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14講 內閣大堂 一、內閣變遷

第14講 內閣大堂

導語

明清內閣,在皇宮的外朝,非常重要,故事很多。本講先介紹內閣的變遷,再介紹內閣的人物。
明朝官制,行政系統,皇帝之下,設立內閣,輔助皇帝。內閣設大學士,人數不固定,一般為五至七人。其下設六部——吏、戶、禮、兵、刑、工部。皇權與相權,經常有矛盾:皇權過大,內閣只備顧問,沒有實權;相權過大,遇上弱勢皇帝,威脅皇權。洪武十三年(1380年),宰相胡惟庸以「叛國罪」被殺,罷丞相不設,內閣權力,歸於六部。皇帝朱元璋直接領導六部。這樣做實際上等於皇帝兼宰相,其好處是權力集中,減少行政環節,提高辦事效率,其壞處是皇權得不到制約,使專制君主更加專制。而且這樣做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皇帝每日親政、勤政,否則行政機構運轉失靈。
永樂以後,相權逐漸提高。到他兒子洪熙、孫子宣德時,內閣權力,日漸加重。到嘉靖帝時,信用宰輔嚴嵩,「遂赫然為真宰相」。(《明史·職官一》卷七十二)這時皇權運作,皇帝用了兩手:權力交內閣,票擬(皇帝批示的草稿)交內監,二者相制約,皇帝操君權。

一、內閣變遷

內閣大堂建築,為硬山頂,黃琉璃瓦。其建築等級、建築體量、建築規模,在整個紫禁城中,同三殿和三宮比,同養心殿和皇極殿比,顯得多麼狹窄,多麼低矮,多麼簡陋,又多麼寒酸!堂堂宰輔,堂堂大學士,在皇帝面前,在君權之下,只不過是個臣子,也只不過是個奴才!所以九九藏書,明帝對大臣恣意廷杖,清帝對大臣任情鞭撻。推翻專制,推倒君權,不僅合理,而且必然。
明代內閣大學士,據《明史·宰輔年表》統計為189人。其中父子同為宰相的只有陳以勤、陳于陛父子。
明朝內閣辦公地點多有變化,細節記載疏略。清內閣故九九藏書址尚在,記載也比較詳細。清內閣為大學士的辦公室,稱內閣大學士堂,簡稱內閣大堂。內閣大堂的位置,在午門東側城牆以北,午門內東廡以東,東華門以西,文華門以南。這是一座圍合小院,院有垂花門,有正門。院內正堂坐北面南,三間,是大學士辦公室。其東廂為漢九*九*藏*書文票簽房,西廂為蒙古堂。其東南,為漢本堂。其西南,為滿本堂。院內還有侍讀擬寫草簽(草稿)處、檔案房等。清代內閣文本,主要為滿文、漢文和蒙古文,所以內閣的票簽和公文有三套機構,都集中在內閣大院辦公。房均為三間,但建築面積大小不同,辦公條件極其簡陋read.99csw.com。院東側為內閣大庫,收貯大量內閣滿文、漢文、蒙古文的檔案,現分藏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和台北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明代內閣大庫檔案大部焚毀或散失。清末民初,內閣大庫檔案有些被當作廢紙賣給造紙廠,經發現購回約八千麻袋,這就是所謂「八千麻袋事件」。根據這些資料,已整理https://read.99csw•com出版《明清檔案》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編。
明朝上奏皇帝章疏,有前朝與后朝之分:「前朝所奏者,諸司章奏也;他方士雜流有所陳請,則從后朝入,前朝官不與聞。」(《明史·田玉傳》卷三百七)后朝上奏,可以避開朝臣或言官的摘發。上面說的是嘉靖朝,其他各朝,類似情況,後宮上奏,何朝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