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業內人士對大牛市的評估 新經濟周期扭轉股市乾坤

第六章 業內人士對大牛市的評估

新經濟周期扭轉股市乾坤

上述種種實質性變化,首先表現在市場正在由散戶時代向機構時代過渡。歷史上的三次大牛市(1991-1993年、1996-1997年、1999-2001年),在一定意義上主要是散戶數量急劇擴張的結果。第一次牛市開戶數從零到幾百萬,第二次牛市開戶數從幾百萬增加到2000萬,第三次牛市則從2000萬增加到了6650萬。自2001年以來,散戶開戶增幅急劇下降,自2001年到2003年6月,投資者開戶數只增加了417萬,僅為第三次牛市期間增長量的20%多。另據統計,到2002年四季度,經常交易的帳戶已經下降到不足200萬戶,也就是說,散戶投資者數量又回到了股市初期的水平。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機構投資者在「超常規發展」思路引導下迅速膨脹。
正是基於這樣一些根本性因素,經濟學家們大都看好未來10年或更長時期內中國經濟發展前景。2001年,在GDP增速要「保六爭七」的說法還很盛行時,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就大胆提出了「坐八望九」。在這一預測得到驗證后,今年3月,他又向筆者談了自己的看法:未來10年中國經濟發展「你能想像多好就有多好」。國家信息中心發展部負責人徐宏源的觀點同樣鮮明堅定,「這次已經啟動的經濟增長周期給股市帶來的機會,對read.99csw.com於一些投資者來說,也許是此生最大的一次」。
股市開始發生實質性變化。上證指數早在1993年初就曾達到過1556點,一個輪迴過後,又重新徘徊在此附近。如果考慮到虛增因素,目前上證指數的實際位置會更低。這種狀況表明,中國證券市場因供求嚴重不均衡導致的原始上升期已經結束,市場正在從一個無效市場向相對有效市場過渡、從資金推動向相對價值推動過渡、從高度政策依賴向多因素決定過渡、從賣方市場向相對均衡市場過渡、從機構-散戶的不對稱博弈向機構對稱博弈過渡。總之,股市正在步入一個新周期。
由於機構擁有更加強大的研究力量,因此未來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將不再是對「價值」股票即對低PE(市盈率)股票的篩選,而是對「價值成長」的判斷即對PEG(動態市盈率)的判斷。對PEG的判斷,是價值投資的精髓。
總之,與過去的12年相比,中國股市進入一個新的發展周期:長經濟增長周期為股市向好奠定了堅實基礎;機構時代來臨將凸現價值投資;股市運行將拋棄暴漲暴跌,趨勢運行更加穩定。
縱觀當今中國經濟,從產業結構、消費結構已經顯現的升級變化和加入WTO后潛在競爭力變為現實競爭力等方面看,可以斷言,國民經濟正在步入一個新的增長周期。而https://read.99csw.com根據國外發展經驗,這一經濟增長周期速度最快、持續時間最長。
此外,國際經驗表明,人均年收入達到1000-3000美元時,是一國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目前中國城市居民人均收入進入這一區間者雖在少數,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未來一段時期,更多的居民將邁上這一台階。
目前,市場正在轉向對PEG的投資,正顯示了價值投資理念的深化。中國宏觀經濟長達10年以上的高速增長周期給股市帶來的投資機會,不是一個或幾個行業所能涵蓋的。國民經濟是由眾多行業構成的一個巨型系統,經濟長期高速增長必然要求各個行業動態、均衡、持續的增長來推動,不同行業都可能享受由此帶來的機會。在這個長周期中,落後往往意味著潛力。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落後的不僅是人均汽車擁有量和住房面積,科技裝備水平更落後,物質消費水平剛剛上來文化消費水平落後又凸現出來……因此,如果把目前的行情僅僅歸結為前期的主流板塊行情,很可能意味著沒有完全理解本次行情的深層原因,從而有負於一次重大歷史性機遇。
就連前些年一直詬病中國上市公司的國外投資者,眼下也改變了看法。2003年以來,香港H股已經遠遠強於境內A股的表現。但從國際大鱷的出手力度看,H股行情也許僅僅是開始。兩地股價誰向誰靠九九藏書攏的問題,以發展的眼光看,或許也有了重新審視的必要。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因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公司透明度低等原因,國企在境外的股價長期存在風險貼水,這固然有其合理性,但股價不合理的一面是,GDP的高速增長並未帶來相應升水。
股市資金性質發生的這種替換效應,必然導致投資理念和贏利模式的變革。這種變革對於投資決策——-擇股與擇機都具有深遠影響。在擇股方面,「價值」和「價值成長」成為核心。為適應這種變化,公司的透明度至關重要,因為這是價值分析的前提,而不透明正是庄股的必要條件;板塊、個股的資金容量至關重要,因為這是機構博弈的要求,而以前的庄股總是要把別人「洗」出去;既然以價值為買入或賣出的前提,是否有庄便不再是前提,相反,一庄獨大,透支價值,致使股票流動性喪失,反而會成為滯漲的因素。
新舊周期轉換的歷程人們記憶猶新。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中國家電、輕工等產業高速發展周期結束后,國民經濟出現了總需求不足的現象,新消費熱點的缺位造成投資增長獃滯,消費增長乏力,企業效益下滑。與此相應,上市公司業績普遍不佳,證券市場熱點難以持續,虧損企業增加導致虛假重組盛行。由於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財政不得不「越俎代庖」,扮演起直接拉動經濟的重要角色。隨著新消費熱點和新九*九*藏*書產業鏈的形成,中國工業投資在經歷了1997-2000年連續四年的低速增長之後,2001年開始恢復性增長,2002年增長23%,今年1-5月增幅更是達到52.4%。與前幾年千方百計要啟動民間投資相比,今天政府調控的重點已是如何防止房地產局部泡沫,怎樣避免鋼鐵、煤炭、電解鋁、水泥等傳統行業的重複建設。儘管新周期帶來新問題,但令人欣慰和振奮的是,困擾中國經濟多年的投資不足的大難題,終於成為「過去時」。
再看國際貿易與外商投資。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已高達40%,自去年以來,WTO效應更是出人意料地凸現出來。從根本上說,中國的國際競爭力不是源於對匯率工具等的運用,決定因素是低廉的成本和龐大的市場。因此,在全球資本過剩、利潤下降、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國優勢」對於任何一家全球性企業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不僅中國需要外資,外資更需要中國。伴隨著基礎設施的快速完善和國民教育素質的迅速提高,中國的競爭優勢更加明顯。目前,中國已形成了一些獨特的產業集中帶,其產業配套能力已為其它國家和地區所無法超越。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在未來的對外經濟合作中,儘管貿易壁壘、技術壁壘、匯率壓力等問題會層出不窮,但其競爭優勢無法動搖。
經過2002年以來的大發展,基金資金規模已佔流通九九藏書市值的10%以上。從國外共同基金規模穩定地佔股市市值40%以上,峰值時超過60%的情況來看,中國股市的機構時代才剛剛拉開序幕,專向理財、社保基金、商業保險、QFII等的發展空間還很大。隨著上市公司和機構投資者數量的增加,兩者吸引散戶投資者「眼球」數量正在急劇減少,「做莊」與「跟庄」之間的博弈正在弱化,「機構博弈」時代正在來臨。今年以來的庄股崩塌與主流板塊上漲交織並存,正是新舊時代交替的鮮明反映。
《中國證券報》2003年8月5日在「新經濟周期扭轉股市乾坤,中國股市進入新發展周期」的撰文中認為:
從消費和與之對應的產業結構看,我們經歷了「老三件」的百元消費階段、家電的千元消費階段、電腦和通訊設備的萬元消費階段后,目前正進入以汽車、住宅為代表的十萬元級消費新階段。雖然全國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極不平衡,但總體上正在由溫飽型消費向舒適型消費過渡,居民對汽車、住房、通信、旅遊等方面的消費需求正與日俱增。與80年代快速發展的輕工、家電、紡織等產業鏈相對較短的行業相比,以汽車、住宅為代表的行業產業鏈無疑更長、更寬,所帶動的經濟增長總量更大。這些產業鏈曾使日本和韓國經濟保持了長達10-15年的增長。在人口眾多、消費層次分化且逐層遞進的中國,它們推動經濟高速增長的時間勢必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