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篇 小欖:中國第一富裕鎮 第一章 332億元說明問題

第二篇 小欖:中國第一富裕鎮

第一章 332億元說明問題

當我們登上聳入雲霄的樓頂「觀光」,鳥瞰小欖全景和遠處的中山市境,視野中儘是一覽無餘的繁華街市和四通八達的高速路、立交橋,以及別墅群、綠色公園和連天的碧水青山……小欖鎮城鎮建設發展總公司的銀座,如「鶴立雞群」在城中城間……
當年,浙江溫州人,靠著一台補鞋機,搞出了一個「溫州模式」,製造了一個富裕浙江。如今,廣東的小欖人,憑藉一把鎖起家,進入了中國「工業革命」的高層次領域——製造業,開啟了中國又一個「致富模式」。
1949年11月8日,小欖獲得解放,人民這才當家做了主人。
中山市可真是一塊風水寶地!
到了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陸續派兵在這一帶屯田,大大擴大了這一帶的耕地面積。農閑時,屯兵做竹織用具及刀、鋤等生產工具,從事手工業的屯兵,逐步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小欖最早的手工業生產者。
第一也「傳承」
你無法不佩服小欖人的氣勢和膽識。
截至2005年年底,在小欖鎮這片總面積只有7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戶籍人口15.7萬,外來流動人口卻有16萬人之多。全鎮擁有工業企業6005家,中等規模以上企業619家。
小欖鎮的鎮志告訴我們,有800多年歷史的名鎮小欖,在改革開放之前也僅有兩平方公里的面積,而現在,小欖鎮城區面積一下擴大了10多平方公里!縱觀小欖的發展,城鎮建設幾乎可以稱其為龍頭。而引領這個龍頭的正是黃標泉與他的這支「城建隊伍」。在今天的每一條街、每一座樓、每一個社區前,人們都可以講述一串串關於小欖人當時創業的動人故事,但這僅僅是整個小欖鎮建設與前進大協奏曲中的一些小音符而已。
是的,只有「氣勢」,才能「磅礴」。
小欖鎮自南宋建村,距今已有850多年的歷史,是一座具有濃厚嶺南特色的古老城鎮。各色氏族祠堂、文武府第、寺廟、坊表、文塔、橋樑、鑊耳樓等古建築逾千座。
我們身邊的唐女士還是喜歡「建樓說樓」。「小欖城建要說的事太多,還是說說蓋這樓的經過吧!」從銀座大廈的頂部落地窗,唐燕梅指著我們身後的雄偉建築說,當時小欖鎮政府提出要蓋這樣一座具有小欖鎮標誌性的建築時,有人聽了直搖頭,懷疑小欖鎮100年後也不能發展到那樣的光景。誰也不曾想到,十幾年後,我們的小欖鎮呈現出了現代化的都市規模。從這事上可以看出,他們這一代鎮領導的超前意識和干大事的能力。為建這座百年不落伍的標誌性工程,黃標泉先後率有關人員多次赴香港、澳門、廣州和深圳等地考察,從設計到施工,每個環節都凝聚了小欖鎮的領導者和建設者的心血。
南宋咸淳年間,中原人南遷,使這裏人口驟增。中原人帶來了先進的農耕技術,引水灌溉,圍堤固沙,築壩墾耕,使這裏的農耕技術和堤圍質量均有提高。
說小欖是鎮,其實是一種有趣的無奈。這是因為,小欖確實是中國九*九*藏*書的一個鎮級行政區域單位,然而小欖又不是「鎮」,它實際上是個城市,一個非常現代化、非常有規模和氣勢恢宏的城市,與內地許多中等城市相比也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即使是在那政治上禁錮、物質上貧困、精神上套著重重枷鎖的「特殊年代」里,小欖人也無不時刻在為增加收益,為儘可能免遭饑饉之苦,而發揮著自己的勤勞、智慧、聰明和才藝。農民兄弟為了發展經濟,更多的是在大田地里種植蠶桑樹、甘蔗林、優質高產水稻等一些經濟類農作物,以及幹些開挖魚塘放水養魚的營生。
這裏不僅誕生了一代偉人孫中山,在近現代史上,還出現過唐紹儀、孫科、王雲五、吳鐵成等4位「民國政府」的總理級人物。一個中山市(時為縣治)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內,竟出了5位總理級人物,實可謂「人傑地靈」啊!
「首要的還是要發展經濟。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作支撐,其他一切工作都只能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採訪中,中共小欖鎮委書記黃標泉多次向我們強調他的這一觀點。
唐女士告訴我們,在黃標泉任總經理的最初幾年,公司便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隊伍也迅速擴大。短短几年時間,公司擁有員工5000餘人。小欖鎮城鎮發展,正是依靠這支主力軍,左衝右突,創造了每年經濟收益都在百分之二十幾、三十幾的增長速度,成為小欖鎮經濟發展中的一支創效益最好的隊伍。
在文化、教育界,僅近現代,中山就湧現出許許多多聞名全國、甚至聞名世界的人物:嶺南大學創辦者鍾榮光,被譽為高等教育「第一位華人校長」;蕭友梅,是近現代中國音樂教育的開創者,我國第一所音樂學院的創辦者;阮玲玉,在她25年的生命歷程中,主演了29部電影,演技高超過人,被譽為「一代藝人」;鄭君里,是我國屈指可數的著名電影演員和導演……
上個世紀70年代末,小欖公社埒西二大隊第二生產隊社員黃新文靠勞動致富,全家一年勞動所得10500元,使得他成為全國農村出現的第一個農民「萬元戶」。
「這是小欖鎮城鎮建設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站在大樓高處,現任小欖鎮城鎮建設發展總公司總經理的唐燕梅女士自豪地向我們介紹說。
小鎮風流曲從一開始就顯得美妙、動聽!
無獨有偶。在距今已28年的1978年,中國農村湧現出來的「第一個農民萬元戶」,也是小欖人!——這應該說是一件頗值得欣喜的事兒。
近年來,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小欖人創造了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驚人奇迹!
2006年春,在中山市委宣傳部、組織部的推薦下,當我們的雙腳踏上小欖鎮這片神奇土地的那一刻,就被它深深地迷住了……
這個著名的魚米之鄉,也是頗負盛名的僑鄉,有旅居世界5大洲27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4萬多人。
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幫」之後,黨在農村和城市的一些九九藏書政策,才漸漸有所放鬆。隨著一些經濟工作方面政策的逐漸放開,「來料加工」、「來圖訂做」、「來單加工」和「補償貿易」等經濟活動允許開展了。及待後來改革開放春雷響起,小欖鎮的工商業才漸漸得以「復活」。到1979年末,全鎮就擁有各類廠、社46家,職工人數(包括交通)達到9360人,工業總產值達到3740萬元,農副業總收入達到150萬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038萬元,儲蓄餘額570萬元,向國家提供財稅收入270萬元。
磅礴氣勢——走在小欖鎮的土地上,看著那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寬寬的街道、高聳入雲的林立樓群、清清的小河流水、綠綠的草坪與花園、大氣磅礴的中心廣場……小欖鎮處處顯示的是一種氣勢、一種氣魄!
國家建設部部長到小欖鎮視察、考察工作,看了這座大樓,誇獎中又多少帶點兒羡慕的口氣說:「你們小欖鎮可真不簡單呀,我們建設部也沒有這麼一座大樓!」
苦海無邊,彼岸何在?
先後被中國五金製品協會授予「中國五金製品產業基地」,被中國電子音響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音響行業產業基地」,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菊花文化之鄉」和「中國民間藝術書畫之鄉」,被中國書協授予「中國書協小欖鎮創作培訓基地」,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國家衛生鎮」,被國家農業部等授予「全國鄉鎮進出口創匯五強鎮」,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先進綠化百佳鎮」,被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授予「全國環境優美鄉鎮」,被國家體委等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和「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等等。
黃標泉和他的公司職員在歷屆鎮黨委和鎮政府的領導下,高舉改革大旗,從實際出發,立足長遠,描繪出了小欖鎮炫目的現代化圖畫。
關注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們的目光決不可以繞過「中國第一鎮」——小欖。
「黃書記做事,就是這個樣。他所乾的事,既想得很遠,又想得很近。遠在能對小欖前景的展望有預見性,近在能從實際出發,一步一個腳印……」唐燕梅的話,一語道出了小欖鎮領導們的高瞻遠矚與求真務實。黃標泉自己和我們所採訪到的許多幹部群眾都透露過同樣一個事實:小欖鎮黨委和政府他們一班人,幹什麼事前,總要進行幾番認真細緻的調查研究,然後走出去學習考察,再回來細細琢磨,最終作出自己的正確決策。
那天主人帶我們走進一座19層高的現代化辦公大廈。晚霞映照下的這座銀灰色建築,無論從高度和質地,都使我們彷彿置身於美國有名的波士頓式的金牆銀座世界之中!泱泱中華大地,數萬余城郭,像眼前這樣的現代化銀座建築,怕不是很多。如此氣派的建築,即便放在北京、上海,也是非常搶眼。何況,現在我們是在一個南國的邊遠小鎮所看到的!而小欖的這座建築在今天不是唯一的,它的建成時間是在10多年前!
「你們覺得這樓怎麼樣九-九-藏-書?」唐燕梅笑著問我們。
小欖原是南海古海灣的島嶼,因境內小山丘形似橄欖而得名。又以菊花著稱,曾稱「小柴桑」,1959年被譽為「菊城」。
還被列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可持續發展小城鎮試點……
是城的世界,還是世界的城?是藍天白雲,仰頭可見的清澈還是綠陰鮮花,伸手可觸的馨香?是歡聲笑語的柔風,撲面而來;還是親善和諧的氛圍,沐浴身心?呵,這就是小欖鎮——一個農民們用心血和汗水建設起的現代化城鎮,一群時代開拓者用智慧與信念編織出的五彩錦繡!
但,小欖人勤勞、智慧、勇敢、聰明。
唐燕梅本人就是小欖的一個傳奇。她高中畢業后參加工作,先是在一家企業里幹了一年多,後到小欖鎮城鎮建設發展總公司,一直干到今天。她說剛調來時,她是公司的出納。公司最初是在一個極小極小的辦公地點辦公,當時只有4個人,后又調進一人,共4間簡易辦公房。她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她與會計佔一間房,叫做「財務辦公室」。財務辦公室的左邊是負責道路、橋樑的兩位工作人員的辦公室。財務辦公室的右邊是總經理辦公室,裏面除了兩張桌子外,還擺著一條長木椅子,能坐3個人,是專門為前來造訪的客人準備的。另有一間接待室。黃標泉是總經理,頭銜不小,兵馬可憐。但誰也想不到,彈指一揮間,這個小公司竟然把一個古老而破落的小鎮,建設成今天如此規模和氣派的都市!
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優勢」和「傳承」。
2005年,廣東省中山市的小欖鎮全年經濟總收入332億元。
正是:小欖鎮的哪一個人,哪一個單位,都不可小覷!
我們的視點,還是眼前這座19層大樓。據說大樓剛竣工那些日子里,由於它也是全中山市最漂亮的建築,所以一時成了全市人民的一個新「旅遊景點」。
這是我們對小欖鎮物體和環境的感覺,同時也是對小欖人的精神與行為的感覺。見過小欖鎮黨政領導一班人後,我們從他們身上感受的仍然是一種濃烈的磅礴氣勢。
今天的小欖,無疑是「富裕」的象徵。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努力,小欖鎮的經濟實現了一個質的飛躍,提前在20世紀末邁入了現代化進程。我們對小欖現代化進程不難理解為首先是經濟發展的過程,而經濟發展又是工業化、市場化、城鎮化三個過程有機結合的一體化過程。
2005年,該鎮全年經濟總收入達到了332億元。2005年,當許多欠發達地區農村人均年經濟收入才只有一兩千元的時候,小欖鎮的人均存款餘額就已達到7萬元——儲蓄存款餘額,那可都是實實在在的「閑錢」啊!
成功舉辦了第二十屆世界男子乒乓球錦標賽、第九屆全運會男子藍球賽,成功舉辦了「2004年中國輕工業產品博覽會」、「小欖(甲申)菊花文化藝術欣賞會」、「全國首屆『小欖杯』縣鎮書法大賽」等。
小欖鎮的奇迹,源於一群共產黨幹部先進的執政理念,賴於全體人民勤奮與https://read.99csw.com智慧的創造。
如今,對於小欖鎮來說,上述這些數字顯然太微不足道。可在當時,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這些如今看似微不足道的「數字」,就如同欠發達地區的人們看今天的小欖鎮一樣驚奇!小欖公社埒西二大隊第二生產隊社員黃新文靠勞動致富,全家一年勞動所得10500元,使得他成為全國農村出現的第一個農民「萬元戶」。這便是小欖人在那個時候的驕傲!
1953年9月1日,成立了小欖鎮手工業獨立勞動者協會。1954年1月5日,成立了中山縣工商業聯合會小欖鎮分會。1955年,成立了小欖鎮小商販協會。由於人所共知的原因,在此後的20多年裡(直到1979年),小欖鎮與全國其他地方一樣,工商業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人們在經濟生活方面仍然很窮。
城鎮居民則想方設法在手工業加工、商品貿易和物資流通領域追求利潤。「特殊年代」自有特殊年代的「特殊」之處,有許許多多本不應禁止的事兒卻偏遭到「禁止」,不準「經營」。別無出路,人們在呻|吟感嘆中掙扎著……
這一切,實在讓人感到振奮。然而,在改革開放前,小欖鎮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在經濟上也是窮得一貧如洗。改革開放以來,其發展跨度之大,變遷之巨,實在令人稱奇。是什麼讓這個小鎮在短短的20多年中獲得如此迅猛的發展?他們在從農業化轉入工業化,邁向城市現代化的進程中,又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這正是促使我們踏上這塊土地的真正動機。
唐燕梅這位跟隨黃標泉多年拼殺在建設一線的「柔弱女將」,卻是這棟頂天立地的銀座大廈的「老闆」哩!
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和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綜合實力百強鎮排名第七的中山市小欖鎮,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西岸的中山市,這裡是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故鄉。
全鎮經濟總收入332億元,其中工業銷售收入287億元,商業營業額100億元,農業收入1.36億元;稅收總額17.8億元,人均稅收1.1萬元;人均GDP7萬元,人均存款7萬多元,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62萬元,年末各項存款餘額150.8億元;三大產業比例為0.8:63:36.2;形成了以固力、華鋒制鎖集團和聚龍公司為代表的五金製品基地,以美加、惠亞為代表的電子電器音響基地,以及食品飲料、服裝製鞋、化工膠粘、印刷包裝等六大支柱產業全面發展的良好局面;全鎮民營工商企業19980多家,占企業總數的94.5%,民營經濟佔全鎮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成為小欖經濟的主體。
全鎮31家企業擁有國家、省名牌名標73個,其中「中國名牌產品」5個,「中國馳名商標」3個,「國家免檢產品」10個,「廣東省名牌產品」31個,「廣東省著名商標」24個……。在這73個名牌名標產品中,「華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和「力王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兩家企業,分https://read.99csw.com別還在深圳、新加坡上市,成為小欖經濟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978年以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開始使這座古老的小鎮獲得真正的發展機遇。小欖鎮黨政領導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切實利用本地優勢,在這塊古老而年輕的熱土上,迎來了自己的風流歲月,尤其是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更使這裏的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小欖鎮更是地靈人傑、名人輩出的地方。明清兩代,科名鼎盛,共有文進士19人,武進士33人;文舉人143人,武舉人161人;貢、監生恩蔭193人。總數達549人,占當時全香山縣科舉總數1832人的29.97%。較知名者,明代有吏、禮、兵三部尚書,東閣大學士,中極殿大學士何吾騶;南京禮部尚書李書宸;清代有閩浙總督兼署福州將軍何;湖北正考官、廣西提學使李翰芬;鎮威將軍盧殿標;武探花何乃斌等。前面提到的那位嶺南大學創辦者、被譽為「第一位華人校長」的鍾榮光,也是小欖人。
這是一個怎樣的數字?——在欠發達地區,這個數字幾乎接近一個省的經濟收入!
離開大樓前,唐燕梅仍然沒有忘記自己是小欖鎮城鎮建設發展總公司總經理的身份,不失時機地向我們介紹她的公司現在的情況:公司已發展為集公用事業、房地產、電子、貿易、高新科技等於一體的多元化綜合經濟實體,是小欖鎮政府的直屬企業集團,其所從事的產業是鎮四大經濟支柱之一,年產值超12億元。現在公司的主要業務,除在國內廣為開展外,還在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鋪開。
天下的事竟有這般神奇!
在小欖鎮的城中驅車行走,一個小時之內出不了城。這就可以想象得出它所具有的規模了。中山市像小欖這樣的鎮不是一兩個,小欖只是更具規模而已。
歷經500餘年,到了解放前夕的1948年,小欖鎮的工商業形成了電力、機械、碾米、製糖、制灰、制磚、建築器材、化工、竹器、木器、玻璃、食品、五金利器、績麻、紡織、繩纜、毛巾、草葵製品、煙酒等30多個行業。工業和手工業的發展,雖然使這裏店鋪林立,人民生活仍處在極其貧困的狀態。
「一塊紅綢,一旦做了旗幟,就會布滿彈洞……」在第一次與黃標泉見面時,這位小欖鎮掌舵人,就曾充滿詩意地對我們如此說。「其實我最害怕宣傳我本人……」這位「害怕宣傳自己」的鎮黨委書記,沒有向我們講述他自己曾經的輝煌業績與「難忘經歷」,但從其表情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他作為一名領航人對現今的小欖的自豪感。「我熱愛這片土地,因為它養育了我,我對它有感情。有感情,就想把它建設好。這就是我對小欖鎮的全部心思。」黃標泉用最樸實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一位基層共產黨領導幹部的胸襟。
在今天的每一條街、每一座樓、每一個社區前,人們都可以講述一串串關於小欖人當時創業的動人故事。
「超一流!在小鎮上能看到如此宏偉的建築,不可思議!」我們除了感嘆,依然是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