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後記

後記

「經碳14測定,這段軌道是2200多年前的秦朝遺留。原理和現代鐵路無異,還是複線,不是用蒸汽機車牽引,而是用馬力拉動。專家們都驚嘆2200年以前我國古代竟然已經有如此先進的交通設施。這將是比兵馬俑更驚人的大發現。」
不光詞語,物品也是如此。
話說我査資料的時候還查到一個有趣的事實。
喏,項燕到底是被俘還是被殺,還是俘虜了之後自殺……史書真是比較難解的一個謎啊。
所以我在寫的時候,查了許多資料,考慮了許多方面。
因此在《啞舍·零》里,我盡量避免了這種稱呼,只有語境符合才會使用。而為了行文流暢,大家就當古人對話的時候就是如此吧,否則就真不能寫了……
當然,還要特別感謝下曉泊,現在「啞舍」開業正好已經五年,從插圖到畫集,再到漫畫,和他的合作也越來越好,《啞舍·零》的漫畫版也在《神漫》上開始連載,我們一起繼續努力。
鄭重感謝一下中南天使的老闆鄒輝先生、鄧理主編和綠貓等文編的努力,還有美編妹子們的支持。《啞舍·零》的漫畫版改編也要非常感謝梁潔主編的大力支持。
所以,下本見嘍!~\(≧▽≦)/~
類似星相、占卜、服飾、玉石、首飾之類的資料書我看得就更多了,暫且不提。
除了《史記》《資治通鑒》這兩部史書外,我還查過各種各樣的資料。例如寫到黃河的水文資料時,所查的《水經注》。必須要吐槽古代時黃河不叫黃河,就是叫「河」,
以李信的這個例子,其實就可以反證前面的魏王假應該是被俘虜了,只是為何最後沒有被秦王安置郡縣,那就有可能有各種各樣的意外了。
可是這個涉及到很多問題。例如之前秦滅的韓國、趙國,甚至之後的燕國、齊國、楚國,九-九-藏-書這五國的國君,全部都是滅國之後被俘虜的。沒有一個人被殺,那麼為何魏王假語焉不詳甚至史料都互相有矛盾昵?
看完《啞舍·零》的各位,應該都知道這篇前傳講的就是老闆之前的故事了吧,對於這一段故事好奇的同學們,希望你們喜歡。
酬是指飲酒,古指國有喜慶,特賜臣民聚會飲酒。那麼按照前面的翻譯方法,那就是君王賜大家飲酒五個月……這科學嗎?
我雖然寫得開心,但過程真的非常痛苦……
怪不得被稱為「馳道」,而不是普通的道路。
但我最後還是釋然了,我寫的是小說,並不是教科書,也不是歷史書。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我的故事好看,文筆流暢舒服。所以大家若是在文中看到什麼不該在秦時出現的詞語和物品,請多多諒解。
「啞舍」又完結一本!撒花~~
《資治通鑒》:始皇帝下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二二二年)大興兵,使王賁攻遼東,虜燕王喜。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二年,王賁攻魏,引河溝灌大樑,大樑城壞,其王請降,盡取其地。】
沒錯,這段歷史,在史書上,也就是短短的幾段話,甚至就是一句話而已。但《資治通鑒》上所書的這段歷史,李信的名字壓根就沒出現過。
【《史記·項羽本紀》: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于項,故姓項氏。】
「啞舍」寫到的故事背後的歷史知識,都特別好玩。因為篇幅問題,也都是沒辦法在正文中體現的。
魏王假到底是降了還是被殺了,這是一個問題。也可能是因為《史記》上沒有記錄他被受封在哪裡,所以司馬光也就腦洞大開,直接寫了「殺之」。
【《史九-九-藏-書記·秦始皇本紀》: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
以後有機會的話,我整理整理,順便出個與「啞舍」相關的歷史吐槽資料書,都是
另外,上述《資治通鑒》的這一切之中,「三月」這個翻譯,有的資料上說是水淹大樑城三個月。這在理論上應該是不可能的,從《資治通鑒》的通篇行文來看,這隻代表著是三月份而已,按照農曆的計算方式,正好是春汛的時間。
不過說到整齊,我本來想一本寫完「啞舍」的前傳的,結果……果然低估了我自己的寫作熱情……挖坑什麼的,一挖起來就停不下來了……
上面引用了一些新聞報道,詳細的內容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查查,特別令人驚嘆。
【《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二十三年,秦復召王翦,疆起之,便將擊刑。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秦王游至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于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這還是我首次嘗試「啞舍」通篇十二個故事連續性地在一個時間軸上進行。雖然大長篇幾十萬字的故事我也寫過好多個了,可「啞舍」這個故事本身就與其他故事不同,畢竟是在真實歷史上構架的。
咸陽是真的沒有城牆的,《史記·滑稽列傳》中胡亥的某件軼事里所提到的「欲漆其城」,恐怕是指的長城或者宮殿的牆壁。

最後還要多謝讀者朋友們的支持,「啞舍」的成長也離不開你們的關注。如果喜歡這個故事,喜歡這家店,喜歡老闆,郡么就請繼續期待吧!
例如魏王假,《史記》上說他沒有死。但《資治通鑒》上卻寫的他是被殺的。這一點就令我非常糾結。
《資治通鑒》;始皇帝下二十二年(丙子,公元回國二五年),九*九*藏*書王賁伐魏,引河溝以灌大樑。三月,城壞。魏王假降,殺之,遂滅魏。】,
齊人怨王建不早與諸侯合從,聽奸人賓客以亡其國,歌之日:「松耶,柏林,住建共者客耶!」疾建用客之不詳也。】
否則隨便舉個例子:【二十五年,五月,天下大酬。】
也許有人會問了,這個人死不死又有什麼關係,畢竟不管他是不是當時被殺,對於現在來說,他也已經死了。
結果,所謂的馳道其實就是軌道,木材鋪設的鐵路。
劉邦進攻關中之時,也是讓武關的秦將反水,在進入關中之後,也並沒有大規模的攻城戰記錄,只有平原遭遇戰。喏,具體情況若是設定允許,我會在下一本《啞舍·零》裏面寫到的。
這裏其實就能看出端倪了,寫《資治通鑒》的司馬光也許認為李信打了敗仗,就不會被秦王所重用。但從我所查到的各種史料的字裡行間來判斷,秦王政是絕對不會如此的。
除了人物是怎麼死的,同樣記載相悖的問題也有很多,我再舉一個例子。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而王翦子王賁,與李信破定燕、齊地。】
玄色於2015年6月27日
說起查資料,我順便就嘮叨一些這回的收穫,史書裏面自相矛盾的地方非常多。
總之,又完成一本「啞舍」啦,總覺得這個坑是越挖越大的趨勢……還有好多好多想要寫的東西……去面壁一會兒……
長江也不叫長江,而是就叫「江」。寫得我這個彆扭啊……
「啞舍」一本書十二個故事,一個月一個故事,一年一本書……真的咩?自從去年《啞舍·肆》出版延後之後,我的規律就被打亂了,所以先寫了《啞舍·零》,《啞舍·伍》估計要2016年才能九*九*藏*書出版了……這還算快的……我努力!
看到這裏大家是不是都震驚了?鐵路哦……而且還發現了遺址。就在河南南陽的山區里,最近幾年發現的。
始皇帝下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二二一年)王賁自燕南攻卉,猝入臨淄,民莫敢格者。秦使人誘齊王,約封以五百里之地。齊王遂降,秦遷之共,處之松柏之間,餓而死。
這裏說說「車同軌」。本來我以為所謂的車同軌,也就是修建了馳道,車輪的間距有規定的距離,不能超標而已。
連承認自己是問客的鄭國,秦王都能重用他,更何況是領兵的將軍昵。一將難求,勝敗乃兵家常事。
這回不同於「啞舍」的正篇,我寫了一本「啞舍」的前傳,被命名為「零」。嗯,挺好的,符合我要書名整齊的強迫症……
所以《啞舍·零》不止一本哦……接下來是漢朝卷,而漢朝卷的卷名我還沒想好,暫時空著吧。
還有成語問題,我幾乎在用一個詞之後,只要想起來,就會查一下這個成語的來源,
例如「夥伴」一詞,古代軍人以十人為火,共灶炊食,故稱同火時為火伴,所以只能用「火伴」。哦,如果再細研究的話,這個詞在元魏時才出現,秦朝時根本沒有。
以此來推斷,所謂的「車同軌」,應該就是因為軌道的間距是固定的,所以所有車車輪之間的距離必須符合國家標準,才能在馳道上行駛。
「現在鐵路不是鐵鑄造的,而是軋制的鋼軌。秦始皇的『軌路』當然也不是鐵鑄造的,而用木材鋪設。作軌道的木材質地堅硬,經過防腐處理,至今尚完好。不過枕木已經腐朽不堪,顯然沒有經過防腐處理,材質也不如軌道堅硬,但還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樣來。」
不過貌似也不能怪司馬光巨巨,關於項燕之死,在《史記》中就有兩種不同說法——
史記上說俘虜燕九-九-藏-書王喜和破齊也有李信參与,但《資治通鑒》上這兩段軍事戰役跟李信沒啥關係,只說他參与了最開始的伐燕。
還有為了寫老闆煉丹,我讀了《大洞煉真寶經妙訣》《石葯爾雅》《丹方鑒源》《魏伯陽七返丹砂決》《太上衛靈神化九轉丹砂法》《神仙煉丹點鑄三元寶照法》……感覺越看越入迷是怎麼回事,哈哈!其實還挺好玩的,寫的都是許多稀奇古怪的配方,還有詳細的煉丹手法……當然,感覺實際做出來就是做毒藥……
在秦朝的語境下是否已經出現。如果沒有出現,就努力替換成其他已經出現過的詞語。但後來發現這樣簡直太過於約束,如果大家如此通篇看下來的話,肯定會以為我全篇都是錯字。
「由於使用軌道,摩擦力大大減小,所以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貨物。專家認為這是種最最節省的使用馬力的方法,或者說是一種效率極高的方法。公認的速度至少應該一天一夜六百公里,有的人認為七百公里。這是比八百里加急還高接近一倍的速度。無怪乎秦始皇可以不用分封就有效地管理龐大的帝國,並且經常動輒幾十萬人的大規模行動,而且還一年年地經常往外面跑。東巡無數次,看史書上記載的時間就能計算出他出巡一個來回的速度相當快了。
所以史書真的是不斷再加工的產物。歷史是勝利者所書寫的,這個說法我是一直堅信的哦。
越了解秦朝的歷史,就越覺得秦始皇巨巨是穿越的……好吧,我腦洞又大開了……
舉例來說,其實我最開始寫「啞舍」正篇第一章魚紋鏡的時候,根本沒有想把對話寫成古文。因為生澀的古文會不利於流暢閱讀,但還是接受了當時編輯的建議,把「你」、「我」等稱呼改成「汝」、「吾」,雖然有了點古風的意味,但行文上卻有些不倫不類。
順便說下咸陽城牆的考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