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三章 楊家父子 第一節 楊業歸宋

第十三章 楊家父子

有關楊家將的傳說,從宋朝開始就在中國民間流傳。一千多年以來,在中國的各種戲曲、小說里,楊家將的故事比比皆是,中國的老百姓耳熟能詳。那麼歷史中真實的楊家將,和傳說中的楊家將,有什麼不同?楊家父子為什麼能夠成為中國歷史上如此著名的人物呢?
宋太宗在雍熙年間兵分三路北伐遼國,遼軍在擊敗了宋朝的東路軍和中路軍之後,名將耶律斜軫率十萬大軍,以自己的騎兵優勢,迅速馳援西線,西線戰事千鈞一髮。在這個時候,一位宋朝名將挺身而出,使西路軍避免了像東路軍那樣全軍覆沒的命運,這位名將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楊老令公楊繼業。
楊家將的故事在中國歷史上流傳甚廣,從北宋就開始了。歐陽修給楊家將的一位後人寫墓志銘,裏面有這樣一段話:「父子皆為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里兒野豎,皆能道之。」(《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九《供備庫副使楊君墓志銘》)在歐陽修的時代,宋朝上上下下,對於楊家將的事迹就已經是津津樂道了,不僅是士大夫階層,「至於里兒野豎,皆能道之」,就連一般老百姓,也是他們的粉絲。從北宋算起到現在,楊家將的故事,流傳將近一千年了。到了清朝,據統計,光跟楊家將有關的戲,就有三百六十多出。比如京劇裏面,《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帥》《大戰洪州》等,都跟楊家有關。
文學、戲曲當中,演繹的成分比較多。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是什麼樣呢?楊繼業本名叫楊重貴,麟州(今陝西神木北)人士,父親叫楊信,是當地的一個土豪。唐朝末年,天子無道,諸侯並起,中原逐鹿,很快就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楊信割據一方,後來成了麟州的刺史,相繼依附於後漢和後周。後漢滅亡之後,國主的弟弟逃到今天的山西太原,建立了北漢。楊信把自己的兒子楊重貴,送給國主當侍從,北漢國主對楊重貴十分喜愛,就賜他姓劉,然後按照自己的孫輩排行,起名叫劉繼業,帶在身邊。後周建立之後,楊信投了後周,而自己的兒子保著北漢,父子倆不在一個陣營。這種事情在城頭變換大王旗的五代十國時代,也是屢見不鮮的,因為誰也不清楚,將來哪一方會統一天下,哪棵樹上會結果子,所以最好每棵樹底下都蹲一個人,等著果子往下掉。等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代周自立,建立了宋朝之後,太祖皇帝採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難的政策完成統一,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當江南、嶺南、蜀地相繼被平定之後,只有北漢偏安一隅,在遼國的羽翼下苟延殘喘。這個時候的劉繼業,向當時的北漢國主提出了一個建議——奉國歸宋。
咱們這麼一個彈丸小國,區區十幾個州縣,肯定不是大宋的對手,南唐比咱們廣大得多吧?南漢也比咱們強大得多吧?后蜀至少有山川之險,都沒能擋住宋軍,如果咱們頑抗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條。所以咱不如投降宋朝,這樣生靈免於塗炭,國主亦不失王侯之位。國主當然不同意,我有大遼國給罩著呢,如果宋軍打我,遼必出兵援助,我國土再小我也是個國主,總比投降之後,封我一個不咸不淡的閑散官職要強得多。這種情況下,劉繼業仍然忠於自己的國主,跟宋軍打過幾仗。但是據《宋史》記載,劉繼業在跟宋朝打仗的時候,就沒贏過,老是被人打敗。慘到什麼程度呢?說他夜裡帶著幾百勇士來偷營,被宋朝的大將發現了,宋軍猛烈反攻,劉繼業全軍覆沒,自己躲到壕溝里,等天亮的時候,城上面墜下繩索,他抓著繩才爬上了城。

第一節 楊業歸宋

這個事很難想象,楊業後來是號稱無敵的一員名將,跟宋朝打仗卻從來沒勝過,不知道他無敵的基礎是怎麼奠定的,看來《宋史》的這種記載並不可信,可能很多地方是不真實的。劉繼業在北漢這些年,除了跟宋朝打仗之外,還跟遼軍打仗。這個聽著新鮮,北漢是遼的附屬國,劉繼業怎麼能跟遼打仗呢?說https://read.99csw.com明他看出來,遼有野心,咱北漢不過是他們手裡的一張牌,他們隨時有可能翻臉。劉繼業吸取了後唐、後晉滅亡的教訓,契丹虎狼成性,動不動就想南下入主中原,中原大國都擋不住,咱河東小國更是一下就完。當宋太祖北伐,遼軍來援使宋軍撤兵之read•99csw.com後,劉繼業就跟北漢國主說,城外遼軍非常鬆懈,戰鬥力很有限,正等著咱們去犒勞。不如這個時候,臣帶兵出去,他們絕對不會想到咱們敢打他,殺他個措手不及,為中原除害。國主當然沒有聽從,這太過分了,人家是來援助咱的,幫咱保住江山,你上去揍人家,這不太合適吧?這充分說明劉繼業九九藏書在北漢時,心裏就有夷夏之防,他降宋之後,對遼作戰那麼義無反顧,跟他這種觀念不無關係。
劉繼業就是後來的楊繼業,那麼當時的劉繼業,是怎麼歸降宋朝的呢?在《宋史》的記載中,劉繼業在歸宋之前是個常敗將軍,而歸宋之後,就成為楊無敵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宋太宗打河東的時候,北漢幾乎無力抵抗九-九-藏-書,全軍覆沒,在皇帝都已經投降的情況下,劉繼業仍然在城牆上堅守,不肯投降。宋太宗知道劉繼業是一員名將,驍勇異常,想招降他,不願意傷害他,就讓北漢的降君親筆修書,派人持書去招降劉繼業。劉繼業看到了舊主的親筆修書,伏地痛哭之後,歸降了宋朝。宋太宗因劉繼業「老於邊事,洞曉虜情」,多年跟遼國交手,知九九藏書道遼國的內情,所以對他仍然是十分重用,跟他說既然你已經歸降大宋,也就別再姓北漢國主賜你的姓了,還改回楊姓,另外繼業這個「繼」字,也是北漢國主給你的行輩字,以後也就別用了。因此劉繼業降宋之後恢復了本姓楊,單名一個業字。評書演義里有時管他叫楊業,有時管他叫楊繼業,其實是一個人,我們為了講述方便,都叫他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