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十二章 錯上加錯 第三節 龍種變跳蚤

第二十二章 錯上加錯

第三節 龍種變跳蚤

很難想象這些人的祖先一百多年前在馬背上驍武憑陵,叱吒風雲,子孫變成這樣了。播下的是龍種,收穫的是跳蚤。乍一看上述文字,大家可能會想,這八成是北宋末年,要不是明朝末年,沒想到是金朝末年。當年的馬上民族,變成這麼一幫窩囊廢。太監更是阿諛成風,皇帝在宮中想了解外邊的事,太監誰都不說,別拿這些煩心事打擾聖上,聖上就夠不容易的了。皇上問什麼,都是形勢一派大好,蒙古兵已經退去了,過兩三年就滅亡了,陛下您放心。這麼一幫人,發昏當不了死,上上下下毫無恢復之志,文恬武嬉,就仨飽倆倒地過日子。宣宗皇帝繼位的時候就已經五十歲了,此時年近花甲,也確實是力不從心。權臣術虎高琪把持朝政,跟宰相勾結,誰要是不服從術虎高琪,就會遭到打擊迫害。術虎高琪手段毒辣,誰不服從他,他九*九*藏*書就跟皇上講,這個人巨有才。他不是說你壞話,而是誇你特別有才,知兵善戰,讓你到前線去抵抗蒙古。皇上病急亂投醫,術虎高琪是軍人啊,他說這個人知兵善戰,料來不差,皇上太想打敗蒙古了,好,愛卿速去前線,抵抗蒙古。可這個人是文官啊,你讓他上前線抵抗蒙古,那就是做炮灰嘛,有氣節的就殉國了,沒氣節的就投降了。術虎高琪一夥為所欲為,朝中的忠義之士越來越少。
金宣宗進攻南宋,不但沒有討到一點便宜,反而讓金國內外交困的局面雪上加霜,蒙古這個強敵還在家門口虎視眈眈,現在又多了南宋這個強敵。就在此時,金章宗又聽取大臣的建議,做了一件錯上加錯的事情,那是一件什麼事情呢?
金國這個時候偏居河南一隅,河北、山東、山西大部分土地淪陷,一都三京全部陷於敵https://read.99csw.com手。各地武裝蜂起,既有漢人,也有女真人,金國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已經完全減弱了。這些割據武裝,有抗擊蒙古的,有見誰打誰的,也有暗通南宋的。金宣宗見河北、山東鞭長莫及,就根據大臣的建議,把這些地方的軍閥揀了九個大頭目,一律封為公爵,作為朝廷的藩鎮,由他們來管理地方。這件事在金朝歷史上稱為九公封建。金朝回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天子只控制河南一地,其他地方分封諸侯。先秦的時候,一開始分封諸侯確實能起到保衛中央政權的作用。金國這時候封建九公,什麼作用也起不了,這些藩鎮根本就不聽朝廷的號令,九個公爵裡邊真正抗蒙的只有五個,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恆山公武仙剛被封為公爵就投降蒙古了,他拿這個爵位作為晉身之階。封爵前我就是一個土豪,即便投降https://read•99csw.com蒙古,蒙古可能也不拿我當盤菜,現在我是大金的公爵了,歸降蒙古之後怎麼著也得是個公爵吧?蒙古人也很欣慰,金國的公爵都投降了,說明它大勢已去了。所以九公封建根本就不能起到保衛地方的作用,屬於宣宗的又一個昏招。
宣宗皇帝繼位以來,三大失誤:遷都汴京,一誤也;進攻南宋,二誤也;封建九公,三誤也。如果金國這個時候有中興之主,名將輔佐,國事還大有可為。但是,暗主佞臣,大勢去也。這個時候的金國,已經沒有資格或者沒有條件犯任何錯誤了,不幸的是,能犯的錯誤都犯了,能得罪的人全得罪了。金國不但與南宋開戰,跟西夏又打起來了。金與西夏自1124年金太宗冊封西夏國主以來,八十多年就沒開過戰,到這個時候居然打起來了。真不知道宣宗皇帝和術虎高琪是怎麼想的,金國南線read•99csw•com跟宋朝作戰,西線跟西夏作戰,東線豪強並起,北線對抗蒙古,本來應該集中主力對付強敵,結果卻四面出擊。朝廷里執政的大臣就更沒法說了,當時有一個金國文人,對宣宗一朝這麼評價:「宣宗喜刑法,政尚威嚴,故南渡之在位者,多苛刻。」(《歸潛志》)跟他一塊兒跑到汴京來的這些高官,多苛刻,愛殺人。其中有一個做宰執的大臣,喜歡拿麻椎(麻槌,用麻絞紮成的鞭槌)抽人,外號叫麻椎相公。還有一個姓雷的大臣,在地方平定土豪,說是土豪,實際上有可能就是老百姓的自發武裝。這位雷大臣一天在當地殺五百人,外號叫雷半千。這樣的事太多了,舉不勝舉。宣宗最寵愛的三個妃子,都出身微賤,跟李師兒一樣,但她們的兄弟、叔伯、子侄入朝為官,就跟前面講的喜兒和鐵哥似的,弄得朝政烏煙瘴氣。我可有今天了,貪贓枉法、賣官鬻爵,https://read•99csw.com以此為能事,根本不管江山社稷的安危。宣宗南渡的執政班子里「為宰執者往往無恢復之謀,上下同風,止以苟安目前為樂,凡有人言當改革,則必以生事抑之」(《歸潛志》)。苟安目前為樂,只要有人說咱應該變革了,多事!不許說這種話。「每北兵壓境,則君臣相對泣下,或殿上發嘆吁。已而敵退解嚴,則又張具會飲黃閣中矣。」(《歸潛志》)蒙古兵來了怎麼辦?君臣相對泣下,哭吧,大家一起哭。蒙古兵不是每次都抱著滅金的目的來的,有時就是搶劫一番。蒙古人一來,大家抱頭痛哭,蒙古兵搶完了一走,大家就在殿中飲酒慶祝。「每相與議時事,至其危處,輒罷散曰:『俟再議。』已而復然,因循苛且,竟至亡國。」(《歸潛志》)只要跟他們討論時事,一討論到他們為難的地方,這些宰執大臣們就說明天再說吧,以後再說吧。這樣,因循苟且,竟至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