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九回 塵埃落定 開戰反戰

第九回 塵埃落定

開戰反戰

自呂蒙死後,諸葛瑾接替了南郡太守的位置,倘若劉備東征,諸葛瑾所在的南郡,必定是第一目標,諸葛亮和他老哥雖分屬兩個陣營,但兄弟關係是鐵一般的事實,此刻他如果提出任何反戰言論,必然會被人理解為「以私廢公」,甚至是「私通外國」(後來諸葛瑾在江東就有這樣的傳言),即便劉備信任諸葛亮,但這份信任也將大打折扣,倒不如省點口水,中立就好。
一直以來,這都是一個被經常拿出來討論的話題,最常見的答案,當然是劉備對關羽的兄弟義氣,當時曹丕身旁的謀士劉曄便對劉備攻吳做出過非常深入的分析。
此時的劉備已是戰意昂揚,他懶得說服這些反對派,乾淨利落地將秦宓打入大牢,然後令趙雲留守江州,不得隨同出征。
諸葛亮這句著名的「馬後炮」,引來後世的無限遐想,最常九_九_藏_書見說法是:和法正相比,諸葛亮根本不受劉備的信任,所以戰前的發言沒有分量。而一些「反亮」人士則認為這種論調恰恰是諸葛亮「軍事才能的不足,溝通能力欠佳」的有力證據。
另一方面,諸葛亮本身就是荊州集團的代表,一大票荊州幹部都是他領進門的,當這些同儕都用荊州方言高喊「消滅東吳、還我荊州」時,諸葛亮恐怕也不便提出相反的意見,因此,中立就好。
問題仍舊出在江東那邊。
劉備只覺得眼皮一跳,失聲道:「難道……三弟他出事了?」
很遺憾,劉備這次猜對了。
趙雲義正詞嚴對劉備道:「咱們的仇人是曹操,不是孫權,只要滅了曹魏,孫吳想不臣服都難。如今曹操雖然死翹翹,但他的兒子曹丕篡位,我們應該順從天下民心,出兵北伐關中,佔據渭水、黃河上九_九_藏_書游,則關東義士必定會接應我們,此乃正義之戰。現在我們先和東吳開戰,只怕會沒完沒了,反倒會令曹魏坐收漁利。」
結果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個夢只實現了一半。
易中天教授在他的《品三國》中有另一番見解,他認為:在此時此刻,劉備和諸葛亮已經面臨理念上的分歧。劉備想割據,而諸葛亮重複興。這種理念上的衝突,造成諸葛亮在此緊要關頭的閉口不語。
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麼原因,令劉備執意出兵荊州?
當年劉備帶了幾萬名荊州軍人來到蜀中后,許給他們一個美好的夢想:你們將是天府之國的主人,擁有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當你們再次回到故鄉時,你們不只是富人,還是英雄,將受到所有父老鄉親的尊敬與崇拜。
除了趙雲之外,廣漢人秦宓也認為天時不對九九藏書,不可伐吳。
這兩個理由當然都成立,但筆者認為劉備非要攻打荊州不可,主要還是因為來自荊州兵團的壓力。
然而遺憾的是,在這場論辯中諸葛亮始終保持沉默,並沒有表明立場,直到隔年劉備戰敗的消息傳回來,留守成都的諸葛亮這才嘆了口氣,不無傷感地說:「如果法正還活著,他一定可以勸阻老闆東征,即便是東征,也不會敗得連褲子都不剩。」
劉曄認為:第一,劉備集團原本就是個戰鬥集團,之前的失利只能用之後的勝利來彌補,一定要不停地發動戰爭,才能強大自己;第二,劉備和關羽關係非比尋常,在這個以道義自詡的集團中,劉備如果說出「對孫權要『以德報怨』」之類的屁話,恐怕連自己內部這關都過不了。
有些時候,分析事情沒必要想得那麼複雜,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分析出來的九*九*藏*書結果也許更加貼近真相。
話說蜀漢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六月,東征決策拍板定案,劉備親自來到巴地首府江州,各路蜀軍也陸續集結,準備順著長江水流,一舉蕩平荊州。然而就在出兵的前夕,一個傳令兵突然沖入劉備大帳,說巴西閬中軍隊有密報,十萬火急。
即使不看之後慘敗的結果,以當時的客觀情勢來看,劉備集團才剛歷經兩次嚴重挫敗,兵力有限,想要奪回荊州的確非常困難。就算成功取得南郡,又要同時面對北、東兩面的夾攻,怎麼算都是一筆賠本生意。
在這場有關「開戰或反戰」的論戰中,一個關鍵人物的態度,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那便是剛成為帝國二把手的諸葛亮。
蜀漢章武元年,新鮮出爐的大漢皇帝劉備拋出了東征的議題。此舉立刻便在成都朝廷內引爆了激烈的論戰,反對得最為九_九_藏_書激烈、立場最為鮮明的,是跟隨劉備多年的翊軍將軍趙雲。
筆者不敢說錯,但總覺得太過於「形而上」了,所謂「理想、民族、大義」之類,跟現實相比,顯得是那樣蒼白而無力,我們只要稍微留意下諸葛亮當時所身處的內外環境,就不難發現他有口難言的真正原因。
易先生的解釋對不對呢?
劉備稱帝時拜馬超為涼州牧,拜張飛為司隸校尉,拜吳懿為關中都督,可見劉備其實還是將涼州、關中作為主要的戰略目標,但在荊州兵團的強大壓力之下,他必須先將兵鋒東指,至少也要向孫權討一個說法先。
荊州人倒是成了益州的主人,財富確實是積累了不少,但故鄉荊州卻丟了,還是丟在「萬惡」的江東人手中,荊州軍人們怎麼可能接受這樣的結果?什麼北伐中原,老子現在可沒這個心情,回家!走人!
巴西?閬中?十萬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