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散曲名家 劉秉忠

散曲名家

劉秉忠

劉秉忠還有〔雙調·蟾宮曲〕四首,分詠春、夏、秋、冬。這本是元人散曲中非常習見的題材,四曲分別以「杜甫游春,散誕逍遙」;「右軍觀鵝,散誕逍遙」;「賞菊陶潛,散誕逍遙」;「浩然踏雪,散誕逍遙」作結。今舉一首:
雖然寫的是秋景,「滿目黃花衰草」,「秋景蕭蕭」,但是一點都沒有悲涼的情緒,而是像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樣,盡情地享受著這大好的秋光。在元代漢族文人中,劉秉中是很好地解決了與蒙古政權的關係、很好地解決了仕與隱的關read.99csw.com係的少數人之一,也是仕途比較暢達的人之一。所以,他不像那些宋、金遺老那樣憤嫉,也不像那些欲仕進而無門的失意文人那樣滿腹牢騷。
南高峰,北高峰,慘淡煙霞洞。宋高宗,一場空。吳山依舊酒旗風,兩度江南夢。(其八)
梧桐一葉初凋,菊綻東籬,佳節登高。金風颯颯,寒雁呀呀,促織叨叨。滿目黃花衰草,一川紅葉飄飄,秋景蕭蕭。賞菊陶潛,散誕逍遙。https://read•99csw•com
蒙古國改名為「大元」,也是劉秉忠的主意。他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向忽必烈建議,得到認可。此後又以《易經》「至哉坤元」之意,定元世祖忽必烈年號為「至元」。
干荷葉,色蒼蒼,老柄風搖蕩。減了清香,越添黃。都因昨夜一場霜,寂寞在秋江上。(其六)
元世祖至元三年(1176),忽必烈決定在燕京東北修建一座新城,定名「大都」。它就是後來明、清兩代的都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九*九*藏*書—北京。大都的設計,是以《周禮·考工記》關於都城建設為指導思想進行規劃修建的。元大都城的平面設計,皆以漢統治者建都思想為主導,即前朝、後市、左祖、右社之制。以南北為長達數公里的中軸,街巷規劃極有規律,大街寬二十四步,小街寬十二步。除了大小街道之外,還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弄通,頗為壯觀。元大都從1267年開始修建,直到1285年才告完工,歷時十八年之久。元大都城牆周長二十八公里多,宮殿巍峨,寺廟雄偉,園圃美麗,街道寬敞,規模宏大,規九-九-藏-書劃整齊,奠定了近代北京城的雛形,是當時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
劉秉忠的這一類散曲,比前面所引的〔干荷葉〕要雅一些,更接近於詞,但是又比詞通俗些,語言也要平實得多。這些散曲,都為後人所欣賞,對它們評價很高。
其實劉秉忠原來曾經是一個和尚。
這座偉大的都城的設計者,是漢人劉秉忠。
劉秉忠(1216—1274),字仲晦,初名侃。邢州(今河北邢台)人。他的曾祖父是遼國邢台節度副使,所以舉家居邢台。元滅金后,劉秉忠任邢台節度府令史,但不久就辭官歸隱於武夷山,先九*九*藏*書入道,后從海雲禪師游,又改入佛教,法號子聰。元世祖忽必烈即位,注意物色人才,被聘為顧問,改名「秉忠」。他不僅文才出眾,精通律歷建築,而且是一位很出色的政治家,深得元世祖信任和喜愛,元初許多重要的典章制度,都出自劉秉忠的手筆。
第六首,是以干荷葉為喻,感嘆自己失意落寞的心情。第八首,則是對宋高宗辛辛苦苦地建立起的南宋王朝必然滅亡的命運表示遺憾。
劉秉忠是詩人,有《藏春集》六卷;也是散曲家,有散曲十二首流傳下來。其中,以〔南呂·干荷葉〕八首最為有名。今錄二首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