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章 1957之一:決戰 6、糾正丁陳錯案的作協黨組擴大會

第四章 1957之一:決戰

6、糾正丁陳錯案的作協黨組擴大會

和1955年黨組擴大會上意見一邊倒的情形相似,這次也是一邊倒,那一次是眾口一詞批判丁、陳,這一次幾乎全都是同情丁、陳,批評意見主要集中在周揚和劉白羽身上。
中組部、中宣部聯合複查小組1978年11月《關於李之璉、黎辛、張海、崔毅反黨集團一案的複查結論》中說:「(一九五七年)六月六日起,作協黨組召開了旨在解決丁陳問題、加強黨內團結的擴大會,宣布丁陳反黨集團不能成立,給丁陳摘去『反黨集團』帽子,周揚、劉白羽同志在會上說一九五五年對丁陳鬥爭有偏差,鬥爭過火,對揭發材料沒有調查核實就向中央作了報告,是不慎重的,並表示承擔責任。這個黨組擴大會議舉行了三次,因為丁陳不接受查對結論,沒有達到預定目的而告休會。反右開展后,會議復會又對丁陳等人進行批判,並把他們定為右派分子。」
黃秋耘發言:1955年8月5日,阮章競來找我說:盡一切努力找出匿名信的線索,查對了四五十人之多的筆跡,挑了十一二份送公安局。錯誤的原因何在?我是局外人,我的看法,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五人小組對匿名信的主觀主義。二、領導對丁、陳、李三同志有成見,宗派可考慮。三、當時很多同志,利害重於是非,在壓力下提供了材料,助長錯覺。四、本人有缺點、錯誤,但不是主要的。
李之璉寫道:會議開始,周揚先講話說:「1955年對丁玲的批判只有鬥爭沒有團結,對待像丁玲這樣的老同志,這樣作是很不應該的……」黨組的邵荃麟、劉白羽等同志也先後發言表態。有的說「丁、陳反黨小集團的結論是站不住九*九*藏*書的,不能成立」;有的說「批判有偏差,鬥爭過火」,「對揭發材料沒有核實就向中央寫報告,不慎重。」有的表示承擔責任等等。但周揚等的講話只是承認了一些事實,沒有說明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不能使人信服。因此,在黨組擴大會上提出的批評意見就集中在周揚身上。人們紛紛提出質問,問題越提越尖銳,態度也越激烈。丁玲、陳企霞也追問「是誰叫他這麼搞的?」
中宣部文藝處的同志也參加了會議。會後議論時,都對周揚承認錯誤表示支持,朱寨聯繫延安整風、搶救運動說:黨內鬥爭問題,是我們黨長期鬥爭,用血換來的經驗教訓,我們應該特別謹慎。我們靠近中央,可以少犯錯誤。
劉白羽檢討說,在處理丁玲、陳企霞、李又然同志問題過程中,當時作協黨組的具體負責人,我們是有嚴重的缺點和錯誤。在黨內進行思想鬥爭是應該的,需要的,但鬥爭過火,只有鬥爭,沒有團結,便傷害了同志,形成了無情打擊,殘酷的鬥爭,這是最沉重的教訓。從一開始提出匿名信,便形成追逼匿名信的問題,對陳企霞的隔離是錯誤的,黨組會議兩次提出陳是否會自殺,為了防止出事,雪峰提出隔離,黨組做出決定,這是錯誤的。由「反黨暗流」到「反黨集團」,是運動中的重大錯誤。
六月七日星期五。下午,作協黨組擴大會繼續進行,陳企霞、唐達成、唐因、韋君宜、黃秋耘、李又然、張松如等人發言,他們一致認為前年的黨組擴大會議是根本錯誤的。
郭小川的日記中寫著:會上邵、劉、周三人先講了話,然後是一些人談感想,然後是一片對周、劉九九藏書的進攻聲。陳又亂罵人是作假報告。他說:「你們是高級幹部,你們作了假報告!」會議十分緊張,空氣逼人,簡直弄得我頭都發漲。對於丁、陳,不知道怎的,我有一種厭惡之感。無論怎樣,我是不同情他們的。
唐達成提出黨組擴大會有四個錯誤:一、根本違反黨的政策。我不理解,為什麼用這個方式,這麼領導?二、根本不核對情況,匆忙用駭人聽聞的字眼報告中央。為什麼對同志、對中央這麼不負責?三、傳達時的報告,特別是康濯的,極盡誣衊之能事,居心何在?我不理解。歪曲能證明康濯的純潔么?核對事實時,康根本沒有內疚,說材料有人提。到底是誰提的?四、核對材料時,沒有交代丁、陳的政治問題。因此核對有困難。張海、崔毅寫了一個結論,又被推翻了。我以為他們是公正的。丁、陳事件不是偶然的,有深刻教訓,文藝界很多人對此有疑問。虛偽,即使生長在權力里,也不能成為真實。(1999年5月唐達成回憶道:我引用了泰戈爾一句話「虛偽不能憑藉權力變為真理。」據說我這句話引得周揚十分生氣,說:「這個唐達成,用資產階級語言向党進攻!」)
丁玲在會上發了言,但沒有過激的語言。
周揚發言:我的意見與邵、劉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五五年,黨外肅反,黨內對丁、陳的鬥爭,傷害了不應該傷害的同志。肅反我參加得少,但也有責任。黨內對丁、陳的批評會,我應負主要責任,參与、領導這個鬥爭。白羽也有責任。前年的會議對的應肯定,錯的應批評,有缺點、錯誤、偏差、過火,沒有團結,只有鬥爭。鬥爭會請示了中read.99csw•com央,但責任在我,反映情況不對。給中央的報告是不慎重的,後來際春同志很慎重。傷害了老同志,錯了一定糾正,決心搞清楚。關於團結,硬是要搞分裂,在座的人不會,有的也只是少數人。四中全會前,看法上的分歧,歷史上的原因,掩蓋矛盾是不行的。去年會後,在某些同志間更不團結了。開始是求團結,去年鬥爭,忘掉團結。現在還可以改過來。現在整風,主觀主義肯定有,宗派主義是否有?可以討論。(張僖回憶,周揚還講了這樣的話:文學方面也只有丁玲、馮雪峰、邵荃麟、劉白羽和我這麼幾個人,這些工作不是你們做就是我來做,看來五五年的事情是搞過了,反黨小集團是不能成立的。)
劉白羽先介紹了為什麼要召開1955年黨組擴大會的背景情況,他說,1954年檢查《文藝報》時,感到黨內團結有問題,表現是:1、出現了反革命匿名信;2、丁玲領導下的黨員,提供了丁玲與黨的關係的材料;3、胡風與阿壠的密信中說,丁玲是實力派,胡想爭取丁、馮合作。於是向上彙報,中宣部部長辦公會議批准后,決定召開黨組擴大會。當時,會議並不想解決丁玲的歷史問題,肅反開始后,確有不少同志在小會上提出,對丁被捕在南京一段應審查。擴大會議結束時,接觸到這一問題。12月正式傳達時,陸定一談了這個問題。
韋君宜發言講了四個問題:一、追查匿名信本身便是錯誤,信的內容是對文藝領導有意見,不能說此信是反黨、反革命。信未公布,便先說是反黨、反革命的。追查過程也是錯誤的,牽涉很廣,公安部對筆跡。二、會議開得read.99csw.com對不對?對「反黨集團」的鬥爭錯了,怎麼黨組擴大會議會對呢?丁、陳也不能全無錯誤,但問題在於搞「反黨集團」,不是搞錯誤問題。三、為什麼大家重視這個問題?因為牽涉很多會議上的人,很多人心情沉重,不能自保。不把這種錯誤改正,整風難。逮捕陳企霞很輕率。四、感想:在會上跟著發言,很不安,沒有獨立的思索判斷,對不起黨員的稱號。
邵荃麟首先發言:今天的會是整風的會,是整風中解決黨內團結問題的會,通過辨清是非解決黨內矛盾的會,不是鬥爭會,會的目的是要達到黨內新的團結。前年的黨組擴大會議后,向中央寫了報告,認為丁陳是反黨小集團,經過去年幾個月的調查,肯定這個結論是不能成立的。我在動員大會上也講了,這個帽子應該摘掉,但不僅是摘掉帽子的問題。當時黨組處理這件事情有錯誤和缺點,是怎樣的錯誤和缺點,都必須辨清是非。希望大家不要保留,暢所欲言,對過去看法,認為要修正的可以修正。有人提到有顧慮,應該打破,決不報復。但互相辯論是必要的,你批評我,我又批評你,只要是講理,這不是報復。
六月六日星期四,下午二時半,中國作協重新討論處理丁、陳問題的黨組擴大會議,在王府大街64號文聯大樓會議室召開,參加者有53人。會議由黨組書記邵荃麟主持。
唐因發言:一、前年的會既然是思想批判,為何引到追查歷史政治問題?為何不允許陳企霞參加會,而且逮捕,在《文藝報》宣布「明令逮捕」?會議為什麼在那個時候召開?因此會議根本錯誤。二、不同意會議只是「過火」的說法,不是過火,是根本上錯https://read.99csw.com了,不能混淆是非。這樣說是掩蓋錯誤,不能服天下人之心。三、一棍子打死的領導作法。如對陳企霞,置之死地而後快,為什麼?中央提出檢查《文藝報》,很有必要,也有好處,但對編輯部的具體作法是一棍子打死,殺氣騰騰,先有結論,後來搜集罪狀,林默涵先說了「獨立王國」。肅反,《文藝報》鬥爭面百分之五十,十二個人。對《文藝報》傳統中好的東西的破壞是無形的,如研究空氣、新老團結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大家整風都不敢暢所欲言。(據唐達成回憶,唐因還說:我看了丁陳反黨集團的報告,《文藝報》好像是一個強盜窩了!)
關於六月六日這一次會議,幾位參加者有過一些描述。
楊朔發言:我對會議仍有信心,黨組會有錯,但黨沒有錯。前年的會不是批判,是鬥爭,是肅反鬥爭的性質,不是過火的問題,程度不同地錯搞了好多同志、文藝骨幹,應吸取教訓。那次會,我是左的,跟著黨走,黨組根據了錯誤的材料。劉白羽說會前就提出了丁玲的歷史材料,是誰?是什麼?我以為康濯起了錯誤的作用。我今天認為康、丁有宗派情緒。康濯發言,我是警醒的。
這一次,陳明也參加了中國作協的黨組擴大會,他是給邵荃麟寫信,經他批准來到會議的。陳明清楚記得,那次會議是邵荃麟先講,劉白羽次之,第三個是周揚。
當年在文化系統工作的那位老同志保存的小記錄本子上面,也記有1957年六七月間作協黨組擴大會前五次會議的記錄。雖然他的記錄十分簡要,但畢竟是第一手材料,具有極高的可信性,因而也極具史料價值。根據他的記錄和有關材料,我們將會議發言整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