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九章 平亂封侯 大開殺戒

第九章 平亂封侯

大開殺戒

項羽稱王后,把功勞最大的劉邦攆到荒蕪的巴蜀之地,劉邦同樣未有任何怨言。事實上,他在鴻門宴上重新獲取項羽的信任,他在巴蜀之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都不是常人能夠做到的,但是他做到了,他為自己贏得了生命,為自己贏得了取勝的機會。所以他能做皇帝,能開創一個新朝代,他做皇帝是必然的,是無可爭議的。
作為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兄弟,盧綰就像劉邦的一個影子,他們一起偷雞摸狗,打架鬥毆,哪怕面對官吏的追捕,盧綰依然對劉邦不離不棄,這種關係就是親生兄弟也不過如此。一般身居高位的人,哪怕自家人都有避諱,可劉邦即使做了漢王,盧綰依然可以自由出入他的卧室,這種交情甚至連親兄弟有時都無法比擬。
劉邦先把盧綰封為長安侯,那可是天子腳下的長官,就這劉邦還嫌給盧綰的待遇不高,一心想給他封個王做,可論功盧綰還不夠資格。天子有的是辦法。
劉邦總是對有困難的人慷慨相助,因此也就有了很多生死之交陪伴左右。如曹參、夏侯嬰、樊噲等,這幾員勇猛的武將個個對他忠心耿耿,誓死追隨。他的一言一行把「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句話的深刻含義詮釋得天衣無縫。
漢軍討伐盧綰叛軍的進軍路線是先攻下薊城,及西進而屠軍部(上谷郡、軍都),出居庸塞,敗盧綰軍于上蘭(在居庸塞至沮陽之間,應在今懷來東南地),再敗盧綰軍于沮陽(今懷來官廳水庫南岸大古城一帶),向北一直追擊到燕北長城下,定上谷郡十二縣,右北平十六縣,遼西、遼東二十九縣,漁陽二十九縣。
劉邦遷都關中后,臧荼更有「天高皇帝遠」的感覺,他有意趁機獨立,脫離中央的管轄。由於齊地自從韓信遷調為楚王后,一直沒有立新王,更讓臧荼有機不可失之感。七月,臧荼便宣布不再侍奉大漢王朝。為了表示統一決心,不惜任何困難,於是,剛登上王位的劉邦,重新披堅執銳,對臧荼御駕親征。
盧綰終於絕望了,估計也是大悔特悔了,喪失了最後的抵抗信心和勇氣,把宮人家屬和數千軍騎置於長城腳下等候發落。結果還算慶幸,適逢劉邦大病初愈,盧綰前去負荊請罪,大概劉邦還是念及舊情,沒有深究,寬恕他了。但劉邦一死,呂后秉政,盧綰當然心存疑懼,惶惶不可終日,終於還是跑到匈奴避難去了,一年之後也鬱鬱而終。
按照出生時辰,盧綰早劉邦半日https://read.99csw.com,但盧綰總是跟在劉邦的身後叫「大哥」;按照家庭背景,盧綰要殷實富裕得多,但他從來不歧視劉邦,反而每每資助劉邦,讓他上學、交遊;按照身份貴賤,盧綰在家裡也是端吃端喝的主兒,可造反之後卻心甘情願地照顧劉邦的飲食起居,使其專心一意搞工作。至於劉邦對盧綰的偏愛,更是令沛豐弟兄嫉妒。劉邦出征中原,竟然讓盧綰作為眼線盯梢蕭何,信任之深可見一斑。固然,革命成功后盧綰和其他弟兄一樣封為侯爵,但是在平定臧荼之亂時,劉邦執意把首功讓給他,使之得以爵加燕王,成為沛豐弟兄中的唯一。如此情誼毋庸贅言,恐怕蕭曹周樊任何人也難以比肩了。
利幾先前曾和臧荼有過聯繫,害怕被劉邦知道,而且這個時候召見,具有相當敏感性,利幾怕入洛陽后遭害,於是宣布獨立,劉邦親率部隊擊之,利幾兵敗被殺。
匈奴給了他一個東胡盧王的名號,但究竟與此前擁兵自重的時候不可同日而語,肯定是倍遭冷眼與欺凌,「為蠻夷所侵奪」,再想回來已是遙遙無期了,寄身異邦,鬱鬱而終。
劉邦的一個閃光點是他善於用人。別看這種能力似乎很簡單,劉邦之所以能夠贏項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一點。項羽德高望重,智慧出眾的范增雖然被他尊稱為「亞父」,但項羽這人剛愎自用,不肯聽聽范增的忠言,反而聽信小人的讒言,把范增趕走。勇猛的西楚霸王得不到謀士的相助,也不過是一頭瞎了眼睛的老虎,只會亂沖亂撞,不足為懼,可悲,可嘆。而漢王劉邦呢?他網羅了大批的能人異士為自己效力,凡是有才能的人他一個也不放過,並且總是採納他們的建議,因此做他的謀士總會很有成就感。
第二個造反的叫利幾。利幾曾經是項羽的部將,投降劉邦封了一個侯,但劉邦卻一直未重新晉封,只要求其部隊在潁川等待。劉邦由燕地返回時,至洛陽駐營,便召見利幾。
他手底下有運籌帷幄的張良,百戰百勝的韓信,鎮國安邦的蕭何,還有陳平、周勃、灌嬰……他們無一不是有才能的人,個個忠肝義膽,只因為劉邦待他們就如親兄弟一般,在他們面前,劉邦總是謙遜有禮,恭恭敬敬的。大將軍韓信在項羽手下不得志,只是一個看門的,一個徹頭徹尾的底層人物,但到了劉邦那兒卻成為了統率三軍的大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就連不可九-九-藏-書一世的項羽也死在了他的十面埋伏之下。風度翩翩的謀士陳平本也是項羽手下的小官,後來投靠了劉邦,起初大家都對他有偏見,認為他空有一副好外表,並沒有什麼真才實學,但劉邦卻委以他重任,對他非常信任。而陳平更是為漢朝的建立和興盛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來報答劉邦的知遇之恩,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在呂氏專權的時候,用智慧和謀略幫助劉氏奪回了天下,足以體現出他的忠心。
劉邦知錯就改,別看這一點似乎很容易就能做到,其實很難,人很容易三番五次都犯同樣的錯誤,卻不悔改,但劉邦不一樣,他知道同樣的錯誤絕對不能犯第二次,否則,可能無法保全生命。他率領攻取彭城以後,沉迷於酒色,軍隊一下子鬆懈下來,等到憤怒的項羽趕來,劉邦的十萬大軍被項羽的三萬精兵任意蹂躪,被打得落花流水,丟盔棄甲,劉邦自己也差點兒被俘。
跟著他的劉邦大哥,盧綰這個小弟要風得風,要雨有雨。陳豨謀反,本來盧綰一心維護劉邦,不想派出去的使者自作主張地貌似以維護盧綰的名義,實則是為了自家前途做了相反的謀划,讓盧綰最後騎虎難下,不得不就坡上驢從事實上勾結匈奴反了漢朝。從盧綰的角度來說,不過是懼怕呂后的殘暴而自保的行為,他本人完全沒有必要反劉邦,因為他的一切都是劉邦給予的。
漢十一年秋,陳豨反代地(今河北蔚縣地),盧綰隨高祖討伐。但在雙方互派使者拉攏分化匈奴這一關鍵時刻,盧綰卻受逃亡到匈奴的前燕王藏荼之子藏衍的蠱惑,對高帝產生二心,而私下與陳豨媾和,以求自保。這無疑犯了致命的錯誤。陳豨兵敗事泄,劉邦疑慮之際尚對盧綰心存顧念,派辟陽侯審食其和一個御史大夫前去探驗。盧綰驚懼之下,竟口無遮攔,意氣用事,對漢宮朝政胡亂說話,發泄心頭不滿,矛頭直指劉邦和呂后。事情被審食其告發,遂使劉邦由疑生怒。
既然盧綰屬於沛豐元老,那麼在對付韓信等「半道派」時就應該同仇敵愾的。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盧綰現在已經有了燕王的頭銜,所以他既屬於「沛豐圈」,又屬於「諸侯幫」,與諸侯們惺惺相惜了。可以這樣認為,登上諸侯的台階,加入諸侯的等級,他便屬於諸侯階級,看待問題的立場變了,處理事情的態度也變了。於是,劉邦廢掉韓信,他心懷抵觸。劉邦遷調韓王信,他坐卧不寧。劉邦征討陳read.99csw.com豨,他按兵不動,甚至陽奉陰違,裡通外國,終於留下了致命把柄,最後導致君臣反目。要知道,除了盧綰以外,沛豐圈所有弟兄都是一心剪除其他諸侯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仍然是過去的沛豐弟兄,僅僅因為一侯一王,態度反差竟天壤之別。
後來,有個大臣說秦始皇曾經尊去世的父親為太上皇,建議封劉太公為「太上皇」。劉邦聽了這話大喜過望,馬上舉行大典,將劉太公扶上太上皇位。皇帝的父親從此就被稱為「太上皇」,這一叫法歷代沿襲下來。
漢高祖劉邦當上皇帝后,每天按照一般人家父子相見的禮節,去參拜自己的老父親。太公的家令勸說太公道:「天上不會有兩個太陽,地上不應有兩個君主。當今皇帝在家雖然是兒子,在天下卻是萬民之主,太公您在家雖然是父親,對皇帝卻是臣子。怎麼能夠叫萬民之主拜見他的臣子呢!這樣做,皇帝的威嚴就不能遍行天下了。」
然而,令人稱奇的是,劉邦在很多方面平庸至極,他沒讀過書,文化水平低,武藝也不高,更不精通高深的兵法,對指揮三軍作戰更是一竅不通。反觀他的「死對頭」項羽,在沙場上勇猛無敵,銳不可當,武藝高強,也有一些豪邁之氣。
劉邦樂於助人,他不過是個山野草民,而後來幫助他奪天下的大多也是出身低微的人。後來成為漢朝第一任宰相的蕭何,曾經也只是縣城的一個小官,劉邦幫助了他一次,兩人隨即就成為了好朋友。當劉邦揭竿而起的時候,他是第一個也是最忠實的追隨者。他為劉邦攻打天下盡心儘力,特別是在一個夜晚追回了一位傑出的將才韓信,「蕭何月下追韓信」,名垂千史,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作為一個新朝代的開國皇帝,劉邦需要的不僅僅是卓越的治國才能,他也需要超越常人的勇氣,永不放棄的精神,堅忍不拔的品格,頑強不息的意志。
不知道劉邦為什麼有這種興緻,也許因為臧荼的實力實在太弱,劉邦正好借他過一把指揮千軍萬馬的癮;也許劉邦要殺雞儆猴,親手殺掉臧荼這隻雞,給其餘的諸侯們看。
劉邦沒有把燕國領土收歸中央政府,而是把盧綰,這位和他同村同年同月同日生,關係最好的老兄弟,封為燕王,繼續幫他看守帝國的東北邊疆。盧綰是劉邦的發小,兩人同鄉又同年同月同日生,盧綰從小便在劉邦身旁搖旗吶喊,兩人情同手足。劉邦還是平民https://read•99csw.com的時候被官府捉拿,他東躲西藏,盧綰總是形影相隨。後來盧綰跟隨劉邦一直干到將軍,進出劉邦軍帳卧室如同家人,衣食賞賜無人企及,受到的親近寵幸就連與劉邦一同起事的蕭何、曹參也無法相比。不過盧綰沒有什麼能力,在建國期間功勞不多,因此成為第一個不靠自己力量受封的諸侯王。
這使他贏得了群眾的支持,百姓十分擁戴他。而項羽,他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他每到一處,必定要屠城,他恨透了秦朝。在入關之前,坑殺了二十萬秦軍降卒。殺子嬰,誅懷王,咸陽屠城,火燒阿房宮……這些行為既殘暴又愚不可及,天怨人怨,失盡人心。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正因為這樣,項羽做不成皇帝,即使他做了皇帝,也是個暴君。但劉邦就能夠得到天下,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盧綰沒有任何值得誇耀的戰功,但卻憑著是劉邦從一而終的忠實小弟而封侯。他對於劉邦的作用幾乎如同虞姬之如項羽,劉邦的一生無疑是輝煌的,但無疑又是可憐的,人們只看到劉邦的顯貴,卻沒有從盧綰的身上看到他的可悲。
偏偏這個時候又有一個從匈奴投降過來的人,揭發盧綰此前派往匈奴的使者就是燕國的內使,這無異於火上澆油,劉邦憤然:「盧綰果反矣!」這次不再有任何猶豫,立即發兵攻打。初以樊噲為將,后又以周勃代樊噲為將而討燕,幾經交戰,盧綰軍勢單力孤,節節敗退。
劉邦愛民如子,他每次攻下一座城池,必定先安撫人心,不殺一個降卒,這種做法使他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人們都崇敬他。他入咸陽的時候,和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賊,按輕重處罰;亡秦苛法,一律廢除。
但從那以後,他痛改前非,卧薪嘗膽,認真備戰,再也不沉迷於酒色之中,最後終於在烏江邊逼得項羽橫刀自刎。一個人犯錯誤不要緊,重要的是他是否能夠改正,能夠改正錯誤比不犯錯誤更偉大。
劉邦在用人方面絕對是個天才,只有他才懂得讓他手下這麼多的天才充分地發揮最大的作用,從而打敗敵人,贏得勝利。
有一天,劉邦又去參拜父親劉太公時,卻見老父親穿著一件舊襖,手拿掃帚,畢恭畢敬地迎接他。劉邦大吃一驚,急忙上前攙扶父親,而劉太公卻連連後退。劉太公說:「你是一朝天子,誰敢不敬?我雖然是你爹,也只是一個平頭百姓,平頭百姓不敬皇帝,是要被殺頭的。怎麼能因為我而亂了天https://read•99csw.com下的規矩呢?」漢高祖犯了愁,對於怎樣才能不失禮度地對待自己的父親,他一直想不出個好辦法。
臧荼原先判斷劉邦不可能派部隊前來,他可以強度關山,再讓劉邦不得不承認事實。但沒想到劉邦卻克服萬難,親率大軍征討,他的心裏難免大起恐慌。這場戰事進行得很順利,燕軍兵力不多,沒多久便被漢軍包圍,兩個月時間,叛亂平定,臧荼只好投降被俘。
第一批諸侯王中,第一個「中標」的,是始終保持中立狀態的燕王臧荼。臧荼的燕王稱號是項羽封的,劉邦不過是承認既有的事實而已。所以劉邦建立漢王朝以來,臧荼只是消極不抵抗,並未積極表示支持新政權。這當然引起劉邦的不快,你的舊主子早就成了我的手下敗將,自殺在烏江邊了,你還對我不恭不敬,難道想替他報仇復國不成?
劉邦派盧綰帶兵平定燕國的臧荼,凱旋之後,立即下詔,要在群臣中選拔功臣做燕王。文武大臣誰不知道劉邦的用意,誰敢不跟劉邦保持一致,內心同意的、勉強同意的,和原本不同意的人都一齊上言封盧綰為燕王,劉邦說:「好,就按大家的意見辦。馬上批准了。」
劉邦善於忍辱負重,他早期起義的時候實力很弱,無法獨當一面,和各路勢力相抗衡。於是他選擇依附當時實力較強的項羽,當然是不得已而為之,為了生存下去,必須「寄人籬下」,但他沒有表現出灰心喪氣的樣子,只是更加全心全意投入于戰鬥中。鴻門宴上面對項羽和范增的多番刁難,他忍下了,有驚無險地脫身。
盧綰和劉邦關係之鐵自不待言,同年同月同日來到這個世界,從此便如影隨形,親熱如同一個人。一同上學、一同習武、一同造反,從沛封到咸陽,從漢中到長安,可謂好朋友、鐵哥們兒、老戰友。盧綰對劉邦絕對信仰,劉邦對盧綰充分信任,是為美談。
但楚漢之爭的最後勝利者是「平庸至極」的漢王劉邦,並不是那個「勇猛無敵」的西楚霸王。為什麼呢?那是因為劉邦身上有著常人所不具備的閃光點。
由此已顯示劉邦有足夠軍力,不必再承認既有力量,可憑自己的喜好和關係來晉封諸侯王了。
劉邦生在一個沒什麼家庭溫暖的環境中,在兄弟不親家人不愛的情況下,盧綰的這份感情對於劉邦而言,恐怕是心底最後的一絲溫暖,就算呂后也不過是一次利益的婚姻,感情是沒什麼純潔度的,所以為了自己的小弟盧綰,劉邦像個大哥一樣費盡心思替他謀划戰功,封王加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