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八章 一個反覆向上的長周期牛市 迎接「中國世界工廠時代」

第八章 一個反覆向上的長周期牛市

迎接「中國世界工廠時代」

經濟學家吳敬璉說,中國成為21世紀的世界製造中心已成定論。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偉對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看法與吳教授大體相似:憑感覺,從總量來看沒有問題!他分析自己的感覺:中國人每年能生產出1600萬新生兒,中國的育齡婦女一年就能生下一個澳大利亞,新增人口的消費需求每年能拉動經濟至少增長4個百分點。美國柯林頓費那麼大牛勁,也只不過提升經濟4-5個百分點。而我們,只要婦女生育,這個數字就是板上釘釘的。在瀋陽技能人才與中國製造高層論壇上,劉偉這個有趣的比喻闡述了中國成為世界製造中心的潛力,引來了一陣笑聲。
基於信息化時代的新理解,專家認為,中國在向世界工廠邁進的過程中,有條件成為二元世界工廠——二元性特徵已經得到表現:一方面,在傳統的製造行業方面中國表現突出;另一方面在信息技術等高科技產品製造方面也發展迅速。
21世紀,中國已具備了打造世界工廠https://read.99csw.com的有利條件。集中精力發揮中國的比較優勢,就有可能在未來10-20年成為世界工廠。最具比較優勢的是龐大的勞動力隊伍和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據法國巴黎百富勤公司預測,未來20年,中國能維持一個強大的勞動力隊伍,大量新增的勞動力足以使勞動力成本控制在低水平。儘管中國大學生比例較低,但中學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在2000年占人口的48.7%,隨著文化教育支出的不斷增長,年輕一代文化水平將進一步提升。
21世紀中國最有希望成為世界工廠的地區是目前有產業集聚現象的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而中堅力量則是民間投資和外來投資。
星轉斗移,中國正在發生歷史性的轉變,從玩具、喬丹運動鞋發展到高科技製造業。穩定增長的外資正在重塑中國工業。今天的中國已經不僅僅生產玩具了。在著名的浦東工業開發區,建立了大量新工廠,其中包括生產高端晶九*九*藏*書元的英特爾,生產複雜光學產品的Corning,生產液晶顯示器的日本松下,生產數字交換、視頻會議等設備的阿爾卡特。阿爾卡特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的時候就高瞻遠矚將亞太總部搬到了上海。有人問阿爾卡特亞太總裁斯皮思,阿爾卡特是否還有什麼產品不能在中國生產,他想了想說:「不,我想確實沒有了。」
「大陸海岸線的輪廓就像一張弓,海岸線後面的上海和長江就像一枚箭頭,可以射到世界上任何地方。」陳文森說,「我想,台灣的下一代都將在大陸工作。」
劉偉分析,中國經過20年的發展人均收入已達800美元。從理論上講,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這個社會就算進入了工業化。我們國家如能繼續保持7%年增長率,未來10年我們的GDP總量可達19萬億,人均為1600美元,到2030年可達90萬億,人均8000美元的指標就接近實現。上海把這一目標定在2015年,北京則九-九-藏-書定在2018年。制定目標就是在抓住機遇。要實現快速穩步的增長,沒有製造業是不行的。我們可以發現,發達國家第三產業一直很高,但各部類的增長比例並沒有大的變化。在西方,商業革命成為產業革命的先導,而在中國,兩者同時推進。現在我們推動第三產業的目的是來推動市場化,來促進市場機制的完善,來優化相關聯產業的發展。我們所謂的抓住機遇,其物質基礎就是發展製造業。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四大製造業中心,法國巴黎百富勤駐華首席代表陳興動在2002年7月28日結束的世界製造業發展與中國經濟展望論壇上說,現在國外有句時髦的話——到中國去分享發展成果。
在歷史上,英國是世界經濟史上第一個被稱為世界工廠的國家,從1760年至1830年,英國製造業佔世界總量從1.9%上升到9.5%,1860年更是達到了19.9%,這一年,英國生產了全世界53%的鐵,50%的煤。而且,英國不光製造九_九_藏_書業發達,批發零售、物流通訊等服務業務也很發達。第二個被稱為世界工廠的是日本。1950年至1973年,日本經濟平均年增長達到難以置信的7.5%,即使1973年石油危機之後,日本經濟的增長仍然遠遠高於其他的工業國家。三十年間,日本創造了一系列經濟奇迹,甚至打敗了瑞士手錶、美國汽車和德國光學工業。日本有很多產品,照相機、摩托車、電子產品等都領先世界。日本造船廠的造船噸位一度佔到了世界的一半。到80年代中期,日本工業佔世界的份額從2%-3%上升到了10%左右。世界生產基地的美譽帶給日本的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的殊榮。
未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成長,也將創造出良好的投資環境。近年來外商紛紛在中國成立研發中心就可見一斑。中國有望成為世界的實驗室,同時,外企也加大了在華採購的力度,建立零部件生產與採購網。據了解,通用電氣、惠普、戴爾、柯達等跨國公司近期紛紛宣布在中國設立九九藏書採購中心。
中國入世為中國成為製造業中心創造了條件。入世意味著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潮流,意味著中國將全面接受市場經濟規則,而一個公平、公開的市場競爭環境,有利於中國製造業參与世界範圍內的競爭。
Intel inside和Made in China是當代全球經濟中給人最深刻印象的兩個象徵性詞彙。隨著世界經濟減速,利潤大幅滑坡,在競相削減成本的賽跑中,跨國公司們都在重新尋找成本最低的製造基地,生產從服裝到行動電話到電腦無所不包的產品。在他們做完數學題之後,最佳地點往往就是擁有豐富廉價勞動力、上百萬有才華的工程師和良好基礎設施的中國。斗轉星移,伴隨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和上海申請2010年辦世博會成功和國內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國已越來越得到世界投資者的青睞。
中國只要能繼續保持7%以上的經濟年增長率,就完全可以成為世界製造中心。劉偉對此頗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