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附錄

附錄

會試——即集中舉人會試之意,三年一科,在京城舉行,共分三場。三場全部通過者還要進行殿試。殿試由皇上親自主持。共分三甲,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一甲第一名稱狀元。
九品——鏤花金頂戴(白),五蟒四爪蟒袍,練雀補服。
貢監——以貢生資格入國子監讀書者稱為貢監。
工部——官署名。掌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務。最高長官與屬官設置大體同上。
謚號——君主時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後,朝廷依其生前事迹所賜予的稱號。
二品——紅起花珊瑚頂戴(雜紅),九蟒五爪蟒袍,錦雞補服。准乘八人抬綠呢大轎。
劉典(約1815-1878)——湖南寧鄉人,字克庵。以諸生隨左宗棠入浙,累官直隸州知州、知府、擢浙江按察使,后隨左宗棠入陝,初授甘肅按察使,旋賜三品京卿幫辦軍務,署陝西巡撫,后病死蘭州。
一品——紅珊瑚頂戴(純紅),九蟒五爪蟒袍,仙鶴補服。准乘八人抬綠呢大轎。
廟號德宗。
軍機處——官署名。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雍正七年以用兵西北,設軍機房,越三年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于大學士、尚書、侍郎中選拔人員入直,稱軍機大臣,即大軍機。任命時按各人資歷分別稱為軍機處行走、大臣上行走、大臣上學習行走等。下設軍機章京,習慣稱小軍機,掌繕寫諭旨,記載檔案,查核奏議等。
劉松山(1833-1870)——湖南湘鄉人,字壽卿,行武出身。湘軍著名將領。初在老湘軍王錱部下為卒,因作戰勇猛拔為哨長。后隨曾國藩出省作戰,得曾賞識。累官游擊、副將、總兵、提督,成湘軍名將。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隨左宗棠入陝甘作戰,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戰歿。
六品——彪(小老虎)。
七品、八品——犀牛。
同治帝死時無子,由慈禧太后做主,將他過繼給咸豐帝入繼大統。即位時年僅四歲,由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親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訓政」。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慈禧太后「撤簾歸政」。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再出訓政,他被幽禁于瀛台。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先慈禧太后一日病死瀛台。
奕譞(1840-1891)——愛新覺羅氏,道光帝第七子。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封醇郡王,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受命在內廷行走。咸豐帝死,因參与「祺祥政變」,得慈禧太后信任。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進封醇親王。同治帝死,由慈禧太后做主,由其子載湉入繼帝位(即光緒帝)。中法戰爭期間,先是空喊主戰,繼則驚慌失措,轉而求和。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受命主持總理海軍衙門事務,挪用海軍經費供慈禧太后修頤和園。
七品——素金頂戴,(白),五蟒四爪蟒袍,鸂鵣補服。
八品——起花金頂戴(白),五蟒四爪蟒袍,鵪鶉補服。
巡撫——中丞、撫軍、撫台、撫院或部院。
綠營兵——清代由漢人組成的軍隊,因執綠旗,以營為單位,因而得名。歸地方總督、巡撫統轄,設有提督、總兵、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等官,是清代重要的兵系之一。
(清朝的文官官員共分九品十九級)
楊昌濬(約1814-1897)——湖南湘鄉人。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以附生隨羅澤南練鄉勇,旋隨湘軍對抗太平軍,轉戰兩湖、江西。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攻陷江西德興、婺源,擢知縣。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初,隨左宗棠入浙鎮壓太平軍。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占杭州,累遷至浙江布政使。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署浙江巡撫,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赴寧波籌辦海防,旋因「楊乃武與小白菜案」遭御史彈劾,被革職。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任甘肅布政使。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授漕運總督。中法戰爭起,受命幫辦福建軍務,授閩浙總督。次年兼署福建巡撫,于台灣防務多所建議。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調補陝甘總督。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被革職留任,旋開缺回籍。
公——分一至三等公,超品。
景廉(約1823-1885)——滿洲正黃旗人,顏札氏,字秋坪。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進士,由翰林院七品編修五選至二品內閣學士,擢禮部侍郎。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授伊犁參贊大臣,十一年(公元1861年)授葉爾羌參贊大臣。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遭劾罷職,遣往寧夏軍營效力三年,期滿授頭等侍衛充哈密幫辦大臣。累官烏魯木齊都統、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正白旗漢軍都統、都察院左都御史、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工部尚書、戶部尚書等。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遭劾去職,十一年(公元1885年)授內閣學士,旋卒。
蔭生——即是憑藉上代餘蔭而取得的監生資格。一般來講,凡按品級取得的稱為官生,不按品級而由皇帝特給的稱為恩生。蔭生名義上入國子監讀書,事實上只需一次考試即可給予一定官職。

清朝的武官補服上所綉圖飾

官員的稱呼

監生——明、清在國子監肄業的,統稱監生。初由學政考取,或由皇帝特許。監生有舉監、貢監、生監、恩監、蔭read.99csw.com監、優監等名目。如未入府、州、縣學而欲應鄉試,或未得科名而欲入仕的,都必須先捐監生,作為出身,但不一定在監讀書。

3、新疆歷屆巡撫任期一覽表

太僕寺——官署名。掌馬政。最高長官為太僕寺卿(從三品),屬官有太僕寺少卿(正四品)、太僕寺員外郎(從五品)、太僕寺主事(正六品)、太僕寺主簿(正七品)等。
生監——以生員資格入國子監讀書者稱為生監。
恩監——清代由皇帝特許給予國子監生資格的稱為恩監。
男——分一等男兼一雲騎尉,一等至三等男,正二品。
慈禧太后(1835-1908)——又稱西太后、那拉太后。滿洲正黃旗人,葉赫那拉氏。
參贊——官名。外交官員的一級,是公使的主要助理人。公使不在時,一般都由參贊以臨時代辦名義暫時代理使館事務。參贊有一、二等之分,沒有固定品級。
拜印——新官到任後接印時所舉行的儀式。
公使——官名。亦稱星使、使者、使節、大使。是公使館的主要負責人,有一二等之分,沒有固定品級。大清國駐外首任公使為郭嵩燾。
劉錦棠(1844-1894)——湖南湘鄉人,字毅齋,監生出身,湘軍名將劉松山侄。晚清邊務名臣。青年即隨松山轉戰各地,因功晉道員。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劉松山戰歿,上賞京卿銜接統老湘軍。出關后,總統關外各軍,對阿古柏作戰。收復新疆后,因功賞戴雙眼花翎,晉男爵。新疆改設行省,出任首任巡撫。
刑部——官署名。掌全國刑獄。最高長官與屬官設置同上。
提督——軍門或提台。
同治皇帝(1856-1875)——即愛新覺羅·載淳,清朝第十代皇帝。咸豐帝與慈禧太后子。即位時年僅六歲,由慈禧與慈安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實由慈禧太后掌權。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親政,無所作為,卻以頤養太後為名,下諭興修圓明園。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十二月病死。廟號穆宗。

官員的服飾及轎飾

1、古今地名對照表

阿古柏(Yakoob Beg, ?-1877)——十九世紀中葉中亞細亞浩罕汗國封建主。烏茲別克族人(一說塔吉克族人)。在安集延任浩罕王的帕夏(總司令)。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率軍侵入新疆,數年間,侵佔南疆八城及北疆烏魯木齊等城,建立「哲德莎爾」王國,自稱「畢條勒特汗」,並與俄、英等國勾結。劉錦棠規疆,他自殺于庫爾勒。
三品——豹。
曾國藩(1811-1872)——湖南湘鄉人,字伯涵,號滌生。晚清重臣,道光進士,選庶吉士。曾任四川鄉試正考官,翰林院侍講學士、內閣學士等,擢禮部右侍郎,歷署兵、吏、刑、工等部侍郎。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丁母憂回籍,奉命幫辦團練,后練成湘軍。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授兩江總督,欽差大臣。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授協辦大學士。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授武英殿大學士。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三月,病死南京兩江總督任所。謚號文正。
奉命與沙俄會商,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任鑲紅旗蒙古副都統,次年調任烏里雅蘇台參贊大臣。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簽訂《烏里雅蘇台界約》。
八旗兵——清代由旗人組成的軍隊,兵額有定製,分由各地的將軍、都統、城守尉統率,是清代重要的兵系之一。
張曜(1832—1891)——直隸大興人,字亮臣,號朗齋,行武出身,不通文墨。初在河南固始參与辦團練,后自募一軍,因功得授河南布政使。同治(公元1862年)初,御史劉毓楠參劾其目不識丁,將其由文官改為武職,以總兵加提督銜,被降格使用。張曜從此發憤讀書,始通文墨。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為與捻軍交戰,河南巡撫李鶴年募軍兩支,一為豫軍,一為嵩武軍。其中豫軍由宋慶統率,嵩武軍則交由他統率。七年(公元1868年),率嵩武軍赴直隸、山東「剿捻」。捻平,授廣東陸路提督,派往陝西,參与收復新疆戰事。累官廣西、山東巡撫。
光緒皇帝(1871-1908)——即愛新覺羅·載湉,清朝第十一代皇帝,醇親王奕譞子。
五品——熊。
三品——藍寶石及藍色明玻璃頂戴(亮藍),九蟒五爪蟒袍,孔雀補服。准乘八人抬綠呢大轎。
禮部——官署名。掌禮儀、祭祀、貢舉、教育等事務。最高長官與屬官設置大體同上。
都察院御史——都老爺或侍御。
蔭監——官員之子不經考選取得監生資格的稱為蔭監。
公使館——官署名。是國家的駐外機構,最高長官為公使,下設副公使、參贊、武官等。清朝于光緒元年對外始設。

名詞解釋

四品——青金石及藍色涅玻璃頂戴(暗藍),八蟒五爪蟒袍,雪雁補服。准乘四人抬藍呢轎。
未入流——鏤花金頂戴(白),五蟒四爪蟒袍,黃鸝補服。
翰林院——官署名。掌編修國史、草擬有關典禮的文件等事。最高長官為掌院學士(從二品),屬官有侍讀學士(從四品)、侍講學士(從四品)、侍讀(從五品)、侍講(從五品)、修撰(從六品)、編修(正七品)、檢討(從七品)等。
金順九*九*藏*書(?—1885)——滿州鑲藍旗人,伊爾根覺羅氏,字和甫。初授驍騎校尉,隨多隆阿在湖北、安徽同太平軍作戰,因功晉協領。陝甘回民起義,被穆圖善奏調至陝甘作戰,因功授鑲黃旗漢軍副都統,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出任寧夏副都統,八年(公元1869年)暫代寧夏將軍,十年(公元1871年)擢烏里雅蘇台將軍。不久因過褫職。出關后,累官正白旗漢軍都統、烏魯木齊都統、伊犁將軍等。
副將——協鎮或協台。
通政使——官名。執掌京城通政使司衙門,為正三品。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官署名。簡稱「總理衙門」、「總署」、「譯署」。咸豐十年,清政府為辦理洋務及外交事務而特設的中央機構。由恭親王奕等人奏請,於1861年1月20日批准成立。官員分大臣、章京兩級。規定由親王一人總領,實際是首席大臣,其他大臣則從軍機大臣、大學士、尚書、侍郎、京堂中指派兼任,統稱總署大臣。

官名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授湖廣總督協辦大學士。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又繼曾國藩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成為洋務派首領。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授武英殿大學士,次年調文華殿大學士,仍留總督任。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底病歿,謚文忠。
伯——分一等伯兼一雲騎尉,一等至三等伯,超品。
太常寺——官署名。掌宗廟祭祀事務。最高長官為太常寺卿(正三品),屬官有太常寺少卿(正四品)、太常寺員外郎(從五品)、太常寺滿漢寺丞(正六品)、太常寺協律郎(正八品)、太常寺漢贊禮部(正九品),太常寺司樂(從九品)等。
院試——也稱童子試,由一省的學政主持,專為童生舉行的考試。錄取者入縣學、府學,習慣稱生員或秀才。
胡雪岩(1823-1885)——安徽績溪人,名光墉,字雪岩,捐班出身。初在杭州設銀號,得巡撫王有齡支持,經理官庫銀務。后入左宗棠幕,以「熟諳洋務」著稱。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主持福州船政局「延洋匠、雇華工、開藝局」等事務。在左宗棠調任陝甘總督后,主持上海採運局局務,為左辦理採運,籌供軍餉和訂購軍火,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左右,為西征代借內外債達一千二百余萬兩。在江、浙、湘、鄂等地開設當鋪二十余處,又在各省設立阜康銀號,在杭州開設慶余堂中藥店,並經營出口絲茶業,是有名的紅頂商人。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受洋商排擠,破產。
黃萬鵬(1832-1898)——湖南寧鄉人,字搏九,劉錦棠麾下大將。黃萬鵬初從曾國藩之弟曾國荃,因作戰勇猛,頗得曾國荃賞識,擢營官。江寧平,黃萬鵬由都司晉總兵,賜號力勇巴圖魯。隨劉松山入陝后,因功賞加提督銜。新疆全境收復后,授二等輕車都尉世職,旋乞歸。越二年,晉頭品頂戴。新疆設立行省后,出任提督。
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頂戴(白),八蟒五爪蟒袍,白鷳補服。准乘四人抬藍呢轎。
總兵——總鎮或鎮台。
吏部——官署名。掌全國文官品秩、銓敘、課考、黜陟和封授等事務。最高長官為尚書(從一品)、左右侍郎(正二品),屬官有通政使司通政使(正三品)、通政使司副使(正四品)、郎中(正五品)、員外郎(從五品)、主事(正六品)等。

4、《清史稿·地理志·新疆》節選

協辦大學士——官名。為從一品,地位低於殿閣大學士高於各部院尚書。
都察院——官署名。是監察、彈劾及建議機關。最高長官為左都御史(從一品),屬官有左副都御史(正三品,例由在京部、院大臣兼)、六科掌印給事中(正四品),御史(從五品)等。右都御史(從一品)例由地方總督兼,右副都御史(正三品)例由地方巡撫兼。
曾紀澤(1839-1890)——湖南湘鄉人,字劼剛,曾國藩長子,由二品蔭生補戶部員外郎。晚清外交名臣。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父、母憂服除,襲侯爵,次年出任駐英、法兩國公使。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兼駐俄公使,奉旨與俄改約成功,與俄簽訂《中俄伊犁改訂條約》。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任滿回國,幫辦海軍事務,旋為兵部左侍郎,命在總理衙門行走。后病歿,謚惠敏。
附生——于府、縣學外有取附學生員之制,生員亦稱附生。
知府——太守、府台或太尊。
總督——官名。掌一省或幾省軍民要政,為正二品。兼殿閣大學士者為正一品,兼協辦大學士或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書者為從一品。總督側重於軍政。
總督——制軍、大帥、制台、制憲或督憲。
(圖)
安徽徽寧池廣太道惠徵女。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選入宮中,封蘭貴人。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得懷龍珠,次年即得一子名載淳,得封懿妃,次年進懿貴妃。四年後,咸豐得病死於熱河行宮,六歲的載淳即皇帝位,年號祺祥。她與皇后鈕祜祿氏慈安同時被尊為皇太后。

2、主要人物表

九品——海馬。
貢生——生員(秀才)一般是隸屬於本府、州、縣學的,若考選升入京師國子監讀書的,則不再是本府、州、縣學的生員,統稱貢生。清代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和例貢。
捐輸——亦稱捐納、捐例,是清朝為籌措軍餉特給想做官、進學的https://read.99csw.com人所提供的一種門路。只要拿出一定數額的銀兩,就可以買到相應的官職或監生資格。捐官不屬正途,人們習慣稱其為雜途或捐班。
巡撫——官名,掌一省的軍、民、吏、刑各項,為從二品,地位略低於總督。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或兵部侍郎者為正二品。巡撫側重於民政。
戈什哈——清代高級官員的侍從武弁,簡稱戈什,滿語護衛之意。
李鴻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字少荃。晚清重臣。道光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隨侍郎呂賢基回籍辦團練抵抗太平軍,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入曾國藩幕,襄辦軍務。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奉曾國藩命編練淮軍,悉法湘軍。次年率淮軍調上海,升任江蘇巡撫,不久接替薛煥兼署通商大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金陵收復后,封為一等肅毅伯。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署兩江總督,次年,繼曾國藩為欽差大臣,節制各軍專辦「剿捻」事務。先後在彌河和徒駭河鎮壓了東、西捻軍。
兩榜出身——鄉試中舉人為一榜(又稱乙榜),中舉人又中進士者為兩榜(又稱甲榜)。
榮全(?-1879)——滿洲正黃旗人,關佳氏。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襲一等威勇侯爵,十一年(公元1861年)出任塔爾巴哈台領隊大臣、喀喇沙爾辦事大臣、伊犁參贊大臣。
郭嵩燾(1818-1891)——湖南湘陰人,字伯琛,號筠仙,晚號玉池老人,學者稱為養知先生。早年遊學岳簏書院,與曾國藩、左宗棠、劉蓉相交往。道光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期未滿便丁父母憂回籍。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底,隨曾國藩辦團練,曾國藩注重湘軍水師,實由郭發其端。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授編修,次年入直上書房。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授蘇松糧儲道,遷兩淮鹽運使,次年升廣東巡撫。因與兩廣總督瑞麟不合,被黜。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授福建按察使,未到任,命在總理衙門上行走。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被派赴英國對「馬嘉理案」表示「惋惜」,並首任駐英公使。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兼駐法公使,不久被撤任回國,再未出。
殿、閣大學士——官名。為正一品,相當於宋朝的丞相,由皇上指定分管的部、院。
曾國荃(1824-1890)——曾國藩弟。字沅甫,號叔純,貢生出身。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隨曾國藩作戰,自帶一軍稱吉字營。積功累官知府、道員、按察使。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授浙江按察使,遷江蘇布政使。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擢浙江巡撫。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旋以病開缺回籍。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升陝甘總督,次年署兩廣總督。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署禮部尚書,調署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道——官名。道台、道員的簡稱,為正四品。清于各省設道員,類別有二:一類專司一事,如糧道、河道、鹽法道等;一類為分守巡道,均輔助布政、按察二使,巡察轄區政事。道員拜見上司不稱下官,稱職道。
淮軍——在曾國藩的支持下,由李鴻章編練成的武裝,是清末重要的兵系之一。
庶吉士——通稱「庶常」。明設,清沿其制。在翰林院中設庶常館,選新進士入館,為翰林院庶吉士,分習滿、漢文書籍,稱「館選」。三年期滿后舉行考試,成績優良者分別授以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官,其餘分授各部主事等職,或以知縣優先委用,稱為「散館」。光緒末停科舉,庶吉士改從外國留學畢業及本國學堂畢業者,經廷試后選用。
新疆:古雍州域外西戎之地。

官署

布政使——官名。全稱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人們習慣稱藩台,位於巡撫之下,專管一省的財賦、地方官考績等事,與按察使並稱兩司。布政使每省設一人(江蘇除外),為從二品。見巡撫不稱下官,稱司里。
按察使——官名。人們習慣稱臬台,位於巡撫之下,掌一省刑名,與布政使並稱兩司。按察使每省設一人,為正三品。見巡撫不稱下官,稱司里。
十三年(公元1874年)兼署伊犁將軍,旋實授。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因功進京,出任護軍統領,右翼前鋒統領。
在熱河行宮居喪期間,慈禧因住煙波致爽殿西暖閣故又被稱作西太后。是年度,她聯合恭親王奕發動宮廷政變,將把持朝政的肅順等贊襄八大臣逮問,遂改年號為同治,她自此與慈安太后一起垂簾聽政並漸獨掌實權。同治帝死,她又策定奕譞五歲子載湉入繼大統,改年號為光緒,她繼續聽政。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她撤簾歸政,實際還掌著實權。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她再次發動宮廷政變,幽禁光緒帝于瀛台,由她執掌朝政。她統治中國長達半個世紀。
董福祥(1839-1908)——回族,字星五,甘肅固原人,劉錦棠麾下大將。同治(公元1862年)初,陝甘回民教主馬化湰率眾起義,董福祥與張俊、李雙良響應之,擁眾達十余萬,占花馬池一帶地方稱王。劉松山隨左宗棠到陝甘后,董福祥累敗於手,遂降之。劉松山挑回軍降兵三營仍交董福祥統帶,號董字營,亦是老湘軍唯一的回民營,余皆遣散。董福祥作戰勇猛,積功至都司。隨劉錦棠后,奮勇如前,積功九*九*藏*書至副將,擢總兵,漸得劉錦棠信任,所部兵勇也由最初的三營增至六營,終成老湘軍獨擋一面之大將。全疆平,論功賞穿黃馬褂,賜號阿爾杭巴圖魯,率軍駐葉爾羌、和闐。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擢喀什噶爾提督。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入覲,調防京師,命領武衛后軍。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榮祿、剛毅的指使下圍攻各國使館。八國聯軍進佔北京后,被指為元兇革職,后卒于寓所。
鄉試——三年一科,在一省或幾省舉行,專為生員舉行的考試。由皇上欽命主考官、副主考,錄取者即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候補——清制,沒有補授實缺的官員在吏部候選后,吏部再匯列呈請分發的官員名單,根據職位、資格、班次,每月抽籤一次,分發到某一部或某一省,聽候委用,稱為候補。但也可以出錢免予採取抽籤方式,自由指定到某處候補,稱為指省或指分。
楚軍——在曾國藩的支持下,由左宗棠編練成的武裝,是清末重要的兵系之一。
戶部——官署名,掌財賦戶籍等事。以下按各省名分成十四個清吏司,分別審核該省地丁錢糧及某些稅課外,還兼管其它有關財政事務。最高長官與屬官設置大體同上。
大學士——中堂或相爺,有爵位的稱為爵相。
將軍——帥或軍帥。
二品——獅。
漢武帝設西域都護,天山以南,城郭三十六國皆屬焉。天山以北,東匈奴右部,西烏孫,未嘗服屬。後漢,山北如故。山南分五十余國,于闐、龜茲最著。自建武迄延光,三絕三通,設都護及長史治之。三國及晉,北為烏孫及鮮卑西部,南為于闐、龜茲諸國。北魏,柔然、烏孫、悅般、高車盡有山北地;後周,突厥、鐵勒據之。其南以鄯善為強。唐于西州置北庭大都護府,統沙陀、突厥、回鶻、西突厥,北部諸都督府。于龜茲置安西大都護府,統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池濛、昆陵等都護。中葉后,為吐番所有。五代並於吐番、回鶻。宋時烏孫、回鶻居山北,于闐、龜茲諸國入于遼。元置三行尚書省,蔥嶺以東屬巴什伯里行尚書省。尋增天山南、北宣慰司,北則巴什伯里,南則哈喇和卓,後為都哩特穆爾地。明,四衛拉特居北部,曰綽羅斯、曰杜爾伯特、曰和碩特、曰輝特。其南部則巴什伯里、葉爾羌、吐魯番諸國,回部派噶木巴爾諸族居之。順治四年,哈密內屬,吐魯番亦入貢,惟四衛拉特仍據其地。準噶爾數侵喀爾喀,聖祖三臨朔漠征之,噶爾丹走死。其兄子策妄阿拉布坦遁伊犁,傳子及孫,從孫達瓦齊奪其位。乾隆十九年,杜爾伯特、和碩特、輝特先後來歸。二十年,執達瓦齊,準噶爾平。二十二年,以阿睦爾撒納叛,霍集占附之,再出師。二十三年,克庫車、沙雅爾、阿克蘇、烏什諸城;明年,收和闐、喀什噶爾、葉爾羌諸城,二酋走死,回部亦平。二十七年,設伊犁總統將軍及都統、參贊、辦事、協辦、領隊諸大臣,分駐各城,並設阿奇木伯克理回務。同治三年,安集延酋阿古柏作亂,陝回白彥虎應之。光緒八年,全部蕩平。九年,建行省,置巡撫及布政使司,以分巡鎮迪道兼理按察使銜,改甘肅迪化州及鎮西、哈密、吐魯番三廳來隸。迪化尋升府,建省治。又改阿克蘇為溫宿直隸州,喀喇沙爾、庫車、烏什、英吉沙爾併為廳,置分巡阿克蘇道轄之;喀什噶爾為疏勒、葉爾羌為莎車直隸州,英吉沙爾、瑪喇巴什為廳及和闐直隸州,置喀喇噶爾兵備道轄之;庫爾喀喇烏蘇為直隸廳,轄于鎮迪道;又改伊犁為府,精河、塔爾巴哈台為廳,置分巡伊塔道轄之。二十四年,升喀喇噶爾為焉耆府。二十八年,改庫車廳為直隸州,疏勒、莎車、溫宿三直隸州併為府,又改瑪喇巴什廳為巴楚州,隸莎車府。凡領府六,直隸廳八,直隸州二,廳一,州一,縣二十一。宣統三年,編戶四十五萬三千四百七十七,口二百六萬九千一百六十五。東界外蒙古喀爾喀扎薩克圖汗部;西界俄羅斯;南界西藏;北界阿爾泰山;東南界甘肅、青海;西南界帕米爾;東北界科布多;西北界俄羅斯。廣七千四百里,袤三千七百里。東北距京師,由南路八千六百八十九里,由北路八千五百七十六里。北極高三十四度至四十九度有奇。京師偏西二十一度至四十三度。
兵部——官署名。掌全國武官黜陟、兵籍、軍械、關禁、驛站等事務。最高長官與屬官設置大體同上。
四品——虎。
子——分一等子兼一雲騎尉,一等至三等子,正一品。
盛宣懷(1844-1916)——江蘇武進人,字杏蓀,又字幼勖,號愚齋、止叟,捐班出身。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經官紳楊宗濂推薦,入李鴻章幕,以行營內文案兼充營務處會辦,深得李鴻章信任。累官輪船招商局督辦、中國電報局總辦、天津海關道等。積極協助李鴻章辦洋務,是比較有名的官商。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底,授郵傳部尚書。武昌起義爆發后被革職,亡命日本。
一品——麒麟。
余虎恩(?-1905)——湖南平江人,劉錦棠麾下大將。余虎恩初隨曾國藩為勇,積功至副將銜統領。同治(公元1862年)初隨劉松山入陝,因功擢提督銜總兵,后隨劉錦棠出關。全疆平,賞一等輕車都尉世職。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統兵駐防烏什、葉爾羌、和闐,十六年(公元1890年)授喀什噶爾提督,未到任,留統武衛中軍十營。
崇厚(1826-1893)——滿州鑲https://read.99csw.com黃旗人,完顏氏,字地山,一榜出身。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底,任三口通商大臣署直隸總督。后創設北洋機器局,曾在天津組織洋槍隊,由英國人薄郎任領隊,在煙台和減地河北岸,與捻軍作戰。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天津教案發生,中法關係緊張,任出使法國大臣,赴法「謝罪」。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任駐俄首任公使。伊犁交涉事起,受命與沙俄談判。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擅自簽訂喪權辱國的《里瓦幾亞條約》,喪失伊犁之外的大片領土,受到輿論譴責,被逮捕入獄,定斬監候,旋免。后病死。
奕(1832-1898)——愛新覺羅氏,道光皇帝第六子,咸豐帝異母弟。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封恭親王,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被罷職,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復授都統,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授內大臣。奏請改變清政府的外交、通商制度,設立總理衙門並受命主持工作。咸豐帝死,受命為議政王,掌管軍機處和總理衙門,成為清廷中支持洋務的首腦人物。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因受慈禧太后猜忌,被罷去議政王等一切職務,旋復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大臣等職。中法戰爭期間被罷去一切職務。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被重新起用為總理衙門大臣,並總理海軍,會辦軍務,內廷行走。旋又命督辦軍務,節制各路統兵大臣,並任軍機大臣。
(蟒袍、品級與文官同)
侯——分一等侯兼一雲騎尉,一等至三等侯,超品。
詹事府——官署名。是文學侍從、詞臣遷轉之階。原歸翰林院,后單設。最高長官為詹事府詹事(正三品),屬官有詹事府少詹事(正四品)、詹事府左右春坊庶子(正五品)、詹事府左右春坊中允(正六品)、詹事府左右春坊贊善(從六品)、詹事府主簿(從七品)等。
爵位——大清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之分。
清朝文官乘轎,武官騎馬。
舉監——以舉人資格入國子監讀書者稱為舉監。
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十月——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正月:劉錦棠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正月——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二月:魏光燾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二月——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十月:陶模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十月——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九月:饒應祺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九月——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八月:潘效蘇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八月——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閏四月:吳引蓀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閏四月——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七月:聯魁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七月——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十月:何彥昇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十月——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袁大化。
道員——觀察或道台。
六品——硨磲及白色涅玻璃頂戴(白),八蟒五爪蟒袍,鷺鷥補服。准乘四人抬藍呢轎。

5、近代史小常識

都統——都護。
大理寺——官署名。為最高法庭性質,最高長官為大理寺卿(正三品),屬官有大理寺少卿(正四品)、大理寺左右寺丞(正六品)、大理寺左右評事(正七品)等。
監察御史、按察使等監察、司法官員的頂戴、蟒袍均按正常品級,但補服的圖形卻一律綉獬豸,以示司法公正。
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陰人,字季高,一榜出身。曾入湖南巡撫張亮基和駱秉章幕,后以四品京堂隨曾國藩襄辦軍務。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奉曾國藩命編練楚軍,赴江西、浙江前線與太平軍作戰,次年任浙江巡撫。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遷閩浙總督。在任內與沈葆楨在福州設馬尾造船廠,旋任陝甘總督。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任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率軍討伐阿古柏,收復新疆。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任軍機大臣。中法戰爭期間,馬尾船廠被毀,他奉命赴福建會辦軍務,后病死任所。謚文襄。
優監——由附生選入國子監讀書者稱為優監。
湘軍——咸豐三年,曾國藩為對抗太平軍,在練勇基礎上擴充並重加編練而成,是清末重要的兵系之一。
威妥瑪(Wade,TF,1818-1895)——英國外交官。曾在劍橋大學讀書,畢業加入陸軍,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任英國駐上海副領事。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英、法、美三國取得上海海關控制權后,被派為上海江海關第一任外國稅務司,次年辭職。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任英國駐華全權專使額爾金的翻譯,參与脅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活動。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在英國公使阿禮國授意下,向總理衙門呈遞《新議略論》。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任英國駐華公使,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借口「馬嘉理案」,強迫清政府簽訂《煙台條約》,擴大英國在華的侵略特權。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退職回國,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任劍橋大學首任漢語教授,並將掠得的大量漢文、滿文圖書贈給劍橋大學。在華期間,曾編漢語課本《語言自邇集》,設計拉丁字母拼寫漢字。這種拼法稱「威妥瑪式」為過去所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