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五、龍安志 尋找通往香格里拉的路 世上唯一永恆不變的就是不斷的變化

五、龍安志 尋找通往香格里拉的路

世上唯一永恆不變的就是不斷的變化

對於領導中國改革開放的幾代中國領導人,龍安志非常佩服。中國堅持按照自己的實際和文化傳統走了自己的路。中國發展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這種經濟模式不只屬於中國。
「其實外國主流媒體基本上不知道中國的改革跟變化是什麼樣的。在90年代開始有崩潰論,就是談中國肯定會崩潰的。但是我覺得不可能,我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比較清楚,所以我主編了一本書,叫《中國的世紀》。」
面對中國經濟良好的發展勢頭,龍安志作出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決定。就在《中國的世紀》發售儀式上,剛剛致完辭的龍安志心中突然響起了一個聲音:香格里拉在哪裡?
龍安志有一種很深的憂慮,認為下一步中國的問題不是股票市場的運行,不是人民幣的升值或者貶值,而是中國人民將來還有沒有理想,有沒有精神。如果沒有精神,中國也就沒有什麼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國的偉大,首推精神和文化,這是可以影響世界的。中國的傳統文化本來是可以對人類心靈發揮積極作用的。那麼,「面對社會面貌的巨大變革,中國能在時鐘的擺尖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嗎」?
這本應運而生的圖書有它產生的深刻背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人對中國的態度顯得非常複雜,一會兒是中國威脅論,一會兒是中國崩潰論。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中國的發展,這兩派時常出來攪擾世界的視聽。
但是,美國政府斷然否定了這一消息,柯林頓直接表態:「在我的任期內,沒有人向我報告過中國搞間諜活動的事。」能源部長理查森表示:「許多猜測是毫無根據的。多年來,我們的實驗室保密工作是非常嚴格的。」
剛接手這處院落時,這裏著實有些殘破,龍安志請整修故宮的老師傅補齊了迴廊,重新定做了大門,還從河北買來兩個門墩兒。不久之後,他又買下另外一處四合院,並安上了「客棧」的旗號,房間里的傢具都是五六十年代的式樣,舊沙發和扶手椅曾屬於中南海,那些指點江山的巨人們曾在上面休憩;《毛澤東選集》、《鄧小平選集》、《周恩來傳》、斯諾和韓素音的英文版圖書放在書架上;在一本英文版《周恩來傳》旁邊放著一個紅色娘子軍的雕像;牆壁上有一幅紅軍長征的油畫。這一切讓許多追慕中國文化的人趨之若鶩,即使住宿費用堪比北京最貴的酒店,但沒人嫌貴。
在喧躁騷動的現代化、全球化社會的浮華籠罩之下,中國文化的潛流仍然強勁而堅韌。
畫冊以中國傳統哲學中金、木、水、火、土五個元素作為五個篇章。所有的圖片都是龍安志親手挑選出的,所有的文字都是他反覆斟酌著寫下的。它們由龍安志27年的中國生活凝聚而成。
他曾倘佯于西部的藍天白雲之下,在read.99csw.com稀薄的空氣中感受中華民族對於善良與和平的理念,在學校他聽到了孩子們震撼心靈的歌聲:
美國媒體剛開始保持了一種沉默,隨後則開始大力報道中國人民的遊行示威,並對美國在華人員的安全表示「合理的擔憂」。此時,公理和正義似乎既沒有盤旋在貝爾格萊德(那裡只有北約的飛機和炸彈),也沒能在華盛頓發出聲音(那裡只有輕佻的發言人和彷彿患了後現代失語症的新聞媒體)。
「中國領導人應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用10年時間,從完全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從1992年鄧小平提出市場經濟的概念,到2002年中國加入WTO,10年時間完成。而且政治很穩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這個事情太難了,大部分國家是做不到的,但是中國做到了。」
龍安志不想再繼續做他的「王牌諮詢師」和「超級顧問」了,他覺得現在中國的問題不是經濟問題,不是物質問題,而是精神問題。他一再問自己:「我到底在這裏做什麼?我究竟為什麼要來中國?」
2008年的一個早晨,一位編輯走進新紅資,她請求龍安志修訂一下一本大型圖冊《中國》,好向來參加和觀看奧運會的世界各國人們介紹一個歷史和現實交融在一起的中國。龍安志欣然接受。
中國政府和媒體對此更是進行了嚴厲的駁斥,駐美大使李肇星認為這是「毫無根據和極不負責任的」。許多中國人義憤填膺,一些美國華人致函美國當局,認為這將「引起惡劣的反華狂熱」。一些華人僑社還成立了李文和法律基金會,以支持李文和打官司。
隨著經濟的發展,似乎一切都貼上了金錢的標籤,一些古老的文化載體被拆遷,成了歷史中點點的墨痕,以後只有在書中才能找到。用他的話說:現在的北京跟美國的城市有多大的區別?中國的傳統和文化在哪裡?「如今,北京已不再是原來的北京。先前綠樹成蔭的街道已經不復存在,剩下的只有水泥路面。古老的大片四合院幾乎也蕩然無存了,取而代之的是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除去擁堵的交通和水泥建築之外,似乎一無所有了。」
這一在人類外交史上罕見的惡性|事件以及中國人民的憤怒似乎並沒有引起美國政府的深刻反思,一切又回到原點。一年後,另外一種完全相反的論調再次衝擊著美國人民的視聽。
以前喜歡騎著自行車徜徉於北京的龍安志現在很少騎車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再也找不到那種老北京城的感覺。他覺得北京已經變了,不再是那個很熟悉的北京,已經變成另外一個城市,紐約或者倫敦,就是不像北京,而且人也是另外一種狀態:
5月8日下午,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均爆九九藏書發示威遊行,數十萬人聚集在美國使領館前,強烈抗議美國暴行。然而「強烈譴責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捍衛主權,還我使館」等代表中國人民心聲的標語口號似乎沒有打動美國政府及北約成員國。
彭定康在2004年寫道:「在20世紀最好的20年裡,中國赤貧人口減少了2.2億。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在《馬可·波羅行紀》里旁註『不計其數的貿易』,中國的情況一直如此。在經歷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之後,中國共產黨將當代中國實踐與時代形勢相結合,找到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鄧小平的領導下,中國的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更大的飛躍。人們在為此讚歎的時候,彷彿又看到了馬可·波羅筆下的中國。」
他把自己30多年的中國情結、20多年的中國行、6年多的尋找注入了《中國》。他用中國古老的哲學解構中國的歷史與現在,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展現中國的美麗與輝煌:
在長久的尋找中,龍安志明白自己不是在考證香格里拉在什麼地方,而是在尋找中國文化的根,讓靈魂的翅膀在新的時代翱翔萬里。他的尋找和思考凝結成了一套叢書——《香巴拉宮隨筆》,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龍安志說:「我急切地盼望閱讀這三本書,因為它們所闡述的價值觀與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是一致的。」
對於這些問題,龍安志無法回答。在龍安志看來,中國在改革開放的歷程中有了奇迹般的成就,但也有一些遺憾,這些遺憾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龍安志認為19世紀是英國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21世紀可能是中國的世紀。
5月8日凌晨,一架美國B-2A隱形戰略轟炸機在南斯拉夫的萬米高空發射了5枚導彈,它們的目標是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它們造成3名中國記者死亡,20多名使館人員受傷。
2008年,在接受中央電視台記者採訪時,龍安志說:
柯林頓在公開場合保持沉默,英國首相布萊爾輕描淡寫地說:這種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北約發言人謝伊則對中國記者聲稱:北約的打擊是合法的。
一個沒有精神的民族,空有如山財富、似海激|情,也無法對世界和歷史產生積極的影響。那麼,何處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到底是崩潰還是威脅?在這一系列相互矛盾的措辭中,龍安志感到深深的失望:
就在《中國的世紀》首發儀式的那天晚上,龍安志宣布今後不再寫經濟方面的書,諮詢公司馬上關閉,他準備去尋找香格里拉,尋找屬於中華民族,也屬於他的精神家園。
與此同時,一些熟諳美國政治遊戲的人士指出了問題的核心所在。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斯考克羅夫特撰文說:「把對華政策當做黨派之間的皮球踢來踢去,那就危險極大。九_九_藏_書羅納德·里根和比爾·柯林頓後來都不得不花好幾年時間,在一堆競選時說過的敵對言辭的瓦礫上重新建立起日後的對華政策共識。」
「每個人都在忙著掙錢、想錢、談錢,純粹為了銀行賬戶上的數字而活著,他們現在似乎被金錢崇拜折磨得苦不堪言。為獲取金錢,人人都在經商並且樂此不疲,買空賣空,進而獲得更多的金錢。今非昔比,中國已經不再是22年前我初來乍到時那個樣子了,而我也並非為了要看這種情況才來中國的。」
2001年,一場新書發售儀式在北京召開。在這本書上赫然印著「中國的世紀」五個大字,編者龍安志。這是一本很特殊的書,由朱鎔基總理作序,內容彙集了八位中國政府部長,世界500強的一些董事長、CEO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研究和判斷。
具有5000年連續文明的中國,不斷延長著人類大部分可被追溯的歷史。
2002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第一年,中國在很多方面取得了突破,經濟總量突破了10萬億元人民幣大關,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商品零售額雙雙突破了4萬億元人民幣大關,進出口也突破了6000億美元大關。人們用「活力四射」形容中國經濟。
經過幾個月的調查,李文和在被監禁9個月後釋放,負責此案的法官表示此案「令整個國家和每一位公民感到難堪」,並代表美國法院向李文和道歉。在這起鬧劇般的案件中,某些美國人醜化中國的目的沒有達到,反倒浪費了美國納稅人上千萬美元,並傷害了中國人民特別是美國華裔的情感,美國政府的信譽與被美國人奉為心靈聖經的民主與自由因此蒙羞。兩個月之後,另一起惡性|事件將中美兩國人民捲入了旋渦。
2000年,「中國崩潰論」被炒得沸沸揚揚。這一年,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羅斯基先後發表《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統計出了什麼問題》、《中國的GDP統計:該被警告?》,質疑中國經濟增長統計數據的真實性。2002年1月,美國《中國經濟》季刊的主編斯塔德維爾在其出版的《中國夢》一書中把中國經濟比喻為「一座建立在沙灘上的大廈」。4月1日,《時代周刊》刊登了一篇題為《中國為什麼造假賬?》的文章,稱中國已「被虛浮的數字淹沒」。而《中國即將崩潰》把這種論調推向了高潮。
中美建交的核心人物基辛格說:「我們正在轉向對抗……你打開報紙就必定會看到攻擊中國的文章。這是懷念過去的對抗。」
然而,北京的很多四合院都被拆遷了,龍安志心裏空落落的。他突然感到這彷彿是把中國的傳統價值觀給拆遷了,把植根於民族心靈的最寶貴的財富換了最不值錢的「錢」,這實在是太可惜了。龍安志最大的遺憾是九九藏書沒在更早時期積聚力量購下王府井附近的四合院,如今那些最「棒」的四合院被一家香港富豪買下變成了一個碩大而華麗的購物場和寫字樓。龍安志認為這是對中國傳統價值觀和文化理念的最大戕害。
美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培根大談美國軍隊擁有最好的飛行員和武器系統,擁有精確的指揮和優良的訓練,而結論是「戰鬥造成意外是難免的」。
一小時之內,中國政府最高層召開緊急會議。很快,中國政府發表嚴正聲明:
《洛杉磯時報》發表文章《間諜醜聞無中生有》,認為這「是以《紐約時報》為首的新聞媒體和共和黨政客的恥辱,他們為了增加發行量和當選而打出已經磨破了的中國牌。在此過程中,他們破壞了由尼克鬆總統在30年前開創的民主的接觸政策」。
「中國政府和人民對這一野蠻暴行表示極大憤慨和嚴厲譴責,並提出最強烈抗議。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必須對此承擔全部責任。中國政府保留採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
「看那雄鷹,在天空展翅翱翔,你不知道它從哪裡飛到了我們學校。我們懂得生命的價值,野花正在開放……第一天上學,半信半疑,像一個夢……我們感謝呀,生命中的這個機會,不了解自己的文化,那十分可悲……實現美好的夢想,不要白白地虛度時光。」
這並非一個突兀的念頭,在那個時期,中國西南部的好幾個地方在爭論香格里拉這一地名的歸屬。這場爭論引起了龍安志的興趣,他再次想起了少年時代的那個疑問:香格里拉在哪裡?在2002年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嗎?在宛然國際大都會的北京還是上海,或者深圳?20世紀30年代的斯諾造訪延安時,與毛澤東、劉少奇、朱德談論的地上天堂就是這樣嗎?
龍安志曾經到天津買老傢具,他看到有的平房的窗戶上會用木頭拼成一個個漢字,「善」、「禮」、「道」、「信」等等,或者在檐下牆上用彩繪或別的方式描繪中國古代故事。龍安志看得興味盎然,他覺得中國傳統價值觀不是一個民族的事情,是多民族的智慧和心靈匯合而成的。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中國擁有多樣化的文化,有佛教,有道教,有伊斯蘭教,有儒學,有諸子百家,有太多的智慧和情感。
在北京東四九條有一個四合院,是傳統青磚灰瓦的舊式明清四合院,現在的名字叫「新紅資俱樂部」,它的主人是龍安志。當年,龍安志買下這個院子,是因為他喜歡四合院的生活方式,在檐下聽雨滴打在水缸的聲音,在天井中堆起兩個小小的雪人,在房中就著透過窗欞的陽光讀斯諾或者韓素音,在門口與禮貌而親切的街坊聊天,騎著自行車穿過兩個衚衕去買燒餅……這一切都帶著老北京別樣的風韻和文化。
1999年3月6日,美國《紐約時read.99csw.com報》發表「中國竊取美國原子彈計劃建造更好的武器」的爆炸性消息,並指出這位「核子大盜」就是華裔科學家李文和。一時間,李文和成了知名度最高的中國人之一,美國乃至西方各媒體連篇累牘地挖掘幕後信息,把一件臆測的事弄得彷彿十足「鐵案」。看過美國媒體報道的人們會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中國直接對每一位美國公民造成了威脅。
在龍安志看來,最能代表北京文化氣質的大概就是四合院了,似乎只有住進四合院才能真正融入中國人的生活狀態,感受中國人的喜怒哀樂。
中國的哲學是一種自然輪迴式的,含蓄而不張揚,順其自然而不強迫,運行而不停滯。這種哲學認為世上唯一永恆不變的就是不斷的變化。
在6年時間里,龍安志走進了中國深處。他曾走進青海的瀚漠,在那裡牧民追逐牧草,而他追逐牧民,尋找寧靜;他走近黃河的源頭,在牧民的帳篷里喝酥油茶,看蒼鷹飛舞,長河奔流,在夢中聆聽中國古老的歌。
在雲南,他訪問藝術家和普通人,有人對他說「尋找香格里拉就像尋找回家的路」,也有人說,「香格里拉不是某個人能夠指定的地方……它是一個概念,自然、平和宛若天堂,是個自身能夠生存、具有旺盛活力的國度」。
他曾聆聽積雪的融化,看冰冷而純潔的雪水從山脊傾瀉,融入江河。他曾徒步行走在麗江的山谷和山崗,看到「傍晚時分,村莊很安靜。村上的納西人已經回家。家畜擠進了窩棚準備過夜。寂靜村舍的山谷給人以和諧、共生的感覺,並不疏離。在這個山谷里生活的人們是愜意、滿足的。他們不知道我在穿過山谷前,坐在山頂,注視著他們的家園。從這幅畫面,你能感受到空氣中瀰漫著滿足的氣息,共同擁有山谷的人和綠樹和諧共生。我等了很久,這些樹的樹蔭漸漸地融入落日後的黑暗中」。
面對中方提出的強烈要求,5月14日,柯林頓向江澤民表示「由衷的道歉」。年底,美國政府向中國支付2800萬美元的賠償,此前,美方向傷亡人員支付450萬美元的賠償金。
2001年3月16日,朱鎔基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接見龍安志。龍安志把《中國的世紀》的中文版和英文版送給朱總理。
有的報紙則乾脆將之聯繫到1949年中美開始的敵對關係,並高聲呼籲「不要再次失去中國」。另一家報紙則譴責一些共和黨人及其總統候選人「正在發出冷戰號召」,「華盛頓最不該做的就是捏造出來一個『中國威脅論』」。
他為某一個縣城歡呼,因為縣政府決定鑿掉建築物外部的那些白瓷磚,「中國的每一個小城鎮的建築物都貼著衛生間用的瓷磚、裝飾著藍玻璃,沒有一點特色和個性……對中國來說,一場真正的城市規劃和美學革命終於在醞釀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