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五章 沈偉光 信息戰:「決勝於未戰之前」 附錄 21世紀戰爭暢想

第十五章 沈偉光 信息戰:「決勝於未戰之前」

附錄 21世紀戰爭暢想

從機械化戰爭到信息戰,不是單純的作戰樣式、方式的改變,而是戰爭形態的改變。在世界戰爭發展史上,信息戰將樹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甚至最終將引起軍事哲學的革命,同時引起作戰思想的巨大變化。戰爭戰略目標的「軟化」,信息威懾成為新的威懾手段,軍隊行動取決於制信息權,作戰目標的選擇以打亂敵方決策程序為主,火力運用從打覆蓋面轉為「點穴」,指揮體系趨於扁平化,特種部隊和特種戰的地位日益提高,在難以界定的戰場上充分利用民間力量,孫子的「全勝策」成為現實,謀略的運用更加豐富多彩,等等。
4.競賽性戰爭:通過綜合國力、戰爭實力的較量,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戰爭對抗,可以是實戰,也可以是演習,更多的是信息威懾。這有點像體育比賽,或許今後會像奧運會、亞運會那樣,出現地區性的、全球性的戰爭錦標賽,供交戰者「觀賞」、比試。這種戰爭似乎還沒有出現過,但世界各地每年進行的各類各個層次的軍事演習,你還能分得清戰爭與和平的界限嗎?戰爭的目的除了鍛煉自身,很大意義上是使潛在的敵人懾服,是為了給敵國施以信息威懾,這實際上是信息戰的重要內容。競賽性戰爭與虛擬戰爭和警示性戰爭有相同之處,但這種形式的戰爭多是在和平時期;而後者一般是在戰爭爆發條件下進行的。現在世界發達國家間進行的「機器人足球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一旦技術成熟,能夠大規模展開比賽,必定會引入戰爭機制中。
沈偉光
研究戰爭史可以看出,人們所追求的理想戰爭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不戰而勝」,以小代價換取大勝利。迄今為止,無論這種「代價」的大與小,都是要以人和物作為基本「元素」的。那麼,是否可以把這些「元素」排除在這種「代價」之外呢?這就是我所要研究的理想戰爭的核心內容!倘若我們能夠設計出一種世人公認的理想戰爭,轉移戰爭的視線,不損害人類共同利益和人自身,把戰爭局限於「信息」和「思維」的範疇,至多以比試、競賽、虛擬的方式,甚至帶有「觀賞」、警示的作用,變以往「先下手為強」和「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戰爭原則為「先手者必敗」和「決策者先死」,那樣,世界的持久和平將會到來。
戰爭理論,往往孕育于科學技術的發展之中。但一種新的戰爭形態的出現,每每與人類的需求息息相關。信息戰的崛起,也正是肇始於科學技術發展使人類對信息的認識產生的劇變和渴望。大凡戰爭都有一定的形狀:刀光劍影,槍林彈雨,炮聲轟隆,車馬輾轉。信息戰的戰場主要是在無形的信息空間,這種由信息網路和信息技術複合發展形成的「看不見的空間」,決定了信息戰read.99csw.com是一場「不流血」「非暴力」的無形戰爭,它能夠懾止對手的戰略或武力,亦能從精神上摧毀敵國的思想防線,精神上奴役別國的百姓,以期「不戰而勝」,獲得比武力侵略大萬千倍的效益。這種無形的戰爭比血與火的有形戰爭更激烈、更豐富多彩,更能體現人的智慧和知識,是人類思維和精神的較量,是物質和能量等資源無法替代的。
今天,我們應儘快建立信息戰遏制戰略。從提出信息戰、完善信息戰到遏制信息戰是一種進步,是信息戰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必然性過程,是人類文明素質的一種體現。而信息戰遏制戰略是一種大戰略,是針對霸權國家的一種策略。
「兩個半戰爭」戰略曾經是美國60年代的軍事戰略。今天西方的信息侵略戰略也是採用「兩個半戰爭」的戰略。80年代以來,西方「兩個半戰爭」戰略的信息侵略已大規模展開。「第一個戰爭」的信息侵略針對東歐國家,也包括前蘇聯在內。「第二個戰爭」的信息侵略自然是針對中國以及亞洲的社會主義國家。不過,西方對中國的信息侵略並沒有像在東歐國家那樣順利,結局並不如意。「半個戰爭」的信息侵略的目標,是針對古巴、中東地區等第三世界其他地區的社會主義國家或「勢力真空」的國家。
一支軍隊可以從國外引進先進的武器設備和管理方式、訓練方法,還可以套用外軍軍事理論、戰術思想等,來提高軍隊的現代化程度。但是,人的精神是軍隊凝聚力、戰鬥力的主要來源之一,也是信息戰攻擊的主要目標。21世紀,軍隊建設目標要突出提高人的精神素質方面的內容,對諸如戰備工作、人員素質、領導藝術、管理教育以及部隊未來發展等,都應從思想、行為和意志方面作出特殊要求。愛國心、榮譽心、勇敢、忠貞、紀律、儉樸、謹慎、抱負、團結、責任心等內容,應成為每個軍人的行為規範。尤其是確立精神支柱,更應成為軍隊建設的重要環節。除了精神以外,還有思想和意識、知識和智慧,這些都可包括到思維範疇之中。
新的世界大戰的定義應該是:交戰雙方運用暴力或信息戰進行的全球性對抗。全面信息戰,是指交戰雙方搶佔信息空間和爭奪信息資源的全球性對抗。第三次世界大戰,是社會主義體系與資本主義體系之間進行的全面信息戰。

遏制信息戰

信息戰較之於傳統武力戰是更為理想的一種戰爭,但控制不當,仍將是殘酷的戰爭,故應輔之以遏制戰略。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和思考,目前已經出現的徵兆,或者可能出現或即將出現,似乎較為「理想」的新型戰爭模式,可以列舉幾種:

理想戰爭的理想

評介戰爭勝負的一個主要指標是看雙方兵力傷亡的多少。現在戰爭「文明」程度似乎read.99csw.com提高了,開始提倡「零傷亡」戰爭,比如像信息戰,不在於流血,而在於控制,但也沒有排除戰爭最終的毀滅性可能,而是以毀滅作威懾的基礎。所以,應該有更為理想的戰爭,不以人的毀滅為代價。
今後的戰爭,最激烈、最精彩、最關鍵的時刻就在於大腦思維戰階段。戰爭將控制在這個範圍內,交戰雙方在此間決雌雄、定輸贏。
機械化戰爭及其以前的戰爭,從根本上表現為徹底的暴力性和破壞性,但理想戰爭模型也初露端倪:農業時代,蘇秦、張儀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導演出一幕幕「合縱連橫」的戰爭活劇;工業時代,長達45年的冷戰,不費一槍一彈便煙消雲散,能不能算作一場理想的世界大戰?信息時代,信息戰的目標在於控制,不在於流血,戰爭將主要不表現為攻城掠地等,而是尋求利益的平衡點,這幾乎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理想戰爭。
戰爭是人類的伴生物,一部人類文明史,戰爭史是其最悲壯的畫卷之一。在可預知的將來,我們還難以想像戰爭先於人類消亡,我們只能認真地研究它、認識它,把握它的發展趨勢,順應它的規律,降低它的發生幾率,減少它的危害;倘若戰爭能夠按照我們人類設計的軌跡運動,人類轉移戰爭的視線,為自身全面利益而戰,使戰爭進入理想的境地,我們的未來將更加燦爛。
第三次世界大戰會不會爆發?什麼時間爆發?此類問題,已經了縈繞人類近半個世紀,人人在思索,人人在憂慮。
任何戰爭都離不開人的大腦思維的策動。人的大腦思維創造戰爭,無論有意識還是無意識,自覺還是不自覺,主動還是被動,積極還是消極,都經歷過一場思維鏖戰。

第三次世界大戰

我們應保持高度警惕,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場沒有硝煙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結局只能是一個:社會主義不是勝利就是失敗!
不管戰爭怎麼發展,人的主導地位永遠不會動搖。信息戰的目的不在於流血,而在於控制,對精神的攻擊成為它首要的目標,戰略競爭、理論威懾、輿論爭奪、潛力抗衡、心理戰成為這種廣義信息戰最有效的樣式。

全面利益萬歲

信息高速公路把世界連成一體,網路的破壞可以使地球瞬間癱瘓。廣義的信息戰,攻擊的首要目標是聯結國家政治、經濟、軍事設施和整個社會的計算機網路系統。在未來網路世界里,每個晶元都是一種潛在的武器,每台計算機都有可能成為一個有效的作戰平台,每一位平民都有可能編製出作戰計劃,利用網路發動一場特殊的戰爭……信息戰的危害性不僅僅體現在物質領域,對精神世界的損害也是巨大的。目前研究或實施的信息戰,多是從技術上、純軍事領域考慮的,我以為,信息戰真正的意義是攻擊人的思維和精神。精神的威力、九*九*藏*書信息的能量,正在擊毀傳統的國家,鑄造一個個精神大國。我們至今還沒有認識到信息戰的危害性,所以就世界範圍而言,我們要遏制,而不是發展它,這也是信息戰發展的必然規律。
所謂信息戰,廣義地是指對壘的軍事集團搶佔信息空間和爭奪信息資源的戰爭,主要是指利用信息達成國家大戰略目標的行動;狹義地是指武力戰中交戰雙方在信息領域的對抗,奪取制信息權。
理想戰爭生長的基礎,一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二是社會的進步,三是人類和平素養的提高。人類要多一些愛心,再也不要互相殘殺了。那些舊的思維,舊的行為,也包括舊的戰爭不要進入新的世紀了。一百年,對一個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長的過程;對世界來說,則是一個非常短的時間概念;對有46億年歷史的地球以及整個宇宙來說,更是微乎其微的一個點。
全面利益,就是全人類的利益,地球的利益。全面利益,就是要保護好地球上的每個生命,不是一個、一部分,而是全人類。要做到這一點,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改變人類思維中那些戰爭因子,尤其是戰爭策動者的思維,轉移戰爭視線。歷史上的戰爭多為少數人左右,現在完全可以做到,戰爭是社會的事,百姓能夠進入戰爭的操作層,就此追求、創造更為理想的戰爭形式,改變傳統戰爭中民眾處於被迫、消極的地位。
信息戰的崛起,不在於它用了什麼樣的名詞,也不是戰爭名詞上冠以「信息化」「信息」「信息時代」「數字化」這些時髦的詞藻那麼簡單,它是社會和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帶有革命性、劃時代的意義。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把「數字化電視」與「數字電視」混淆一樣,前者只是對電視進行了數字化處理,使電視圖像更清晰,而後者才是我們想像中革命性的產物。當然,20世紀末出現的信息戰,或者說我們已經認識的信息戰,僅僅是局部的、有限的,體現在軍事領域中,一旦世界網路化,地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小村落,我們才能看到那種廣義的、真正的信息戰。至於從信息戰派生出來,用於體現戰爭規模或形式的「信息戰爭」「信息作戰」等,更不能與信息戰這種戰爭形態混為一談。
今天的時代,人類正在按照未來學家和戰略家們設計和規劃的軌跡前進著。軍事領域也不例外,目前崇尚的信息戰,便是未來學家的產品。

信息戰遏制戰略

在網路世界建立以前,信息化程度越高的國家,他們受到的攻擊就越大,危險性也就越大,相對來說,那些第三世界國家遭受信息戰攻擊的威脅要小得多。當然,不是說信息化程度低的國家就不要進行信息化建設,但進行信息化建設一定要有戰略考慮,那就是:儘快建立信息戰遏制戰略。正如中國擁有核武器的目的是為了打破核壟斷,制止核戰爭一樣。中國九九藏書人研究信息戰的目的,是為了遏制新的戰爭惡魔肆虐人類,創造有利於和平與發展的國際安全環境。我們要有打贏的能力,要有打贏的準備,才有可能實現遏制的目的。力量只有在相互制約中才能達到平衡,而力量的平衡才是國際安全環境穩定的基礎。
信息戰是主導21世紀的戰爭形態。
1.思維戰:是一個全新的戰爭概念,是具有信息、知識稟性,非武力的戰爭形態,它以科學思維的方式,對國家、民族、集團之間的危機、衝突和爭端進行控制和協調。在以綜合國力和威懾相結合的條件下,具有以不訴諸武力的思維方式緩解矛盾,消除威脅、防止戰爭的爆發和蔓延的作用。從本質意義上看,信息戰是一場大腦思維戰。儘管信息戰主要是通過社會或軍隊的通信網路來實施的,但這種作戰樣式涉及的主要不是衛星、電纜,而是人,是人的決策行為,特別是那些戰爭決策者的思想。思維戰爭的目的是把戰爭控制在人的思維階段。
2.虛擬戰爭:以國家綜合實力和總體威懾力為依託,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和信息威懾手段,懾止對手的戰爭意圖,以達成國家大戰略目標。信息時代,作戰雙方的蠻動性下降,通過信息交流,雙方可以彼此了解對方的目的、意圖、力量和手段,作戰的透明度、戰鬥結果的可預見性提高了。在這種情況下,戰爭決策者在戰鬥之前可以有較多的選擇,談判、妥協的方式和渠道都容易找到。從一般參戰者層次看,由於他們能夠掌握大量的敵我雙方的信息,他們的戰鬥意志對決策的影響也增大。而在理性的各國領導層中,不接受虛擬戰爭中的劣勢或失敗地位,將會是極個別的現象。另一方面,由於戰爭目的已變為「控制敵人、保護自己」,佔有優勢的一方,也會給劣勢的一方以退路和面子。所以,以後大量的衝突可控制在「信息範疇」和思維階段,以虛擬戰爭來解決。現在的網路對抗、網上戰役演習是這種戰爭的前兆。
5.領導者之間的戰爭:過去的戰爭,決策者的失誤要用士兵的鮮血和生命來彌補。由於領導者對戰爭所負的責任往往很難與其個人得失生死挂鉤,甚至成為其轉嫁國內危機、鞏固個人地位的一種手段,致使戰爭蠻動性概率驟增。如果倒置一下,戰爭首先在領導者之間展開,死亡的先是領導者本身,這種極其殘酷的武力戰是否會少一些呢?再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講,戰爭已進人腦力戰爭時代,制信息權成了制勝關鍵。也就是說,過去是鬥智斗勇,現在更注重鬥智,勇是第二位的。我們形容潰敗的軍隊常用「兵敗如山倒」,這是表面現象,實質上是軍隊沒有精神支柱,缺乏信念,神經癱瘓,是指揮員、決策者意志的潰敗。現代戰爭,戰局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領導者的個人意志和智慧。當然,這裏講的領導者,更多的是指領導者群體的概念。
九*九*藏*書人類文明史會證實,在戰爭消亡之前,人類終究有一天會設計出自己所需要的理想戰爭!
信息戰的崛起,它在戰爭中的地位與作用,在20世紀即將過去的最後一段時間里,已被人們認識得清清楚楚。
社會主義國家的形勢非常嚴峻,但並不可怕。幾十年來,帝國主義採取種種手段,從政治上、思想上、軍事上、經濟上對社會主義國家輪番進攻,結果都是以失敗告終。只要我們充分認識這場戰爭的長期性、複雜性,保持高度警惕,時刻準備「打仗」,打好新形勢下的「持久戰」,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是有把握的。

以人為中心的戰爭

世界上應該制定一系列信息戰規則,交戰雙方必須遵守約定:信息戰只是比試,不能損害人類的共同利益,尤其是人類自身。我總在想,今後,哪個人敢於做出損害人類利益和人自身的決策、指令,受到打擊的首先就是這個人。社會的發展、人類的覺醒、技術的進步,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
3.警示性戰爭:從詞義上可以直觀地告訴我們,這是一種打給別人看的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衝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種戰爭的特點。戰爭雖然是局部的,非常有限的,但人們可以通過電視、互聯網等媒介,直觀形象地看到戰爭的實況,獲得身臨其境之感,使對手或潛在的敵人懾服,起到警示的作用。
任何戰爭都有種種跡象和徵兆,研究、發現戰爭的跡象,是遏制乃至消除戰爭的前提。信息侵略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全面信息戰的一個主要表現形式。信息侵略,是指一國對他國信息空間的侵犯和對他國信息資源的掠奪。比如,一國將自己的思想、觀念,通過各種手段灌輸給他國,使他國在潛移默化中服從本國意志和利益,從而達到從精神上奴役他國人民的目的。當今世界,西方的信息侵略正在全球展開,足以演繹為一場世界大戰。
歷史上的戰爭,準確地講,就是今天以前人類所進行的戰爭,究其動因,核心一點就是以利益為基礎,無論這種利益滿足的對象是少數人,還是多數人,都是以人和物的毀滅,精神和物質的破壞作為代價的,即使是為真理和自由而戰。戰爭既是一個破壞過程,也是一個創造過程。但是,戰爭這種「創造過程」所帶來的利益,再怎麼崇高,也不是全人類的、整個地球的全面利益!
有史以來,還沒有出現過公認的理想戰爭,但人們追求理想戰爭的理想和實踐一刻也沒有停止過。不同國家或集團、不同的意識形態、不同的戰爭製造者,他們的追求就不同,這取決於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經濟基礎,科學技術水平和人類的文明素質。孫子的理想戰爭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希特勒的戰爭理想是以「閃擊戰」稱霸世界;「三大戰役」的勝利是毛澤東一生指揮的眾多戰爭中最為理想的一筆;信息戰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理想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