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章 杯弓蛇影 皇權獨尊

第十章 杯弓蛇影

皇權獨尊

在鞏固強化皇權方面,劉邦也是想盡了辦法,一是通過尊父親太公為太上皇,二是通過對季布和丁公的處理。這兩件事最終達到了他的目的。
第二件事是對同母異父兄弟季布和丁公的處理。在劉邦和項羽爭天下時,他們倆都是項羽手下的大將。
丁公為季布同母異父兄弟,也是項羽手下的大將,也曾經在彭城追捕劉邦,書中記載:馬蹄到處,短兵器已可刺及,劉邦情急,向丁公乞求說:「我們兩個,都是一代賢才,為什麼不能相容?」丁公遂手下留情。等到項羽覆亡,丁公晉謁,劉邦卻以丁公對項羽不忠而誅殺丁公,並且告誡世人不要再效法丁公。
季布與丁公,乃同母異父兄弟,當初read.99csw.com都是項羽手下的大將,在楚漢相爭的早期,都為項羽立下汗馬功勞,書中記載:季布當項羽的大將,戰場上曾經數度追捕劉邦,使劉邦受到很大的驚恐羞辱。以至於項羽敗死之後,劉邦懸賞黃金二萬四千兩捉拿季布,並且下令膽敢窩藏季布的,屠殺三族。季布在走投無路的情形下,只好化裝成和尚,投奔朱家,幸好朱家俠義,通過夏侯嬰進諫,劉邦從諫如流,特赦了季布,並且擔任禁衛官,朱家卻從此不再見季布。
劉邦名義上是以不忠之罪誅殺丁公先生,用以警示後人。其實真正的原因並非如此。劉邦因為自己曾經在丁公先生面前險些喪九九藏書命,用十分低下的語氣乞求丁公才逃出一命,劉邦肯定會認為顏面掃地、尊嚴盡失、奇恥大辱而耿耿於懷,等到登基稱帝,害怕別人揭開傷疤,當然要除丁公而後快。這才是劉邦殺丁公的最主要的原因,不忠於項羽只是劉邦打出的一個漂亮的幌子,警告天下只不過是一個副作用。為什麼那麼多人背叛,卻只殺丁公一人?司馬光分析得邏輯混亂,柏楊分析得有一定道理,也不過是就事論事罷了,沒有深入分析劉邦殺丁公的心理。
跨越了春秋戰國長期的混亂局面后,又經歷了短暫的秦朝統治,再加上秦末農民戰爭,這把人們心中的忠君觀念淡化了,大家還保持著戰國以來就形成九_九_藏_書的「士無常君,國無定臣」的思想,那是一種沒有約束力的關係,不利於皇權的鞏固。故此,劉邦認為必須從禮儀規制和道德觀念上加以引導、整肅。所以他採取了一些方法,首先是通過尊重父親來教育大臣和百姓遵循禮法、尊重長輩、效忠君主。
季布與丁公,兩個人的經歷是如此的相似,結果卻是迥然不同。不僅如此,論恩仇,季布應該是劉邦的大仇人,劉邦理所當然的會取他的項上人頭。而丁公卻在緊要關頭,放了劉邦一馬。使得劉邦能夠逃脫疆場,捲土重來進而贏得天下,應該說對劉邦還是有救命之恩,這也是丁公並不擔心會被殺頭而去主動晉謁劉邦的原因。然而,事與願違,季布隱九-九-藏-書姓埋名,想逃脫追殺,結果卻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不僅沒有被砍頭,而且還當上禁衛官。而本以為能夠藉著救命之恩而升官發財的丁公,卻是被不分青紅皂白的處以極刑,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本該被砍頭的做了官,本該升官發財的卻被砍了頭呢?
丁公如果能夠體會劉邦的心思,就應該亡命天涯而不應該是跑去晉謁。送上門來的機會,劉邦當然不會放過,隨便找個不忠的罪名,就讓丁公徹底消失了,心結自然也就解開了,以後再也無人知道那一段不光彩的歷史了,並且還可以警示天下人,真是一舉數得啊!在這一點上來說,朱家之人確實是智勇過人。開始冒著殺頭的危險藏匿通緝要犯黥布,後來又通過夏侯嬰上諫九九藏書,說服劉邦收回成命並且善待季布,等到季布做官之後,立即斷絕與黥布的往來,朱家應該已經隱匿起來,這又一次證明了劉邦殺丁公先生的原因,丁公不懂帝王心理,所以枉自送命,朱家懂得,所以能夠在季布做官之後保全性命,也是相同的道理。
分析了丁公之死的根本原因,再來比較一下季布和丁公為什麼有如此迥然不同的命運。分析的出發點還是劉邦的帝王心理。一旦登上帝王寶座,劉邦的心理就會跟以前大大不同,不光是劉邦,所有的帝王都是如此,除了少數極端弱智和糊塗的帝王以外。
所以明白帝王之心理,懂得如何進退,方可以自保。丁公不明白,枉自送了性命,季布運氣比較好,逃出一命並且還能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