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名篇賞析 蘭陵王·《柳》/周邦彥

名篇賞析

蘭陵王·《柳》/周邦彥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凄惻,恨堆積。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
小說家說周邦彥在李師師家中遇到宋徽宗,不得已躲在床下。第二天把夜晚所見寫成了著名的《少年游》,得罪了徽宗皇帝https://read.99csw•com,被趕出京城。李師師去送他,回來后徽宗問她周邦彥有沒有寫新詞,她就唱了這首《蘭陵王》,宋徽宗因此赦免了他,還讓他做了大晟府提舉。
人已遠去,很自然地會想到在一起的那些日子,「月榭攜手,露橋聞笛」,多麼溫馨浪漫。而這一切,已隨著斯人遠去而被帶走了,回想起來,就像是一場夢。此時此景,換成任何人,都會「淚暗滴」了。
離別的是誰,有人說是送別的朋友或者情人,有的人說是作者自己,都講得通。
此詞分上、中、下三片。
九-九-藏-書說家言未必可信,王國維在《清真先生遺事》中已力辯其污,但卻說明《蘭陵王》的藝術性確實非常高。據說傳唱一時,「紹興初,都下盛傳周清真《蘭陵王慢》,西樓南瓦皆歌之,謂之《渭城三疊》,以周詞凡三換頭,至末段聲尤激越,唯教坊老笛師能倚之以節歌者」(《樵隱筆錄》)。這首詞,也一直被認為是周邦彥詞中最好的一首。
上片由柳起興。「柳陰直」,是江邊堤上、亭外路旁的柳,一排排,一行行,直直地通向遠方。「煙里絲絲弄碧」,形容一片煙柳極為形象。「柳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https://read.99csw.com詞,如霧如煙的柳浪中,絲絲柳條拂動著一片翠綠。接下來一大段,都是寫折柳送別,古往今來,離人無數,「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宕開來說,傷離別的並不是只有眼前的你我兩人,也算是一種自我安慰了。
「梨花榆火催寒食」,再一次表明時間。寒食是清明前一日,這一天禁火,冷食,所以稱「寒食」。古時候取火沒有現在有火柴、打火機那麼方便,早一點的是鑽木取火,後來有了「火鐮」一類的取火工具,方便一些。唐代寒食以後,有取新火的習俗,宮中取新火以賜百官,春季鑽木九_九_藏_書取火所用的是梨木和榆木,所以稱「梨花榆火」。「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是昨夜的送行酒宴;「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是今日的離別。
這是周邦彥的名詞,題目是「柳」,卻非詠柳之作,而是借柳起興,寄託離別的愁緒。
下片是離別後的追憶。「別浦」是河流入江海之處,這裏指離別的地方。杜甫《奉送卿二翁統節度鎮軍還江陵》:「嘹唳吟笳發,蕭條別浦清。」「津堠」,是渡口可以瞭望和休息的處所,這裏也指離別之處。「別浦縈迴」,是因為船漸行漸遠;「津堠岑寂」,是因為斯人已去。眼前只有「九九藏書斜陽冉冉春無極」,這也就是「凄惻,恨堆積」的原因。
柳是古人很喜歡的一種樹。柳絲拂水,柳花似雪,柳浪如煙,柳葉如眉。大約從唐代開始,就有了折柳送別的風俗。有人說是因為「柳」與「留」諧音,有人說是柳樹易活,希望離別的友人在新的地方能很好地活下去,恐怕都有一點牽強。當然也未必就是受被譽為《詩經》中最美的那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小雅·採薇》)的啟發。也許就是方便,因為古時候水濱堤上,「長亭外,古道邊」,最多的就是柳樹。但漸漸地也就成了一種風俗,唐以後的詩文中描寫極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