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三章 不散的軍魂 重聚上海灘

第十三章 不散的軍魂

重聚上海灘

前面提到賀錦齋在撤出流沙時,在陸豐被3股敵人圍困,彈盡糧絕,死傷無數。國民黨軍連續8次派人求見賀錦齋,勸其和平繳械,條件是,保證所有官兵返回湖南。加之部屬也強烈請求,他最後下令繳了械。但他自己卻沒有放下武器,突圍出來后,輾轉來到上海。他向中共中央承認了下令繳械的錯誤,懇請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再度奮起。
第三天,也就是1928年的1月8日,常委們再次開會研究兩湖暴動問題,周恩來據理力爭,最後批准了賀龍回湘西組織武裝的請求。
到上海不久,賀龍見到了周恩來。此時相見與第一次相見,倆人心中都生出無限感慨。特別是賀龍,他拉住周恩來的手,不住搖頭:「部隊打散了,只剩我賀龍一個人來見你,真不甘心啊!」
12月間,秦光遠終於找到了她們,將賀龍夫人向媛姑、女兒賀金蓮,還有胡琴仙接到了上海。向媛姑化名王向氏,賀金蓮化名王金蓮,胡琴仙化名王琳在泰辰里住了下來。
胡琴仙也是個受苦人,長大后以賣藝為生,生活艱難,經人介紹,來到澧州鎮守使署服務,後來,與賀龍結合。
11月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在瞿秋白的主持下和國際代表羅明那茲的指導下進行。根據羅明那茲的提議,通過了《政治紀律決議案》,在組織上實行懲辦主義的政策。指責南昌起義的前敵委員會執行的是「機會主義的舊政策」,給了周恩來為書記的前委全體成員「警告」處分。但周恩來的才幹已得到人們的公認,在會上又被增補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務委員。
周恩來告訴他,中央已經對他的工作有了考慮,讓他同林伯渠、劉伯承一起到蘇聯去學習。
隨後,一陣掌聲如同波濤洶湧,萬馬奔騰,預示著中國大地紅色風暴再起。
周逸群倒也九*九*藏*書乾脆:「不想去就找恩來說嘛。」賀龍卻堅持說自己表過態反悔不好, 是請周逸群轉告。
但是,出於安全考慮,中央還是決定他和劉伯承、林伯渠於11月17日離滬赴蘇。
賀龍手一揮:「迎上去!我們手裡有槍嘍,還怕什麼?只是不要先開槍。」
李維漢有些擔心:「你怎麼回得了湘西呢?你現在名聲這樣大,誰不知你是南昌暴動的總指揮,你一露面就有危險。」
這意外的重逢,使岸上、船上的人全都歡呼起來。賀錦齋的隊伍大概有200人,有幾個人還是參加南昌起義的老戰士。
賀龍回湘西的打算已經考慮成熟,他向周恩來詳細彙報:「從武漢到湘西,沿長江一帶的車灣、藕池、新堤、調關的駐軍,大部分是我過去的舊部屬。長江兩岸土匪雖多,但大多數是逼上梁山的窮苦農民,是可以爭取和改造的。湘西是我的家鄉,我從民國5年就開始拖隊伍,和北洋軍閥打了10年仗,人熟地熟,干起暴動來是方便的,成功的可能性也大。」
1927年11月,賀錦齋奉中央之命,重返鄂西。在中共湖北省委領導下,以3條駁殼槍起家,在荊江兩岸點燃了武裝鬥爭之火。
瞿秋白沉思一會,說:「是不是叫賀龍同志去湘西於一下呢?」
郭亮理解賀龍的心情,沒有阻攔,並派人給賀龍他們包了一隻小汽船,給了他們5支短槍和一些盤纏錢。
人們嚷了起來:「哪個龜兒子才服氣,我們打不垮這些傢伙才有鬼!」
11月上旬,周恩來身體康復,依依不捨地告別了范桂霞和楊石魂,從九龍乘船來到上海。
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維漢來看望賀龍,又談起南昌起義。
他們一上船,就被一個國民黨特務盯上,纏著要和他打麻將。不知是想從賀龍身上撈點外九_九_藏_書快,還是以此判別賀龍的身份。周逸群不知賀龍的麻將術有多深,但知道他們身上一共只帶了50元錢,要是輸幾把,連路費都不夠了。他在一旁干著急。而賀龍哈哈一笑,往桌旁一坐:「好,好,閑著解悶么!」
好像是命中注定賀龍去不成莫斯科。
賀龍並不了解共產國際和中共中央已經做出的結論,直言不諱他說,照我看,南昌暴動是正確的,是武裝對抗國民黨反動派,但有兩個錯誤:一是用了國民黨的旗幟,二是沒有沒收地主的土地。
倆人大笑。周恩來將賀龍的意見帶到了中共常委會上。但羅明那茲不同意:「回湘西?他要回去當軍閥?」因為羅明那茲的反對,第一次常委會未作決定。
賀龍沒有多考慮,應下來:「我是個黨員,一切服從中央安排。」 但周恩來走後,賀龍卻又不安起來。他知道自己從小沒學幾個字,能看書看報還是在戎馬倥傯中自學的。現在要到蘇聯去喝洋墨水,恐怕沒有底。他不由得嘆起氣來。睡不著,他就叫醒周逸群,讓他給出個主意。
1月19日,賀龍一行乘船到了監利縣的反嘴。只見江北岸有幾間草屋,江邊和屋前站著不少人,在向船上招手叫喊。
本來湖北省委準備在武漢組織年關暴動,原計劃由賀龍部下蔡申熙團長擔任總指揮,賀龍來了,就由賀龍擔任總指揮。但此事因省委的一個地下印刷所被敵破獲,搞走了暴動計劃,只好取消。
賀龍滿心歡喜。他剃掉蓄了多年的短鬍子,身穿水獺領皮大衣,頭戴海龍帽子,圍著寬羊毛圍巾,戴著深茶色水晶眼鏡,一副大資本家的派頭。周逸群打扮得像個管賬先生。盧冬生和曾在葉挺部隊里當過團長的史庶元、原二十軍第一師警衛營營長滕樹雲等也都化了裝。這一行人在碼頭上一站,周圍便九_九_藏_書有不少人議論:「闊佬!」但軍警憲特還是嚴密搜查。
賀龍是總指揮,國民黨政府專門發出通緝令,懸賞10萬大洋捉拿他。這樣,賀龍比別人的處境更困難了。他時常一晚上換8個地方。黨派人找他,也是一個晚上跑8個地方,有時剛打聽到住址,去時賀龍已經走了。幾經周折找到賀龍后,中央安排他與周逸群、廖乾吾住在一起,不久,遷往霞飛路泰辰里70號,化名王國珍。和他同住在一棟樓里的是在中央軍委工作的顏昌頤。周恩來專門派秦光遠回武漢,尋找賀龍的家眷。南昌起義前夕,賀龍的家眷來不及疏散,只好留在漢口。起義后,唐生智搜捕共產黨,查封了第二十軍留守處,查抄了在鮑羅廷公館里的賀龍私人住房。眷屬們聞風而逃,不知去向。
賀龍說他想去湘西:「湘西是有希望的,主要是要把那裡的農民發動起來。」
11月16日,中共有一處秘密機關被敵人破壞,敵人得悉「賀龍已潛入上海」,下令全城大搜捕。賀龍只得停止一切活動,隱藏起來。第二天,約定的時間過了,劉伯承、林伯渠只好登船走了。賀龍在中共中央機關等了十幾天,仍然走不成。
打了幾把,特務有些招架不住了,借故去取錢,一去不復返。盧冬生一點錢,笑彎了眉毛:「贏了好幾十塊!」 他們很順利就到了漢口。找到謝弄北里,沒有用接頭暗號,就闖了進去。
賀龍早有考慮:「只要過了武漢,走水路、走陸路回湘西,都不會有什麼問題。」
這樣,他們與武漢的中共組織接上了關係,和湖北省委書記郭亮見了面。
李維漢告訴賀龍,現在全國各地已發生了多起武裝暴動,比如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還有黃安、麻城,廣東的海陸豐等地。
郭亮的愛人看見他們這副打扮,以為是來了特務read.99csw.com。這時,從后屋出來一個人,看見賀龍,怔了一下,連忙立正敬禮,跳著腳說:「啊呀,總指揮,你怎麼來了?」
周恩來笑了:「賀龍同志啊,現在蔣介石懸賞10萬大洋捉你,你的頭很值錢喲。」
船靠近岸,一個魁梧的漢子飛也似地跳上船,一把抱住賀龍,熱淚滾滾:「雲卿啊,大哥啊,總指揮啊,我曉得你是任憑什麼敵人也打不死的!」他又撲向周逸群,緊緊握住他的手說:「逸群哪,周主任,我們是三輩子緣分哪,又重逢了!」說完,朝岸邊那一群人揮臂大喊:「我們的總指揮來嘍!」他就是賀錦齋。
李維漢也贊成:「我看可以,先叫他們去湘西試試,有辦法時再派得力同志去。」
賀龍:「我這顆頭早交給黨了,不論在什麼情況下,我都跟黨走。」
賀龍說:「對啊,咱們的隊伍幾起幾落,總是會搞起來的。不過,這次與過去大不相同,我們搞的是為工農打天下的革命軍,想靠著我賀龍升官發財做不到,要吃苦!哪個不想干,就講清楚,我絕不阻攔,可有一條,不準和反動派攪在一起反對革命!」
本來,賀龍對賀錦齋下令兩師人馬繳了械是一肚子氣,一聽賀錦齋又拉起了隊伍,還在為黨工作,氣也消了:「好,有種!」他要馬上去找賀錦齋。
他這一說,滿岸的肅靜的人們不禁覺得喉頭一哽,鼻孔發辣,熱淚奪眶而出。
人們看到一絲爆裂的火花,正從他眨動的不大的眼睛里閃爍出來。那種火花表現出一種老謀深算和胸有成竹:「我們南昌暴動的隊伍在廣東被打散了,我就不服氣,你們呢?」
常委會後,李維漢又來到賀龍住處。賀龍再次表示不願去莫斯科,他想馬上回湘西。
李維漢將賀龍的意見向中央彙報。
11月25日,中共中央在《給亦農並轉湘鄂省委信》中指出:「賀錦https://read.99csw.com齋是賀龍的師長,現表現悔悟,要求入黨。恩來已答覆他說,他是可以允許入黨的。叮囑湖北省委向他作最後答覆。」
此人是葉挺舊部的副官長劉鳴先,和賀龍也熟悉。
過了一段時間,周恩來再次與賀龍會面。
周恩來望著賀龍,問著每一個細節:「安全怎麼樣?我擔心的就是這個。」
11月前後,大多數南昌起義的領導人周恩來、賀龍、譚平山、劉伯承、郭沫若、惲代英、林伯渠等都通過香港來到上海。中央要在上海開緊急會議,發信要周恩來於11月7日前趕到上海。
1928年1月中旬,賀龍、周逸群帶著盧冬生等10餘人,乘坐長江輪船離開上海去武漢。徐特立、柳克明未能成行。
革命史上這種既「警告」又提升的例子真是絕無僅有。
賀龍也激動起來,明亮的眼珠掛著一層淚,他揮舞雙手說:「我們又見面了!千轉萬轉又轉到一起來了。當年,我們有兩萬人,可惜被敵人打垮了,這算不了什麼。你們幹得好啊, 比我賀龍還幹得早,有成績。從今天起,我們一起干,我加入你們的行列,要不要我啊?」
中央決定組成中共湘西北特委,由郭亮任書記,賀龍、周逸群、徐特立、柳克明為委員,負責發展工農武裝,開展游擊戰爭,建立蘇維埃政權。周恩來告訴他倆,到了漢口可與湖北省委書記郭亮聯繫,接頭地點是謝弄北里17號。
一天,有一個挑著擔子的人來找郭亮,郭亮告訴賀龍,這是賀錦齋派來的。他在洪湖藕池組織了一支百餘人的武裝,近來又抄了一家豪紳的銀號,搞到了千把兩黃金,派人送到了漢口,作為黨的活動經費。
「問題不大。上了船以後小心一點。到了漢口,我就能活動了。沿長江走水路,我是有把握的。我名為賀龍,龍歸水嘛。」
臨行之前,周恩來請賀龍、周逸群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