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十、康厚明 從「農民工」到「人大代表」 被「逼」出來的大包干

十、康厚明 從「農民工」到「人大代表」

「我們農民工付出的不只是汗水,更多的是辛酸。」
當他走進人民大會堂的時候,身後站立著一個2.4億人的龐大群體。他不是英雄,不是奇人,也不會談論什麼完美社會,更不會許下關於拯救的承諾,他只是2.4億人的代言人。他的聲音與華麗無關,但應該是也必須是這個時代最吸引人的聲音,因為他與他們的喜怒哀樂同樣也意味著這個國家的興衰榮辱。
人類歷史上,有些極其重大的事件的發生看似偶然,貌似平淡,當時根本就無從界定考量它的歷史意義,然而隨著時間流轉,它的意義和必然性卻逐漸凸顯,愈發光鮮,竟生髮出了振聾發聵的作用,被人銘記並反覆提及,比如,一張褶皺契約上的紅手印。
2008年的一天,中國國家博物館里,一個叫康厚明的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全神貫注地盯著一份「紅手印包干書」,陷入沉思。在這張極普通的有些褶皺的紙上,有密密麻麻的18個紅手印,那是安徽省鳳陽縣小崗大隊18名社員的手印。
1978年11月24日那個凄冷夜晚,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生產隊的一間破草屋裡,18個衣衫老舊、面色飢黃的農民,藉助一盞昏暗煤油燈,面對著一張契約,一個個神情緊張地按下紅手印,並莊嚴發誓:寧願坐牢殺頭,也要分田到戶搞包干。這個在當時看起來有些無奈的、偶然的、隨意的事件,30年後,竟然成了1978年中國最重大的經濟事件。1979年,一直貧困的小崗村實現了大豐收,第一次向國家交了公糧,還了貸款。在當時的安徽省委書記萬里的主持下,小崗村的大包干經驗一夜之間在安徽全境推廣。此後,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命名的中國農村改革迅速蔓延全國,給中國農村帶來了舉世公認的變化。於是,那張大包干契約,後來也成為中國農村改革的一份重要文件,成為全國第一份包干合同書,並被認為是中國農村改革的「第一槍」。
一張契約,影響了中國30年,影響了成千上萬致力於改革富強的中國人,也讓中國大地從此出現了一個新的階層:農民工。正是因為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量的農民開始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紛紛湧入城市。那一年,重慶永川石牛寺村的放牛娃康厚明還不到16歲,他離開了家鄉到永川縣城打工。他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多掙點錢,蓋房子,娶媳婦。18年後,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但他沒有想到的是,27年後,他當選為全國勞模;30年後,他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由一名老實巴交的農民工,成為他曾經可望而不可即的人大代表,康厚明走過了一條什麼樣的人生道路?他這30年和中國農村改革,以及中國的產業工人階層逐步形成、發展又有什麼聯繫?

被「逼」出來的大包干

這一年年底,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口號。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方針指導下,審查和解決歷史上遺留的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全會形成的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開始承擔起艱巨的歷史使命。
有些年份,註定要成為歷史,有些歷史,註定會成為永恆,比如,1978年。
read.99csw•com但就在這種氣息中,嗅覺靈敏的人仍然能夠「嗅」到季節和時代的變遷。剛剛復出的老一輩領導人鄧小平,在3月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政協主席。3月18日至31日,鄧小平主持召開「全國科學大會」。他出人意料地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
在中國現代史上,1978年是一個十分微妙和關鍵的年份。儘管在這之前的兩年時間里,執行極左政九*九*藏*書治路線的「四人幫」已被打倒,但「兩個凡是」的政治主張,在政治和經濟兩大領域實行意識形態化的治理,依舊讓神州大地充斥著僵硬氣息。
這一年的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文章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第一的觀點,指出任何理論都要接受實踐的檢驗。文章的發表在當時沉悶窒息的中國社會引起了巨大反響,在很多地方,「違反中央精神、違反毛澤東思想」等討伐聲隆隆四起。
5月19日,鄧小平在接見文https://read.99csw.com化部核心領導小組負責人時談及此文,認為文章符合馬列主義,嚴厲批評了教條主義,號召「打破精神枷鎖,使我們的思想來一個大解放」。這場關於真理檢驗標準的大討論,影響了中國改革的整個進程。在思想基礎上,它徹底摧毀了「兩個凡是」的政治原則,倡導一種全新的實踐主義理論。而在經濟變革中,它試圖建立一種全新的思想基礎和商業倫理。它與隨後幾年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穩定壓倒一切」等政治格言一脈相通,構成了中國的改革文化和三大思想基石https://read.99csw.com
這一年年底,在一次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突然提出一個新的理論:「讓一部分城市先富起來。」他當時一口氣列舉了十來個城市,第一個就是深圳。1979年3月,深圳經濟特區成立。這個在當時引發激烈爭論並被許多人認為是「昏了頭」的決定,若干年後被認為是正確決定,並對中國的經濟改革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之後的若干年時間里,大量農民從土地束縛中解放出來,大批湧入深圳、廣州,湧入觀念先進的東南沿海地帶,進入工業製造領域尋找致富的機會。於是,一個新的群九-九-藏-書體——農民工,也就是新中國的產業工人誕生了!到深圳、廣州謀求發展和賺錢,成為農民工第一選擇。後來,20世紀90年代,「民工潮」遂成為滾滾洪流,難以遏制,而關於農民工的問題也日益凸顯,並成為社會上最為棘手的難題之一。
那時候,到城裡打工,彷彿是一種時尚。為了實現夢想,農村人離開家園,充滿了熱情、勇氣、力量,湧入絢麗多彩的城市,期待過上好日子!可是,背井離鄉的他們,能適應城市生活嗎?能收穫他們想要的一切嗎?他們都會遇到哪些問題?他們的生活從此以後會發生哪些轉變呢?