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著名音樂家 珠簾秀/元代的戲劇皇后

著名音樂家

珠簾秀/元代的戲劇皇后

據《青樓集》記載,珠簾秀姓朱,排行第四,真名不知道是什麼,珠簾秀是她的藝名。生卒年不詳。她在元大都(今北京)雜劇舞台上非常活躍,她「姿容姝麗」,雜劇獨步一時,駕頭、花旦、軟末泥等悉造其妙,名公文士頗推重她,後輩稱之為「朱娘娘」,曾一度在揚州獻藝,後來在杭州嫁一道士,晚景不幸。
明、清兩代,是戲曲發展的黃金時期,明代初年,形成了南曲系統的四大聲腔——海鹽腔、餘姚腔、崑山腔、弋陽腔。崑腔較晚出,開始並未超過其他三大聲腔,但後來卻一枝獨秀,壓倒其他三大https://read.99csw•com聲腔而成為最受人喜愛的聲腔,這與被稱為「曲聖」和「崑腔之祖」的魏良輔有很大的關係。
他是一位戲曲愛好者,對音律情有獨鍾。據說他最初習北曲,但比不過王友山,於是改學南曲。其實他喜愛南曲,尤其是對崑腔的喜愛,和他長時間居住在江蘇太倉有很大關係。在明初四大聲腔中,崑腔的流傳範圍最初很窄,幾乎僅限於吳。魏良輔居住的太倉,戲曲活動極為活躍,在當地的駐軍中,有不少通曉音律之人,魏良輔常與他們切磋,並向一些高手學九-九-藏-書習,其中就有對他影響極大的著名曲家過雲適以及後來成為他女婿的張野塘。在過雲適、張野塘等人的協助下,吸收了當時流行的海鹽腔、餘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調的某些特點,對流傳於崑山一帶的戲曲唱腔進行加工整理,將南北曲融合為一體,既可使南曲「收音純細」,又可使北曲「轉無北氣」,改變了以往那種平直無韻味的呆板唱腔,形成了一種格調新穎、唱法細膩、紆徐委婉、被稱為「水磨腔」的新腔。
魏良輔還著有《曲律》(一名《南詞引正》)一書,是論述崑腔唱法及南北曲流派的重要著作九九藏書
古時候演員的社會地位很低,尤其是女演員,好多甚至就是青樓歌伎,所以她們的資料留下來的很少。元代有兩本書,為我們保留了一些很有用的資料。一本是鍾嗣成的《錄鬼簿》,記載的是雜劇作家;一本是元夏庭芝的《青樓集》,記載的全是有表演才能的青樓女子。
珠簾秀不僅戲唱得好,文才也很好。她有小令一首、套數一套流傳下來,我們試看她的「套曲」中的[賽觀音]:「花含笑,柳帶羞。舞場何處系離愁?欲傳尺素仗誰修?把相思一筆都勾,見凄涼芳草增上萬千愁。休、休,腸斷湘江欲盡頭。」https://read.99csw.com當不讓那些男散曲家的。
魏良輔(1489-1566),字師召,號此齋,晚年號尚泉、上泉,又號玉峰。新建(今屬江西南昌)人。嘉靖五年(1526年)進士,歷官工部、戶部主事,刑部員外郎,廣西按察司副使。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擢山東左布政使,致仕后流寓江蘇太倉。
魏良輔/被譽為「曲聖」的「崑腔之祖」
珠簾秀,元代戲劇女演員。
同時,魏良輔對伴奏樂器也進行了改革。他將以簫、管為主要樂器改為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樂器集合於一堂,使崑腔的演唱更為動聽。魏良輔https://read.99csw.com從此名聲大振,被譽為「國工」「曲聖」,被稱為崑腔(南曲)「鼻祖」。
珠簾秀與元曲作家有很好的交情,與關漢卿、盧摯、馮子振、王澗秋等相互常有詞曲贈答。關漢卿曾這樣形容她:「富貴似侯家紫帳,風流如謝府紅蓮。」「十里揚州風物妍,出落著神仙。」([南呂·一枝花]《贈珠簾秀》)另一位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的散曲家盧摯也說:「系行舟誰遣卿卿,愛林下風姿,雲外歌聲。寶髻堆雲,冰弦散雨,總是才情。恰綠樹南熏晚晴,險些兒羞殺啼鶯。客散郵亭,楚調將成,醉夢初醒。」([雙調·蟾宮曲]《醉贈樂府珠簾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