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六、廖曉義 用腳前行的「中國蘇菲」 奔赴永無止境的環保路

六、廖曉義 用腳前行的「中國蘇菲」

奔赴永無止境的環保路

有一年冬天,廖曉義穿著紅棉襖去參加一個歐盟高層代表團論壇,討論氣候變暖。到了酒店,她發現空調開得和夏天一樣,只得一件一件地脫衣服。面對身穿絲|襪的代表團女團長,她覺得有些尷尬。會上,廖曉義有些氣憤地說:「文明難道就是要把夏天變成冬天,把冬天變成夏天?然後消耗那麼多不可再生的能源,製造那麼多二氧化碳?這就是文明的意義嗎?」
廖曉義說,她現在有兩個自認為最大的驕傲:第一「地球村」沒有她還在成長,第二就是她和女兒幾乎沒有代溝。她這麼忙,這麼老套、傳統的觀念,怎麼能和21世紀的、正處在叛逆年齡的小孩兒沒有代溝呢?廖曉義說,原因就在於她倆的價值體系是彼此靠近的,在環保路上她們走得很近……
然而,九_九_藏_書她心目中的那些山清水秀的景色,如今正在受到污染。這讓廖曉義心底生出一陣陣疼痛。她頭腦中又像《蘇菲的世界》中那個14歲小女孩一樣,生出很多疑問。而解決這些疑問的鑰匙,對廖曉義來說,就是繼續用她的雙腿不斷前行,永不停歇,奔赴在永無止境的環保路上……
早在1998年,柯林頓訪華邀見廖曉義時,就受到她的當面指責:「你們美國人在生活方式上為全世界帶了一個壞頭,你們拚命地使用空調,夏天室溫低得要穿外套,冬天室溫高得要穿單衣,仗著有錢便肆意耗費能源,這對得起子孫嗎?」柯林頓點頭同意,因為這是事實:美國一夏天空調的耗電量比中國全年耗電量的總和還多!只是一個美國就已經夠可怕了,九-九-藏-書但更可怕的是,全世界都在跟著美國學。
廖曉義解釋說,「地球村」並不主張極端的簡單生活方式,並不排斥文明的進步,只是希望人們能夠對自然多點愛心,在滿足自己需求的同時,考慮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廖曉義家裡沒有空調,只有電扇。她的女兒回國前已經在美國待了4年,那裡的幼兒園都是恆溫的。在北京的家裡,她起初受不了酷熱。廖曉義就開導女兒,引用中醫的說法,說出汗能夠促進新陳代謝,是最有效的一種排毒方式,減少腎的壓力,幫助調和經絡。也許是理解媽媽的一片苦心,女兒居然慢慢習慣了出汗。到後來,娘倆乾脆比賽誰出汗多。
這十幾年來,廖曉義經常不在家裡,女兒就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廖曉義發現女兒的性格九*九*藏*書像自己一樣執拗、倔強,從小就不會無條件地服從她。有時候對她要求太高,她們也會發生衝突,如果女兒說的有道理,廖曉義就得向她道歉。
2008年9月27日,在剛剛獲得「柯林頓全球公民獎」兩天後,廖曉義就匆匆來到北京,接受了「改革開放三十年個人貢獻獎」。這個由國家發改委支持的獎項的獲得者共30人,來自社會各個領域,廖曉義和「淮河衛士」的主任霍岱山是來自民間組織的人士。
作為「改革開放三十年個人貢獻獎」的獲得者,廖曉義對自己能成為30個獲獎人之一有一份特別的感受。今年54歲的廖曉義親歷和見證了這30年的歷史,經歷了對西方現代化的追隨、困惑、反思和轉向,參与了通過推動公民環保意識與公共環境政策來減read•99csw•com少現代化環境代價的現實運動,思索著「改革開放30年,中國向何處去」這個所有關心中國命運的人們不能不思考的問題。
再一次接過獎盃的時候,廖曉義重複了她在2006年被評為「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時的感言:「在艱難的環保道路上,有的人默默地前行,有的人無聲地倒下,而我這個後來者接過了獎盃。我知道這獎盃有多重,那是一路同行的夥伴們和同志們用心力澆鑄的重量,也是自己要用生命去交付的重量。」
女兒現在也很環保。只要看到哪裡有綠色社區,就會打電話給廖曉義。前段時間她看見電視裏面講車展,就跟她同學說:「我媽肯定又該不高興了。其實,我也覺得中國不應該發展私家車。」
火車穿過重慶,沿著長江,直奔成都。坐在火車上的廖曉義激九*九*藏*書動地看著窗外,童年的那些美好回憶在眼前浮現……她想起小時候在江上坐渡船,想起家鄉的那片青山,還有在雲南的時候看見的那一大片綠色的森林,在她幼小的心靈里,都留下了極其美好的印象。她後來之所以會那麼親近自然,堅定地走上環保之路,和這一段經歷是不無關係的。
廖曉義坐著公交車回到「地球村」辦公地點:朝陽區華展國際公寓。竹窗帘和手工編織屏風,使這個在水泥「森林」里的3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瀰漫著一份自然的氣息。客廳被分割成格子間,工作人員在電腦前忙碌著,三間卧室自然被當做了三個辦公室,桌面上凌亂地擺放著書籍、報紙和文件。這裏的空氣,不會給人以局促感和壓迫感。屋裡有些熱,但並沒有開空調,因為廖曉義對空調的憎惡是盡人皆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