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散曲名家 白樸

散曲名家

白樸

白樸(1226—1306后),原名恆,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號蘭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父親白華在金朝官至樞密院判,和著名文人元好問是通家之好。
他還有幾首題情曲,如〔中呂·陽春曲〕《題情》六首(錄二):
白樸是著名的雜劇作家,他的雜劇《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和《裴少俊牆頭馬上》是元雜劇中的精品。他的詩詞文章都寫得很好,有《天籟集》傳世。同時,他又是著名的散曲家。他的散曲,今存小令三十七首、套數四,在元散曲家中,算是多的了。他的散曲,大致有三方面的內容:述志、題情、游賞。且看他的〔仙呂·寄生草〕:
忘憂草,含笑花,勸君聞早冠宜掛。那裡也能言陸賈?那裡也良謀子牙?那裡也豪氣張華?千古是非心,一夕漁樵話。九九藏書
白樸自小受蒙古人之害,母親也因此散失,這是白樸心靈上難以平復的創傷,所以他對元朝沒有多大好感,更不願意在元朝為官,一生以亡國遺民自居。
在元代文人中,白樸的名氣是非常大的,他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元曲四大家」。但這裏所說的「元曲」,指的是雜劇。白樸的雜劇《梧桐雨》《牆頭馬上》都是元雜劇中的精品。
馬致遠著名的〔越調·天凈沙〕應該是受了他的影響的。
白樸的散曲,風格多樣,是元初期散曲作家中的佼佼者。
長醉後方何礙,不醒時有甚思。糟腌兩個功名字,醅淹千古興亡事,曲埋萬丈虹霓志。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盡說陶潛是。
說得就更加直白了。
慵拈粉扇閑金縷,懶酌瓊漿冷玉壺。才郎一去音信疏。長嘆吁,香臉淚如珠。九九藏書

在元代,雜劇作家無一例外地也是散曲家,因為雜劇中的唱段,實際上就是散曲中的套數。但散曲家不一定是雜劇作家。
白樸很小的時候,就遇到了蒙古人和金的戰爭。蒙古大軍包圍汴梁,父親不得已拋下家人,隨金哀宗北走歸德。金哀宗天興二年(1233)汴梁被蒙古大軍攻破,白樸姐弟和母親失散,幸好元好問尚在城中,收留了白樸姐弟,帶著他們流寓聊城。有一次,白樸染了瘟疫,命在旦夕。元好問把他抱在懷裡六日六夜,終於把他從死神手中奪回來。元好問還親自教白樸讀書,使他受到極為良好的教育。
他先到漢口,再入九江,四十一歲時曾北返真定,路經汴京。此後,再度南下,往來於九江與洞庭之間,一路所見九_九_藏_書,都是昔日的繁華之地,如今的傷心之處,兵火洗劫,暴力統治,更激起他對元朝統治者的怨恨。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他在金陵定居下來,「從諸遺老放情山水間,日以詩酒優遊,用示雅態,以忘天下。詩詞篇翰,在在有之」(王博文《天籟集·序》)。從此,主要在江南的杭州、揚州一帶遊歷,八十一歲時,還重遊揚州。此後,他的行蹤就無從尋覓了。
白樸交遊甚廣,與游者大多是當世名流,其中就有著名的散曲家楊果、胡祗遹、曹光輔、盧摯等。他與歌妓的關係也不錯,他的《風流子》詞說:「花月少年場,嬉遊伴底事不能忘。楊柳送歌,暗分春色;夭桃凝笑,爛賞天香。綺筵上,酒杯金瀲灧,詩卷墨淋浪。閑裊玉鞭,管弦珂里,醉攜紅袖,燈火夜行。」所以賈仲明在《輓詞》中說他「拈花摘葉風詩性,得青樓薄倖名」。這是當時文九*九*藏*書人的生活,更是雜劇作家的生活。
再看他的〔雙調·慶東原〕:
元世祖中統二年(1261),白樸三十六歲。這年四月,元世祖命各路宣撫使舉文學才識可以從考者,準備任用。史天澤推薦了白樸,但白樸謝絕了,並在這一年棄家南遊。
對青年男女的愛情相思,刻畫得非常形象。白樸最著名的兩個雜劇《梧桐雨》和《牆頭馬上》,都是以愛情為題材的,都寫得纏綿悱惻,動人心魄,寫這樣的小詞,對他來說,自然是遊刃有餘的。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白樸還有套數四套。他是雜劇名家,寫套數應該是輕車熟路,不僅結構完整,而且語言華美。比如〔仙呂·點絳唇〕中的〔混江龍〕:
斷人腸處,天邊殘照水邊霞。枯荷宿鷺,遠樹棲鴉。敗葉紛紛擁砌石,修竹珊珊掃窗紗。黃昏近,愁生砧杵,怨入琵琶。九-九-藏-書
白樸的父親先投了南宋,南宋亡后北投元朝,依附於鎮守真定的史天澤。元好問路過真定,將白樸姐弟送還白華,父子失散多年,得以團聚。此後,元好問為修金史,經常到大都,也就到真定看望和教導白樸,曾有詩誇讚白樸說:「元白通家舊,諸郎獨汝賢。」
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你娘催逼緊拘鉗。甚是嚴,越間阻越情忺。
長醉不醒,糟腌功名,醅淹興亡,曲埋志向,所謂「但願長醉不願醒」,引陶淵明為同調。這首詞,大概可以看作是白樸思想的總傾向。
白樸一生優遊林泉,對山水自然有一份很深的感情,大自然的美景也被他融入筆端。他有一組〔越調·天凈沙〕,一共八首,寫春、夏、秋、冬四時景色。比如《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