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卷 挺進國統區,千里躍進大別山 第九章 全面出擊,創建大別山根據地

第二卷 挺進國統區,千里躍進大別山

第九章 全面出擊,創建大別山根據地

說話的人都擔心,要是黃鸕也叫兩年八路才來,那老百姓都活不成了,因為蔣介石禍害老百姓比日本人還厲害。可沒想到罷秋不幾天,八路軍就來了。
與此同時,企圖圍困劉鄧大軍的國民黨軍卻連續在光山、經扶等地區受挫,圍剿計劃失敗。顧祝同感到大事不好,急忙給蔣介石打電話,請求調兵加強「圍剿」。蔣介石獲知上述情況后,急令國防部調鄂東的整編第7、第40師,皖西的整編第48、第46師,與原在大別山以北地區的整編第85、第58、第52師共7個師的兵力,疾赴大別山北麓。
地上,步、炮、工兵等多兵種集團逐村逐山地齊頭並進。
一直與敵進行激烈爭奪的第1旅1團所部更是所向披靡,該團第2營從山上猛撲下,追殲逃敵;第1營插至公路后,沿公路直向敵大隊人馬攻擊;第3營則從第2營右側加入戰鬥,協同友鄰迅速將敵人分割成幾塊。
經過近一個多月的艱苦作戰,劉鄧大軍在陳粟、陳謝兩軍的配合下,內線、外線都取得了重大勝利,開闢了桐柏、江漢兩區,並在豫鄂、皖西區殲敵11萬餘人。
說到這,會場內的人都笑了起來。
蔣介石策劃的全面圍攻大別山區的計劃再次破產了。
於是,新生的中共紅色政權慘遭殺戮,頓時,大別山血雨腥風……
野戰軍主力剛向北撤退一天路程,就有一些幹部大發牢騷:「千里躍進大別山,躍進一千里,後退五百里,算什麼來著?」
報告尚未結束,第1旅旅長楊俊生的電話就追來:「敵人潰退了,我已命令2團出擊。」

向大別山南麓展開

劉鄧大軍主力兵臨長江北岸,控制了東起華陽鎮、西至武穴的150公里長的長江北岸。直接面向南京、武漢之間,直指國民黨軍長江防線的戰略敏感區和要害。國民黨軍統帥部大驚失色。
有人接著問道:「八路軍到底來不來呀?」
部署確定后,在誰留在大別山指揮部隊堅持鬥爭問題上,劉伯承與鄧小平發生了「爭執」,他們誰都提出要留下來,以承擔更重的擔子。
「這個情報很重要。請你相應調整一下部署,待總攻發起后,首先摧毀敵人的指揮中心。」
26日拂曉,各部隊已進抵清水河和高山鋪地區,並根據預先計劃,分別進入公路兩側的預定陣地。

「真是送上門的大塊肉!」

面對嚴峻形勢,劉伯承提出了「敵向內,我向外;敵向外,我亦向外」的部署。即:以剛抵達大別山不久的第十、十二縱隊分別西越平漢路,開闢江漢、桐柏根據地。其中,第十縱隊向桐柏地區展開,第十二縱隊和中原獨立旅向江漢地區展開,乘該地區無敵主力之機廣占縣城,擴大己方的勢力範圍。將野戰軍指揮部一分為二,並以「后指」率第一縱隊北渡淮河,協同陳粟、陳謝牽制敵人,開闢中原戰場;以「前指」率第二、第三、第六縱隊留在大別山區,尋機殲敵,鞏固根據地。
劉伯承說:「我留下來比較好。」
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對中原戰場的戰局發展極為關注,因為劉鄧在大別山是否立得住腳,是中原解放區能否最後確立與鞏固的關鍵。因此,非常重視劉鄧關於三軍協同作戰,粉碎敵對大別山「圍剿」的建議。毛澤東專門給劉鄧發來指示,並告陳粟、陳謝說:「大別山根據地的確立和鞏固,是中原根據地能否最後確立和鞏固的關鍵,足以影響整個戰局的發展。因此,南線三軍必須內外線緊密配合。由大別山的劉鄧野戰軍主力堅持現地鬥爭,由華東野戰軍和陳謝兵團向平漢、隴海線展開大規模的破擊作戰,尋機殲敵,調動和分散圍攻大別山的敵人,直到徹底粉碎敵人的圍攻為止。」
這對即將迎擊敵人「圍剿」的劉鄧所部而言,無疑是巨大的鼓舞與支持,從而更加堅定了全軍團結一致戰勝敵人的信心。
依依話別後,這些生死與共的戰友們便各自分頭追自己的部隊去了。
第十二縱隊於14日跨過平漢路向江漢地區展開,並與中原獨立旅組成了江漢軍區。12月20日,江漢軍區部隊解放天門等地。22日,又解放鍾祥城,殲敵湖北保安第2總隊4個大隊,俘敵1,600餘人read.99csw.com。繼而,再解放潛江縣城。
「前指情報台的張台長與40師電台台長原是同學,十分熟悉對方的指法。剛才張台長在電台上監聽,正好聽到他們的指揮部在與飛機聯絡,所以判斷出40師的指揮部位置。」
時機到來了。楊勇當機立斷,提前發起總攻。
圍剿大別山連續失利,蔣介石氣急敗壞,11月3日、4日,他連續兩天在南京國防部召集國民黨統帥部成員,研究大別山的作戰問題。蔣介石這次動了真格的,他不顧連日勞累,親自草擬了《對大別山剿匪軍事的指示》,決心乘劉鄧所部在大別山地區立足未穩,根基未固之際,集中優勢兵力,「造成一次大規模的殲滅戰,一舉殲滅劉鄧,消除隱患」。蔣介石煞費苦心,親自給宿敵白崇禧打電話,請他出任總指揮,統轄各路人馬,妄圖一舉殲滅劉鄧大軍于大別山地區。11月22日,國民黨成立「九江指揮部」,由白崇禧任總指揮,統轄區內所有軍隊,指導豫、皖、贛、湘、鄂等五省省政府,並指揮各省的保安團隊、水陸警察,在津浦路以西、長江以北、平漢路以東、淮河以南大別山地區,圍剿劉鄧大軍。

「前進一千里,再前進五百里」

25日晚,分佈於廣濟以南和長江沿岸的第一縱隊和中原獨立旅,便由各集結地開始向預定殲敵地區彙集了。
「真是送上門的大塊肉。」劉伯承站在地圖前說。整編第40師已經不是第一次與劉鄧大軍交手了,兩年前,在平漢戰役中,這支部隊曾受過殲滅性打擊,這次又孤軍前往,因此,劉鄧決心把握戰機,將該敵誘至有利地形殲滅掉。
一場惡戰隨即展開。敵整編第40師猝不及防,頃刻間被打得人仰馬翻。
12月10日夜,這是不同凡響的一個時刻,在距漢口僅100多公里的王家灣,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張際春、李達等野戰軍指揮員聚在一起討論行動方案。
大別山,在流血。
高山鋪一戰殲敵第40師1.2萬餘人。這次戰役是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後取得的一個十分重大的勝利,對大別山根據地的創建具有重要意義。
各種傳言甚多,國民黨南京警備司令部被迫匆忙下令對南京長江一帶實施戒嚴;武漢行轅也匆匆組織所謂「義勇警察總隊」準備保衛武漢,並宣布漢口至九江間沿江口岸實施戒嚴。
兩天後,即12月12日,留在大別山區的鄧小平與李先念、李達為即將出征的劉伯承等人送行。
「怎麼?你們不想來了么?那可不行!前面早已給你們擺好了『酒席』,等著你們呢。」我軍偵察員們想:既然你們客氣,那我們就再催促一下。於是,便返回來,停下來朝敵人又是一陣猛烈襲擊。敵人前衛部隊死的死、傷的傷,一下子倒下去一二十個人。軍官們氣得發了火,帶著部隊又繼續追過來。
經此反覆折騰,把個整編第40師搞得精疲力竭,他們一邊追,一邊不停地大聲咒罵這些「土八路」可惡。這樣,漸漸地他們就被「請」到了高山鋪地區。
除劉鄧親率的部隊外,其餘部隊也按計劃開展了積極的反「圍剿」鬥爭。其中,第十縱隊於12月6日從信陽以南地區跨過平漢路,向桐柏區展開,並成立桐柏軍區。15日,該部解放桐柏縣城,殲敵保安團700餘人。16日,該部又解放棗陽縣城,22日,再解放新野縣城。
鄧小平輕輕地點了點頭說:「你要多保重!」並對張際春叮囑道:「你要多操勞些,照顧好司令員。」
白崇禧指揮的各路蔣軍來勢兇猛。
後來走馬上任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的陳毅在與中原野戰軍幹部戰士見面會上,激動地揮舞著手,說:
這就是挺進大別山正在實施戰略展開的劉鄧大軍。
鄧小平說:「你有影響力,敵人害怕你,你到淮西指揮全局,這也是從實際出發嘛!」
如此你一言我一語的就談論起來了。這個人說誰家的兒子又被抓去當兵了,那個人說某家的閨女被鎮長叫去幫忙「做活」了……
「叫啥?叫『過八路,過八路』啊。叫了一夏天啦,你還沒有聽見過,有時候它也叫『殺光棍,殺光棍』(當地老百姓稱有錢有勢、欺壓九_九_藏_書百姓的人叫光棍)。」
第六縱隊於12月3日,乘敵整85師西移、宋埠空虛之際,突然圍攻宋埠,殲麻城偽縣長以下地方團隊2,000餘人。隨後,該縱隊在大別山南地區活動。12月24日,第六縱隊第16旅以急行軍跳出內線,突襲廣濟縣,全殲敵青年軍203師第2團1,800餘人。待敵以整7師回援時,該部即轉向木子店。待敵人馳援時,該部又跳出敵合圍圈。
高山鋪大捷使陝北的毛澤東懸著的心放了下來,他對周恩來說:「高山鋪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消滅了1萬多敵人,也不僅僅因為這一仗打得很漂亮,它的全部意義在於我軍已經能夠在大別山進行大兵團作戰,劉鄧已經在那裡站住了腳。」
「你們究竟在幹什麼?為何聽任奸匪謠言惑眾,鬧得人心恐慌?」蔣介石厲聲喝問垂手站立的董顯光和鄧文儀。
「過八路,過八路」,立夏以後黃鸕(一種善叫的小鳥,色黃)從南方來了,成天這樣叫,叫得清楚,叫得響亮。
至12月底止,桐江、江漢兩軍區部隊,共殲敵4,000餘人,解放桐柏、棗陽、泌縣、唐河、新野、京山、鍾祥、天門、潛江等縣城,完成了戰略展開,迫使敵人從大別山區內抽調整編第85師增援江漢地區,有力地策應了大別山區的反圍攻、反「清剿」鬥爭。
楊勇剛放下電話,作戰參謀又來報告:「剛剛接到一旅楊旅長的電話,說2團正在掃清陣地前的障礙……」
同時,中央軍委緊急指示晉冀魯豫軍區派第十、第十二縱隊迅速南下大別山。其中,李先念親自率領第十二縱隊於11月27日到達大別山,與劉鄧實現了會合。而晉冀魯豫軍區第十一縱隊和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則奉命護送晉冀魯豫軍區徵集、返隊的新兵和傷病痊癒的官兵及攜帶的大批彈藥、藥品、銀元到大別山。
偵察員們見敵人已經上鉤,便扭轉頭「請」「客人」跟著走,但敵人走了大約三四里地便停下來不追了。
「你有根據嗎?」
正在向前開進的敵前衛部隊被突如其來的打擊搞蒙了,被迫停下來,倉皇應戰。為弄清情況,幾名軍官爬到公路旁邊的高地上觀察,只見公路上不過有百十多個身穿雜色衣服、隊形混亂的「土八路」。細聽其槍聲雜亂,皆為「老套筒」和破「三八式」。敵軍官不禁喜上心來,斷定這是「八路軍的地方游擊隊來搗亂」,不足為患,便一面把情況上報後面本隊長官,一面以一個營追了過來。
此時,軍情緊迫。
10月23日,鄂東北的國民黨軍整編第40師率第30旅(欠一個團)、第106旅和第52師82旅,在蔣介石的督令下出發了,迅速進至渭水地區。
從12月初開始,白崇禧坐鎮九江,指揮大部隊開始向大別山解放區實施圍攻。
12月16日,劉伯承率「後方指揮部」和第一縱隊冒雪渡過淮河,並於18日進抵息縣,隨即收復縣城。23日,在豫皖蘇獨立旅配合下,收復汝南城,殲敵河南省保安副司令溫漢卿以下1,800餘人。27日,指揮部進駐楊埠附近的韓老家。這裏處於沙河與洪河、汝河之間,雖然幾面環水,但卻處於敵人的結合部,相對安全穩定。在這裏,劉伯承又籌劃了一系列出擊敵人側背的作戰行動。僅十來天時間,便開闢了息縣、臨泉、項城、上蔡、正陽等10餘個縣的地區,成立了豫皖蘇軍區第4軍分區,使豫皖蘇同大別山兩區聯成了一片。
蔣軍推進到哪裡,就把國民黨政權恢復到哪裡。
蔣介石這次進攻大別山所動用的力量之大,是以往的「圍剿」無法比擬的。而且,為了支援地面作戰,國民黨軍還以其空軍第4軍區在漢口設立了指揮所,負責對由徐州和南京調往武漢的2個飛行中隊及原駐徐州地區的1個飛行大隊的指揮和協調。
一時間,喊殺聲四起,敵無心戀戰,四處潰逃。
國民黨上下人心惶惶,正在北平的蔣介石呆不住了。他匆匆趕回南京,對統帥部成員大加訓斥,並特地召來行政院新聞局長董顯光和國防部新聞局局長鄧文儀進行質問:「說,你們為何不宣傳我們在大別山的勝利?」
鄧小平率領「前方指揮所」,指揮留在九*九*藏*書大別山區的第二、第三、第六縱隊,與「圍剿」的國民黨軍展開了兜圈子的機動作戰。他們一會兒到這,一會兒到那,鑽敵人的空子,以小規模作戰消耗著敵人。
早飯剛過,便下起了毛毛細雨,這雨多少帶來了幾分深秋的寒意。但參加作戰的解放軍指戰員們卻熱情高漲,加緊進行伏擊部署與戰鬥準備,只待將不速之客——敵第40師及其所指揮的部隊請進瓮中來捉鱉了。
「……毛主席和中央是很關心中原部隊的,因為你們大別山兵團無後方作戰一年,戰略上成就最大,吃的苦也不少;第二是陳謝兵團,四、九兩縱過黃河也是無後方作戰。中央給我任務,要我代表中央向中原全體同志致敬……
鄧小平則說:「兩副擔子,哪個也不輕。更何況我的年紀比你輕,身體也好,適合留在大別山。」
沒多久,敵人便紛紛繳械投降。
天上,偵察機、轟炸機、戰鬥機輪番飛臨劉鄧野戰軍行動地區,不停地向地面蔣軍報告情況。一發生戰鬥,飛機則配合地面部隊一起攻擊。
劉伯承就講:「我們成都的鄉下有一條坡路,狼專門候在那裡,等推手車的人走到半坡時,就撲上去照準他的屁股吃一塊肉。推手車的人可憐喲!車子是他的命,一鬆手就會掉下山坡,傾家蕩產。這樣,人想跑也跑不了,只好乖乖地讓狼吃了一塊肉。好大的一塊臀尖肉哩。我們不做那種捨命不舍財的推車人。你們看,我們丟下罈罈罐罐,一身輕鬆來到大別山,至今連件棉衣都沒得穿。為什麼?就是為了讓蔣介石把我們丟下的罈罈罐罐所有的包袱統統背起,然後再吃掉他!所以戰術有三種:第一,牛抵角;第二,馬踢蹄;第三,狼的戰術。牛抵角是笨拙的,消耗太大,兩敗俱傷。馬呢?不管蹄子甩得多麼凶,最終黔驢技窮,免不了被老虎吃掉。還是狼的戰術最高明,就是我們四川的那種狼。」
行到一個岔路口時,兩股人馬各朝一邊走了,劉鄧即要就此分手,他們一時間還真有些難捨難分,總覺得有許多話要相互傾吐。鄧小平陪劉伯承走了好長一段后,劉伯承站下了,他拉著鄧小平的手說:「千里相送,終有一別,再送,就要送過淮河了,我們分手吧!」
鄧小平接著說:「分開以後,我們對上對下行文,還用劉鄧的名義。」
劉伯承說:「年輕,光年輕也不見得就合適,還是我留下好。」
敵第40師師長李振清率本隊正前進,忽聞前方槍聲急起,正在納悶兒是否遇上了共軍主力,即得到前衛部隊報告,是小股共軍,便驅趕著大隊人馬加速跟了上來,企圖一口吃掉這股共軍。
就這樣,「客人」們緊緊地在背後追,偵察員們不即不離地在前面引。「客人」們停下來不跟了,他們就再來「催請」,直到把敵人逗火了,又追蹤下來。
楊勇從作戰參謀手中要過望遠鏡。鏡頭裡,敵人恐慌萬分,隊形混亂,完全失去了指揮。
這時,奉命前往「請客」的中原獨立旅派出了一批偵察員,特意換上便衣和一些雜七雜八的破軍裝,專門收羅了一些各式各樣的舊步槍,擺起漫不經心、鬆鬆垮垮的架勢,順著公路直向漕河鎮走去。在漕河鎮不遠的地方,這些貌似「土八路」的偵察員與敵人的尖兵遭遇了。他們眼疾手快,先敵開火,敵尖兵來不及反應,便被打得狼狽逃竄。
10月25日,進犯之敵國民黨整編第40師5個團的兵力,由浠水繼續東犯,直奔廣濟,企圖壓第一縱隊于廣濟江邊予以殲滅。第40師部隊系蔣介石的一支「精銳」部隊,全部為美式裝備,戰鬥力較強。該敵原長期活動於平原地區,曾多次與劉鄧所部作戰,並在1945年的邯鄲戰役中受到解放軍殲滅性打擊。但此後又以教導團為基礎進行擴編,重新組建。該師官兵長期受國民黨反動宣傳與教育,思想上非常頑固,成為一支效忠於蔣家王朝的嫡系部隊。該師以所謂「擅長攻擊」而著稱,師長李振清因此得了一個「李鐵頭」的外號。當劉鄧在躍進之初進行魯西南戰役的時候,該師即離開安陽,被蔣介石空運到隴海線上。劉鄧千里躍進大別山後,該師又跟蹤劉鄧到大別山區,並在劉鄧所部打到麻城、黃安時,與敵新7師九-九-藏-書一道繼續跟蹤南下;當劉鄧北返商城進行中鋪戰鬥時,該師又和新7師跟著北上;在劉鄧所部再次南下、一直打到長江邊時,該師又一路追趕而來,真是一條甩不掉的癩皮狗。
第三縱隊於12月16日解放岳西全境。隨後,在皖西地區輾轉機動。
劉鄧陳兵江岸、擬渡江作戰的消息,在南京、武漢、上海等沿江兩岸的城鎮、鄉村廣為傳播,人們紛紛議論劉鄧大軍的勢不可擋。這使得那些臨江城鎮的國民黨上層顯要和達官貴人們深感不安,有的甚至早早攜帶家眷和財物遠走他方避難。
「十二月會議總結從1946年6月中原戰爭爆發,到1947年年底,一年又半,整個人民解放戰爭,提出了新的作戰方針。特別是根據中原的經驗,根據中原各兵團已站住腳跟,整個形勢穩定,來探討全中國的形勢,提出『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的綱領。毛主席親自講:『我在大別山各兵團沒有站住腳,我們不敢開這個會,我也不敢講這個話,不敢寫這篇文章,不敢講偉大的轉折點,蔣介石可以打倒。這篇文章要等一年半載再寫。因為中原的部隊站住了腳,勝利靠得住,現在我們要開會分析,估計,大胆地寫文章,向全國人民號召,準備在幾年內取得全國的勝利。』」
聽到這些牢騷,鄧小平批評道:「什麼前進了又後退,我的數學不高明,但我可以告訴大家,我們是前進了一千里,又再前進了五百里!」
大別山一帶很多村莊都聽到了這叫聲。每當此時,很多老百姓停下手裡的活議論說:「這黃鸕叫的是啥事?叫得多好聽。」
劉伯承也對陪送的李先念說:「請你協助鄧政委指揮好部隊。」
「去年八九月我們挺進中原,轉入戰略進攻從內線轉入外線作戰。這一偉大的軍事行動,造就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偉大的轉變……
山民們,那恍惑的眼神,帶著失望。有的甚至直接質問即將撤走的野戰軍戰士:「不是說好你們這回來就不走的嗎?怎麼說話又不算數?」
由於敵聚集重兵于大別山北麓,便造成了大別山南麓兵力的空虛,僅有國民黨軍整編第7、第202、第52、第65師各一部兵力守備,使劉鄧有機可乘。劉鄧立即召集指揮部成員及在大別山北麓作戰的各縱隊指揮員研究下一步的行動方案。
二人不敢怠慢,回去之後,立即召開記者招待會,宣布:「共軍流竄大別山,造成一種印象,以為他們多麼活躍,其實這種印象毫無根據。劉伯承鄧小平所部強渡黃河乃為解救山東陳毅,是出於不得已;解救不成,擬接應陳部竄逃河北;復不成,被迫南竄。沿途經過黃泛區、沙河、淮河等五條大河,遭國軍圍追堵截,兵力消耗殆盡,進入大別山的殘匪為數寥寥無幾,實不堪一擊,不久即可肅清。」
雀園會議后,各部隊從領導幹部帶頭,堅決向右傾情緒和違法亂紀現象展開鬥爭,大大調動了部隊的積極因素,增強了全軍的鬥志,使指戰員們勇於面對當前的困難。於是,大別山的局面很快有了改觀。
敵人完全喪失戰鬥力。數以千計的潰敗之敵亂糟糟地擁到大路上,或跑到路兩側的農田裡,猶如泥猴一樣在田裡亂竄,完全置於解放軍的火力殺傷之中。人、馬、炮、車擠在一堆,亂沖亂撞,亂喊亂叫,許多人來不及爬起來便被活活踩死。
實行「三網」、「三光」政策,國民黨軍及其地方政權捲土重來。
笑聲漸息,鄧小平便接話道:「劉司令員的意思,就是要叫大家注意掌握作戰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們面對敵人的重兵包圍,機動是我們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手段,我們要以靈活機動的戰術對付敵人,使他處處被動。我們要學習哥倫布巧立雞蛋,當前的敵人是強大的,如果硬要把其打碎,還沒有那個力量。但是,倘若我們集中力量打破它一兩個缺口,那便讓水自然流出來。這便是劉司令員常說的,要變敵人的包圍圈為一條我所能利用的利害變換線。」
登山乏味,警衛員們哄著劉伯承講故事,講打仗的故事。
會議對當前形勢的深刻分析與發揚軍事民主后,作出了乘敵之隙,向大別山南麓展開的決定。基本行動方案是:以第一縱隊第20旅、第二縱隊第5旅,留在https://read.99csw.com大別山北麓商城、羅山地區,偽裝主力,牽制和迷惑國民黨軍主力,並開展地方工作;以第一、第二縱隊主力和第六縱隊1個旅、中原獨立旅,南下鄂東,會合已在該區的第六縱隊主力,沿長江北岸展開,調動敵人,尋機殲敵;以第三縱隊繼續在皖西展開。並決定在黃崗、蘄春、廣濟、黃梅、宿松、大湖、潛山一帶富庶地區,發動和依靠群眾,解決全軍的冬裝困難。
這兩位朝夕與共多年的戰友,心裏都非常關心對方,也都很尊重對方。因此,經鄧小平這麼一說,劉伯承也不再堅持己見了。他說:「警衛團都給你留下,我帶一個排就行了。你在大別山行動顛簸,我帶電台在淮西給你提供敵情。」
各路蔣軍兩個師或三個師緊相靠攏,齊頭並進漸次推進。
各部隊以迅猛之勢由四周向伏擊區內的敵人展開全面攻擊。其中,第一縱隊第1旅由東及北,第2旅由東向南,獨立旅由南向北,迅速勇猛地插入敵戰鬥隊形內。
「大踏步前進,又大踏步後退,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我們這一走,老百姓再不相信我們了。下次就是打回來,也沒人敢幫我們了……」
這是白崇禧對付劉伯承的「撒手鐧」。
劉鄧大軍南下鄂東、鄂南的各縱隊,乘敵兵力空虛無暇顧及之機,橫掃沿途分散孤立敵據點和土頑雜牌軍,連克長江北岸團風、浠水、廣濟、英山、武穴等城鎮;第三縱隊也乘張家店之役的勝利之勢,繼續攻佔舒城、廬江、桐城、潛山、望江諸城,進至長江北岸望江以東的華陽鎮。
不知不覺,已經登上半山腰,劉伯承的軍衣全濕透了,沒人再哄他講故事了。
嚴冬的大別山,雪花飄飄。
劉鄧大軍北撤,凡是幫助過劉鄧大軍的老百姓,都難逃劫難……
9時,楊勇接到縱隊副司令尹先炳從前指打來的電話:「敵40師指揮部位置在清水河邊。」
「黃鸕這鳥是靈鳥呀,可不是胡說八道。抗日時候『看不岔』(也是一種善叫的小鳥,色黑,尾長而分岔)不是叫『打倒日本,殺敵,殺敵』嗎?叫了兩年,就把個日本打投降了。」
劉伯承接著說:「是的,我們要掌握敵人包圍圈尚未全部合攏時的『利害變換線』,或集中兵力殲敵弱小一部,或留小部隊在內線迷惑敵人,而將大部隊從敵圍攏的縫隙中跳至外線,在敵後寬大的戰場上機動往來,調動敵人,創造戰機,各個殲敵。這就叫做敵進我亦進。」
劉伯承準備打一個大仗。為了察看地形與選擇戰場,劉伯承司令員特意登上了浠水附近的三角山。為了讓司令員不受累,司令部工作人員專門雇來了一輛滑竿。但劉伯承卻執意不肯坐,他拄著一根竹竿,同警衛員等一道步行登頂。
董顯光和鄧文儀垂著頭,聆聽教訓。
在會上,鄧小平政委首先介紹了當前形勢。接著,劉伯承分析了進行下一步行動的利弊。為了活躍會場氣氛,他以一個饒有趣味的故事來作形象的說明:「我記得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的一次集會上,貴族們紛紛議論說發現新大陸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哥倫布聽后就拿起一個雞蛋問道:『先生們,你們誰能把這個雞蛋在桌上立起來呢?』貴族們面面相覷后,便紛紛拿起雞蛋一試,但都失敗了,便肯定地說:『雞蛋怎能在桌上立起來呢?』只見哥倫布拿起雞蛋,在桌上輕輕一磕后,便穩穩噹噹地將它立在了桌上。貴族們見狀,喧嘩道:『你把雞蛋磕破了,當然容易立起來!』哥倫布說道:『是啊,當你們掌握了每件事的奧妙后,它便自然變得簡單起來。』」
登上了海拔1,600多米的山頂后,周圍地形一攬眼底。劉伯承稱讚這一帶是能攻易守的好地形。當他聽山上寺院里的和尚說,過去曾有軍隊在這裏遭到過失敗后,便更加仔細地察看周圍地形。最後,決心選擇地勢險要、敵人必經的高山鋪為設伏殲敵的戰場。
蔣介石在南京大發一通脾氣,深感心力交瘁,又做出了南到廬山休養的決定。行前,他電令國民黨青年軍第203師一部從九江北渡至蘄春、黃梅警戒,以新編第17旅在海軍配合下進攻武穴;並急調位於鄂東北的整編第40師和第52師第82旅共5個團向廣濟疾進,以攻擊劉鄧大軍側背,阻止劉鄧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