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蔣記王朝 第九章 中原大戰,蔣記王朝

蔣記王朝

第九章 中原大戰,蔣記王朝

其三,官兵平等,不許打罵士卒。
俞作柏和李明瑞也真是有些意思,回廣西后不久,就跟著汪精衛同蔣介石開戰不說,還被正在廣西工作的鄧小平給引導向善了,尤其是俞作柏的親弟弟俞作豫和親表弟李明瑞,作為主力跟隨鄧小平發動了百色起義,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在這種廣西局勢驟變的情況下,李宗仁哥幾個混回廣西吃飯還是比較容易的。
二哥黃紹竑則心灰意冷,在不出賣新桂系利益的前提下,投降了蔣介石。
馮玉祥惱怒異常,再加上裁軍問題上的不快,一氣之下,失去了「倒戈將軍」的精明與冷靜。他命令部隊離開山東下河南,給蔣介石施加一點壓力。
客觀地說,在這場戰爭中,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中央軍——黃埔教官劉峙、蔣鼎文、陳誠、衛立煌、顧祝同,黃埔學生胡宗南、胡璉、宋希濂和張鍾麟等人都表現得很不錯。為了搶地盤和撈好處,一些地方部隊也表現得很賣力,像楊虎城的十七路軍佔領潼關,斷馮玉祥的退路,霸佔西安,蔡廷鍇、蔣光鼐的第十九路軍大敗李宗仁部于衡陽城下……
蔣介石自作自受,在接下來的十數年中,閻錫山、李宗仁、馮玉祥、汪精衛變著法子反蔣,鬥爭一刻都沒有停止過——閻錫山在共產黨、蔣介石、日本之間搖擺得利,此所謂「在三顆雞蛋上跳舞」;李宗仁借共產黨的力量「逼宮」迫使蔣介石下台;馮玉祥的部隊大量投共降日;汪精衛降日。
國民黨新軍閥之間的那場著名的混戰——中原大戰,就此揭開序幕。發生在1929年的這一輪混戰算是車輪戰,眾人輪番單挑蔣介石。
在馮玉祥、閻錫山卓有成效的公關工作下,各地大大小小的軍閥也表示響應。
樊鍾秀輸得最慘,連命都丟了。
蔣介石看似贏了,打敗了各路軍閥,但實際上很難說贏。
西北軍被蔣介石化整為零,一塊塊吃掉,僅僅保留了一個被改編的二十九軍,曾經橫掃西北的馮家班就此散夥,馮玉祥的西北軍時代一去不復返。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起義居然孕育了徐海東、李先念、董必武、王樹聲、陳錫聯、劉華清等數百位共和國將帥和國家領導人,而起義的中心地紅安縣,居然以此為開端,走出了兩百余位將軍,使得幾乎每七位開國將帥中就有一個紅安人。紅安縣由此獲得共和國「將軍第一縣」的名號。
首先完蛋的是唐生智,被陳誠、楊虎城兩人的一個突襲打得落花流水,屁股都沒坐穩的俞作柏、「變色龍」石友三以及在南昌起義中流失了太多人才的北伐名將張發奎也沒有蹦躂幾天,全部失敗。
1930年5月,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軍閥混戰——中原之戰全面爆發。對於這場正義和道義的含量極低的混戰,實無細寫的必要,因此在這裏向大家簡單地彙報一下戰況。

星火燎原

戰鬥進行到現在,誰勝誰負已經一目了然。遠在東北的張學良自然也能看出來。
這兩年的軍閥混戰過於奪人眼球,以至於大家忽視了一支不知不覺成長起來的力量——共產黨。

戰後報告總結大會

朋友是在你最孱弱的時候伸出援手的人,而不是趁火打劫的人。這麼看來,蔣介石在「西安事變」后關了張學良大半輩子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雙方建立關係的核心還是「利益」二字。
1929年下半年,張學良跟蘇聯在東北打了一架,史稱「中東路戰爭」。
馮玉祥內心十分鄙視閻錫山的演技,但還是大度地說:閻老弟,你把我放了,這事就過去了,咱們一如既往地反蔣!你只需支援我充足的軍火……末了,馮玉祥以一句相當雷人的話作為總結——相信我,沒錯的。我馮玉祥絕不是背信棄義的人!
裁軍的難度確實很大,但蔣介石還是決定開會討論試一試,試過之後不行才能死心。從1928年7月開始討論裁軍一事,到1929年1月底在南京召開的全國編遣會議結束,諸位大佬口舌費盡,花招耍盡,結果卻在意料之中:蔣介石一定要裁,那三位死活不裁。
不過閻錫山心底可不是這麼想的,他認為馮玉祥橫行西北,與自己的勢力範圍接壤,一山豈容二虎,現在這隻猛虎虎落平陽,正是把它關進籠子里的好時候,也許還可以藉機找蔣介石要點好處費。
這倒不是虞洽卿等人小氣,而是蔣、馮、閻、李一邊北伐一邊擴軍,這四位手頭的軍隊數量此時高達百萬之眾,他們實在是養不起了。根據宋子文的估算,養活五十萬人的軍隊,一年要花掉近兩億銀元。也就是說,養活一百萬的軍隊,半年就要花掉兩個億。
之所以說中國人不團結,是因為當初東北軍跟蘇聯干仗的時候,也就蔣介石支持了一部分軍費,李宗仁、閻錫山、馮玉祥,包括蔣介石都沒有軍事行動九九藏書支持。這也是導致張學良選擇坐山觀虎鬥的原因之一——報復這幾位的淡漠。
經過楊永泰的火眼金睛的篩選,人品最差的韓復榘、石友三二人脫穎而出,率先幸福地倒在了楊永泰的銀彈攻勢之下。至於另一名大將楊虎城則是高智商高情商的代表,以「識時務為俊傑」的名目主動投奔了蔣介石,從此潛龍升天,取代馮玉祥成為西北軍的新代表。
打完馮玉祥,轉眼就到1929年年底了。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終於得以騰出手來對付共產黨。
大哥李宗仁的本部人馬損失殆盡,只得暫時下野蟄伏,以待起複的時機。李宗仁沒有傻等,他知道機會得靠自己創造和爭取,所以他不在老家廣西混了,跑去廣州常駐,抱粵軍的大腿,跟剛剛揍過他的粵軍陳濟棠搞戰略合作,建立了割據兩廣的統一戰線。表面上看起來,李宗仁抱的這根大腿很是粗壯。陳濟棠在「蔣桂戰爭」和「中原大戰」中完美髮揚了「牛馬作風,土匪心腸,妓|女態度」的軍閥精神,迅速地壯大了自己,擁兵近二十萬,人稱「南天王」,目前正在「老天王」陳炯明走過的聯省自治的道路上奮力前行。
八個月後,剛剛加入共產黨的前國軍軍官彭德懷,在發動「平江起義」之後率軍來投。一時間,井岡山群英薈萃。共產黨的第一主力團隊——井岡山團隊,就此成型。
剛剛跳槽的人一般都著急立功,畢竟在關鍵環節表現出你的過人之處,讓大家不得不服你的水平,你才能站住腳。楊永泰也不例外。蔣桂大戰還沒正式開始,楊永泰就開始興奮起來。這是因為在他看來,這場戰爭是一個實現自己抱負,揚威天下的機會。
於是閻錫山把馮玉祥軟禁在了農村讓他做農民,這一軟禁就是好幾個月。
不過大家所不知道的是,至1931年年底,瑞金縣縣委書記鄧小平也才走馬上任四個月而已,而且之前他剛剛經歷了一場驚天叛變,歷經千辛萬苦才來到了瑞金。
至於閻錫山,他的軍隊大部分被張學良改編,本人則被蔣介石要求離開山西出國考察。可閻錫山沒聽蔣介石的話,而是憑藉留學日本的經歷,以及一直對日友好的態度,得到了日本人的保護,一直待在大連搞破壞活動,等待翻身的機會。
這場歷時三個月的「蔣桂戰爭」,以蔣中正的勝利而告終。新桂系則從高高的雲端瞬間跌落凡塵,不僅丟失了包括大本營廣西在內的全部地盤,而且,其起家的第七軍或分裂,或被蔣介石收編,這支曾經輝煌的北伐軍王牌部隊就此煙消雲散。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被迫流亡香港、越南,這三位仁兄從此跌出民國一流實力人物排行榜。
馮、閻聯手,核心出現,登高一呼,從者雲集。
即便張學良入關對蔣介石取得最終的勝利幫助不大,可他還是要收取好處的——約兩千萬銀元的出兵費,黃河以北交給他負責。
石友三也是輸得精光,還好他拉得下臉來,又找了一個新老闆——同是東北人的張學良。
西北軍敗得如此之慘,既是因為之前輸了一仗,也是因為戰鬥力不強,但更是因為後勤補給太差。馮玉祥佔據的地盤大都是窮鄉僻壤不說,他自己既不擅長搞經濟建設,也不懂改善民生,所以不但財政赤字連年瘋狂增長,也沒有閻錫山之山西、李宗仁之廣西那樣靠譜的根據地,只能指望救濟過活。但問題是,蘇聯因為覺得他靠不住已經斷了援助,閻錫山又是一個葛朗台,贊助不了幾個錢。因此,以西北軍的經濟情況,能夠勒緊褲腰帶打幾仗就謝天謝地了,哪裡支撐得了五個月之久的戰爭。
對蔣介石而言,新桂系無疑是他當前最強勁的對手。李宗仁坐擁兩湖,黃紹竑佔據廣西,白崇禧收編了唐生智殘部,擁兵十萬控制華北京津,李濟深在廣東為後援。新桂系的勢力從中國的最南方一直延伸至長城腳下,實力看起來非常強大。
1928年春,蔣介石的結拜兄弟黃郛(一說為張群),把楊永泰這個超一流人才引薦給了事業處於上升期卻急需人才的蔣介石。事實證明,這是楊永泰此生最成功的一次跳槽,因為通過這次跳槽,楊永泰證明了自己,並獲得了「當代卧龍」的超卓榮譽。
最先開戰的是新桂系和蔣介石。
蔣介石專註于北伐和擺平各路軍閥之際,無暇顧及共產黨,這給共產黨的成長提供了兩個便利條件:
第一步,請李濟深出面調停中央、廣西的矛盾,誘到南京加以軟禁,把跟李濟深穿不了同一條褲子的陳濟棠升為粵軍一把手。
南下的主力分別由三位猛人——韓復榘、楊虎城及石友三率領。
比如孫殿英,就是由馮玉祥親自來做思想政治工作拉攏的。馮玉祥對孫殿英剛剛挖完慈禧墳的行為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我搞活的你搞死的,大家都是「革命」,殊途同歸!
https://read•99csw•com馮玉祥貌似強大的攻勢瞬間瓦解。
到1930年春,共產黨手裡已經有了大小十多塊根據地,十四個軍近十萬紅軍。
第二步,利用唐生智找新桂系報仇的心理,讓其說服了以李品仙為首的老部下們倒戈反桂。白崇禧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狼狽出逃,華北變天。
剛剛被打殘的石友三、張發奎也宣布回歸戰鬥。

摘桃子的張學良

有了上述便利條件,共產黨更加堅定了武裝割據的決心。
汪精衛想藉機再度出山執政的願望,只能再等機會實現了。
接下來,部隊來到了一個叫井岡山的地方,這裏山高林密,地勢險峻,易守難攻,適合長期發展,因此毛澤東決定不走了,他要把這裏建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根據地。其實,井岡山已經有了兩個「山大王」:袁文才、王佐,不過二人很快就被毛澤東收服了。在此期間,毛澤東結識了第三任妻子賀子珍,兩人於1928年5月完婚。

裁軍

「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也讓士兵們在艱難的處境中感受到了長官的不拋棄不放棄,從而使軍心漸穩。
閻錫山雖然搞經濟建設和內政的本事過得去,但他軍略一般,擅長的是防守而非進攻,而且他地盤小、軍隊少,戰爭潛力不佳,被慘揍一通實屬應有之義。
再者,裁軍的提議也提到蔣介石的心坎上去了。他做夢都想集中軍事、人事、行政、財政權于中央,削弱地方勢力,苦於一直沒有合適的理由,現在宋子文和虞洽卿雪中送炭,他豈有不同意之理?
不過,新桂系在楊永泰的眼中,也就是土雞瓦狗而已。這個楊永泰是何人,竟然如此狂妄?
話又說回來,中原大戰還是給蔣介石帶來了一定的好處。
在瑞金縣縣委書記鄧小平的精心經營下,瑞金局勢穩定,紅色政權牢固,民眾基礎堅實可靠,定都后改名瑞京。
11月初,閻錫山、馮玉祥通電下野,軍隊分別被張學良和蔣介石改編,中原大戰結束。
戰場:基本上就在津浦路、隴海路、平漢路三條鐵路沿線附近。說民國時的鐵路大家可能不熟悉,還好如今這三條擴建后的鐵路依舊在發光發熱。津浦路就是京滬鐵路的一段(天津到南京),隴海路就是如今的隴海-蘭新鐵路的一段(寶雞至連雲港),而平漢路則是京廣鐵路的一段(北京到武漢)。再粗略一些,主戰場就在河南,至於山東、江蘇、湖南等地算是次戰場。
8月初,閻錫山的晉綏軍也被揍得滿地找牙。
會師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整編,部隊改叫中國工農紅軍。由於部隊中的大部分軍官都來自國軍第四軍,而且第四軍的「鐵軍」名頭實在是響亮,於是將番號定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這就是為什麼還沒有一二三軍就先來個第四軍的原因。
對於汪精衛發起的這次挑戰,蔣介石連腦筋都懶得動,直接動手,武力平亂!
新桂系響應,李宗仁等人趕緊回到廣西,布置一切準備報仇。不對勁吧,李宗仁哥仨不是捲鋪蓋走人了嗎,怎麼還能回到對頭俞作柏、李明瑞當家作主的廣西?
其實也不算少,閻錫山一向以擅長投機而著稱,不把刀架到他脖子上他是不會反抗的。這等「忍者神功」,實是民國整整三十八載中難得一見的絕技。不過現在閻錫山想忍都沒機會了。
這下可逼急了馮家班的將領們,這幫人立即與蔣介石取得聯繫,表示「擁護中央,開發西北」,願做消滅閻錫山的先鋒。
大哥二哥都離開了廣西,原本入夥時力量最弱的三哥白崇禧終於熬出了頭。素有野心的他,依靠新桂系在廣西所剩不多的軍隊,大搞民團制度(全民皆兵,相當於今天的民兵),將新桂系建設成了「白崇禧」牌。
一切還得從打了敗仗的馮玉祥找「反裁軍統一戰線」的盟友閻老弟求救說起。馮玉祥到山西后,抱著閻錫山痛哭求救,閻錫山也信誓旦旦,要與馮老兄合作到底,反蔣到底。
1930年,歷史在這裏拐了一個彎。發生在5月至11月的這場中原大戰,算上張學良入關的部隊,有近一百五十萬軍隊參戰,其規模之大,影響之深,前所罕見。
令人驚喜的是,到8月時,紅軍首次出現了「方面軍」。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又叫中央紅軍,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總政治委員。
第四步,發動湘軍、滇軍、粵軍以及剛剛跳槽的俞作柏、李明瑞群毆廣西的黃紹竑,黃紹竑戰敗出逃,俞作柏、李明瑞接管廣西。
就這樣,馮玉祥將山西、將晉綏軍、將善於避重就輕的閻錫山裹挾到了反蔣第一線。
相比于馮玉祥、閻錫山這些老油條,相對簡單的「暴脾氣」張學良更得蔣介石的信賴,於是兩人義結金蘭。之後,蔣介石履行了對張學良入關的承諾九_九_藏_書。張學良被委以陸海空三軍副總司令重任,坐鎮北京,一人統攬河北、山西、察哈爾、綏遠、遼寧、黑龍江、吉林、熱河八省,北京、天津、青島三市,基本上統治了整個北方,超過了老子張作霖曾經的版圖,可謂風光無限。
7月初,何應欽聯合粵軍蔣光鼐、陳濟棠和湘軍何鍵把實力已經銳減的李、黃、白「三駕馬車」給揍散了架,也把張發奎虐成了光桿司令。
據張學良後來回憶,他挑起這場戰爭是出於如下三個目的:
等蔣介石擺平了各路軍閥,回頭一看:層林盡染,漫山紅遍!可他不覺得這有什麼大礙:我現在兵鋒橫掃中原,所向披靡,就憑你們那點人那幾桿槍,還能成什麼大氣候?但是,事情不像他想的那樣簡單。
於是閻錫山跑到了度日如年的馮玉祥跟前,上演「追悔莫及」秀,並堅決表示「同生死、共患難,反蔣到底」。
對蔣介石來說,既然政治裁軍沒戲,那就武力削藩!
秋收起義之後,即1927年11月,共產黨在湖北黃安(今紅安)、麻城地區領導了一場大規模的農民武裝起義,即「黃麻起義」。以此次起義為基礎,張國燾和徐向前等人於1931年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地位和作用僅次於井岡山團隊的鄂豫皖團隊,由此誕生。
那個在孫中山北上時轉戰幾千里打回河南老家的樊鍾秀也加入了反蔣大軍。

「當代卧龍」楊永泰

秋收起義和黃麻起義結束后,軍閥與政府大打出手,紅軍則抓住這個空子迅猛發展。
說完了輸家,來看看所謂的贏家。

「忍者」閻錫山

由你閻錫山奸似鬼,也喝了馮玉祥的洗腳水。原來,馮家班的將領們是在馮玉祥的授意下詐降蔣介石。當然,馮玉祥的心態和演技也很不錯,不因為自己被閻錫山虐待就意氣用事,而是始終抱定拉閻錫山一起下水的初衷,終將閻錫山這個老狐狸拖下了水。
閻錫山在得知了這個不幸的消息后,當即陷入了極度緊張和害怕之中。閻錫山雖說稱得上是一名粗糙樸素的經濟學家,重視經濟建設與市場調節,懂得推行「六政(水利、種樹、蠶桑、禁煙、剪辮、天足)三事(種棉、造林、畜牧)」搞新農村建設,明白精打細算和開源節流,並因此積攢了不少錢糧,但是其地盤面積和軍隊數量、質量都居於蔣、馮二人之下,戰爭實力不強。如果遭此二人夾擊,那是必敗無疑!
三、爭奪中東鐵路的所有權。
就在這時,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殘部發動了湘南起義,可惜他們的對手是李宗仁,起義軍很快就只剩下了一萬多人。好在朱德、陳毅收到了毛澤東已經在井岡山站住腳的消息,於是振臂一呼,率領剩下的近萬人退到井岡山。
9月中旬,馮玉祥的西北軍精銳——騎兵隊和鐵甲車隊覆沒,主力盡潰。
二、張學良的權力是繼承來的,不是靠自己拼出來的,東北軍內部有很多人對他不服氣,雖然他找了一個借口殺掉了最不服氣的楊宇霆,但殺人並不是樹立個人權威的最好辦法,最好的辦法是打一場大勝仗,證明自己是一名優秀的統帥。
新桂系也輸得很有節奏感。
實際上,中原大戰伊始,反蔣聯軍和蔣介石都曾爭取過張學良,希望將其拉攏過來,壯大自己,但張學良選擇了坐山觀虎鬥,待價而沽。張學良選擇這種比較現實的做法,自然是有原因的。
兵力:反蔣聯軍約七十余萬人馬,蔣介石麾下的中央軍及其拉攏過來的軍閥部隊總計六十余萬。
其一,將部隊由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將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的余灑度免職。
楊永泰,字暢卿,廣東人氏,19世紀的80后。
一年多的時間里,紅軍通過開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團結農民,使得自己的根據地如雨後春筍,一個勁猛長。
西北軍的大將都這樣了,中低級軍官就更別提了,面對蔣介石這邊的軍事專家(雜牌軍的頭頭,第三軍團總司令)和外交活動專家何成浚的「兩彈」攻擊——「銀彈」(銀元)加「肉彈」(有點姿色的妓|女),紛紛丟盔棄甲。
此人功利心較重,通過他的跳槽經歷便可窺一二。他跟著宋教仁、黃興和孫中山鬧過革命,也曾委身於陸榮廷和唐繼堯,還投奔過曹錕。作為玩政治的人,政治立場卻不鮮明,自然難以得到真正的信任,所以一直沒有一個合適的舞台,讓他將自己最出色的才能「出謀劃策」發揮出來。
令馮玉祥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除了他自己愛跳槽,他的手下也信奉「埋頭苦幹無出路,頻繁跳槽掙得多」的道理。
這個為新桂系量身定做的絕妙方案,得到了蔣介石的首肯。在蔣介石的全力支持下,楊永泰的謀劃得到了完美地執行。
首先是秋收起義,秋收起義的領導人是毛澤東,軍事指揮是黃埔read.99csw.com二期的盧德銘(死於突圍)和余灑度(后叛變)。
1928年4月底,朱毛握手,會師井岡山。
說他沒贏是因為他除賊不盡。如果當時蔣介石咬咬牙,一鼓作氣,派遣嫡系部隊攻入廣西和山西,李宗仁和閻錫山的歷史就有可能至此終結。可他偏偏不這麼做,因為他希望由湖南、廣東、雲南的地方軍閥出兵攻打廣西,由張學良出兵收拾山西,他自己則坐收漁利。但問題是,這些地方軍閥不是傻子,誰也不願意做這種吃力未必討好的事情,結果大都是虛張聲勢一番就偃旗息鼓。
但是,張學良率兵入關接收地盤,造成東北兵力空虛,為日本全面佔領東北創造了機會,並由此助長了日本全面佔領中國的野心。
其二,國民黨派系內訌、中原大戰大大消耗了國民政府的力量,這給共產黨提供了成長的時間和空間,使得共產黨在蘇聯的金錢及武器援助下,有足夠的機會去擴張。
1930年9月18日(注意這個日期),張學良通電全國,宣布支持中央政府,揮兵數萬入關武裝調停。
失勢的汪精衛響應。
最可憐的當然是老百姓,尤其是河南老百姓,哀鴻遍野,白骨千里。
摘桃子的張學良在中原大戰中的收穫頗為豐厚。
在楊永泰的輔助下,蔣介石應對新桂系、馮玉祥的做法,就是發揮中央的正統優勢,居高臨下,洞悉對手的弱點所在(內鬥),輔以國家財政的支持(蔣介石不僅佔據了富庶的地盤,還有大舅子宋子文挖空心思地想辦法——抓稅收,發國債,找關係戶、國內外銀行貸款為他弄錢),不戰而屈人之兵,從謀略角度講堪屬經典。
軍閥之中,馮玉祥算是輸得相當出彩的。
待到「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10月,中央紅軍三萬餘人揮師江西,攻克吉安,建立了江西省蘇維埃政府。
一、近年來,東北軍在內戰中屢戰屢敗,為世人所看不起,得不到尊重,因此必須要打一場勝仗為東北軍正名。
唐生智、張發奎這二位北伐名人從此失去了與蔣介石角逐的資格。
孫殿英本來自卑,覺得自己只是一個下三流的盜墓賊,沒想到自己一貫崇敬的馮老總不但不歧視自己,還正面肯定自己,孫殿英感動得淚流滿面。在不能把心掏出來給馮玉祥的情況下,也只能靠效犬馬之勞聊表寸心了。
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王爾琢任參謀長,陳毅任政治部主任,林彪任營長,粟裕任連長。這支紅軍又被稱為「朱毛紅軍」,從此朱、毛並稱。
張學良的入關毫無疑問就是壓垮駱駝的那最後一根稻草。
但問題在於,馮玉祥、閻錫山和李宗仁這三位老兄謀算的是怎樣憑藉參与北伐之功,在既保住自己的山頭的同時,還能拿到儘可能多的好處,想讓他們裁軍,主動削弱自己的權力本源,根本沒門。
解決了來勢洶洶的新桂系,蔣介石終於騰出手來全力對付之前一直坐看鷸蚌相爭的「倒戈之神」馮玉祥。
首先,他成了中國的最高權力標誌,暫時穩定了權力格局,為民國的經濟發展創造了相對穩定的環境。
至於這場戰爭的頭號男主角楊永泰,則憑藉從錯綜複雜的局勢糾葛之中準確找到突破口的表現,完美地詮釋了中華民族最為燦爛悠久的政治文化傳統之一——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它的絕頂謀士。
請記住,火燒河南登封少林寺的,就是這個叫石友三的傢伙,其人品之低劣在整個中國近代史上可以排在前兩名——他第一,之前提過的苗沛霖排第二。
其二,支部建在連上,黨指揮槍。
想法挺好,可惜張學良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過於衝動。他以為蘇聯還是日俄戰爭時期的俄國,在不了解對手的情況下就貿然地發動了戰爭。果然,事與願違,東北軍死傷過萬,不僅沒打過蘇聯紅軍,還讓蘇聯把黑瞎子島給佔了。但輸仗失地不是最嚴重的後果,最嚴重的後果是讓日本人看清楚了東北軍的虛弱和中國人的不團結,刺|激了日本人的野心。
一番精心謀划之後,楊永泰對蔣介石進言道:桂系看起來雖然強大,但實際上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根基不穩。像廣東李濟深一直不得粵軍陳濟棠、張發奎的認可;華北白崇禧的麾下大都是唐生智殘部;兩湖李宗仁的絕對主力第七軍里數一數二的悍將李明瑞,並不是李宗仁的人,李明瑞聽命於他的親表兄——新桂系曾經地位僅次於李、黃、白的四號創業元老俞作柏,而且俞作柏跟李宗仁很不對付,于北伐有大功的李明瑞也因為這個原因被李宗仁刻意壓制。咱們就充分利用這一點,將桂系打垮。
1927年9月初,秋收起義在湘贛邊界爆發。起義軍的主力是農民赤衛隊,訓練不足,武器基本都是梭鏢。什麼是梭鏢?毛澤東形容為「一種接以長柄的單尖兩刃刀」。起義很快就失敗了,起義軍被迫撤向江西。
話題回到張學良揮兵入關上九*九*藏*書
馮家班經濟狀況窘迫也就罷了,問題是蔣介石還落井下石——向馮玉祥麾下的近十員大將發起了金錢攻勢,結果這幫缺衣少食、缺槍少彈的人沒能經受住物質誘惑,出現了集體反水。其中為首的居然是如今咱們都熟知的愛國將軍吉鴻昌,吉鴻昌倒也光明磊落,反水之前還通知前老闆馮玉祥:大哥,我決定詐降蔣介石了,你多保重!
這時,汪精衛又跳了出來,想渾水摸魚東山再起。汪精衛也不是沒腦子的人,知道自己一個人鬥不過蔣介石,經過仔細調研,他打著「護黨救國」的口號,找到了好幾個盟友,如唐生智、張發奎、石友三和俞作柏等,大家約定一起下水。
其一,軍閥戰爭創造出成群遊盪的逃兵潰卒,這些人極易被共產黨吸收改造,從而擴充兵源;
但馮玉祥沒輸服氣,他調兵遣將,捲土重來。可惜面對戰鬥力強過他一大截的黃埔軍,他的手下實在不堪一戰,兵敗如山倒,好不容易攢下的地盤幾乎丟個精光。
1929年上演的這幾場鬧劇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少了一個主角:閻錫山。
第三步,以付出一大筆金錢和把廣西交給俞作柏、李明瑞為代價,讓李明瑞在蔣介石的中央軍與桂軍大戰之際反戈。事實證明,這是一筆很划算的生意,因為李明瑞帶著第七軍的另一員不得志的大將楊騰輝一起反了,算是買一贈一。第七軍的三支主力反了兩支,致使兩湖的桂軍一敗塗地。

「倒戈之神」被倒戈

因為經濟壓力太大,在宋子文的支持下,在虞洽卿的鼓動下,供應北伐軍費的主體——江浙財團組成「國民裁兵促進會」,公開要求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和李宗仁這四位先生高抬貴手,行行好,別再找他們要錢了。
閻錫山心想你不算背信棄義,誰還背信棄義。但他不敢再耍心眼,全部照做。
對於唐生智、張發奎來講,一切都已是浮雲。
「濟南慘案」之後,經過英美等國調停和多輪外交談判,日軍終於在1929年3月左右撤出了濟南。但是蔣介石命令駐紮于山東的馮玉祥部:你們不準接收濟南,這是中央軍的事情。
蔣介石前往碧雲寺拜祭孫中山之後,面前擺了一個大難題——裁軍。
蔣介石一聽:好,利用馮家班消滅一直陽奉陰違的閻錫山,多麼令人喜聞樂見的好事!我答應你們。
在這一過程中,中央紅軍有兩個極其優秀的軍事指揮幹部成長了起來。一個是林彪,紅一軍團的軍團長,年僅25歲。林彪精於計算,善於奇襲和伏擊,這幾手絕活為他贏得了「紅軍之鷹」的稱號。一個是彭德懷,時任紅三軍團軍團長,時年32歲。此人性格極其剛烈,勇猛善斗,被稱作「紅軍之獅」。
1930年12月到1931年9月,蔣介石對紅一方面軍發動了三次「圍剿」。面對「圍剿」,毛澤東、朱德領導紅一方面軍靈活運用「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把你誘進大山裡來打」、「游擊戰」以及「運動戰」等戰略戰術,竟然連戰連捷,將贛南、閩西連成一片,形成了以瑞金為中心的,擁有二十一座縣城、面積五萬平方公里、人口二百五十萬的全國最大的革命根據地,史稱中央蘇區。
文武雙全,學貫中西,對人心的精確把握,驚人的局勢預判能力,出色的行政管理能力,這都是他的過人之處。
1931年11月底,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毛澤東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和人民委員會主席,項英、張國燾(未到職)任副主席,朱德任中央軍委主席,王稼祥、彭德懷任副主席。
在張學良看來,俄國人不僅打輸了日俄戰爭,而且蘇聯在東北的勢力也不如日本人強,所以找更弱的蘇聯人打上一仗,既能為東北軍正名,也能增長個人權威,還能爭奪中東鐵路的所有權為國爭光,於己於國都有利,有什麼理由不幹?
人在低潮的時候,總是會有些不自信,甚至懷疑一切。這一點在閻錫山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詮釋。有小人在閻老闆面前告黑狀,說前線總指揮傅作義要投降蔣介石。閻老闆一咬牙,自斷一臂,把頭號大將傅作義給撤了下來。號稱「民國第一善守之將」的傅作義下來了,閻老闆還有啥抵抗力?
下面就來說一說這場叛變的事。
在南昌起義之後,有兩次至關重要的起義咱們沒有講。
由於部隊缺乏補給,導致士氣越來越低落,開小差已經成了公開的行為。這時,34歲的毛澤東體現了他的過人之處,他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隊伍先停下來,咱們就地開會。這個臨時決定開會的地方叫三灣村,這次會議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灣改編」。毛澤東決定:
新生共和國的首都瑞金是一個小縣城,地處江西福建兩省的交界之處,山勢險要,離中心城市較遠,沒有國軍重兵駐防,而國軍集聚往返也不易,有利於新生共和國的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