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名篇賞析 揚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名篇賞析

揚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姜夔與蕭德藻相見,是在淳熙十三年以後,可見《小序》是後來增加的。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
作者來到這號稱「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揚州,看到的是什麼景象呢?是一望無際的「薺麥青青」。《小序》說到揚州是在「至日」,即冬至,為什麼這裏又說「春風十里」呢?原來這裏的「春風十里」,是用杜牧《贈別》詩「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意,指代揚州,和春一點關係都沒有。「薺麥」,有人分開講,是read.99csw.com薺菜和麥子,有人合起講,就是一種野生的麥子,有一點像漢樂府《十五從軍征》中所說的「旅葵」「旅谷」,都是野生的。所以表面看來漫山遍野的一片青綠,更襯託了揚州此際的荒涼,和杜甫《春望》詩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有異曲同工之妙。
「黍離之悲」,《詩經·王風·黍離》寫周代一位大夫,路過西周王城,看到滿目蒼涼,只有「彼黍離離」,即只有野高粱長得老高,所以發出哀悼故國的感嘆,後人稱之為「黍離之悲」。
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經濟和文化在唐代都達到鼎盛,成為天下最富庶的商業都會之一,有「揚一益二」的美譽。六朝以來,許多人的理想就是「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語見南朝宋殷芸《小說》),只是有很多錢還不夠,還得去九-九-藏-書揚州生活,去揚州消費,才算真正享受生活。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壁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寄揚州韓綽判官》),杜牧筆下的揚州,是如此引人遐思。現在,「二十四橋仍在」,但吹簫的玉人已經不知去了哪裡,橋下水波蕩漾著的,只有一彎無聲的冷月。橋邊,幾株紅葯(芍藥),還會一年一度靜靜地開放,但已經沒有賞花之人了。
「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三句,是足以顯示姜夔鍊字鍊句功夫的名句。用「胡馬窺江」寫金人南侵,已是神來之筆。而「廢池喬read.99csw.com木,猶厭言兵」以擬人手法,不說百姓對戰爭的厭倦,而說即使是「廢池喬木」,對戰爭都感到深深的厭惡,較說人更進一層。後來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說:「『猶厭言兵』四字,包括無限傷亂語,他人累千百言,亦無此韻味。」
下面來講這首詞。
南宋初年,宋高宗趙構先在金陵即位,在金人大兵壓境的情況下,不顧群臣的反對,跑到揚州,在這裏呆了差不多一年。建炎三年(1129)金兵奔襲揚州,趙構又倉皇出逃,最後跑到臨安(今浙江杭州)。此後,金人于紹興三十年(1160)、三十一年(1161)、隆興二年(1164)多次南侵,揚州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幾成空城。
這首詞有《小序》說寫作的時間是「淳熙丙申」,即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據金人最後一次南九_九_藏_書侵揚州不過十二三年。當時姜夔二十二歲。上一年,他做客漢陽,現在沿江東下,路過揚州。雖然被金人破壞已經過去了十多年,但詞人看到的,仍然是「四顧蕭然,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所以「自度此曲」。千岩老人即著名詩人蕭德藻,他很賞識姜夔,把侄女嫁給了他。
古代的文人,到過揚州的不少,寫過揚州的也不少,詩中描寫揚州最有名的是杜牧。大和七年(833),杜牧被淮南節度使牛僧孺闢為推官,轉掌書記,在揚州住了兩年左右,留下了許多有關揚州的優美詩篇。詞人假設,如果讓杜牧重新到揚州來,他會感到震驚的,他肯定不能把現在殘破空寂的揚州,和他當年做著「十年一覺揚州夢」的揚州相比較了。
但揚州又是一個多災多難的英雄城市,歷史上多次成為抵抗外侮的堅強堡壘,南宋初年九_九_藏_書抵禦金人的南侵,明末清初抗擊清軍的南下,揚州都是重要的據點。但也因此遭到極為殘酷的報復性破壞。
「清角吹寒」,是與昔日的揚州形成鮮明對比的。昔日的揚州,是商業大都會,茶樓酒肆,盡日買醉;秦樓楚館,夜夜笙歌。杜牧筆下的「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題揚州禪智寺》),哪裡會有凄清的「角」聲。這「角」,就相當於現在的軍號,但沒有今天軍號的嘹亮,而是蒼涼悲壯的,更何況,是在漸近黃昏的時候,回蕩在「空城」之中。
在南宋初年的詞人中,姜夔是比較超然物外的。他不求仕進,優遊于達官文士之間,過著他自得其樂的錢不多書多、酒不多客多的悠閑生活。在他的詞中,沒有多少時代的聲音,更沒有辛棄疾、陸遊那樣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但這一首《揚州慢》所表現的「黍離之悲」,還是相當感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