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十七章 寒室狂飲乘興捉貓 尼庵探視立志除奸

第二十七章 寒室狂飲乘興捉貓 尼庵探視立志除奸

張三眼前一黑,險些跌倒。心想:這些幽居禪院的青年女子,竟然也逃脫不了洋人的魔爪。他想到這些尼姑受了牽連,感到一陣內疚。
張三咂巴咂巴嘴,說道:「我聽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先生也喜歡喝酒。」羅癭公道:「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一位出身微寒的士人,據說陶侃的母親,為了招待一位客人,不惜剪髮去換酒菜。後來通過那個客人的推薦,陶侃才逐漸顯達,以功封長沙郡公。可是在那『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時代,這位長沙郡公也仍被人瞧不起。到了陶淵明出生時,家道已經衰落,生活艱難,而陶淵明卻性情剛直,看不慣官場中爾虞我詐、胡作非為,因此終身不得志,只作了州祭酒、縣令等小官,而且時間都不長。他在仕途上的最後一站是做彭澤縣令。所以當這個官主要是為了歸隱之後有酒喝,有飯吃。上任后就下令叫手下人利用公田種糯米,作為釀酒的原料,以後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棄官而去,種下的糯米,也顆粒未收。辭官以後,他過著躬耕的生活,偶有名酒,無夕不飲。當時有個名氣很大的廬山東林寺高僧慧遠,曾邀陶淵明去作客。陶淵明回答說,如果東林寺內可以飲酒,我就去。寺廟裡是不能飲酒的,但慧遠卻破例答應了。晚年的陶淵明生活越來越貧困,受災時經常斷炊,但他仍然少不了喝酒,友人來看他,留下錢周濟他,也被他拿去買酒喝。」
小尼姑想了想,道:「沒有見什麼陌生人來過……」
張三嘆道:「陶淵明真是一個有骨氣的文人,他借酒澆愁,借酒洗雲庸俗之氣,真是可嘆可敬!」
張三問:九九藏書「那個侍郎的女兒王媛文呢?」
羅癭公又說下去:「宋代朝延推行酒類的專賣政策,取得大量財政收入,因此,飲酒之風極盛。蘇軾的酒量路人皆知,他自認為天下人飲酒沒有超過他的,可是他卻實在沒有多大的酒量。他說:『予飲酒終日,不過五合。天下之不能飲,無在予下者。』但他喜歡看別人飲酒,平日家中總是賓客盈門,客來了,沒有一次不飲酒。他說:『見客舉杯徐引,則予胸中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適之味,乃過於客。』他不僅愛酒,還動手釀酒,他寫過一篇《東坡酒經》,專門講他的釀酒法。遺憾的是他造的酒味道不那麼好,在黃州時,大家喝了他釀的蜜酒,常常拉肚子。他還把一個釀桂酒的方子,刻在石頭上,埋在羅浮山的一座橋下,說誰要是找到了,如法炮製,喝了可以升仙,而他自己卻並不泡製喝了升仙去,甘歷人間坎坷,累遭貶謫,無怪乎人們談起蘇東坡,都會大笑。」
原來是一隻大貓叼著一條魚跑進屋來。正躲在床邊嚼著,張三叫一聲:「是只貓」,撲了上去。那隻貓見有人來追,丟下魚,竄出了屋子,張三也追了出去。
羅癭公又說開了酒的故事:「魏晉文人,無論『建安七子』還是『竹林七賢』,無不嗜酒。竹林七賢中的劉伶,縱酒放達,有時赤身裸體在家飲酒。客人來了譏笑他這種舉動,他說,我以天地為房屋,房屋為衣褲,你們為什麼跑到我的褲子里來了!他常乘著鹿車,帶著酒,令人拿著鍬了他出門,走一路,喝一路,說:『如果我死了,就地埋掉就是了。』他的妻子見他如此read.99csw•com嗜酒,哭著勸他戒酒。劉伶說,我自己戒不了酒,只能向鬼神發誓才能戒掉,請趕快準備敬鬼神的酒肉吧。他的妻子很高興,立即在神前供上了酒肉,要劉伶來祝誓。劉伶道:『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醒。婦人之言,慎不可聽。』祝罷,大吃大喝,直至醉倒。阮籍是竹林七中另一名才子,他家鄰居有一個小酒店,女店主的容貌很美,阮籍常去喝酒,醉了就倒在女店主旁邊酣睡,也沒有什麼調戲行為。他聽說步兵營廚善釀酒,儲酒數百斛,就請求去做步兵校尉。司馬昭為兒子司馬炎求婚藉助于阮籍,阮籍既不願意,又不敢公開拒絕,只好大醉六十天,使司馬昭無開品的機會。阮籍的母親死時,別人來通知他,正逢他下棋。對弈的人勸他不要下了,他硬要爭個結局。棋下完后,飲酒三斗,大叫一聲,吐血數升。按當時的禮俗,居喪是不能飲酒的,而阮籍卻照樣飲酒如故,甚至在司馬昭的宴會時,也飲酒食肉,毫不顧忌。司馬昭的謀士鍾會,每次欲加害阮籍,都因阮籍喝醉的酒而無法羅織罪名。據《世說新語》記載,阮籍等人飲酒,不用普通杯斟酌,而用大瓮盛酒,圍坐痛飲,遇有豬擠過來拱著鼻子喝酒,也毫不在意……」
晚上,張三告辭羅癭公來到了白衣庵,只見庵門緊閉,閹內傳出紅杏的清香,淡淡的,使人聞了忘情,經過一天一宿春雨瀟瀟的洗禮,這香味是那麼清新,清新得使人心醉,這香味和北京城裡目前沉悶恐懼的氣氛很不協調。張三見旁邊有顆老槐樹,攀了上去。他來到庵內,空無一人。他想:莫非尼姑們已https://read•99csw•com經歇息。於是悄悄走進大雄寶殿,忽覺腳下被軟綿綿的東西絆了一跤,低頭一瞧,溶溶月下,只見是一具屍首。他拖出那具屍首一瞧,不禁大吃一驚,原來是月朗法師。月朗法師雙目緊閉,僧袍上染著鮮血,她的胸前中了兩槍。張三從西廂里取了蠟燭,在殿內一照,地上橫七豎八地躺著十幾具尼姑的屍首,鮮血淋漓。張三想:庵內一定來了大批洋兵,那麼是誰走漏了風聲呢?
小尼姑抽泣道:「昨天下午,我正在寮房點香,忽然闖進大批洋鬼子。我嚇得躲進了木櫃。洋鬼子說法師窩藏逃犯,法師與他們爭吵起來,洋鬼子開槍打死法師,接著就開始追逐並侮辱姐們們。有些姐妹爭先恐後地擠到憶賢殿上弔。有一夥洋鬼子闖進茅廁,砸碎大缸,衝進了洞口,開槍把那些躲藏的姐妹們都打死了,地窖里哭叫聲驚天動地,真是慘極了!」
張三又問:「這幾日庵內都來了些什麼人?」
大花貓噌的上了房,「噌噌噌」飛跑著,張三將腰帶一緊,順著竿子,三把兩把便上了房頂。張三緊追不捨,腳踩在房瓦上一點也聽不見聲響。一直追了三個院落,張三猛撲上去,如同老鷹抓兔子一般迅速,貓「喵喵」叫著,成了張三的俘虜。
這一宿,張三與羅癭公喝得大醉,蒙被大睡,一直睡到第二日中午。此時,春雨已停,院內杏樹、桃樹,落花紛紛。張三忽地想起,那日儀鑾殿之火,究竟是何人所放呢?他想起白衣庵中的王媛文,莫非是這個姑娘暗中助我……
羅癭公道:「杜甫還有詩:『暫將杯酒長精神』;曹操有詩:『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張三笑道:「我也謅一read.99csw•com句,淚眼問酒酒不語,只因身在酒缸中。」
他戰戰兢兢地來到後院的茅房,這是尼姑們臨時搭起來的簡陋茅廁,屋角的大缸已被砸破,現出一個洞口。他沿著洞口下去,原來是一個大地窖,以前是尼姑們藏珍貴文物的地方。一股血腥氣撲鼻而來,張三看見地上橫七豎八擠滿了婦女的屍首,密密麻麻。有的仰面而卧,有的仍睜著雙目,有的相抱而死,有的貼壁而立。張三看得呆了,他平生從未見過這麼慘酷、悲壯的場面。二百多個苦難女子,都中了洋兵的子彈,無一僥倖逃生。
張三自言自語道:「這就怪了,洋兵怎麼會知道此處藏著逃難的婦女呢?怎麼會知道這個地窖呢?想必是有內奸,那麼內奸又是誰呢?」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出身名門,是一位貴族小姐,十八歲與太學士趙明誠結婚。她能飲酒,她的詞中有『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種悠閑、風雅的生活情調,正是心滿意足無憂無慮的醉酒!以後她失去了心愛的圖書、金石,同時也失去了志同道合的丈夫,『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來風急』;『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甚至『謝它酒朋詩侶』,表達了她辭鄉別土、破國亡家的哀愁……」
張三抱著大花貓,笑眯眯的,仍踏著房脊回到羅家房上,縱身跳下,如一片樹葉輕輕落地,臉不紅,氣不喘。此時,羅癭公也走了出來,說:「張三爺真是好身子骨,比貓還靈哩!」張三笑了笑說:「捉貓、抓雀、逮兔子是我小時候的遊戲。」
他手持蠟燭來到後read•99csw•com院,見幾棵古槐上弔著四具屍姑的屍首,她們一定是不甘受辱自縊身亡。張三走進憶賢殿,一陣腥風吹來,地上也躺著幾具尼姑屍首,個個赤身裸體,鮮血淋淋。
恍惚中,風吹來隱約的哭聲,張三一驚,理智清醒了許多。他揉揉淚眼,仔細一聽,那哭聲彷彿來自前院。他悄然來到前院,只見有個小尼姑正伏在月朗法師的身上哭著。那小尼姑見張三走來,身子嚇得簌簌而抖。張三道:「你不要怕,我是張三,是救那些婦女的人。」那小尼姑一聽,止住了哭聲,上上下下打量著張三,她終於認出了他,伏到他懷裡大哭起來。
張三恍恍惚惚走了上來,蠟燭掉在地上,熄了,四周死一般的沉寂,月亮也躲進雲層里去了,沒有聲音,沒有光亮,沒有生氣,三張頹喪地坐在一塊石頭上。
小尼姑惶惑地搖搖頭:「不知道,從你那日走後,她就不見了。」
張三聽到此處,慨然道:「女才子原來也有喜歡喝酒的,看來酒能通才氣,酒能提精神,酒能揚鬥志,酒能勝膽怯,酒真是好東西!」他捧起大花貓的臉,孩子似的問道:「你說對不對呀?」大花貓「喵喵」叫著,彷彿贊同地點頭。
張三把大花貓抱進地下室,羅癭公道:「你還挺喜歡小動物。」張三用臉親著貓說:「這隻貓也怪可憐的,你瞧它瘦骨頭,以前怕是一隻富貴貓,趕上這動亂年頭,也受了不少委屈,它的主人也可能遠離京城,也可能已經死了……」張三端起酒缸給貓喂酒,那貓一聞見酒味喵喵叫著,用舌頭舔著酒缸沿,張三更喜歡了,他把貓抱到懷裡,用胸膛暖貓的身子,那貓依順地偎在他的懷裡;張三掰開山核桃喂它,貓貪婪地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