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八章 誰才配活著 不勝利,毋寧死

第八章 誰才配活著

當瓜島拉鋸之時,西面千里之外,美澳聯軍也正在叢林山地里與日軍做血肉搏殺。指揮美澳聯軍的,是西南太平洋盟軍總司令官麥克阿瑟。
日本有海陸軍矛盾,美國其實也有,甚至早在二戰以前,美國海陸軍之間的關係就極其糟糕,雙方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爭到臉紅脖子粗。曾官至陸軍參謀長的麥克阿瑟當然了解這些,所以他的提議是索性大家都不要再爭了——由他出任太平洋戰區的最高指揮官,本戰區的全部海陸軍由其一手包攬。
可憐矮牆淺屋的,就這麼一點兒人馬,都讓你承包了,別人幹嗎去?海軍當然不答應。金格以海軍作戰部長的身份站出來說話,他說,日本是一個島國,對日作戰就是一場海上大決戰,要統一指揮,也得由一位海軍將領挂帥,怎麼能讓陸軍將領來發號施令呢?
這場爭論在美軍高層鬧得沸沸揚揚,莫衷一是,若不及時平息,很可能會弄得像日本海陸軍那樣不可收拾,最終影響到太平洋戰事的進程。
要說誰家灶里都不可能沒煙火,打個架,吵個嘴,乃至磕磕碰碰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美國軍政內部不是不打架,不吵嘴,但它好就好在有一個非常靈活高效的協調和干預機制。英美聯合參謀部得知后,立即召開緊急會議,最終決定將太平洋戰場一分為二,分為太平洋戰區和西南太平洋戰區,尼米茲負責太平洋戰區,麥克阿瑟負責西南太平洋戰區。
看上去一人一半,童叟無欺,可是當麥克阿瑟接到華盛頓的指令時,他的第一反應卻是「一點紅從耳畔起,須臾染遍了雙腮」,完全被激怒了。

不勝利,毋寧死

按照這一計劃,佔澳大利亞四分之三的地區都將拱手讓給日本人,而且在布里斯班防線的背後,就是澳大利亞的主要城市和居民點。因此,很多人對這一計劃持有異議,有建議將防線推前一點兒的,有主張索性把防線南移,移到悉尼甚至墨爾本一線的。
面對記者,麥克阿瑟洋洋洒洒地數落起來,他說華盛頓一直藏著一個和他作對的「海軍陰謀小集團」,這個「小集團」曾剝奪了他在菲律賓的增援部隊,又使他失去了擔任太平洋戰區最高統帥的機會,真正可惡。
柯廷也是一個性情中人,激動之餘,他緊握住麥克阿瑟的雙手:「我早就知道,選您為最高統帥准沒錯兒。」
為此,澳大利亞總理柯廷不僅力挺麥克阿瑟出任西南太平洋盟軍總司令,還自始至終給予他極高禮遇。柯廷的熱情九*九*藏*書和信任,讓一度陷於沮喪情緒中的麥帥大受感動,他用手搭著柯廷的肩膀說:「總理先生,你我一定要通力合作,堅持到底。你照顧後方,我操縱前線。」
麥克阿瑟向來目空一切,以美國軍界獨一無二的巨擘自居。據說艾森豪威爾在出人頭地后,曾被一名婦女問道認不認識麥克阿瑟,艾森豪威爾笑著回答:「我不但認識他,而且還在他的指導下學過戲劇呢。」
進入實際操作后,麥克阿瑟發現,他的指揮權也受到了限制和約束。比如,他雖然是西南太平洋盟軍總司令官,可下面的海陸空軍還各有司令,並非是直接一把抓。又如,凡是作戰計劃,麥克阿瑟必須向馬歇爾彙報請示,如果與太平洋戰區的尼米茲發生衝突,還得將矛盾提交參謀長聯席會議解決。
https://read•99csw.com麥克阿瑟非常鬱悶,他再次提出太平洋戰區的「統一指揮論」:「不統一指揮,在邏輯上、理論上,甚至在常識上都不能自圓其說。這樣做的結果是使力量分散,增加了傷亡和費用。」
澳大利亞寄厚望于麥克阿瑟,陸軍部專門召開防務會議,由陸軍部長本人向麥克阿瑟介紹一項名叫「布里斯班」的防務計劃。
「保衛澳大利亞的前線就在新幾內亞!」當麥克阿瑟說出這番話的時候,就意味著「布里斯班」不是修修補補,而是要全部推倒重來。
既然躺地上撒潑打滾都沒用,麥克阿瑟也只好先忙正經的。這時他的當務之急不是收復菲律賓,而是保衛澳大利亞,擋住日軍的南下勢頭。
憑著在軍界奮鬥幾十載,摸爬滾打幾十年的自信,老麥恨不得在所有人面前九*九*藏*書都說上一句:「你們啊,得聽我的!」
麥克阿瑟的調調兒,當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如果華盛頓回應說統一指揮可以,但要讓尼米茲來統一指揮,他更得氣到爆肺,所以誰也不理他,任由這位陸軍上將獅子一樣在司令部內跳來跳去。《時代》雜誌對麥克阿瑟的處境做了很好的概括,稱他是「一位坐冷板凳的英雄」。
麥克阿瑟在聆聽陸軍部長介紹時,始終一言不發,直到對方詢問他的意見,他才站起身來,一字一句地說:「先生們,既然諸位讓我發表看法,那麼我要說的是,澳大利亞的防線應該跨過北面的海峽,到新幾內亞去。」
澳軍總參謀部算是白忙活了,但沒有人對此抱有怨言,因為人們都知道,危急關頭,只有麥克阿瑟才能引領美澳聯軍走向勝利的彼岸。
連艾森豪威爾都給他拎過read.99csw.com包,當過小弟,麥克阿瑟還能看得起誰,更不用說資歷較低的尼米茲了。讓麥帥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他孩子似的噘了半天嘴之後,不但未撈到一顆糖,反而原有的蛋糕也被尼米茲切去了一半。
罵完了「小集團」,麥克阿瑟還不過癮,又對主持這次戰區劃分的幾個要人一併進行了攻擊,從美國總統羅斯福、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到英國駐華盛頓的軍事首腦迪爾爵士,都沒能逃過他的唾沫星子。
「布里斯班」由澳軍總參謀部制定,他們認為,以現有兵力很難保障澳洲的所有領土,因此主張放棄澳大利亞北部、西北部地區,以澳大利亞中部的布里斯班畫線,依託山脈屏障與日軍決戰。
幕僚用醒目的色彩,在地圖上標繪出了範圍。往東看,是尼米茲的地盤,往西看,是英軍的區域,只有中間狹長的一九九藏書畝三分地,算是麥克阿瑟的——澳大利亞以及被日軍佔領的菲律賓。
讓麥帥直接負責澳大利亞防務,最高興的莫過於澳大利亞人。當初麥克阿瑟剛剛踏上澳洲土地時,即被澳洲朝野上下視為救星。澳大利亞是英聯邦成員,英國是它的宗主國,但英軍力量有限,且自顧不暇,所以澳大利亞只能把抵抗侵略的希望放在與美軍的聯合上。
記者就怕無猛料可采,聽到之後如獲至寶,馬上將這句話列為新聞稿的頭條標題。
在第二天柯廷專門為麥克阿瑟舉辦的歡迎宴會上,麥克阿瑟當眾表達了他的決心:「我今晚在這裏,向各位明確表示我們軍人不知失敗的精神,這就是『不勝利,毋寧死』!」
壞人,真是一群壞人!盛怒之下的麥克阿瑟在接見新聞記者時,直接開火:「最兇惡的敵人不是在前線,而是在我身後的華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