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1949—1954:最精彩的一段時光 1、進京之初

第一章 1949—1954:最精彩的一段時光

1、進京之初

丁玲喜歡北平,但她並沒有打算在此久居。來之前她就和東北局宣傳部的李卓然部長、劉芝明副部長說好了,開完文代會就回東北去,到鞍鋼深入生活,搜集素材,準備創作,因此這次來北平,連黨的組織關係都沒有帶。她已經有了一部農村題材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她還要再寫一部工業題材的大作品,因為黨的工作重心正在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從戰爭轉向建設。一年前在西柏坡毛主席就對她說過:你在農村有了十二年,再拿八年去城市,了解工業。她一直牢記著這些話。
她是1949年6月初,從居住地瀋陽來到北平的。
她的影響和聲望,甚至超過了周揚read.99csw.com
1936年初夏,她從南京獨自悄悄來到北平,尋找黨的關係,從那時算起,闊別這座城市已有十多年了。舊地重遊,引起她許多遙遠的回憶。她住在東總布衚衕22號,那是一座精緻的四合院,她的鄰居有蕭三甘露夫婦、柯仲平、沙可夫等,都是老朋友,長久不見,十分親熱,彼此述說些這幾年的情況,他們都問到陳明,沙可夫是文代大會籌委會的秘書長,他說,陳明可以作為特邀代表來參加文代大會!林伯渠也來看丁玲,他們有一點遠房的親戚關係,丁玲十分喜愛這位老人,多次在書信和日記里稱他「可愛」。她也抽空九-九-藏-書去看了老友沈從文,二十年代在北平時,沈從文是她和胡也頻非常親近的朋友,那時他們三人都是愛好文學的青年,前途無著,生活窘迫,一起共過患難的,一篇小稿,兩塊錢稿費,都能帶來極大的驚喜。她還去香山見了毛主席,毛主席依然是淵博睿智,疲倦的眼睛里雖然充滿血絲,但躊躇滿志之心溢於言表。他忙得很,馬上就要領導整個國家了,沒有時間長談,他勸丁玲去讀書學習,可是丁玲實在不想進學校了。走出雙清別墅,從香山下來,丁玲看到一道道嚴密的安全警衛,不由惆悵地想:百廢待興,政務繁忙,以後再想見他,怕是越來越難了!但是毛read.99csw.com主席沒有忘記她,兩年後的夏天,在遊覽頤和園時,又專門順道去看望她。
當時,新中國成立在即,嶄新的國家政權,迫切需要一大批精兵強將,各個部門都在物色人才挑選幹部,籌組機構搭建班子。文學戰線同樣如此。丁玲進了京城便身不由己,她是來得去不得了。
全國解放之初的那幾年,是丁玲一生中「官運亨通」的幾年,如果把職務的高低和權力的大小稱為「事業」的話,那麼,那幾年是她一生中事業的巔峰。
黨選擇了丁玲。於是,一心想要回東北去搞創作的丁玲,就變成了留居京城管行政的丁玲,文學作家丁玲就變成了文化官員丁玲。陳明隨九九藏書後也來到北平,他們的家就安在了東總布衚衕22號文協機關院內,1951年春天又搬至多福巷16號的四合院。黨中央委以重任,兩三年間,丁玲可謂「官運亨通」,頭銜一增再增,而且全都分量十足:1949年9月,她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出任全國文聯機關刊物《文藝報》主編。1950年春,任全國文協常務副主席,主持文協日常工作;7月,被中央任命為中國文協黨組組長,相當於後來的作協黨組書記。1951年1月,任中央文學研究所所長;春天,任中央宣傳部文藝處處長;11月,參加領導全國文藝界整風學習。1952年4月,接替艾青任《人民文學》副主編。那https://read•99csw.com時,《文藝報》是全國最權威的文學批評刊物,《人民文學》是最權威的文學創作刊物,文學研究所是多少青年引頸嚮往的「作家搖籃」,中宣部文藝處則相當於現在的文藝局。諸多要職集於一身,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丁玲可以稱得上文學界最紅的人,是極少有人可以相比的高級別領導人。
1949年7月2日,第一次全國文代大會開幕,9日,丁玲作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書面發言。大會閉幕時,她被選為全國文聯委員、文聯常委。7月23日,在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中國作家協會的前身,簡稱「全國文協」)成立大會上,她又和柯仲平一起,當選為文協的副主席。主席是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