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北洋稱雄 第九章 孫文尋槍,國民黨起

北洋稱雄

第九章 孫文尋槍,國民黨起

雖說曹三爺靠明刮暗貪,積攢了不少家產,但這次大出血還是幾乎掏空了他的家底。所幸成功賄選,要不然只能去跳黃河。
儘管蔣介石努力爭辯,但蘇聯堅決不支持國民黨的外蒙古軍事計劃。
經驗一,必須獨立、自動、不受外人支配。
因此,孫中山在跟汪精衛、胡漢民、蔣介石、張靜江等人商量過後,決定走一步險棋——趕走陳炯明,拿下廣東,然後邀請越飛南下洽談正式合作。
當然,有利害關係的英、法諸列強提出了抗議,不過也沒能阻止這種「挪用行為」。
一個人可以被擊倒一千次,但只要他有勇氣第一千零一次站在敵人面前,他就不算失敗。很顯然,孫中山就是這個敢於再次站在敵人面前的勇士,而且他越敗越勇,每當再次站起時,都會變得更加強大,讓他的敵人更加敬畏。
局面依然很困難。
1923年1月15日,陳炯明宣布認輸,辭掉所有的職位,帶領殘兵敗將退守老家惠州一帶。

孫中山拜師

越飛也給中華民國帶來了好處——承諾放棄俄國在華特權、租界和剩下的「庚子賠款」(《辛丑條約》賠款),但這點好處相對於中蘇兩國在外蒙古的領土之爭完全不夠看。
市政府財政是軍費的主要來源。因為孫中山只能向省內的部分地區徵稅。只能向部分地區收稅的原因前面說過:孫中山真正掌握的只有廣州周邊地區。
而孫中山接下來的主要任務就是創建一支忠於黨忠於自己的軍隊。要有這樣的軍隊,就必須要有培養軍官的學校。於是他決定創辦一文一武兩所學校——國立廣東大學和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前者就是現在的中山大學。那麼,廣為人知的黃埔軍校在哪裡?
使者肩負的任務並非說服越飛同意雙方建立正式合作關係,畢竟國民黨現在連塊根據地都沒有,拿什麼去跟蘇俄合作?使者最現實的任務是邀請越飛派遣代表去上海與孫中山接洽交流。
孫中山對廣東根據地的控制並不牢靠,不僅因為楊希閔、劉震寰和陳炯明等軍閥四處搞武裝割據,也因為他手中沒有錢,更因為這時他已56歲,疾病纏身,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兩年後他就將死於癌症。
在孫中山與李大釗的斡旋下,中國共產黨開始了與中國國民黨的蜜月期。
孫中山的辦公所在地自然是在廣州。廣州是一座富饒的城市,市長正是孫中山31歲的兒子孫科。廣州市還有一支質量過得去的警察隊伍,其頭頭(廣州市公安局長)是孫中山的老鄉兼老部下吳鐵城。
再次出山的黎總統只幹了不到一年,就已跟曹錕、吳佩孚衝突無數,處處被直系牽著鼻子走,毫無主導能力,出盡了洋相。山窮水盡的黎元洪終於心灰意冷,在留下一封「宣告自動辭職」的電報后隱居天津,絕口不談國事,靜度晚年。
孫中山經過艱苦努力,壓下黨內的不同聲音,堅決改組國民黨,他要將一個「士大夫」階層的團體改造成有人民參加、有人民支持的合格的政黨。
不過他也僅僅是從名義上放棄對抗,實際上廣東政府還是一個割據一方的政權。
1922年12月30日,以蘇俄為主體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
孫中山也向馬林談到了自己的階級成分問題,他說我生在貧農家庭,完全是無產階級的人,能理解共產主義。
這就是政治,政治就是永遠追逐利益的最大化。
1923年1月26日,孫中山與蘇聯一方的九-九-藏-書全權代表越飛在上海簽訂了《孫文越飛宣言》。宣言里承諾:蘇聯不將共產主義和蘇維埃制度引用於中國,蘇聯準備並願意放棄沙俄時代對中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蘇聯無意令外蒙古獨立於中國之外,蘇聯會與國民黨共同努力促進中國統一……還有,蘇聯的援助是很靠譜的。
孫中山頓悟了。
具體說來就是,孫中山希望蘇聯幫助國民黨在外蒙古的庫侖(今烏蘭巴托)辦一所軍官學校,進而幫助國民黨訓練出一支軍隊,然後從外蒙古發起進攻,幹掉曹錕這廝以及以他為首的北京政府。
顧維鈞和唐紹儀脾性相投,翁婿二人脾氣都很強硬。顧維鈞對越飛說:你們先從外蒙古撤退紅軍,咱們再談建交的事情。
儘管蔣介石覺得蘇聯危險,但蔣介石更知道,這時的國民黨根本就離不開蘇聯的援助。
吳稚暉同志是國民黨的元老級人物,口才十分厲害,世稱「瘋狗」,威名遠揚四方,沒人惹得起他。
孫中山,近代史上最著名的革命領袖,革命三十余年,屢敗屢戰。基本就是從一個失敗走向另一個失敗,但是,這並不妨礙他的偉大。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

這很正常,畢竟雙方實力差距太大,而合作往往是在雙方地位或實力相近的條件下進行。就好比現在你給李嘉誠寫一封信,說你要與他進行商業合作,請他先贊助你一些錢,他不告你訛詐就不錯了。
回到上海后,儘管孫中山很疲憊,但他還是開始了新一輪的思考。革命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可以說,正是這次蘇聯之行,使得蔣介石對共產黨和蘇聯的態度產生一百八十度轉彎,為他在四年之後進行的武力清黨埋下了伏筆。
躲到一邊休養生息的陳炯明先生顯然並未輸得心服口服,但孫中山也沒有不依不饒痛殺落水狗的打算,因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下面就來聊一聊這個培養了國共兩黨無數將星的搖籃,說一說這所近代中國最偉大的軍校。
經驗二,「一個主義一個黨」,革命必須由「一黨來專政和專制」。
其中,1923年至1926年北伐戰爭前後的具體物質援助大概如下:
就在越飛失望的時候,孫中山的使者上門來了。
財政支持:約一千萬盧布。
越飛當然不會答應顧維鈞,於是他轉而聯繫吳佩孚,吳佩孚直接拒絕了越飛的提議。畢竟蘇俄與西方為敵,而直系已經有了英、美兩大讚助商,為了一張看不見的餅失去已有的支票可不值得。
「過渡總統」黎元洪干不下去了。
孫中山意識到,自己現在必須以蘇俄為師,建立屬於黨的武裝,暴力奪取政權,這才是可行之路。

蘇俄送槍

這番話就如一道撕裂黝黑蒼穹的閃電,既讓孫中山為之目眩神迷,也徹底驚醒了他!
孫中山有心算無心,打了陳炯明一個措手不及,東、西兩路討賊軍順利挺進粵境。
了不起!政治閱歷並不深的蔣介石,居然能嗅到「霸權主義」的味道。
南邊的局勢漸漸明朗,但北邊風雲又起。
1923年的國慶節,即10月10日,曹錕興沖沖地從保定趕回北京,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值得一提的是,馬林提出的「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的建議得到了共產國際的支持,於是共產國際命令中國共產黨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孫中山沒有必勝的把握,不過要想在不損害自己的合理利益的前提下拿到蘇俄援助,就必須九*九*藏*書這樣做,沒有別的選擇,只有冒險!冒險並不是孫中山的喜好,而是他的天性,就好像他血管里流著的血一樣。
雙方就合作一事進行了熱烈深入的討論,在明確大方向的同時,也十分關注小細節。總而言之,孫中山表示願意以蘇俄為師,蘇俄也覺得孫中山條件還行,可以接受,值得投資。
這樣的話,雙方便可以合作了。
蔣介石在蘇聯取了三個月的經,但「蔣僧」與唐僧不同,他發現蘇聯並非極樂世界。
雙方進行了深入交流,談到了若干重要細節。蘇俄一方傳授說,他們之所以能夠奪取政權,是因為擁有兩大法寶。
儘管馬林通過共產國際做了很多努力,但孫中山已經等不及馬林的迴音,他關心的是如何快速搭上蘇俄這條線,如果能爭取到蘇俄的援助,應該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國民黨走的是精英路線,很少去接觸普通民眾,普通民眾的心聲自然很難反映到自己這裏來,那自己怎麼去贏得百姓的支持呢?反袁的「二次革命」不就被老百姓誤以為是武裝叛亂嗎?

「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

此外,孫中山放棄了「護法」口號。
討伐革命的叛徒陳炯明!出發!
更可喜的是,雖然越飛同志工作態度十分端正,也很努力,但是未能與當時的北洋政府談成建交條約,於是失望的越飛來到上海,與孫中山有了接洽。
這個要求當然沒有問題,蘇俄使者在8月25日抵達上海。沒想到蘇俄使者到達后不久,老熟人馬林也來了。
由此,民族主義者蔣介石感到蘇聯對國民黨的援助完全是出於領土野心和不良目的。
這讓蔣介石很生氣,他當天在日記里寫了一段話說:求人不如求己,一些人宣稱是你的盟友,但是他考慮問題都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無論為個人,為國家,求人不如求己。無論親友、盟人之如何親密,總不能外乎其本身之利害。而本身之基業,無論大小成敗,皆不能輕視恝置。如欲成功,非由本身做起不可。外力則最不可恃之物也。——楊天石《尋找真實的蔣介石》)。
萬事俱備。
可惜的是,作為中蘇合作牽線人的越飛同志在四年之後,也就是1927年年底,受黨內鬥爭的牽連自殺,放棄了生命。不過,中蘇合作的歷史上始終會留下他重重的一筆。
他的厲害之處主要在於兩點:一是逮著誰咬誰,從老一輩的慈禧到小字輩的汪精衛、蔣介石和戴笠,都被他盡情地「咬」過,差點沒撕碎了。二是他的口味相當重,火力總是在對方的臍下三寸左右徘徊,愛惜面子的人很難罵回去。
在把陳炯明趕回老家做宅男之後,廣東在名義上回到了孫中山手中。為什麼說是名義上呢?
曹三爺的個人威信因此嚴重下降不說,更嚴重的是,他賄選總統的行為將吳大帥這些年拼死拼活為直系積累下來的政治資本一掃而光。這對直系的前途而言,是一個十分不妙的信號。
由此,「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得以正式確立。
一個月後,孫中山第三次回到廣州主政。
但孫中山手中可用的隊伍就只有那兩支被陳炯明打殘后正在廣西、福建休整的北伐軍,這如何能夠打敗陳炯明?
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可喜的進步,因為孫中山總算擁有了一塊真正屬於自己的革命根據地。
蘇俄這種新生國家的首要任務就是打破被世界孤立的狀態。而莫斯科的解決辦法就是「送大禮」外交,說白了就是到處尋九-九-藏-書找同情蘇俄的大力人士,找到后即以好處為誘餌,勸他們成為蘇俄之友。
越飛是1922年8月12日抵達北京的,他來中國的目的是與中國建交。
1924年1月20日,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
陳炯明的叛變對孫中山的打擊很大。在他看來,利用軍閥打軍閥的道路已經走不通了。
曹錕成功賄選總統成了年度頭條新聞,這麼火辣的內幕當然也引起了海內外的共同抨擊。其中,「民國罵神」吳稚暉的表現最出彩。
第一大法寶是堅定的群眾支持。他們用廣大勞動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講對方樂於接受的道理,發動了最廣大的底層群眾。
因為孫中山真正能掌握的廣東只有廣州周邊地區,大概占廣東全省面積的三分之一。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原因:一是除賊未盡,陳炯明還在喘氣;二是雇傭軍——滇軍楊希閔、桂軍劉震寰各有私心,在廣東割地為王,孫中山根本指揮不動。
他在日記中說:在我沒去蘇聯之前,我相信蘇聯對我們的援助是出於平等待我的至誠,是絕無私心惡意的,但是考察的結果讓我感到了蘇聯對新疆、蒙古和東北的領土野心,使我的理想和信心完全消失。我感覺蘇聯所謂「世界革命」的策略與目的,對於東方民族獨立運動比西方殖民地主義更危險。
曹錕賄選總統,令孫中山先生十分不開心,可他也知道,憑自己的力量目前無法撼動直系,好在自己正行走在正確的大路上,早晚都會幹掉北洋軍閥,只是這需要一些時間。
第二大法寶是忠實的軍隊支撐。只有用「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軍隊,才知道自己為什麼打仗、為誰打仗,這樣的軍隊才會是戰無不勝的軍隊。革命其實就是建立屬於黨的武裝,就是發動群眾,就是暴力奪取政權,就是無產階級專政,這是他們用血的代價換來的經驗。
在革命生涯的不同時期,孫中山曾向不同的大國求助。其實早在俄國十月革命后不久,他就派出幾個探路者,希望能與蘇俄進行合作,希望這個新型的革命國家能在軍事上幫助他、引導他,可蘇俄沒有答允孫中山。
像這一次,他就給曹三爺想了一個「省錢」的招——男人的精|子若能全部胎化為人,那麼曹錕與太太雲雨一次,便可以生出四萬萬個子女,一致都選老子,就不用花那麼多的錢去收買議員。
軍火支持:步槍約五萬支,子彈約五千萬發,機槍約一千挺,還有少量重炮、飛機和坦克。

「精蟲總統」

儘管蔣介石同志之前曾認真攻讀馬列主義著作,曾認為中國革命可以分兩步走——共產主義是三民主義的下一階段,但是在蘇聯共產黨中央和共產國際出面邀請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時,他以「須請命孫先生」的託詞婉拒。
什麼時候孫中山擁有博士學歷了?其實孫中山只是香港大學的一名本科生而已,其博士頭銜十有八九是人們把Dr.(醫生)誤譯成博士所致。儘管未曾取得醫學博士學位,但孫中山還是不失為一位晚清名醫,他行醫的故事不少,其醫德更是有口皆碑。
但是,要養活廣東政府和軍隊,光靠這些錢遠遠不夠!
孫中山視之如甘霖,親命蔣介石招待,並很快會晤蘇俄使者及馬林等人。
其實他心裏早有答案:找一個可靠的、強有力的外國援助。所以他現在所思考的問題是:哪一個國家能給予可靠、強有力的幫助,且能切實做到?他認為是蘇俄。
為了更好地藉助蘇九*九*藏*書聯的力量和經驗強大自己,孫大元帥決定向前輩取經。
1922年10月中旬,孫中山將北伐軍改名為「討賊軍」,任命許崇智為東路討賊軍司令,蔣中正為總參謀長,劉震寰為西路討賊軍司令,兩路夾擊陳炯明。
其二,在蔣介石出發之前,國民黨黨中央和總參謀部鑒於北伐屢次失利的不利局面,想出了一個似乎快速有效的北伐方案——儘可能將戰場轉移到更利於接收蘇聯物資援助也距離北京路途更近的中國西北地區。
當然,這也要歸功於當時的中國共產黨尚無自己獨立的、鮮明的政治主張,作為共產國際的支部,它也未獲得獨立運作的授權,沒有能力獨立行動,所以,中國共產黨當時的官方思想就是遵照共產國際的命令,真誠協助國民黨。
簡單說來就是,孫中山擺出了一副在短時間內不會與北京政府為敵的姿態。
三個月後,歷經苦戰的討賊軍終於打開了通向勝利的大門。粵軍中的一些牆頭草見勢不妙,迅速將槍口對準了曾經的戰友,陳炯明眾叛親離,一敗塗地。
於是,孫中山從列強手裡把廣東鹽稅給「挪」了過來。雖然這種外國人管理的鹽稅應由北京政府徵收,以償還列強賠款,但孫中山管不了那麼多。他是一名醫生,知道自己所剩時日不多,他必須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趁著蘇聯撐腰的大好局勢,鞏固勝利的果實。
宣言簽訂完畢后,孫中山長出一口氣:以後自己再也不是孤家寡人,終於有了一個強有力的靠山。
於是孫中山派出使者去聯絡這些潛在的客戶,幸運的是,很快就傳回了好消息。
從他的這些舉動我們可以看出,孫中山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創造條件先練好內功才是硬道理,只有包含政治、經濟和軍事在內的綜合實力上來了,北伐才有取勝機會。
可他也知道,這是一個大工程,沒有外力的援助是很難完成的。可他更明白,儘管他很需要蘇俄的幫助,但是若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說明國民黨的價值,蘇俄是不會跟沒有利用價值的勢力合作的,即便是能合作,對方也會提出十分苛刻的合作條件。
越飛先是聯繫上了中華民國外交總長顧維鈞。
1923年10月6日,蘇聯顧問鮑羅廷到達廣州。在接下來的七個星期中,孫中山、鮑羅廷兩人定期就國民黨改組計劃進行商討。
蔣介石滿懷期望地去蘇聯取經,卻沒有修成正果,可他也並非毫無收穫,通過仔細觀察和溝通交流,他總結出了兩條革命經驗:
儘管如此,越飛在北京還是先後聯繫了兩個人,畢竟人都來中國了,差旅費也花掉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且把死馬當活馬醫吧。
孫中山想了想,還是只能走老路子,收買軍閥做雇傭軍,合縱連橫,借力打力。孫中山調查后發現,從廣西、雲南一帶收買軍隊比較現實,一是其地理位置離廣東比較近,二是這兩個地方有一些小軍閥已經快混不下去了,收買的代價比較小。
值得一提的是,蔣介石被任命為大本營參謀長,看來孫中山是真心地栽培蔣介石。
以劉震寰、楊希閔為代表的不少桂系軍閥、滇系軍閥願意接受收買,他們願意組成滇桂聯軍討伐陳炯明。這支聯軍大約三萬五千人,裝備甚差,訓練也很差,好在陳炯明麾下那支流失了太多英才的粵軍也稱不上精銳,再加上在廣西、福建休整的北伐軍,對付陳炯明應該差不多了。
而且自己一直都沒有重視對軍隊進行革命主義教育和愛黨思想改造,以致自己沒有一支忠read•99csw•com誠的革命軍隊,被迫利用一個軍閥打另外一個軍閥,彼此間是純粹的利益驅動,哪裡談得上半分忠誠,焉能不敗!

擊敗陳炯明

黎元洪辭職,最高興的人肯定是曹錕曹三爺,因為他可以放心地實施攀登總統寶座計劃了。
不過孫中山還是在廣東組織了一個政府,名字變了,從「中華民國政府」變成了「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他也沒有再任大總統,而是任陸海軍大元帥。
這時候,有人建議孫中山可以主動聯繫一個人,此人叫越飛,蘇俄駐華全權代表。
東路討賊軍是背水一戰,只許勝不許敗,而西路討賊軍也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因此戰鬥意志非常旺盛。而陳炯明先生就不一樣了,他完全沒有心理準備,怎麼也沒有想到孫中山居然敢打回來:就那麼一堆殘兵敗將,居然敢冒犯自己的虎威?
其一,與蘇聯共產黨中央高層以及共產國際高層進行面對面地溝通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學習更多的經驗,爭取更大的同情和更多的援助。
直至1921年12月,剛參加完中共「一大」的馬林受共產國際委託,才與正在籌備北伐的孫中山見了一面,做了一些正式交流。
雖然話說得很漂亮,但幾乎沒有一個承諾得到兌現,除了一件事情——蘇聯在宣言中承諾的人、財、槍三大援助後來確實基本到位。
黃段子的生命力一向很強,尤其是在市井間,因此吳先生的這個葷段子深得老百姓的鍾愛,傳著傳著,曹錕就得到了一個「精蟲總統」的非榮譽稱號。
北洋政府認為外蒙古是中國的領土,前後數次破壞俄國分裂外蒙古的圖謀。但可惜的是,俄國、蘇俄以及後來的蘇聯分裂外蒙古之心不死,發誓要把陰招進行到底。於是,蘇俄紅軍於1921年7月在外蒙古扶植起了一個傀儡政權。
於是,1923年8月,蔣介石作為孫中山口中最能幹的人,率領「孫逸仙博士考察團」前往蘇聯考察。
對於國民黨的這個軍事計劃,蘇聯軍委主席托洛茨基明確拒絕了蔣介石:你們應該將絕大部分注意力放到宣傳工作上,盡量減少軍事活動。你們應該從自己國家的本土而不是外蒙古發起軍事行動,儘快放棄軍事冒險。
孫中山此番派遣蔣介石赴蘇考察的主要目的有二。
可話又說回來,「賄選」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要比「不選」進步得多,畢竟「賄選」在政治透明度上遠勝暗箱操作的「不選」。
這位仁兄相信只要捨得付出就會有收穫,付出越多收穫越大。於是他不惜血本,不顧心痛,明碼標價收買選票——五千大洋一張選票,終以近千萬的投資砸出了第三任中華民國正式大總統。
其實,從來就沒有什麼「黃埔軍校」,只是因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後來定址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大家就以地名「黃埔」代稱它,其真名反而被世人忽略。
馬林回去后,在遞交給共產國際的報告中說:國民黨的頭頭們大都是同情共產主義的知識分子,而且總是站在工人一邊,一點也沒有表現出為資產階級吆喝的意思。在報告結尾,他下了如此的結論:我們應該力挺國民黨,至於目前力量弱小的中國共產黨,最好的出路也許就是加入國民黨。
馬林很滿意這個答案,當然,孫中山的熱誠款待與謙和也給馬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馬林向孫中山介紹了蘇俄革命的情況。從馬林口中,孫中山才對共產主義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才知道中國有了一個馬克思主義指導的政黨——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