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卷 全軍奮起反擊,迎敵全面進攻 第六章 相機反擊,兩淮、膠濟戰強敵

第二卷 全軍奮起反擊,迎敵全面進攻

第六章 相機反擊,兩淮、膠濟戰強敵

10月15日,中共中央再次電示:「南京息,蔣方計劃,引我去山東,我久不去,乃決心與我在淮北決戰。此種情況於我有利。望你們集中山野、華野全力(決不可分散)殲滅東進之敵,然後全軍西渡收復運河,於2至3個月內務殲薛岳7至10個旅,就一定能轉變局勢,收復兩淮,並準備將來向中原出動。為執行此神聖任務,陳、張、鄧、曾、粟、譚團結協和極為必要。在陳領導下,大政方針共同決定(你們六人經常在一起以免往返電商貽誤戎機),戰役指揮交粟負責。」
淮海地區的一場大戰尚在醞釀過程中,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在蘇北和魯南相繼舉行了6次規模不等的戰役,包括東台防禦戰、漣水保衛戰、嶧東反擊戰、台棗反擊戰、淮沭路反擊戰和鹽南反擊戰。粟裕直接指揮了其中的東台防禦戰、漣水保衛戰和鹽南反擊戰。
張靈甫首次嘗到了失敗的滋味。他在給整編第11師師長胡璉、第7軍軍長方先覺的電報中說:
淮陰、淮安是華中解放區的戰略要點,一旦失陷,華中野戰軍主力在蘇中就無法立足,只能撤回蘇北,這樣,解放軍的作戰迴旋餘地就會變得更為狹小,經濟上也將增加很多困難,從而使解放軍在戰略上處於被動地位。
9月11日,國民黨整編第74師、第28師和第7軍向淮陰城發動了猛烈進攻。
8師領導讀到這樣的一封信,受到極大感動與鼓舞。他們動員上上下下,認真總結了泗縣失利的教訓。在城市攻堅的組織指揮、戰術技術、協同配合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後來由第8師擴建的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成為過硬的城市攻堅部隊,在洛陽、開封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陳毅也想打個漂亮仗,扭轉被動局面。然而天公不作美,連續的大雨和洪水使山野的部隊行動困難。
就在徐州國民黨軍準備向淮安、淮陰進攻時,山東國民黨軍也開始了進攻。李彌的軍隊沿膠濟鐵路向我魯中解放區的淄博、張店、章丘等地發起攻擊,由於山野主力南下,葉飛的一縱又受命保衛臨沂地區,魯中解放區兵力空虛,無法阻擋國民黨軍隊的進攻,形勢頓時嚴重起來。
8月29日毛澤東回電,要求山野尋求機會打殲滅戰。電報說:「現在敵人逐步向東,企圖打通隴海線並威脅淮陰、臨沂,我軍必須尋找機會殲敵。我軍休整一個月之計劃,事實上不可能,將使自己陷入被動地位。你率主力應在睢寧以東地區待機,仿粟裕辦法集中主力殲敵一部,休整若干天又打,打后又休整若干天,如此常保高度士氣,紀律亦可改善。九月正是作戰時機,劉鄧軍、中原軍均希望你軍配合。此時不打,敵佔地眾多威風愈大,我士氣民氣均將受損。故必須尋機作戰,滅敵人威風,壯自己士氣。每次殲敵一團一旅,打五六次,即可造成有利局勢。」
陳毅的設想是:「山野集結泗陽及運河東,要爭取一個月整訓再舉行出擊。」這樣「可南可北,亦可相機向西反攻」。
不料,9月10日國民黨軍突然南移直撲淮陰,以桂系7軍糾纏山野主力,同時以其主力突破華野九縱防禦而逼近淮陰城郊。
此次戰鬥,由於對敵情掌握不準,兵力使用不當,指揮不夠靈活,致蘇皖解放區首府淮陰於19日落入敵手,使整個華中的局勢愈趨嚴重。然而,華中野戰軍的主力終於北調,實現了陳毅久存未果的願望,使華中、山東兩大主力合併,形成強大作戰力量。正如陳毅于淮陰危急之際發給粟、譚、張、鄧的電報中所說:「今後力求會師改變局面。」
8月30日,陳毅向山東軍區和軍委通報情況說:「我二縱、7、8師日內集結泗陽、眾興、王集、里仁集之線,由泗陽現在北移。中間三條大河,泗陽城南大水成災,計四個區。居民乘船,淹死人畜無數,故暫不能回魯,仍在現地不變。近連日大雨,到處泛濫,居民言非到秋後水不能退。只能爭取休整部隊。」對山東軍區要求主力回魯南作戰的請求,陳毅也無法應允。原因「主要由於1read.99csw•com,500個傷員擁擠在宿遷城內兩條大路,萬余民夫運了五夜,昨夜才運完。部隊無法再進該地,故南移泗縣」。
8月7日午夜時分,8師以5個營兵力發起攻城,連續爆破勇猛衝擊,不到10分鐘即突破北大門和西北門攻入城內。但守軍組織頑強反撲,攻擊部隊準備不足,未能及時發展打通兩突破口的聯繫,又無有力預備隊和炮火支援。
整編第74師,是國民黨軍隊的「五大主力」之一,美械裝備,訓練有素,戰鬥力較強,號稱蔣介石的「御林軍」、「王牌軍」。在戰爭初期,它從南京開赴內戰前線,首佔六合、天長,驕橫跋扈,氣焰囂張。
曾被稱為「陳軍長袖子里的小老虎」的8師,從未打過這樣的「窩囊仗」!雖殲滅敵人3,000餘,但8師亦付出2,000餘人的傷亡代價,而且說到底城未攻下,使山野西擊津浦線的計劃受挫,8師士氣受挫。當時8師官兵牢騷埋怨的話很多。
9日,五河敵人來援,被第7師擊退,而更多敵人正準備向淮北運動。城內8師戰士與敵拼殺竟日,血流滿地,河水為之染紅,但戰鬥仍在僵持消耗狀態。鑒於8師傷亡太大,戰士們過於疲勞。九縱、二縱因大水阻隔,無法投入更多兵力增援。為避免繼續消耗,山東野戰軍領導決定停止攻擊,全部主力撤往睢寧地區休整。
陳毅心情也很沉重,安慰說:「泗縣之戰,我不認為是什麼敗仗。充其量也只是一次平仗。我要批評你們的是,8師還不夠全面,你們只會打勝仗,不會打敗仗。你們要經得起各種各樣的磨鍊,打了勝仗,驕傲了,那很危險;打了敗仗,氣餒了,這也很危險。那是滅自己的志氣,長敵人的威風。」
「匪軍無論戰略戰役戰鬥皆優於國軍。數月來,匪軍向東則東,往西則西。本軍北調援魯,南調援兩淮,傷亡過半,決戰不能。再過年余,死無葬身之地。吾公以為如何?」

泗縣失利

陳毅感到左右為難,8月26日與宋時輪致電中央軍委,提出他們的建議。電報分析了敵情,認為國民黨軍的主攻方向是睢寧。「估計敵近日克睢寧后,可能迅速東進,進佔運河西岸宿遷、洋河等地,亦可延遲一周至十日再東進」。
但到7月底,敵情發生變化,沿隴海線兩側繼續進攻的蔣軍主力已增加到l5個團,而陳毅手頭的21個團的兵力對他們「只能擊潰不能殲滅」,便打算「以主力向靈(壁)、泗(縣)找桂頑敵求戰,擬先消滅其兩個團即轉而進擊津浦路宿蚌段」。
當日14時,8師開始出擊,4旅以兩個團的兵力直插路南金家莊,切斷敵人退路。可是,由於8師出擊過遲,企圖為敵發現,致其迅速回縮,錯過殲敵良機。
這時,2營指揮員驚慌起來,竟調頭往西門外跑,2營戰士也跟著突圍。在敵軍火力封鎖下傷亡慘重。1營、3營頂著巨大壓力,堅持戰鬥。1營2連連長在戰鬥中犧牲,3排長李以琴馬上代替指揮。他不怕敵軍炮火封鎖,積極向前發展。佔領一個院落,立即組織戰士挖好槍眼。
粟裕接到中共中央的電報后,立即率華中野戰軍主力由益林縣城(現阜寧益林鎮)北移漣水。9月27日,粟裕、譚震林與陳毅共同研究作戰部署。
8月8日,九縱77團在東門與敵軍血戰,傷亡慘重。73團突擊排衝上城牆后,與敵軍爭奪碉堡。因炸藥包受潮不能用,機槍在泅渡時掉到水裡,手榴彈很快打光了。又因城外水深,後續部隊跟不上,全排幾乎傷亡殆盡。
陳毅和粟裕、譚震林當機立斷,集中23個團的兵力,迎擊整編第74師和整編第28師192旅于漣水城下。陳毅、粟裕、譚震林、張鼎丞、鄧子恢於10月21日將上述作戰部署報告中共中央。
8師師長何以祥、政委丁秋生和九縱負責人接到命令后,立即來到泗縣城外,眼前的景象令他們擔心。
漣水保衛戰,是6仗中持續時間最長、殺傷敵人最多的一仗。在作戰指導上,粟裕特別注九-九-藏-書意處理第一仗與第二仗和以後諸仗的關係,強調在打第一仗時要為第二仗、第三仗創造條件。
國民黨軍的進攻,遇到了華野部隊的頑強抗擊,每發動一次攻擊,就留下一堆屍體。激戰至10月28日,粟裕下令全線反擊,敵軍有的被殲,有的投降,有的潰退。張靈甫組織「督戰隊」,以幾十挺機槍阻擊潰退蔣軍。整編第28師192旅大部被殲,旅長曾振負傷,率殘部潰退,被張靈甫的「督戰隊」殺傷數百人,還有不少人在渡河時落水身亡。曾振丟開整編第74師,率殘部逃往淮安。隨後,張靈甫也急忙收拾人馬,逃回淮陰。
但是,陳毅、宋時輪已在8月2日下達攻打泗縣的命令:8師與九縱3個團主攻,二縱與7師負責打援、切斷泗縣與靈壁之敵的聯繫。毛澤東的電報並未使他們改變決心。
國民黨軍的部署是兵分三路:中路以李延年集團為主攻,以4個師、12個旅的兵力向睢寧、宿遷進攻;北路以馮治安集團12個團的兵力向台兒庄、魯南解放區方向進攻。為了加強李延年集團,國民黨軍統帥部特地派最精銳的74師從盱眙、天長用火車運送到徐州,然後進至古邳鎮一帶。另一支增援部隊26師41旅則進佔朝陽集。原來的主力7軍則駐守靈壁、泗縣地區,牽制我山東野戰軍主力。
18日,敵171師捲土重來,全力撲向漁溝。4旅10團乘勢全力擊敵側翼,迫其再次火速回撤。10團就近轉兵追擊,殲敵一部。二縱、8師與敵多次接觸雖有收穫,未能予敵重大殺傷,最後和九縱一樣未能阻敵南進淮陰。敵出動數十架次飛機狂轟濫炸,地面衝擊5次均被擊退,但戰況愈見危急。
在蘇中的粟、譚得知山野的部署計劃,認為這個方案雖然可以保持同魯南的聯繫,但將主力集結泗陽,兩淮空虛,是很危險的。
「仗未打好,不是部隊不好,不是師旅團不行,不是野戰軍參謀處不行,主要是我這個統帥犯了兩個錯誤……我應以統帥身份擔負一切,向指戰員承認這個錯誤。」他坦誠自責,肯定8師「始終是很好的頭等兵團,紀律為各軍之冠」,同時也作自我分析說:「在艱難困苦的日子里,我從來不抱怨部屬,不抱怨同事,不推拒責任,因而不喪失信心……我從來不向敵人低頭,但對自己同志我常常自我批評很願意低頭。勝利時如此,不勝利時也如此,即失敗時亦如此。」
9月11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接到陳毅的電報后,致電陳毅、粟裕、宋時輪、譚震林:「敵6個師南下,兩淮(淮陰、淮安)危急,粟率主力(1、6師)立即開兩淮,準備配合陳宋主力徹底殲滅該敵。但陳宋現應獨立作戰,務于粟譚到達前,殲滅南下之敵一至兩個旅,極挫敵之前進,爭取時間以待蘇中主力到達,協力殲滅全部。」
8日,粟、譚以更強烈的語氣電告陳、宋和張鼎丞、鄧子恢:「我們意見:軍長將主力轉至沭(陽)、宿(遷)間阻頑敵東進之方案,在實質上將使敵人迅速佔領兩淮及運河線,變成放棄華中而使山野主力被迫撤回山東。如此,蘇中主力勢必造成我軍因無後方補給,在強敵三面包圍下設法北撤,只有沿長江前進。如軍長仍堅欲北開,則我們堅決要求調二縱全部留下,由韋國清統一指揮、鉗制敵人。候蘇中主力北轉,以求阻擊南下之敵。否則華中局勢變化,責任難負。」
這時,國民黨軍李延年集團已經完成了進攻兩淮的準備,於8月底兵分三路向運河以東進攻。南路的7軍渡過淮河,31日佔領洋河鎮;中路的整編69師27日佔領睢寧城,29日佔領宿遷;北路的整編58師在朝陽集、漁溝地區與我軍對峙。而擔任主攻兩淮任務的整編74師則跟在7軍的後面,隱蔽自己的企圖,悄悄前進。
李以琴嚴肅地說:「別人都有任務,換什麼!有我李以琴在,就不會丟掉陣地!」
泗縣有石樑河等五道大小河流環繞,縣城周圍原為湖泊沼澤地,平坦開闊,利於守而不利於攻。九-九-藏-書這些天連降暴雨,河水暴漲,城外壕溝水深兩丈,寬達五丈,對我軍形成天然障礙。泗縣城門已經修築了炮樓,城牆上每百米有一火力點,四角上也有碉堡,城外設有鹿砦。大家看過地形后,向上級建議等大炮運到再動手。但是遍地大水,不知還要等幾天,建議被拒絕了。
陳毅告訴中央:他的部隊在泗縣戰鬥后傷亡較大,需要補充整頓。有的部隊戰鬥力不強,紀律不好,也需要進行縮編和整頓。但最困難的是「淮北、淮海兩區近又大雨大水成災,為近十年所未有。部隊炸藥、手榴彈水濕不能用,部隊走水路不能穿鞋襪爛腳」。「張、黎建議山野回山東,粟、譚建議二縱南下高郵打25軍,均各有利,建議對山野行動宜作全盤考慮」。
張靈甫把他的51旅擺在正面,向廢黃河河堤衝擊,以為只要渡過河堤,漣水城就唾手可得。然而他沒有料到,粟裕早就把一支奇兵埋伏在這裏,第5旅第15團在河堤上構築了防禦工事,沿廢黃河北岸大小3道河堤設防,陣地前沿及河床底部設置鹿砦,全線以交通溝相連。指戰員們鬥志昂揚,摩拳擦掌,嚴陣以待。
漣水保衛戰,殲敵9,000多人,其中整編第74師6,000多人,整編第28師192旅3,000多人。
第二天天亮后,敵軍在泗縣城內發起反擊,先以猛烈炮火切斷城內我軍與城外的聯繫,接著以連、排規模依託房屋向我軍衝鋒。8師的火炮因為洪水運不上來,火力上沒有優勢。敵軍佔了上風,奪回了西門,8師22團的3個營在城裡苦戰,傷亡很大。
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陳毅與華中分局諸同志一起,商定了作戰部署以及山野、華野合併后的指揮體制,於10月1日上報中共中央。陳毅在報告中提出,集中山野、華野主力于宿遷、沭陽之間,六塘河以北地區,準備殲滅沿運河東進之敵,或西渡運河收復淮北。報告中還說:「兩次分局會議,他們戰爭方針很正確」,「今後集結張(鼎丞)、鄧(子恢)、粟(裕)在一起,軍事上多由粟下決心,定可改變局面。」
接到毛澤東的電報后,粟裕立即停止圍攻海安,率華中野戰軍主力冒著大雨火速北上。但海安距兩淮250公里,沿途水網密布、河流縱橫,加上天降大雨、道路泥濘,華中野戰軍主力已無法及時趕到淮陰參戰。
9月30日,中央軍委又電示陳毅、粟裕、譚震林並告劉伯承、鄧小平:「你們須力爭於三個月內外殲滅薛岳7~10個旅,劉鄧則擔任殲滅5軍及11師。總之,今後一時期內,主要打擊薛岳,轉換戰局。」
當時國民黨軍擺出要在泗陽與我軍決戰的架勢,在河上架橋,派部隊四處「清剿」,虛張聲勢。
轟炸炮擊過後,整編第74師、第28師和第7軍以密集隊形向淮陰城發動輪番衝擊,華中野戰軍第九縱隊、第5旅冒著敵人的猛烈炮火,浴血奮戰,用機槍、步槍、手榴彈打退了全副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一次又一次進攻。
陳毅率山東野戰軍指揮部冒雨艱難地行進,於7月25日到達淮北。
張靈甫志在必得,指揮3萬余軍隊,在飛機掩護下向漣水城發起猛烈進攻,企圖速戰速決,佔領漣水。他兵分3路,而把攻擊的重點擺在漣水域南的廢黃河河套地區。
而「猴子軍」整編第28師則驚嘆:「中共軍避實擊虛,迅雷不及掩耳,使你措手不及。」有了這一仗的教訓,整編第28師以後打仗就不再那麼積極了。
國民黨軍的大炮向淮陰城足足轟擊了一個小時,發射了上萬發炮彈。數十架戰鬥機和轟炸機,不停地對守軍陣地進行狂轟濫炸。
中共中央於10月3日電復陳毅並告張鼎丞、鄧子恢、粟裕,指出:「部署甚好,望堅決執行。」「希望你們在淮海方面打幾個好勝仗。」「目前你處與劉鄧之任務是集中全力殲滅薛岳10個旅左右,即能轉換戰局。」

兩軍會合第一仗

9月23日,中央軍委更明確指示:「山野、華野兩軍集中行動,兩個指揮部亦應合九*九*藏*書一。提議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為副司令員,譚震林為副政委。」
8師政委丁秋生找到陳毅,懇切地說:「我們8師泗縣一戰沒打好,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請司令員處分我吧!」
話雖這樣說,陳毅作為首長,主動承擔了失敗的責任。10月4日,他在給8師領導寫的信中說:
9月28日,中央軍委電示陳毅:「兩軍會合第一仗必須打勝。我們意見:(一)不要打桂系,先打中央系;(二)不要分兵打兩個敵人,必須集中打一個敵人。」
10月19日,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主力剛剛集結于漣水以北的沭陽、宿遷地區,陳毅與張鼎丞、鄧子恢、粟裕、譚震林會合在一起,兩淮地區的國民黨軍隊就重施「避實擊虛」的故伎,向漣水城發起進攻。
9月7日,粟、譚電告陳毅、華中分局和中央:「我們請求山野必須在泗陽地區打幾個仗以挫敵銳,否則兩淮不保。如兩淮失掉,不僅政治影響不佳,且直接影響南線作戰甚大。」他們表示:「如山野必須離開淮、泗而向北轉移攻勢,則請求將二縱留下,我們當於攻佔淮安后,暫時放棄蘇中之較有利局面,而轉移主力于淮、泗。」
通過總結,陳毅與指揮部人員也得到提高。在陳毅主持的總結檢討會上,各縱隊(師)的領導幹部及參謀人員提出許多寶貴的意見。如參謀主任王德反映:津浦前線作戰,每次戰前都開會充分研究,布置好協同配合;此次作戰前未召集各縱(師)首長開會,未進行具體組織準備。造成總的部署有兵用不上,主攻部隊兵力分散無預備隊。陳毅對大家中肯的意見坦誠同意。陳毅這種勇於承擔責任的精神,對大家起了表率的作用,對司令部參謀人員激勵甚大。
敵軍衝鋒上來,大家沉著應戰,9班長鍾寶鼎一人消滅17個敵人。李以琴帶領機槍手組成機動小組,哪邊緊張就到哪裡增援,專打敵軍的小股衝鋒。8班長要求說:「咱們打了一天,叫別人來換換吧。」
山野的態度也影響了毛澤東,他看到陳毅9日的電報,複電對山野的計劃表示「甚好甚慰」。同時指示粟裕部隊主要任務是休整,打不打淮安可按實際情況決定。
當時,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岳指揮下的12個軍(整編師)29個旅,其中12個旅集中於淮海地區。山東野戰軍與華東野戰軍合併后總兵力將達到10萬人以上。
整編第28師,戰鬥力較強,戰術比較靈活,被稱為「猴子軍」。在淮南、淮北的戰鬥中,表現特別頑強,我軍要俘虜其一人往往要付出傷亡四五人的代價。
整編第74師和整編第28師192旅共4個旅3萬餘人,在張靈甫指揮下,兵分3路,向漣水城撲來。
陳毅發覺國民黨的企圖后,十分焦急!他一面命令華中野戰軍第九縱隊、第5旅、第13旅在淮陰以西的運河南岸阻擊敵人,一面向中央軍委告急,請求火速調粟裕、譚震林率華中野戰軍主力北上增援淮陰、淮安。
當時,粟裕率華中野戰軍在蘇中連戰連捷,陳毅決心在淮北打兩場勝仗,以改變淮北的局勢。
1946年夏天,淮北地區連降暴雨,河水暴漲,到處一片汪洋。
由於我軍在戰役偵察上存在嚴重的失誤,受敵軍的佯動迷惑,沒有觀察到國民黨軍直撲淮安、淮陰的戰略企圖。
山東、兩淮,都等著陳毅帶主力來增援,但是陳毅要在睢寧、泗陽一帶等待阻擊徐州方向的國民黨軍,哪裡也去不了,形勢令人十分憂慮。我軍在華東的總兵力並不少,但分成山東、兩淮、華中三大塊,各自為戰,雖然華中野戰軍在蘇中七戰七捷,也未能減輕山東和兩淮的壓力。過早集中兵力,就必然要放棄其中的一兩個解放區,不集中兵力,在幾個方向分別作戰,就無法打成大殲滅戰。
泗縣戰鬥結束后,陳毅感到壓力很大。他手中的部隊經過一個月作戰,相當疲勞,需要一段時間的休整。山東方面張雲逸、黎玉來電報說魯南形勢嚴峻,兵力不足,要求山野主力回山東。粟裕、譚震林建議韋國清的二縱南下高郵,配合華https://read.99csw.com中野戰軍防守,阻止國民黨軍隊沿運河北上。
激戰至17日,敵人先以多架飛機輪番轟炸,接著發動兩次大規模的進攻,結果都未能如願。隨後,敵利用高粱地襲佔九縱一個營的陣地,佔領一段河堤。此時,九縱部隊處境非常不利。他們且戰且退,當晚全部撤至淮陰城,以圖憑城再與敵人較量。
當日戰鬥最激烈時,宋時輪參謀長來到8師指揮。陳毅在睢寧葛樓山東野戰軍指揮部聽到泗縣戰報,焦急不安,一再詢問情況。
8月3日,毛澤東看到陳毅要求打泗縣的電報,感到雨季作戰條件不好,指示陳、宋:「凡只能擊潰不能殲滅之仗不要打,只要主力在手總有機會殲敵,過於急躁之意見並不恰當。」次日再次電告陳、宋:「你們手裡有五萬機動兵力,只要有耐心不性急,總可找到各個殲敵之機會。」
在九縱節節抗擊敵人的時候,二縱奉命星夜返至眾興、漁溝之間待敵。該縱17日得悉敵第7軍171師兩個團沿泗陽至淮陰公路南下偷襲8師陣地,遂令4旅由公路北上進行側擊,策應8師粉碎敵人攻勢。
10月18日,陳毅、粟裕、譚震林聯名將上述部署報告中共中央軍委。中共中央軍委第二天複電指出:「部署很好,望堅決執行。」
黃昏時分,8師再派兩個營進城增援,但兵力始終不佔優勢。陳毅當夜指示宋時輪:「今夜如已總攻,望堅決打。如今夜不能總攻應後撤。」
陳毅和華中分局按照中共中央的戰略決策和組織決定統一行動,山野、華野主力集結于沭陽、宿遷兩地,待機迎擊東犯之敵。
陳毅、宋時輪收到粟、譚的電報,並沒有改變他們的作戰計劃。9日,他們給粟、譚、張、鄧回電,口氣還是很有把握的:「淮北敵情正在變化中,7軍已南移靈、泗、睢、宿遷地區,由蔣軍接替。現再看數日,如蔣軍由宿遷東進,我軍及時出擊,或在宿遷、沭陽、新安之間殲敵。或西攻睢、宿地區,保證可以改變戰局。如是,沭陽、兩淮及魯南均不致引起突變。」他們指示:「粟、譚部隊仍以打下淮安,爭取休整,相機轉移為最好。」
中共中央這個戰略決策和相應的組織決定(山野和華野兩個指揮部合併,陳、粟統一指揮),由於敵情的變化,未能立即付諸實施。
在他指揮下,2連一天打退敵軍9次衝鋒,堅持了陣地,而且傷亡不大。戰後總結,他被評為「泗縣戰鬥中最出色的指揮員」。
華中分局的張鼎丞、鄧子恢根據以往的經驗,感覺桂系部隊由白崇禧經營多年,是有相當戰鬥力的。7月30日致電陳毅,勸他改變主意去打蔣軍。

痛失兩淮

根據偵察的情況,陳毅、宋時輪決定將山野主力北移到沭陽方向,打擊徐州東進之敵,並照顧魯南方向。留下九縱守泗陽。9月7日,山東野戰軍司令部下達命令:「本軍為便於新的機動,打擊可能由宿遷進犯沭陽之敵,或向南打擊可能由洋河進犯淮陰之敵,決以主力轉至泗(縣)、沭(陽)、宿遷縣地帶隱蔽待機。」部署是二縱在新集、九縱到泗縣以南、7師到大興集、8師仍在漁溝。當夜部隊即開始行動。
泗縣之戰,山東野戰軍沒有打好,實力受損,部隊的士氣也受到影響。國民黨軍隊則氣焰囂張,8月19日,參謀總長陳誠到徐州綏靖公署與薛岳召開軍事會議,確定分路進軍,佔領我華中解放區中心城市淮安、淮陰的戰略計劃。
8月2日,陳毅、宋時輪複電華中分局:「張鄧30日電,要我們打蔣軍不打桂系。我們事前經過慎重考慮,蔣軍計八個整旅,緊靠在一起,離徐州不到四十里,彼此間隔不到十里、二十里不等,增援多而快,只能擊潰不能殲滅。此次打92師,我9個團打兩天兩夜始結束戰鬥,故無法下決心去打北線蔣軍。但蔣軍再向東進,則有打的機會。現桂系四個團分佈在靈壁、五河、泗縣三處,其增援均在七八十里以外,打定可能全殲。歷來打桂系均用相等兵力,故奏效不大,此次改變是可能奏效的,已決定5日夜攻泗城不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