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經典名曲 龍船/華彥鈞曲

經典名曲

龍船/華彥鈞曲

《龍船》所表現的,就是這歡樂的節日場面。
第六段用掃弦奏法烘托出歡騰跳躍的曲調,使樂曲情緒更為熱烈,把節日氣氛推向高潮。
《龍船》是流傳於江南一帶的一首琵琶獨奏曲。清代以來的琵琶名家程青塘、陳子敬、曹靜樓等都曾以擅彈《龍船》而著名,其中以浦東派創始人之一的陳子敬彈的《龍船》影響最大。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江南各地,各派又形成了有同有異的多種版本。現九_九_藏_書在普遍流行的,是華彥鈞(瞎子阿炳)傳譜的《龍船》。
第一段出現的鑼鼓聲在第三、五、七段中循環再現。
全曲共分八段。樂曲從賽龍船時激動喧鬧的各種聲音中緊緊抓住最有音樂性的鑼鼓與歌聲作為表現的內容,兩者交替出現,相映成趣,即一、三、五、七段是鑼鼓,二、四、六、八段是旋律,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清晰的循環漸進體的結構,生動地描繪出端九-九-藏-書午節龍舟競渡的熱烈場面。
據說阿炳在高興的時候經常為窮孩子們演奏《龍船》,當演奏到插部時他就會叫起來:「聽呀,聽呀,龍船要來哉,快來聽。」
樂曲中出現的四次曲調,前三次取材於民歌,最後一次是器樂曲《鑼鼓四合》中之《玉娥郎》片段。採用「彈」與「分」的技法演奏均勻的八分音符,後半拍為雙音,以加強旋律進行的動力,猶如划船的人們同心協力,動read.99csw.com作一致,破浪前進。
第二段引用了無錫民歌《下盤棋》的曲調,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鄉土氣息。
樂曲選用了民間吹打音樂中常用的循環體結構,「打」一段,「吹」一段,吹打相間進行。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端午節的龍舟競渡恐怕是最熱鬧的了。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有華人居住的地方,江中湖上,昂著龍頭的長而狹窄的龍舟,五彩裝飾,兩旁坐著一長排划槳手,船頭是一位揮旗read.99csw•com指揮的人,船尾是一面大鼓。當比賽開始,數十面大鼓同時擂響,無數只船槳同時翻飛,龍舟如箭似地向前飛進。兩岸站滿觀賞的人群,這時齊聲吶喊,人聲鼎沸,灑滿一江的歡樂。
第四段與第二段近似,但加上了新的民歌素材,在音調上也有所變化。
第八段是全曲的尾聲,速度由慢漸快,主要用掃弦技法來渲染氣氛,全曲在熱烈歡騰中結束。
第一段一開始用琵琶模仿「三通鼓」,在每通鼓之後墊以read.99csw.com鑼鼓點。「三通鼓」用於古代戰爭,以擊鼓催征。《龍船》選用「三通鼓」顯然是為了表現一個「競」字。阿炳還把《流水》等群眾熟悉的鑼鼓點移植到琵琶上組成段落,以渲染節日氣氛。
公元前728年,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抱著一塊大石頭,跳進了滾滾的汨羅江中,用自己的生命,去殉了他親愛的祖國。於是,在中國的歷史上,就有了端午節,就有了吃粽子、佩香囊、掛菖蒲、競龍舟的習俗,而且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