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名篇賞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蘇軾

名篇賞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是已往的歲月,今後呢?今後幾十年的歲月中,仍然會是「不思量,自難忘」。料想此後「年年腸斷處」,就是那千里孤墳,「明月夜,短松岡」了。
這首詞幾乎全用白描的手法,極普通的生活場景、極通俗的語言,然而寄託的卻是詩人如天的哀思。和南北朝時潘岳的《悼亡詩》、唐元稹的《遣悲懷》等許多悼念亡妻的詩歌相比,蘇軾的這首《江城子》恐怕是最為人熟悉,也最為感人的一首了,說它是古今悼亡詞第一,是一點都不過分的。
另一個原因,是仕途中的不愉快。從熙寧二年(1069)開始,王安石陸續推行新法,而開始蘇軾是站九_九_藏_書在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一邊反對新法的。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蘇軾被迫離京,選擇外放,先去杭州任通判,又改為密州太守,離開政治中心的京城,蘇軾還是比較苦悶的。他在那首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說「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可見他還是希望能回到朝廷,去實現他「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理想抱負的。
王弗死後,是歸葬在眉山祖塋的,蘇軾長期在外做官,很少有機會回去,所以,連到墳頭去訴說相思之苦的機會都沒有。但是,縱然是有機會去了,甚至能夠重逢,恐怕都會認不出「塵滿面,鬢如霜」的自己九_九_藏_書了。
這是蘇軾悼念亡妻的詞,是被稱為千古悼亡詩詞第一的名作。
這首詞寫于熙寧八年(1075)年正月,在密州太守任上,蘇軾不過三十九歲,就怎麼會感嘆「塵滿面,鬢如霜」了呢?
這首詞感人之處,不因為蘇軾是古今罕見的大文豪,文採風流,幾乎無人能及,而是因為詞中飽含著感人至深的濃濃情意。
整整十年了,從來沒有刻意地去想,更不像有的人,只在清明掃墓或生辰忌日等特殊的日子,才會想起逝去的親人,才會去墳前上一柱香,燒幾張紙錢,而是一刻也沒有忘記昔日的情感,沒有停止過刻骨銘心的思念,這才是最真摯、最九九藏書珍貴的一份感情。「不思量,自難忘」,這最平常的話語,卻有著最為感人的力量。
下片一開頭,情緒似乎有一點歡快了。「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當年夫妻恩愛的景象又出現在眼前。但是,這畢竟不是當年的情景,而是十年死別後夢中的重逢,「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可謂沉痛之極了。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我曾經問過許多人,這首詞中哪一句最九_九_藏_書讓你感動。有的說是「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有人說是「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還有人說是「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我說,都不對,最感人的,最能表現詩人感情深沉真摯的,是「不思量,自難忘」。
蘇軾一生有兩位夫人和一個最寵愛的侍妾,而且都姓王:王弗、王閏之、王朝雲。王弗嫁給蘇軾的時候,才十六歲,蘇軾時年十九。她是四川青神人,父親是鄉貢士王方。蘇軾年輕的時候,曾經在青神縣中岩寺讀過書,大概在那裡和王弗相識。
據蘇軾《亡妻王氏墓志銘》說,王弗並沒有說自己讀過書,但是看見蘇軾讀書,就在旁邊終日不去。後來蘇軾偶爾有九*九*藏*書忘記的地方,王弗反而能記住。問她其他的書,她也大概知道。蘇軾才知道她是讀過書的,而且人很聰明,但卻很嫻靜。可惜在蘇軾考中進士,步入仕途不久,王弗就因病去世了,年僅二十七歲。王弗的去世對蘇軾的打擊非常大,整整三年的時間,作為宋代第一的詩人,他竟然一首詩都沒有寫。
也許他很想把這些對亡妻說說,反過來看一看上一句「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就會更理解他的苦悶心情了。
王弗去世十年後,他寫下了這首感情極為深摯的悼亡詞。
一個原因,是王弗的死對他的打擊太大,多年不能釋懷,雖然三年後已經續娶了王弗的表妹王閏之,但並不能抹平他失去王弗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