉?秋江上,看驚弦雁避,駭浪船回。東岡更葺茅齋,好都把軒窗臨水開。要小舟行釣,先應種柳;疏籬護竹,莫礙觀梅。秋菊堪餐,春蘭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許,此意徘徊。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在宋代的詞壇上,大概只有岳飛和辛棄疾稱得上是文武全才。
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報國無門的悲憤、無比落寞的心情以及貫穿其一生的抗金願望,全都被他寫入詞中。我們先來看一看他的《水龍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